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普京大传 >

第10章

普京大传-第10章

小说: 普京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科的内容最为丰富,占1824课时。它包括:地形学,摄影技术,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特种通讯联络方法,包括用隐形墨水在地图上绘制秘密符号和注解,在玻璃片上写隐形的情报笔记一类的特别技术,反间谍训练,解围、自救和逃跑的方法,药物学,包括使用毒药和毒品、麻醉药的方法等。
  在特科教育中,如何接头,如何避免盯梢,如何摆脱跟踪,如何同间谍网的其他人员会面等等是间谍的基本功。这一课程分两个部分:
  首先要学会如何识别便衣密探,如果被他们跟踪,要采取什么手法去摆脱他们。只有在完全把“影子”摆脱后才能与要联系的人接头。为了把这种训练尽可能真实地进行实践,还采取实习的形式。
  第二部分的课程要复杂得多,即如何招募搜罗情报供给者。教师扮成外国的官员、科学家、技术人员,要学会设法去“收买”他们做间谍,当然这些教师并不是容易收买的,这要学员认识到外国的“对象”并不会轻易成为他们的“捕获物”。于是,学员们就要各出奇谋,设法去制造陷阱,让对象落网。教师还教导他们如何掌握各种人的不同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工作:有些人是爱钱的,宜于利诱;有些人在性生活方面是放荡的,宜于色诱,一旦他们干出丑事,就拍下照片或小电影,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们就范。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男女学员都要学会用各种方法进行引诱,甚至献出自己的肉体来作诱饵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普京经过一年半的间谍培训,经由特别专家组成考试团的严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从“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毕业。
  他拿着考试团给他的评语从容地走出了“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那评语他至今也忘不了:头脑灵活,反应灵敏,稳重老成,坚强刚毅,纪律性强,具有高度责任感。
   。 想看书来

第四章克格勃之子 列宁格勒:平凡的8年
在普京看来,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特别是作为一名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就应该学会一个人面对孤独,不能急于出风头,更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急性子。
  1977年,普京从“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毕业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后,便分配到克格勃第一总局列宁格勒工作站从事谍报工作,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在那里一干就是8年。
  普京刚进入克格勃工作的时候,正是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外部大环境是苏美关系出现缓和,经济和贸易的往来频繁。而这频繁的往来并没有让苏联感到高兴,反而使得苏联高层感到一丝恐慌。
  当时苏联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苏联电子工业比西方至少落后10~20年。这份报告详细地论述了西方电子工业的发达之处,另外,又举出了许多实例,分析了苏联为什么在这方面要落后于西方。
  但这些分析与论述在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苏联即使知道了自己落后的原因和别人发达的缘由,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赶上西方国家。
  于是苏联采取了“偷”。
  从开始重视科技情报,特别是军事科技情报的获取开始,苏联希望通过这些科技情报的转化,在短时间内让本国的电子工业赶上西方。为此,苏联不惜血本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达到每年数十亿美元。这些钱用来让克格勃搜集西方的科技情报和尖端技术装备。在这一大笔经费中,大部分来自与军工生产有关的12个部。在人才方面,克格勃每年从全国各地的理工院校选拔约100名优秀学员送进克格勃间谍学校,训练他们掌握物色目标、鉴别材料以及窃取和传达情报资料的技能,结业后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普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其克格勃生涯的。
  在克格勃的8年工作中,普京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保密的。除了克格勃本身要求外,普京自己也是一个不喜欢透露任何事情的人。他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从来都是守口如瓶,就连他的妻子都搞不清他在忙些什么。
  据后来普京的回忆,他一开始是被分在秘书处工作,后又调至反间谍处。而在反间谍处,他的工作并不开心,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反间谍处有许多老员工,办事作风与年轻的普京格格不入。而普京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所以,在他们之间,往往为了一个问题就能争论很久,
  科班出身的普京会马上列举出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而“老员工”们认为“工作条例就是最主要的法规”。双方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克格勃每一处的工作报告都必须经过上一部门批准。
  几个月后,普京被送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专业学校培训了6个月。之后,他又回到反间谍处工作了半年。
  如果不是对外情报局在那个时候看中了普京。也许,普京后来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对外情报局被看做是克格勃中的精华所在,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情报人员,他们属于这个行当中的“白领阶层”。在这里工作会有出国驻外的机会,对于许多人来说,它可是一份美差。
  自然,普京欣然接受了邀请,随后被派到莫斯科接受为期一年的专业训练。培训结束后,普京被分配到列宁格勒国家安全局第一处,即对外情报处工作。
  在这里,普京工作了4年半。
  普京后来说,在列宁格勒的8年时间里,自己没有机会参与大行动,主要就是从事情报参谋业务,包括协调克格勃与卫星国情报机构的行动,交换情报信息,撰写情报报告,上报和分发一些情报等。
  在普京看来,这工作似乎像一个厨师,虽然每个人都要吃饭,都需要厨师,但毕竟只是个做饭的,根本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才华来。换作别人,一定会对此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但普京并没有这样,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也没有闹情绪,找领导调换工作岗位。普京认为,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扎扎实实地干好现有的工作,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已的工作成绩取信于组织、取信于领导。
  他将现在的工作当作是组织对自已的考验,而对于个人,更是自己磨练意志和性格的好机会。
  就这样,普京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也许,就是这8年,真正磨砺出现在的普京:老练稳健,善于幕后操作,很少显露自己,总是充满了神秘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克格勃之子 解不开的谜
1985年,普京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即由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他在那里整整呆了6年。
  普京为什么会选择去东德,而不是当时已经很发达的西德,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克格勃有规定,如果去西德,需要在本国克格勃工作1到3年,但是,去东德就没有这样的规定。
  年轻的普京显然是急于建功立业,选择了不需要在机关坐班,立即就可以到第一线工作的方案——到东德。
  我们要说的解不开的谜就是普京在东德工作的档案之谜。
  普京当上俄国总理后,特别是在他成为俄国代总统之后,已经统一的德国情报当局,发现这个俄罗斯代总统以前居然在民主德国工作过6年,他们很奇怪的是,自己的情报局对此却毫无记录。于是,他们费尽心思寻找普京的有关档案,调查普京当年在德国的活动。
  但是,让德国情报机构震惊的是,在他们接收的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档案中,有关普京的档案已经全部不翼而飞。到现在为止,德国也没有找到关于普京当年在东德工作过的资料。就好像普京根本没有在东德工作过一样。
  1985年,普京被派往东德工作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德累斯顿。
  数百年前,德累斯顿就已经是德国萨克森诸侯国的首府。它距离柏林198公里,然而离捷克更近,仅有40多公里。这里人口近50万,在前苏联时代,它一直是东德重要的工业与文化城市。许多德国人都认为它是最美的德国城市,在二战前甚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可惜1945年2月盟军的大规模空袭使这个城市毁于一旦。普京在德国的6年,即以此为基地,从事谍报活动。
  当时,苏联有军队驻守在东德,其军事基地遍布民主德国各地,德累斯顿则是苏军在东德南部的主要基地。克格勃给普京的任务,包括和德累斯顿的格鲁乌联系。格鲁乌是苏军总参情报总局的简称,在业务方面一直受克格勃的领导。格鲁乌在国外和克格勃一样有很强的情报搜集能力。作为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负责人普京,自然要和格鲁乌协调行动。
  从1985年起,他以特工身份在民主德国工作,在莱比锡苏德友谊宫当“主任”。在德国工作期间他学会了很多,比如反跟踪技巧。在一次秘密会面结束后,为了不暴露目标,他沉住气,在该城东游西逛整整一天,叫德国谍报人员伤透脑筋。还有一次,普京正与卧底人员接头,突然发现有情况。他飞快钻进车内,把礼帽放在车前座上面,造成两个人坐车的错觉,然后冷静地把车悄悄开出城外,才化险为夷。
  关于普京在东德工作的表现,一位曾与普京合作过的前施塔西军官说:“克格勃的整个行动计划都在他的血液中流动。他有高度的自制能力,行动十分小心谨慎,不苟言笑。他总是躲在幕后,但却操控全局。他做任何事都很低调,他很聪明,从不夸耀自己,但是成效不凡。”
  至于普京当初在东德的工作,除了克格勃外,没有人知道其具体内容。他谈到此事时也是大概地说,“我是政治间谍,获取政治家的信息、敌人(北约)的计划等等。”
  普京在德国期间最大的活动,是组织和开展了代号为“日出”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在两个德国建立一个间谍网,主要是搜集苏联所需要的经济和科技情报。普京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接触的人包括两德的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官员。
  普京在德累斯顿和其他城市也发展了一些当地官员和专业人士为克格勃提供情报。当然,这种工作是绝密的,施塔西不知道,地方当局当然更不知情。曾经在1961年至1986年担任德累斯顿市长的希尔说:“克格勃在德累斯顿干什么,对我们来说也是秘密。我们和苏军将领有良好的关系,但是并不认识克格勃的下级官员。”
  也许,正是在民主德国工作的6年时间让普京思想开放起来,也因而比较务实。
  由于工作的原因使他得以就近观察联邦德国社会和经济的运作,普京虽然是常驻民主德国,但也经常前往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切身的体验和了解,特别对市场经济和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后来,许多在东德呆过的俄罗斯特工都说,普京的工作作风很像德国人,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在克格勃特工中与众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