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罢了张永德,又鬼使神差地换成了赵匡胤,他就不怕赵匡胤这个“点检”也有可能做天子? 他抓起案上的笔,在纸上胡乱写了“归德”二字。 他嗅出了什么气味。“归德?”他自言自语了好几遍,“归德,不就是让张永德归家吗?张永德归家,换的可是赵匡胤啊!” 他又写了一个大大的“宋”字,因为归德军节度所在的商丘,从唐朝以来就称为宋州。这个“宋”字越看越有意思: 下面是个“木”,这不就是苗训说的“木德”吗?上面是个宝盖头,盖就是覆盖,这是谁都晓得的意思,把木德覆盖起来,木又生火,火在宋州,这难道是个巧合?他好像抖起了精神,又恨恨地写了“柴榮”两个字,拿在手里反复琢磨。“此木为柴。”他默默念了两遍。再端详那个“榮”字,真想笑出声来。“榮”字下边竟又是个“木”!如果说“宋”字的上面还是个宝盖头,那这“榮”字则丢了宝,岂不只剩下个秃盖头了!这还不算,这秃盖头上面分明是两把火,这不又是在暗示“火生于木”吗?哎呀呀,天机掩藏得如此之深,居然让我赵普参透了!居然让我赵普参得透透的了!他为自己的突然发现大声叫好,甚至有一种想蹦跳舞蹈的冲动,好不容易才按捺下来。他又盯着那个“榮”字,总觉得看上去别扭: 有一把火还不够吗?为什么是两火并燃?这另一把火能是谁呢?赵普费尽心思,却始终没能琢磨出来。 按道理说,如今柴荣已经驾崩,赵匡胤又在京城掌握了禁军的大权,赵普应该尽快奔赴汴京向赵匡胤贺喜,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几天他一直与苗训在一起,又带着苗训到阏台转悠了好几圈。那一天从阏台往回走,赵普突然对苗训说: “傻训,我想让你穿上军服!” “先生,你胡说什么呀,穿军服可是要打仗的呀,我连枪都拿不动,谁会要我?” “可你有几个长处。”赵普认真地说。 “会算命?会看风水?” “不,你嗓门儿大,又疯又傻。你知道,如今这个世道,人们最爱听的就是疯话和傻话,你如果只会说明白话,没人把你当人看!” 苗训嘿嘿嘿地傻笑了半天,问赵普道: “先生想把我安排在哪支队伍里?” “现成的嘛,归德军节度帐下。” “先生说笑话,赵将军哪会要我?” “这你不用管,由我安排就是了。傻训,北上三关之前,你可亲口对我说过,以后一切都要听我的!”赵普的话硬得不容置辩。 二人边说边走,不觉来到街肆上。赵普瞅见一家锦缎铺,走了过去。他先在铺子里转了转,又回到店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匹黄缎。他像是很懂行一样认真摸了摸质地。 “客人想要黄缎?”店主人凑了过来。 赵普没有回答他,问道: “这商丘城里哪家裁缝的手艺最好?” 店主人笑容可掬地告诉他: “去年从南方来了母女俩,在城西北角的微子庙仁字街开了个裁缝铺,乍来时也揽不着什么活儿,后来商丘县太爷的老母亲殡天,让她们做了一套寿衣,做得又好又快,县太爷一高兴,赏了她母女三百钱。从那时开始,这母女俩算是发了利市,那可真叫顾客盈门哪!”店主人是个老生意人,早把赵普看透了八九分,所以不惜口舌,继续说道: “客人,当时县太爷买的就是小店的黄缎。我看客人肯定是位大贵人,是要为老母亲准备寿衣吧?朝廷可是有规矩呀,小民百姓家里死了人,不准用黄。客人既然敢用黄缎,老太太一定是位金花诰命夫人!” “那南方来的母女俩为啥要在那么远的西北角开店哪?”赵普又问。 “那地方偏僻,铺租就便宜呗。”店主人三句话离不开钱。 “县太爷为什么单让这母女俩做呢?” 店主人显得越来越亲密,笑嘻嘻地凑到赵普耳边,悄声说道: “那个女儿长得好不漂亮,赛过天仙哪!县太爷当初还惦记人家呢,没想到那女孩儿性子躁烈,拿起剪子就要跟县太爷拼命,吓得县太爷屁滚尿流。唉,丢人败兴啊!” 赵普又回到那匹黄缎之前,用手一拍,说道: “好,这匹缎子我全要了!”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赵普运筹归德府 李筠称霸潞州城(2) “好嘞!”店主人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客人,你老也不问问价钱?” “忘了。” “这缎子全商丘只有小的一家有卖,客人要是不信,可以满城打听。嘿嘿,所以贵了点儿。”店主人麻利地把缎子从架上抽下来,“请问客人,府上在哪儿?小店给你老送过去。” “你把货给我包得严严实实,送到节度使衙门里。” “嗨嗨,你看怎么样,我说你老是位大贵人吧!”店主人得意极了,眼睛笑成一条缝。 过了两天,赵普带着苗训找到了店主所指的那家裁缝铺,店前接活儿的是位中年妇女,操着一口淮南口音问道: “客人来做衣服?” 苗训把那匹缎子往案上一扔。 “就按这个尺寸。”赵普从衣袖里掏出一卷纸。“不过我有三个要求,第一,活儿要做得精细;第二,活要做得快些;第三,这件袍子不准让别人看见。你如果答应这三件事,我付你五倍的工钱。” 那女人觉得遇上了好主顾,说了句: “客人放心,我们外乡人,全凭着信誉二字讨饭吃呢。”又扭头连声唤道: “盈盈,盈盈,你拿件样衣出来给客人看看。” 布帘掀开,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孩子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件正在缝制的衫子。赵普接在手中看了看,说了声: “好!”抬眼看时,这姑娘果然生得端丽,虽然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可是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再无一点可挑剔处。单看这女子齐齐楚楚的样儿,赵普也不再多嘱咐,只说了句: “姑娘几天能缝完?” 姑娘不多思索,爽快地回答: “三天。” “成交!”赵普说着,从怀里掏出五百钱。“这是见面礼,工钱三天后再付。” 赵匡胤做了殿前都点检后,潘美仍旧为南班指挥使。东班指挥使叫王全斌。说起此人,也算是赵匡胤的旧交。当年高平之战时,他还只是个军校,因为杀敌不少,受到柴荣的嘉奖,提升为亲卫军校。征淮南时,作为赵匡胤手下的一个军将,曾率领三百锐卒攻下六合城。当时赵匡胤正在滁州,拿下了六合,就等于切断了扬州、真州赴援的通道。赵匡胤替他奏功,为此柴荣升他为节度副使。赵匡胤到商丘时,他就随在赵匡胤帐下。后来赵匡胤率兵北征三关,柴荣特意把他调回京城,破格提升为四厢都指挥使,这让一些年轻将领们好不羡慕。张永德对此人也十分青睐,他当殿前都点检时,曾点名把王全斌召在自己帐下。西、北二班指挥使都是张永德的旧亲随,为了向张永德表示忠诚,一个装病告了长假,一个索性领了外州刺史,这么一来,骤然空出了两个指挥使的职位。赵匡胤想起一直在外的两个兄弟李处耘和党进,一道军令,把这两个人调进京城。命李处耘为西面指挥使,党进为北面指挥使,即刻赴任。党进是条光棍,听到信儿一天就赶到了汴京。赵匡胤请他大嚼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走马上任。要说党进是个粗汉也不全对,他知道在京城里做官比不得在外带兵,凡事都要有规矩。所以上任第一天,他就找到潘美求教,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这是他的习惯,平常带兵看着谁不合意,就要打他两棍子。 “我的潘哥哥,你党进弟弟没干过这种差事,你得教教我呀!” “你先把棍子放下,莫不是要打我?”潘美招呼党进坐下。 “哪里哪里,古时候有个廉颇大将军,向赵相如负荆请罪。如今你党进弟弟是提着棍儿向你请教。”党进把赵国的蔺相如说成了赵相如。 “你典故还真多。”潘美见他朝自己屁股上打了两棍子,夺过棍子扔了,递给他一杯水。 “哪里哪里,就知道这一个故事,嘿嘿。” 两人叙谈了一会儿,李超进来禀报: “潘将军,有个从西北来的祖吉,说要求见将军。” “祖吉?”潘美一时没反应过来,怔了一下,才猛然记起当年攻打凤州时救他一命的那个小伙子。“是他?祖吉!快,快请他进来!” “什么祖籍祖贯的,咱们哥俩还没说完哪!”党进急眼了。“你潘哥哥不能这么喜新厌旧哇!” 潘美哭笑不得,只好说道: “你呀,你知道来的人是谁?是我潘某的救命恩人哪!好了党老弟,这个李超是我的禁直官,有什么话你就问他,所有的规矩他全懂。”又问李超:“祖吉在哪里?” “就在府门外等候。” 潘美把祖吉夫妇领进署厅时,党进扯着李超走了。 “这一向没有音信,怎么突然回了京城?”潘美让祖吉夫妇坐下,问道。 一晃四五年了,祖吉成熟了许多,身板也健壮多了,只是那张原本稚气的脸又黑又粗糙。坐在他身边的夫人就是潘美从袁彦手中救出的环儿,还是那么秀气,只是比原来丰满了些。 “潘将军,祖吉这几年可是天天都在念叨你,潘将军早把我们忘了吧?”环儿甜甜地笑着,亲得就像一家人。 “就算我忘了祖吉,也不能忘了你环儿啊!你当时哭得一行鼻涕两行泪的,我记得清楚极了,怪我把你往火坑里推,死说活说不愿意随祖吉走。现在怎么样?享福了吧?”潘美又是说又是笑。 “享什么福?他整天虐待我呢!”环儿把嘴一撅。 “哦?他怎么虐待你?说给我听,只要你不心疼,我狠狠地教训他。” “说是当着个官儿,可穷得只有那么几个俸钱,我想借官库里的钱买件衣服,他死活不肯。潘将军,如今你都不好教训他了。你知道,人家祖吉被调回京城来当大官儿了,监察御史呢!”环儿不知是在埋怨还是在夸赞。 “好哇!”潘美把祖吉大腿一拍。“有出息,以后我这个大将军也要受你监察呢!” 说说笑笑,不觉日已偏西,祖吉执意要请潘美吃饭,潘美推辞不过,也就随他了。 三个人来到一家包子铺,祖吉招呼潘美进去。坐定后,祖吉叫了三笼肉包和三碗汤。 “你就用几个包子答谢潘将军?真是的!”环儿十分不满。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赵普运筹归德府 李筠称霸潞州城(3) 祖吉憨憨一笑: “潘将军五六年前就嘱咐过我,不要多喝酒,没啥好处。” 李处耘是个有家有眷的,年龄虽与党进差不多,可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大儿子继隆十来岁,二儿子继和四五岁,一个女儿还小。因为要搬家,所以比党进迟到了几日。赵匡胤将李处耘安顿下来,这东、西、南、北四面指挥使算是齐备了。旬休时,潘美到李处耘的新家造访。这个宅院不甚宏敞,是座旧院落,也没有后花园。 “京城里的房子就是窄了些,比不得外埠啊。”潘美摇摇头,对李处耘说。 一个纤瘦的女孩子规规矩矩地把茶盏端了上来,一抬头,正好与潘美打个照面,两个人同时愣了一下。潘美觉得这孩子有些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再想看时,女孩已经低下头退了出去。 “我怎么好像见过这孩子?她是你家什么人?”潘美问李处耘。 “唉,说起这孩子,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