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本小史 >

第24章

日本小史-第24章

小说: 日本小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文件授权使用66架洛克希德哈德逊轰炸机与道格拉斯DB7轰炸机(后来又加上其他类型的飞机),从事下列清楚陈述的目的:
  摧毁日本的工厂,以瘫痪弹药生产及维持日本经济结构所需的主要物品。
  由于在获得飞机方面有耽搁,并且受到其他事件影响,该计划没有得以执行。
  如此可能反而最好,因为JB355在作战行动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距离它们在中国的基地约2000公里,这些缓慢的轰炸机将在其护航的战斗机的保护射程之外,几乎肯定会被最新式的三菱零式战斗机迅速摧毁。有经验的军人与政治领导人士同意如此不切实际的计划,我们只能把这一愚蠢行为归因于他们对日本的行为所感受的挫折感。当然,根据纪录,诸如哈尔国务卿(Cordell Hull)与罗斯福本人不止一次表达他们对日本的愤怒与他们想教训日本的意愿。
  丘吉尔本人提及罗斯福在1941年8月的一句评语。罗斯福说,国会可能阻止他宣战,但阻止不了他参战。这清楚暗示,如果必要的话,罗斯福准备暗中行动。
  石油禁运比JB355远较有效,它使日本剩下很有限的石油贮存量。显然,对于日本这是一个无法维持的情况。早在1941年9月3日,日本领导人士就已决定,如果有关石油的形势在10月初以前仍无法解决,日本将对美国发动战争(截止期限后来延至11月30日)。
  同时,同年1月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1884~1943,山本五十六是在其父56岁时出生的,因此取名“五十六”,读音是isoroku)提议的攻击珍珠港计划,终于被批准并在南九州鹿儿岛湾演练。在日本,有些人仍希望外交能奏效,诸如近卫首相(尽管他对中国抱持好战态度),但哈尔国务卿尤其坚持日本必须彻底改变其政策,如此美国才会作让步。他要日本不仅撤出法属印度###,并且也撤出中国。近卫在10月辞职,由陆军大臣东条英机(1884~1948)继任首相。
  日本在11月底做出最后让步,同意从印度###南部撤出,但不撤出中国。哈尔不接受,日本并不期待他接受。在南云忠一舰长(1887~1944)的指挥下,他的舰队已经正在从千岛群岛起航前往夏威夷。那是一支从事致命使命的大舰队,由总共载运超过400架飞机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以及20多艘潜水艇所组成。
  裕仁天皇在12月1日正式批准战争,而战后他声称:“作为君主立宪的君主,我没有选择余地,只有认可东条内阁开战的决定。”但更重要的,他也说:“假如当时我能预见未来,我可能会尝试否决开战决定。”那就是说,并不是他感觉完全无法干预,而是他不愿意尝试,因为当时他认为战争结果将对日本有利。
  

第四节 战争准备(4)
裕仁有一段时期认为,日本可以给美国一个决定性的打击,然后和谈。在这方面,他跟大多数人意见相同。在日本只有最狂热的人才会认为日本能够完全击败美国。而直接对抗较强大的敌人且冒着屈辱失败的风险,这并非日本人传统的做法。但人们普遍宿命地认定跟美国的某种形态的对决是必要的,而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有很好的机会赢得光荣的平手,就像对俄国战争那样。那就是说,他们能够跟一个较强大的敌国作战至对方感觉厌烦并准备讨论和平条件,这和平条件将使日本在1941年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或者他们是如此认为的。当时日本人普遍认为西方人柔弱,因为自私而缺乏献身主义,无法忍受持久且艰辛的斗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节 太平洋战争(1)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首次攻击并不是对美国珍珠港,而是对英属马来亚。“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大约90分钟,约5000日军攻击吉兰丹苏丹国(Kelantan Sultanate)新城(Kota Bharu)一支英军部队并获胜。
  日本了解,无论如何,对美战争几乎也肯定意味着对英战争。为了战争需要,他们尽早需要马来亚资源,而他们知道英国没什么好怕的。几个月前,德国一艘潜水艇的指挥官把他们截获的英国参谋长对战争内阁的机密报告传送给日本,这是德国罕见的协助日本的表现。该报告说,新加坡与英国在东南亚的其他领土无法抵抗日军的攻击,而如果有援军的话,也仅是少量。这一情报不仅使日本安心攻击英军阵地,也使日本不再顾虑投入这么多资源攻击珍珠港与美国阵地。
  偷袭珍珠港在当地时间12月7日早晨快8点时发生。第一波攻击是由183架轰炸机组成。约一小时后,由167架轰炸机组成的第二波来袭。那儿的美军完全没准备,造成4500人死伤,其中有3/4丧生或失踪被认定可能丧生了。美国也损失了4艘战舰、约180架飞机及3艘驱逐舰。此外,另外4艘战舰、约80架飞机及3艘轻型巡洋舰严重受损。日本方面的损失只有5艘潜水艇、29架飞机及大约60名士兵。
  虽然美军损失惨重,日军其实能够且应该对珍珠港施加更重的攻击。南云舰长被若干同事批评只发动两波空袭,且未能摧毁大油库、机器工厂与其他修理设施、飞机库及许多未受损或仅局部受损的舰艇与飞机。军事上,这次攻击并不那么真正成功。这好像是日军不相信他们能够对珍珠港施加巨大损害,因此过早撤退。
  这次攻击不是军事行动效率的模范,但它当然足够把美国立即拖进战争之中报复日本。美国人民对日本的卑鄙偷袭公开表示愤慨,不干预主义因此被拋弃。
  日军未经宣战就攻击,这一事实对于许多人乃是行为卑鄙的清楚证据。日本声称,这不是他们故意疏忽,而是在华盛顿的日本大使馆人员在外交上搞糟了,结果在攻击发生一小时后通知才到达,而不是攻击前半小时通知到达。这已成为有争论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整个问题因被忽视的吉兰丹攻击而成为学术问题。即使通知在攻击珍珠港前半小时准时到达,这个通知也仍然是在攻击吉兰丹一小时后抵达,而后者也同样未经宣战。换言之,尽管日本官方否认,“珍珠港事件”无疑是一件未事先正式通知的蓄意攻击——这事被日本高阶军人视为耻辱,包括一流的战斗机飞行员井三郎。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在日清、日俄战争中所使用的战术,这次“偷袭”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应该是令人吃惊的。
  尽管日本未能事先正式宣战,美国领导人士是否真的未防日本会出这一招的问题,是更加引人争论的。一个极端的说法,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及其同僚的阴谋,他们知道所有有关日本即将攻击珍珠港的事,但允许或甚至鼓励这事发生,牺牲美国人生命,以便把美国拖进对日本盟国德国的战争。另一个极端的说法,有人只是感觉日本在美国自鸣得意时出其不意。支持与反驳这两种意见的证据都有,而事实真相可能永远查不出。
  有关“珍珠港事件”的著作非常丰富,而对事件的解释也各式各样。大抵修正论的观点倾向于“阴谋论”或“隐瞒论”,且倾向在战后几年达到顶点,他们包括约翰·福林(John Flynn)、乔治·摩根斯坦(George Morgenstern)、查尔斯·比尔德(Charles Beard)、劳勃·席欧巴德(Robert Theobald)、哈斯本·金莫(Husband Kimmel)。有关后来的修正论例子,见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1992年4月5日“观察时代”(Timewatch)节目录像“珍珠港的牺牲”。反对修正论者的人包括撒母耳·摩里森(Samuel Morison)、劳勃塔·沃尔史泰特(Roberta Wohlstetter)、哥登·普朗治(Gordon Prange)、亨利·克洛森与布鲁斯·李(Henry Clausen and Bruce Lee)。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 太平洋战争(2)
当然,关于这次偷袭事先无疑有许多警告征候,包括密码拦截、雷达信号、目击以及不仅美国情报员获得的情报,也有诸如荷兰等其他国家给美国的情报。主要问题是,这些警告当时是否被认真看待。当时,可能被预期多少能认识日本及其军事能力的驻东京美国大使馆的一名海军武官,正谈论“在24小时内打垮日本”。海军里有许多人正谈论要在参加大西洋战役前“打倒这个黄皮肤的小弟”。这样的态度不足以认真看待日本的军事威胁以至密切注意所有的征兆。无疑,美国人的确骄矜自满。
  另一方面,有另一件可确定的事:确实渴望一战的人(包括领导阶层的某些人)因“珍珠港事件”而得以让他们的愿望获得实现。日本可能给予美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重的一击,但至少战斗已开始了。不管背景如何,事实仍然是“珍珠港事件”有效地克服了不干预主义,并把美国拖进对德战争中,因而帮助了英国,这正是丘吉尔非常想要的。罗斯福本人后来告诉丘吉尔与斯大林,倘若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将很难把美国人带入战争中。但这是对目标完成的满意表达还是仅仅是事实陈述?这是有关“珍珠港事件”的无止境的、错综复杂的争论的暧昧性质的典型范例。虽然这一争论对于那些对日本有兴趣的人是迷人的、有意义的,而对于专攻美国政策的史家仍然是一个主要关切点。
  从日本观点来看,事实是他们现在正与美国交战。尽管在日本有人批评仅出动两波攻击是不够的,人们仍热烈庆祝,包括皇宫里的人。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早期阶段获得一连串胜利,欢乐气氛也随之而来。
  “珍珠港事件”发生仅几小时后,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受到日军攻击而严重受损。在一星期内,泰国在外交上屈服而被日军占领。马来亚外海的英国小舰队受到重创而瘫痪,使日军能在这一地区推进。关岛在12月11日沦陷,若干其他太平洋岛屿在其后两个月沦陷。香港在12月25日被占领。婆罗洲在翌年1月19日投降。2月15日,日军出人意料地从陆地攻击新加坡后,新加坡无条件投降,这是英国军事史上最糟且士气最低落的时刻之一。新加坡被大多数英国人视为难以攻陷并且拥有约7万战斗人员,是攻击新加坡的日军人数的两倍以上。到2月底,苏门答腊、帝汶与峇里也陷落了。巴塔维亚(雅加达)在3月6日投降。3月8日,仰光陷落。3月9日,爪哇陷落。在菲律宾,马尼拉于1942年1月2日陷落,但巴坦岛支撑至4月初,而哥瑞吉多岛(Corregidor Island)支撑至5月7日。3月,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奉华盛顿方面命令,离开在菲律宾的基地前往澳大利亚。他的名言“我会回来”(I shall return)成为太平洋地区盟军的激励口号。
  日军的初期成功,部分是因为盟国在欧洲被占领,但一大部分也因为日军攻击的强度。这是出乎盟军意料之外的。丘吉尔评论新加坡的沦陷说:“日军的猛烈、技巧与力量远超过我们所预期的。”很多人同意他的看法。西方人严重低估日本,这包括日本的西方盟国。希特勒尤其因为劣等人种(德文,Untermenschen)日本人部队在新加坡轻易打败白人部队而感到不安。
  在日本人自己看来,日本人的强度是强在他们的精神。他们感觉他们的力量比受到物质主义与利己主义削弱的西方人还要大。这精神力量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