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 >

第44章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44章

小说: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预测赫鲁晓夫于1964 年垮台的莫斯科记者维克托·路易斯,仍如前次在销路广大
的《伦敦晚报》上提出上述极为不祥的暗示。路易斯指出,苏联可能会发动入侵捷克式
的干预行动,他说,中国大陆的反毛力量“非常可能”推出一位领袖,由他来要求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手足支援”。路易斯在文稿中指出:“从过去一年来发生的事情观
察,证实苏联采取下述政策,即社会主义国家有权依据自身或那些遭到威胁国家的利益,
干预彼此的事务。”

“中国大陆比捷克大好几倍,而且会积极抵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定会施
行此种政策。”
谈到苏联攻击中共核子设施的问题,路易斯神秘地又说:“苏联敢不敢攻击中共在
罗布泊的核子设施,是个战略上的问题,因此全世界只能在事后才见分晓。”
路易斯说:“莫斯科的消息灵通人士对于西方会因苏联计划空袭罗布泊而兴奋感到
意外,此间都很清楚苏联的核子设施目标就是对准中共的核子设施。”
他说,苏联倾向以火箭取代部队的攻击,苏联有“各种火箭可供选择,端视地形和
其他情况而定。”
“例如,中共想占领一个岛屿,它会放火烧光地面和很多已经派在该地的军队和装

备。”
此话显然是指中苏在珍宝岛的边境冲突,有关该岛曾为焦土一事,以往未曾透露过。
他并提出警告说,“毫无疑问,中共在每次遭到小股势力攻击时,一定会采用焦土

政策。。在莫斯科看不出准备与中共开战的迹象。。全苏联人最近已有毛泽东可能发动
攻击的准备。”
路易斯说,以往抨击中共的冗长演说仅在苏共集会时向党员宣读,但现在已被视为
人人皆应知晓。


他说:“当然,此间还有许多事是不为外人知的,但这些事都会引起军事上相当严
重的关切。”
路易斯在报道中还说,从越南获得的消息,中共已从北越撤回许多顾问,他们汲取
了和美国人作战的长足经验,而这些人都被调派至中苏边界。


第四节“第一号令”出笼背景

神州大地全面备战

1969 年秋。北京西郊玉泉山。

毛泽东的案头放置着一份文件:曾经到过台湾、会晤过蒋经国、经常代
表苏联官方透露重大决策的“自由撰槁人”维克托·路易斯在伦敦《新闻晚
报》赤裸裸地写道:苏联可能对新疆罗布泊的中国核试验基地进行空袭。阅
过之后,毛泽东久久地陷入了沉思。

如果说美国人主动“泄密”别有用意,那么这位苏联“密使”的公开叫
嚷又说明了什么?既然在新疆敢扔,那么在北京也有可能。

毛泽东立即向中央发出警告说:“中央领导同志都集中在北京不好,一
颗原子弹就会死很多人,应该分散些,一些老同志可以疏散到外地。”

毛泽东给他们具体决定了疏散的时间是10 月20 日,即中苏两国在北京
举行边界谈判之日以前,并为一些老同志指定了地点,大致都在京广铁路线
附近。说完,他便离开北京,前往武汉。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全部疏散,只留
周恩来和一个副总参谋长在西郊玉泉山坐镇指挥。

林彪跑到苏州以后,次日便发出了那个著名的战备“第一号令”。于是,
引起了全国一片动荡不安:满载军队的列车彻夜不停地在铁路线上隆隆行
驶,边防的士兵们在野外帐篷里枕戈待旦。。这是朝鲜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
军事调动。

“第一号令”的内容包括:

迅速抓紧布置反坦克武器的生产;
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
各级要加强首长值班,及时掌握情况,并迅速报告。


由于“第一号令”是由黄永胜等人以“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的名义迅
速下达全军的,所以又称“林彪一号令”。

接着,朱德、李富春到广东从化县;陈毅到石家庄;叶剑英到长沙;聂
荣臻到邯郸;刘少奇鼻子上插着鼻饲管躺在担架上被押送到开封;邓小平、
陈云、王震被“疏散”到江西;陶铸被押送去合肥。这些被打倒、被夺权的
对象,反而要重点“保护”起来了,似乎他们对这些“黑帮”们的人身安全,
关心得无微不至。

10 月19 日,林彪用电话记录的形式向毛泽东报告,企图先斩后奏,以
既成事实,迫使毛泽东同意。尽管毛泽东对苏联的核攻击保持高度的警惕,
也主张中央领导同志不要集中在北京。但是,也对林彪一伙借战备为名,以
个人名义发号施令十分反感。所以毛泽东听了以后,当即指示:烧掉。意思
是根本没有这回事,把这个“号令”烧掉。

林彪和黄永胜慌了手脚,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竟造谣说:“毛主席说
很好,烧掉。”他们还扣发和删改了某些军区关于执行这个“号令”的报告,
对党中央和毛泽东进行封锁。

“一号令”实质上是林彪图谋进行政变的一次预演,其目的是看看他这


个“副统帅”的“号令”灵不灵。同时,因为军队的老同志们还在,这些老
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自然形成的威信,有历史形成的所谓“山头”,
许多老部下仍然支持拥护他们,所以,林彪想通过第一个“号令”,以战备
疏散为名,把军队的老同志赶出北京,为实现他的篡党夺权阴谋扫除障碍。

汪东兴飞京急传指令

进入70 年代后,毛泽东开始考虑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生活。首要议程是
召开四届全国人大。要召开人大,先要修改宪法,使之与“文化大革命”以
来的“改天换地”相适应。

1970 年3 月,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收到了周恩来从北京送来的文件,他提
出了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人们今天早已熟知庐山会议上那一场关于是否设国
家主席的斗争,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次提出设国家主席,是出自周恩来之
口,而不是林彪。

周恩来的考虑是合理的。自从1966 年8 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造反狂
潮中停止工作以后,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倒,定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 
年11 月惨死在开封。国家失去了国家元首。可以代行职务的全国人大委员长
朱德也被诬蔑为“军阀”,此刻正疏散在广东。外国元首来访,只能由总理
周恩来出面。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非长久之计。

那么,现在再设国家主席,由谁来当?显然,只有第二号人物林彪。这
是毛泽东不愿意的。他总感到,在林彪狂热的个人崇拜语言后面,隐藏着一
些令人难以琢磨的意味。所以,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的地位
如日中天,炙手可热之时,有过几次不同凡响的表示。

l966 年7 月8 日,毛泽东在致江青的信中,表示了对林彪大讲政变的不
安。

1967 年7 月,毛泽东在武汉的谈话中说:如果林彪的身体不行的话,还
是要邓小平出来。

1969 年中共“九大”之后,毛泽东当着林彪的面说道,你年纪大了以后,
谁来接班?并提到了张春桥的名字。立即引起了刚定为接班人的林彪满腹狐
疑。

因此,在是否设立国家主席职务的问题上,毛泽东的考虑是长久的,选
择是唯一的。

3 月7 日,毛泽东召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对他明确他说:“宪法
中不要设国家主席这章,我也不当国家主席。”要他第二天立即回北京传达。
汪东兴乘坐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后,即驱车前往中南海,向周恩来传达了毛
泽东的意见。周恩来点了一下头,毫不犹豫地说:“明天召开政治局全体会
议,由你向政治局传达。”

3 月9 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除林彪
未来以外,到会的成员都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会后,周恩来指定叶群把
毛泽东的意见和会议讨论的情况报告给林彪。

事情本来到此可以画上句号。虽然不设国家主席并非一个圆满的处理,
但也别无良策。谁知,一个星期之后,风云突变。

3 月17 日,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到是
否设国家主席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康生、张春桥主张不设,吴法宪、李


作鹏主张要设,由毛泽东来当。分歧还反映在宪法中是否写进“毛泽东同志
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这句话。此
言是林彪发明的,写进了1966 年8 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林彪等人
一直视此为一大功绩,是“高举”、“紧跟”的“专利”。而康生、张春桥
在起草中共“九大”报告时,就知道了毛泽东讨厌这句话、严令删去的内情,
所以主张在宪法中不写。但他们故意不说是毛泽东的意见,只一味坚持不要
写,却暗中窃喜吴法宪等人越来越陷进圈套。不明就里的吴法宪则拼命抓住
康生、张春桥的反对态度,以为既抓住了笔杆子们的一条罪状,又可以维护
林彪的地位。

自中共“九大”以后即开始争权夺利的两个集团展开了各怀鬼胎的争斗。

周恩来不露声色地审视着一切。他拿起了红色电话机,拨通武汉东湖,
向汪东兴说明了怀仁堂的唇枪舌战,同时又送去了一封信。汪东兴把信呈交
毛泽东时,转述了周恩来的电话内容。听说,毛泽东脸上立即显露出不快的
神色,再次对汪东兴说:“不设国家主席的话,我早就说过了,还派你回京
传达。宪法上不要写了,我也不当国家主席。”

缓缓的话语中蕴含着坚决的态度。

然而,林彪竟不为所动。

4 月11 日晚,林彪在终日不出的密室中踱来踱去,突然叫来秘书,口授
了一个电话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人大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

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

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

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毛泽东考虑缓和中美关系

叶群亲自打电话将这个意见告诉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听后笑了。他不
无调侃地说:“设国家主席谁当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当了,那么就让董老
(董必武)当吧!”收敛笑容后,毛泽东又提笔在中央政治局转来的林彪意
见上斩钉截铁地批了一句话:“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毛泽东的态度不容置疑,林彪也并不退让。于是,此后,演出了一场人
所共知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会议风云。

但是,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前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还明显地表现在对外方
针上,这一点则不曾为人们和后来的研究者注目。

1970 年5 月20 日,毛泽东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
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著名声明,即“五·二○”声明。这个声明是乔冠华
起草的,经毛泽东修改。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孟子》名言的引
用,使之增色不少。但毛泽东内心并不以为这个声明特别重要。他脑海深处,
正在考虑做一篇缓和中美关系的大文章。

按照中央的安排,5 月21 日,毛泽东、林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上午9
点,来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