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当项羽遇到刘邦 >

第23章

当项羽遇到刘邦-第23章

小说: 当项羽遇到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羽本就是论功行赏的,你彭越没有战功,自然没法封侯。

但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也是有自尊心的,项羽不拿彭越当回事儿,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如此,彭越对项羽就有了意见,于是率领“万馀(余)人毋所属”,不听项羽的,还当他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楚汉战争时,彭越倾向于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看不上,不等于别人看不上。彭越在项羽眼里不算什么,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有着自己独立的一票人马,自然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彭越第一次尝到甜头,是田荣给的。田荣没有被项羽封王,于是自立为齐王,平定了三齐之地,公开与项羽作对。为了增强实力,田荣想到了彭越,于是“使人赐彭越将军印”,封彭越为将军,自此,彭越在名义上算是脱离了草寇的头衔。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结果反被彭越打败。彭越这人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草寇当惯了,作战比较灵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也不想安下心来搞什么建设。

汉王二年春(公元前205年),刘邦和诸侯联军挥师伐楚,声势浩大,势在必得。彭越似乎看到了“两龙相斗”的胜败结果,于是在外黄“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算是正式归属在刘邦麾下。不过这时刘邦也没发现彭越的过人之处,因为彭越是魏国人,想拥立魏国的后人,刘邦没答应,说魏国现在有君主,那西魏王魏豹不就是现成的吗?于是让彭越当了魏国的相国,还领着他的人马,让他去攻打梁地。

尽管没有达到目的,彭越还是很感激刘邦的,毕竟他现在彻底完成了从草寇到政府军的转变,而且还成了魏国的高官。所以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彭越也没有离开刘邦,而是“将其兵北居河上”,将人马拉到黄河沿线,打游击对付项羽,并切断项羽的粮草供给,不断骚扰着项羽的后防。彭越这招很厉害。一来,他让项羽有了后顾之忧,放缓了进攻刘邦的速度,后来因为粮草供应不济,项羽还一度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二来,也让刘邦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为刘邦实施反扑创造了条件。成皋对峙时,彭越一举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彻底截断项羽的后防线,迫使项羽亲自带兵回防,也因此丢掉了成皋。汉五年秋(公元前202年),项羽南走阳夏,彭越又攻下昌邑等二十余座城池,得到许多粮草,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

尽管彭越积极配合刘邦作战,但也并非完全死心塌地,他打游击也好,给刘邦提供粮食也好,其实也是在捞取政治资本,因为驻守荥阳的魏豹被周苛等人杀死后,魏国的掌门人便出现了空缺,彭越想当魏王。但刘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彭越在后来的行动中便不积极了。

鸿沟议和后,项羽回军彭城,刘邦随后撕毁合约,追击项羽,命韩信、彭越对项羽实施合围。韩信、彭越均未动。彭越回复说:“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我这刚稳定下来,将士们还心有余悸,去不了。没有发兵相助。结果刘邦又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很纳闷,问张良:“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这帮人怎么都不听话了?张良说,因为他们看到项羽马上要败了,到了你该给封赏的时候了。彭越平定梁地,功劳甚大,当初封他为魏相,是因为魏豹还在,现在魏豹死了,彭越自然想当魏王,你只要答应他,胜了楚国,“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国”就行了。刘邦依计,彭越果然出兵。

彭越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人,张良把这点看得很透,所以他才会向刘邦那样建议。而刘邦也能根据彭越的需要,尽量地满足他,让这个悠忽不定的中间派始终为己所用,这便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左右摇摆的魏豹〕

魏豹是魏国的公子。陈胜起事后,派魏人周市平定了魏地,人们想拥护周市为魏王,周市不当,想立一个魏国的后人,于是迎立了魏豹的哥哥魏咎为魏王。章邯打败陈胜后,又围攻魏地,魏咎自杀,魏豹则逃到了楚地。楚怀王于是拨给魏豹几千人马,让他重新收复魏地。由于项羽大破章邯,牵制住了秦军主力,魏豹也就顺利收复了魏地,被立为魏王。后来魏豹随项羽入关。项羽大封诸侯时,将魏豹封于河东,定都平阳,称西魏王。

从魏豹随项羽入关,以及后来项羽将他封于河东这两点来看,魏豹是听命于项羽的。但是刘邦还定三秦后,又东伐楚国,到达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地时,魏豹见刘邦来势汹汹,便举国投靠了刘邦,而后跟随刘邦一起东进彭城。刘邦彭城兵败后,退守荥阳,魏豹见势不妙,便请求“归视亲病”,请事假回家。等魏豹回到封地后,即刻“绝河津畔(叛)汉”,毫不犹豫地举起反汉大旗,又重新倒向了项羽这边。

魏豹反水,刘邦正被项羽所困,自顾不暇,于是让郦食其去说服魏豹,并许愿:你要能说服他,我封你为万户侯。郦食其大受鼓舞,满怀信心上路,结果这次却栽了面子,魏豹根本不买他的账,说:“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说刘邦这人太爱骂街,且骂起来不管不顾,在他嘴里,我们就是猪狗不如的奴才,一点也不懂礼貌,我受够了。这些毛病刘邦一直都有,这只不过是魏豹的一个说辞罢了,要不是见刘邦不行了,他还会毫无怨言地继续受着的。

刘邦见说不下来,这才派韩信平了河东,然后把魏豹带回了荥阳。刘邦对魏豹还不错,让他做荥阳的郡主,驻守荥阳。从刘邦不杀魏豹、还继续任用他这一点看,刘邦这人考虑问题确实比较周全。因为魏国虽灭,魏豹的威信尚在,魏地好多人还是支持魏豹的,有魏豹在,这些人就不会投奔项羽。

后来魏豹被杀,也和刘邦没有关系,而是荥阳的另外两位守将周苛、枞公所为。项羽围攻荥阳,这俩人看魏豹不顺眼,商量说:“反国之王,难与守城。”这人反复无常,跟他在一块儿守城后怕,说不定哪天就把咱们给卖了。为了安全起见,“乃共杀魏豹”。

可以看出,魏豹和彭越一样,也是有自己的活思想的。所不同的是:彭越看的是利益,魏豹看的是风向。所以彭越一直受利于刘邦,也就一直为刘邦出力。魏豹则会根据战事的进展,选择自己的归属方向,左摇右摆不定。魏豹后来并不想跟着刘邦了,只是被韩信打败,不得已才又回到了刘邦阵营。这也是后来周苛杀掉魏豹的原因。

通过对以上几类人才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项羽和刘邦身边都不乏忠心耿耿、从一而终的人才。

二是最初投靠项羽的人才比刘邦多,而最后刘邦的人才却比项羽多。

三是在项羽这边不是人才的人,到了刘邦那边就成了人才。

四是中间派人才都被刘邦拉拢了过去。

其中最关键是第三点:在项羽这边不是人才的人,到了刘邦那边就成了人才。这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比如韩信和陈平,他们都是人才,而且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这点没人怀疑。但他们并不是因为跟了刘邦才成为人才的,而是自始至终都是人才,在项羽手下混事时也不例外。那为什么他们在项羽处表现得平庸,而在刘邦处却出手不凡呢?前后差异如此之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比项羽强。

【5。从现象看本质】

一个好的领导,总是能激发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其实是门了不起的学问。我们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的就是如何让下属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的领导事必躬亲,谁也信不过,下属工作起来便放不开手脚,费半天劲,领导还要东挑西挑,最后弄得下属没了积极性,做事寡然无味,也就谈不上创造性。这种领导心胸一般不会太宽,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领导魅力。项羽基本就属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首先,项羽在思想上对人才不重视。咱们前面分析过,项羽这人是非常自傲的,做事好凭感觉而不是靠理智,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人才,无人能出其右,哪还需要别的人才来帮助他呢?

人一自傲,办事就会武断,就会刚愎自用,从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人才的出现。因为人才是要通过意见、建议以及做事来体现的,你总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办事,不群策群力,那么,所谓的人才也就成了你办事的工具,是你自己的一个复制品,自然发挥不出他们的作用了。

其次,项羽看不起那些身份低贱的人。项羽出身于贵族世家,天生有一种高贵的血统观念,所以他从骨子里看不起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比如对韩信,项羽除了和韩信在表达方式和政治理念上难以沟通外,内心看不起韩信也是原因之一。再比如彭越,项羽之所以没给他封号,除了彭越没战功,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他是个草头王。对这样的人,项羽根本不会在脑子里留位置的,否则即便不封王侯,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安排吧。

第三,项羽性格上有缺陷。其缺陷有两个:一是易怒,而且易迁怒于旁人。好动怒,脾气爆,就很容易伤人,也不容易让人接近,也就缺少与人的沟通。人才除了使用,还需磨合,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力。项羽动不动就发火,总是用蛮横的方式让下属顺从,畏惧则生冷,下属也许会被暂时吓住,但绝不会由衷地佩服,所以项羽与下属间的这种联系纽带是不牢靠的。

二是实诚。项羽脑袋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所以他会在反间计下表现得犹豫和茫然。项羽重用的人才,如龙且、季布,都是和他一样直来直去的人,这些人性格豪爽、打仗勇敢,但在阴谋伎俩面前无一不败下阵来。

实诚过去是褒义,现在好像变成了贬义,换个词说就是缺心眼。范增的最终离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范增不属于刘邦的人,他比项羽还想杀刘邦,但最后项羽却中了人家的反间计,对一直追随自己的亚父持怀疑态度,让范增很伤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从另一方面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项羽对范增肯定也没有太多的好感。就像相亲相爱的两口子,如果不是一方有想法,小三是插不进来的。范增跟了项羽这么长时间,项羽对他应该是了解的。况且那反间计的手法也很拙劣,有脑子的人就知道不可能,而且消息来自正在火并的敌我双方的敌方阵营,这就更不可信了。唯一的解释就是:项羽对范增并不感冒。范增离开,项羽也没阻拦,说明他并不觉得范增离开是件坏事。

由此可见,项羽在识人、用人、笼络人才方面是有缺陷的,这也是他底下的人不愿跟着他的原因。既然跟着你,总得有些好处,即便不是金银珠宝,最起码也要有被重视的快感才行。没快感也就算了,还要被误解和怀疑,搁谁谁也受不了。

第四,项羽不注意下属的思想变化。范增反应强烈,选择离开,钟离昩没有离开,但也不会一点反应都没有,心里有疙瘩,对作战也不会有好处的。这些项羽都没过多留意,没有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而说到黥布,那反应就更不正常了。如此明显,项羽都没去思考其中的原委,最终导致了黥布的反水,将摇摆着的天平沉向了另一头。

第五,项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