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了电台后,酒井什一首先耍了一个花枪,让作战参谋高田中尉向山下奉文进行汇报,称其在英帕尔遭遇了中国远征军主力的突袭,其支队长本人临危不乱,身负重伤依然坚持在一线镇定指挥部队在英帕尔与中国远征军争夺城防,无奈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请求山下司令长官派出援军,酒井摩托化支队全体将兵将抱必死之决心以无比勇气势必夺回英帕尔。
山下奉文~到酒支队的报告后站在地图前久久不语,他不明白支那远征军何以如此行动迅速?难道宋雨航在纳巴战局未定之前就分兵奇袭英帕尔?这个战略实施是否过于大胆了?
山下奉文发觉自己越来:不了解这个被帝国大本营视为最大威胁的支那青年将领了,这个宋雨航视乎有一种先知先觉的能力,每每在战役的关键时间点上总是能够借势发挥。
英帕尔的失守和加尔各答的攻击失利让山下奉文苦无对策,而最令山下奉文恼火的是情报机关对于中国远征军以至于宋雨航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无法取得成效,虽然情报机关一直都在强调中国远征军是一支又支那爱国学生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组成的部队,对于外部来说整个部队就有如一块铁板,对其的渗透简直无从下手。
山下奉文此刻终于体会了前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临行前私下对自己坦言的含义了,原来那句“贴身噩梦”所说的并不是当时壮志雄心的自己,而是宋雨航!
第一部 国殇之孤城血战 第三百二十九章 烙热纷争
度五月的燥热与缅甸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出地平线就好像要把万物烤干一般,那种干燥无比的燥热另得人几乎烦躁不堪,山下奉文实在烦透了印度该死的天气,尤其在战局陷入不利的情况下,焦躁、忧虑、不安、忐忑围绕着已经清瘦了很多的山下奉文。
作为新组建的印度派遣军司令长官的山下奉文,在此之前不久还为自己的派遣军与方面军在用词称谓上的不同而沾沾自喜,很明显他的中将军衔是不足以担任派遣军司令长官的职务,很显然支那派遣军与南方军的历任司令长官都是大将军衔,山下奉文认为这次任命是大本营给予他的一个极为明显的信号,只要他拿出相应的战绩,那么他晋升大将军衔将会是水到渠成。
就在一周前山下奉文所指挥的部队还占据着绝对的战略优势,即便缅甸留守部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也是无关紧要了,因为加尔各答的巨大胜利会掩盖一切,而且他本人连同攻印部队也已离任脱离缅甸方面军序列,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药尽全力阻止大本营立即任命缅甸方面军司令长官的主要原因了,作为执掌一方的派遣军司令长官,当然不能允许在自己的身旁出现一个不同归属无法辖制的单独军事战役单位的存在,也正是山下奉文一手造成了缅甸留守部队无统一指挥的混乱局面。
由于山下奉文的私心与田中新一为了个人前途意图表现死撑日军大本营发觉留守在缅甸的十万部队在战略归属、指挥、协调上出现了巨大危机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已经奇袭了曼德勒,其留守缅甸的主力部队已经陷入了中国远征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此刻在想临时任命统一指挥已经为时晚矣。
由于缅甸留守部队的快速覆没,山下奉文战役进程的时间表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执行,纳巴战役之后销声匿迹的田中新一和竹内宽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了。
山下奉文已经识到了战局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逆转,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抵达英帕尔后与固守英帕尔的中国伞兵部队立即主动出击,就以说明了其主力部队必定距离英帕尔不远了,而情报部门却多次报告中国远征军主力上距离英帕尔上百公里?
山下奉文经过冷静的分,结合宋雨航一向惯用的伎俩难看出中国远征军的真实意图,留在缅甸境内那支中**队是兵,中国远征军的主力一定是想发动奇袭,对包围加尔各答的皇军部队实施突然袭击,这几日加尔各答的中国远征军电台活动得异常频繁,几个代号经常被反反复复的使用合情报机关的专业判读,山下奉文相信这是攻击发起之前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
然而近几日伏在昆明的情报机关联络站频频传来消息,继支那军队第二十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所部主力入缅之后,支那军队多支主力部队的如新五军、第一百军等部队番号已经出现在昆明附近,重庆政府最新组建的青年军的五个新编主力战斗师也抵达了昆明进行适应性训练,最让山下奉文震惊的是大量的运输物资的车队可谓昼夜不停的向龙陵方向输送物资。
重庆政府调兵和大量物资云集西不断入缅的战略意图已经在明显不过了,缅甸现在只有仰光一地还在皇军手中,其余已经全部告以失守,中国人的企图显然不是缅甸那么简单,中国远征军宋雨航所部不顾连月激战的疲劳直奔印度而来大量的中**队则跟在后面徐徐推进。
与宋雨航所部的机械部队在印度光阔的平原地区硬拼?山下奉文自顾没有多少胜算,更何况即便他击败了宋雨航的中国远征军所部也要元气大伤,届时如何应对紧跟其后的中国第二十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等众多部队,在加上加尔各答城内随时会反扑而出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
山下奉文觉自己当初进攻加尔各答就是落入了一个精心编制并且巨大无比地陷阱之中。与狭连番大胜之势气势汹汹而来地中国远征军宋雨航所部精锐硬撼。显然不是一个理智地对策。而盘踞在加尔各答地东城地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竟然大有固若金汤之势。频频出击地小规模装甲部队更令人防不胜防。
如果持续无法下加尔各答。一旦中国远征军主力通过英帕尔直袭加尔各答城下地印度派遣军。自己所指挥地部队将陷入两线作战地危险地步给不足将会成为自己最大地软肋
陷入与中国远征军地两面作战。山下奉文相信犹如对手宋雨航是不会放弃这一难得地大好机会。
更让山下奉文担忧地则是跟在中国远征军之后源源不断开赴缅甸地重庆方面嫡系精锐部队。既然切断了驼峰航线地起运点。依然没能耗光中国远征军地物资储备么夺取加尔各答就失去了原有地战略意义。继续坚持下去地只能让现有部队地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
山下奉文站在地图前望着印度漫长地海岸线和宽广无比地腹地一个新地作战计划顿时在其脑海中产生。迅速指挥部队向印度腹地机动取一个拥有港口地城市。便于海军可以迅速通过海路对印度派遣军实施补给样既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又能达到印度战役其中部分地主要地目地。
向印度腹地进军寻找港口城市完成部队继续地补给任务。另外派出主力向中东方向挺进与德军取得联系。
对于派遣军司令长官准备呈报大本营的作战更改计划,派遣军参谋长福田义男和参谋次长黑川浩等人均持保留意见,而且绝大多数基层官兵也无法接受放弃他们为之浴血奋战夺来的半个加尔各答城,另外一方面作为印度国民军的实际指挥者的包斯对于山下奉文的战略撤退也怨言不断。
印度是印度人印度!这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加上包斯本人的影响力,可以说日军印度派遣军大部分的战果都与包斯的巨大影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放弃几乎唾手可得的加尔各答?包斯的反对声令山下奉文十分苦恼。
对于这位被盟友德国十重视的大人物包斯,山下奉文万分苦恼,政治人物参与军事指挥原本是兵家大忌,但是眼下山下奉文却拿包斯毫无应对办法。
指挥第四轻师的梁超和协同行动的卢龙在接到了宋雨航的电报后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以一个师充作主力直击日军加尔各答所部?
虽然宋雨航排了常天放的装甲部队投入反击配合行动,但是面对二十多万日军和已经多达几十万的印度伪军,第四轻装师此次进攻囤兵加尔各答城下的日军印度派遣军主力无大有飞蛾扑火之势。
命令就是命令,尽管梁和卢龙万分担忧,但是凭着军人的天性依然忠实的履行了这看似九死一生的命令。
与满腔悲的梁超和卢龙不同,接到了出击命令的常天放却异常兴奋,郑洞国与孙立人、廖耀湘等人对于宋雨航的冒险计划表示了十分担忧,虽然说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例子,**在以往也经常有听调不听宣,东令西往的例子,但是那些都是长官本身无威信、亦无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致,或是主帅人轻权柄不重,为将者权势皆超过为帅者。
逆触如日中天柄滔天的宋雨航?即便是委员长面前的红人郑洞国也要犹豫再三,郑洞国不同与宋雨航这样异军突起的新星将领,他是实实在在的打熬资历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如果不是与宋雨航相比,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然而在对于无资无历的宋雨航火箭般迁升速度,原本都是**精锐部队师指挥官的孙立人、廖耀湘等人态度却大不一样,众人虽然口中不说,但是心中有所不忿也是自然,不过一切郑洞国已经早有抉择了。
宋雨航彪炳辉煌的战功也让这些名将骄兵汗颜,1942年之前中**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多年没能给予任何一个日军师团以歼灭性打击,更没能缴获任何一面日军联队军旗,而宋雨航所指挥的部队仅一己之力歼灭的日军部队数量甚至超过了几个战区几次会战的总合。
对于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青年将领,说是嫉妒也好,羡慕也罢,孙立人、廖耀湘心中有种说不明白的滋味,原来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不属同一系统归属,这种感觉并不算十分强烈,但是这种感觉在中国驻印军整编成为中国远征军第三机械化军后就变得无法抑制了。
而今对于这十分冒险的作战计划孙立人与廖耀湘等人都颇有怨言,当晚几人全部集聚于司令部内等候郑洞国,毕竟郑洞国是委员长亲自任命的军长,万一有了差错军座也能担待担待上方的雷霆之怒。
突然,司令部作战室的门被人咣当一声推开了!一个消瘦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第一部 国殇之孤城血战 第三百三十章 加尔各答反击战
作战室大门的郑洞国望着烟雾缭绕的作战室扇了环顾了孙立人、廖耀湘等几人后,郑洞国鼻子中轻轻的哼了一声,随后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户,窗外加尔各答西城的上空不断的响起尖利的呼啸声,那是弹药充足的中国炮群在定时区域性对城西的日军部队进行炮火急袭。
郑洞国的不急不缓让廖耀湘不满的皱了皱眉头,将烟头拧灭在烟灰缸内,一脸横肉乱颤的廖耀湘刚想起身说话,孙立人微微的拉了拉廖耀湘的武装带,两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孙立人昂然起立道:“军座,我们几个都认为宋副司令长官的作战计划过于冒险,对于一个成熟稳重的军事指挥者来说将自己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判断失误?这是极大的不负责!我们要向委员长申请对此次行动进行复议。”
郑洞国望了一眼孙立人,又看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廖耀湘等人,郑洞国为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悠然望着窗外道:“自1937年我革命军人勇赴国难前仆后继,无数的牺牲,数不清的鲜血,我现在都不敢去基层部队看望那些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了,我怕我不能忘记他们的笑容和声音!”
郑洞国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孙立人和廖耀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