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246章

扬帆大明-第246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沙贾汗倾力修建泰姬陵,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而身体也日渐跨下去,这使得奥朗则布这个三王子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奥朗则布受封德干副王后一直与大明接近,也从大明手中笑纳数百万银元,当然条件是允许明朝在孟加拉一再扩大贸易站的用地。

理应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哥哥达拉舒科,达拉舒科在德里以宗教宽容和开明的作风而闻名远洋,很多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作为阿克巴宗教自由政策的继承者应当继承王位。至少德里朝廷那些大官们是这样想。

现在荷兰人为了对付大明,理所当然的支持拉舒科,奥朗则布坐拥大量的军队和财宝却始终无法进入父王和朝廷大臣们的法眼。于是奥朗则布向樊以君和刘辉等人求助。希望大明能够帮助其登上王位。樊以君和刘辉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上奏朱显波请求指示。

朱显波自然不敢怠慢,莫卧儿帝国地处亚欧板块的中间地带,是明朝和西方诸强都想争取的对象。荷兰人的目标绝对不仅仅是控制莫卧儿帝国王室,如果他们得逞,下一步肯定是要向加尔各答的明朝商队下逐客令。这是朱显波最不愿意看到的。

考虑到莫卧儿帝国的重要性,朱显波随机回复樊以君、刘辉等人全力辅助奥朗则布。同时一方面从云南抽调两千步枪兵进驻加尔各答,防止荷兰人和德里突然袭击。

奥朗则布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将自己作所穆斯林君主的典范,他认为遵守教规就是他的准则,企图按照《可兰经》的信条把一个根深蒂固的印度教大国变成逊尼派伊斯兰教帝国,他遵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推行伊斯兰教法。

这一点让奥朗则布在德里的民众心目中很有地位,虽然德干地区的印度教徒甚为不满,但人口总规模远远不如德里。

随着荷兰和大明的相继发力,莫卧儿王位之争日趋激烈。朱显波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从锦衣卫中抽调三十名精英,由胡雪飞带领前往加尔各答。

“你这次去的主要任务就是渗透到德里王室内部,将那些王公贵族和大臣们的态度调查清楚。并协同樊以君、刘辉等人行动,要确保奥朗则布的地位。”朱显波也不知道这莫卧儿王什么时候归天,但必须做到一条的就是不能让荷兰人轻易得逞。

“如果奥朗则布要提前行动挥着采取暴力夺取王位呢?”

“支持他,大明的宝就押在他身上。因此你们此处另外一个任务自然就是削弱其他继承人的力量的同时尽可能让奥朗则布获得更多的支持。”

“如果突然我们在加尔各答的基地突然遭遇荷兰人或者德里王室的袭击,我们是组织反抗就行还是追击到底?”

“这个刘辉与穆友前会处理,你们锦衣卫此去主要还是协助奥朗则布。当然敌情工作也很重要,虽然樊以君等人在印度多年,但印度大陆各国各派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厘清。你去也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对印度大陆各方势力有个评估,为朝廷的决策提供参考。”

“微臣明白!”

胡雪飞自王承恩案后深得朱显波信任,这个时候派遣胡雪飞去足见朱显波对于奥朗则布的看重。

而胡雪飞当然也不会让朱显波失望,抵达加尔各答后立即展开了行动,此时驻扎加尔各答的步枪兵已经增加到了四千人,是不小的规模了。

很快奥朗则布拜访加尔各答。

当然真正进入这个所谓大明的贸易站时,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都说明朝人有钱,没想到莫卧儿帝国一向瞧不起的沿海滩涂,在刘辉等人的经营下,已经和卡拉奇等地区一样繁华,甚至超过了德里。

“刘大人、胡大人,我父王随时都有可能宣布我大哥达拉舒科。我二哥如今在卡拉奇与荷兰人打得火热,看起来他表面上是支持大哥,也许想坐山观虎斗。而朝中一些大臣也开始密集的调派兵马,显然是冲着我来的。”

“那副王殿下,你意欲何为?”刘辉虽然和奥朗则布经常打交道,凉热熟悉得紧。但这事关国家利益,他也不敢怠慢。

“挥师北上,以你们明朝人惯用的清君侧的方法迅速攻占德里。”

“你有把握吗?”一旁的胡雪飞第一次奥朗则布,但很快就看出了这人身上的王者之气和好杀嗜血的特性。

“如果荷兰人不加阻拦,我有七成的胜算。为了防止荷兰人从中捣乱,本王恳请刘大人率步枪兵与我一起进军德里。”这家伙原来是来借兵的,他主意打得不错,大明的数千步枪兵胜过德里几万甚至十几万军队。最重要的是如果能把大明拖进来,就不怕荷兰人从卡拉奇捣乱。

“我们大明如果大张旗鼓的干预你们莫卧儿的王位之争,只怕到时候不受德里民众待见。”刘辉显得有点为难。

“这样吧,副王殿下,刘大人。本官虽是初来咋到,但愿意为了副王殿下做先锋。至于大明步枪兵,本官建议可以由刘大人带领尾随副王大军之后,或者在左翼保护大军前进,如果那荷兰人胆敢造次,刘大人就出击将荷兰人击退。但是攻打德里的任务还是要靠副王殿下自己来完成。刘大人你看如何?”

“没问题。”奥朗则布原本还担心大明不愿意帮忙。如果明朝人能牵制住荷兰人,那就等于大明公开支持自己,到时候就不怕大明不支持自己,一旦德里战事吃紧,刘辉肯定会帮忙。

“胡大人这个办法不错,本官一定鼎力协助副王殿下清君侧!”虽然同为四品,同时锦衣卫出身,但刘辉还是很忌惮胡雪飞,一来胡雪飞现在还掌管锦衣卫的一部分,二来他现在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自己的红已经属于过去。最重要的是胡雪飞的建议,让大明始终处在主动。就算将来奥朗则布失败了,大明也会因为及时阻止荷兰人人干涉莫卧儿内政而被德里人所拥戴。

“谢谢两位大人,本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奥朗则布在得到了刘辉胡雪飞肯定回答反而更加彷徨起来。

“副王殿下,大明朝廷以及本官对副王殿下的情谊真真切切,殿下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能不能请刘大人先借本王点军饷,等拿下德里,本王一丁加倍奉还!”

“这个……殿下需要多少?”刘辉本想拒绝,但看胡雪飞似乎很感兴趣,只好接着问道。

“五十万银元!”

“这么多?”刘辉不再掩饰脸上为难的表情。

“我知道是有点为难大人,但是你也知道,我常年在德干地区征战,军中并没有多少余粮。一旦向德里宣战就等于要我自筹军粮和军饷。所以务必请刘大人和大明帝国做我坚强的后盾。只要我拿下德里,除里加倍奉还银两之外,孟加拉各地的土地大明也可以随意租用。”

“殿下,你要知道,我主持修建贸易站的费用都是一笔一笔运送过来的。你一次性要借这么多,我只得向朝廷请示,并向马六甲借钱。所以本官暂时不能答应你。”

“本王明白,还请刘大人多费心!”奥朗则布也不指望刘辉爽快的答应他,虽然他知道大明的商船每个月都会来加尔各答一次,刘辉筹借五十万银元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朝廷会不会答应。

带到奥朗则布回驿馆休息,就借还是不借的问题,刘辉与胡雪飞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刘辉是担心奥朗则布进攻一旦受挫之后很难偿还,胡雪飞则力举大胆的借给奥朗则布,甚至不需要他还,只要有欠条就行。

两个锦衣卫出身的高官争论了一个晚上,最终达成共识,先给奥朗则布筹借三十万,不过第一次只支付十万,奥朗则布起兵后,再付十万,剩下十万带在步兵队中,视情况需求而定。

第二天奥朗则布睡醒时就得到一个消息,刘辉同意他借银元了,而且三千步枪兵保护大军左侧。

这样一来,奥朗则布就再无后顾之忧了,从德干到这里行军也不过就是十几天,如果一切顺利,半个月就能抵达德里。只要有大明出面,荷兰人就算想干预莫卧儿政事,只怕也只能是暗中操纵了。

奥朗则布高兴的回德干准备北伐了,胡雪飞也没闲着一行人迅速的进入了恒河流域打探情报,他的目标是帮助皇上和大明朝廷掌控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能够获胜最好,如果万一失败,还要从其他王子中尽快寻找大明的代言人。

第373章弑兄囚父

有了大明的双层支援,很快奥朗则布就发布檄文,昭告天下,他将率兵进入德里清君侧以示正听。这些年奥朗则布以驱赶印度教徒为名不断的扩大军队规模,而且几次通过土地交易从大明换取了大量的银元,军队规模一再扩张。

眼下,奥朗则布的军队已占据了整个莫卧儿帝国的五分之二还要多。由于还要防范波斯和大明。德里王室在西北和正北都囤积了大量军队。奥朗则布突然兴兵,德里朝廷一时哗然。

而奥朗则布则抓住机会一路挺进。得到消息的二王子沙舒贾连忙向驻守卡拉奇的荷兰总督斯内德求援。荷兰人当然不愿意看到亲明的奥朗则布当权,那样一来,他们在印度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斯内德当即从驻守的舰队中抽调两千步枪兵前往亚格拉以协助德里朝廷阻拦奥朗则布。但是很快他们就得知卡里亥特的明军第五舰队有异动。就在荷兰人跨国印度河准备向东挺进的时候,他们的情报人员就看到了数千的明朝步枪兵。

“斯内德总督,如果荷兰再不帮助莫卧儿,那莫卧儿一定会落入奥朗则布的手中,到时候受影响的绝对是你我双方。”看到荷兰人犹豫不前,沙舒贾近乎哀求的向斯内德说道。

“二王子殿下,你也知道,目前奥朗则布的军地最有战斗力,拿下德里只是时间问题,这突然出现的明军还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大军的右翼会不会还有更多的明军呢。如果仅仅是三千明军步枪兵,我们可以倾尽全力从卡拉奇抽调将士。

但是如果明朝的第五舰队闻风而动,那卡拉奇怎么办?数以万计的荷兰公民怎么办?所以王子殿下,本督能做的就是替你与奥朗则布调停,最多将来给你提供避难场所。派兵援助真的爱莫能助。”

鉴于明军在卡里亥特和卡拉奇之间的长期对峙,明军既然参与到这场争夺战之中,斯内德也希望尽全力帮助沙舒贾,但他担心穆友前,还有姚启圣,这两个家伙都是好战分子,如果卡拉奇有异动他们一定不会放过。

仍凭沙舒贾怎么哀求,怎么许诺,斯内德还是立即撤回了两千步兵。对他来说两千步兵可以开动至少十艘军舰了。这两千人说不定就是将来海战上的决定因素。

当然斯内德也不是完全让沙舒贾空手去对付奥朗则布,他一面遣人送信给奥朗则布,一边向荷兰皇室和法、意、葡等国寻求帮助。毕竟奥朗则布要是夺取了莫卧儿的政权,对法意等国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奥朗则布这边,由于进军神速,德里朝廷内部也开始出现纷争,一部分人甚至公开欢迎奥朗则布进入德里。更多的人则劝沙贾汗和达拉舒科将驻守在西北和北方的重兵调回增援德里。沙贾汗不相信奥朗则布会真的要攻下德里,他认为可能是常年的在外征战让奥朗则布被朝廷百官冷落了,只要好言相劝一定会偃旗息鼓。

糊涂的达拉舒科也认为他这个弟弟只是一时性起,绝对不会对自己和父皇下手,就算真的攻破德里,他自己只要将继承权交给奥朗则布,应该就不会有事的。朝中文武大臣则趋向于袖手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