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534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534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兵力不逾两千,这还是包括了衙役巡捕和巡检在内的数字。
    作为后方的州府而言,只能固守自保,便是有敌军骑兵出没腹地,也是断然不敢接战的,更何况此战根本就没通知他,他在不知道虚实的情况下,自然是要以解州的安危为第一考虑。
    随便斥责了几句之后,范仲淹邀请苏锦随同他去解州歇息一晚,顺便等候去后方押运物资的人马,物资存放之处是刚进入永兴军路那处山口,运到此处也需到半夜才能到。
    当晚解州知府刘知远设宴款待范仲淹和苏锦等人,席间苏锦虚心请教西北形势以及去渭州之后该当如何作为,范仲淹也不保留,详详细细的对苏锦指点,告知他紧要之务,避讳之处,让苏锦受益良多。
    范仲淹说的很是中肯,先是告诫苏锦不要以为来此处当知府是个美差,边陲城镇物资匮乏生活清苦且不谈,最主要的是要天天绷紧神经眼睛盯着敌军的动向,光是防务一项,便足可让人焦头烂额了。
    “防务乃是第一要务,当下局势虽算平稳,但所为的平稳其实只是因为西贼没找到机会跟我决战,老夫所倡导的坚壁清野稳固反击之策便是为了避免和西贼正面交战;诚然此举在朝中有人诟病老夫‘怯战’‘畏敌’,有的人背后骂我范乌龟,无非是说老夫不敢与敌交战,当缩头乌龟,可是这些人岂知深浅,老夫一概无视。”
    苏锦点头道:“范公莫为小人之言所动,下官虽资历尚浅,学识浅薄,但也知道范公这是因地制宜之策,西贼骑兵强悍,解州、秦州以北又多为荒原平沙,在这样的地形上用步兵与之对抗,乃是自找灭亡;若我大宋也有铁骑十万,岂会畏惧西贼骑兵,早就一举荡平贼寇了。”
    范仲淹深有知遇之感,对苏锦也更加的亲近了些,目前西北各州虽遵循他的对策,但除了身在秦州的韩琦之外,怕是没几个人从内心里了解自己的战略意图,苏锦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眼光高人一等。
    好感增加,说出的话也更加的掏心掏肺:“防务为第一,此事切记;渭州王沿即将调任回京,你去了便是接替他的职务,渭州守军目前有近四万,加上州府所辖的杂七杂八的武装,四万三四千人足足有余,但渭州乃是最前沿,这区区四万兵马防守尚显不足,进攻就别想了;况且军需物资也很紧缺,光是箭支一项便缺口数十万支,你想想有弓无箭,眼见西贼在眼前晃悠,该死多么苦恼之事。”
    苏锦傻眼了,没想到连小小的箭支都不够用,这尼玛打得什么仗?难怪老是战败了。
    “朝廷是怎么搞得,军需物资不齐,后勤跟不上,如何能战?”
    “苏大人,朝廷亦有难处,听闻去岁粮务便是你领衔办理,你该知道朝廷的财政情形,朝廷便是个空架子,库房空虚,物资短缺,每年能硬撑着保证前线的定额供给已经是皇上恩泽了,哎!天灾易消**难除,朝廷政策不该,冗费贪。腐之风不治,便是风调雨顺又当如何?照样会寅吃卯粮捉襟见肘,着实令人忧虑。”
    苏锦不敢接口,因为他知道,不久之后这位范大人便要去变法,最后被众人所诋毁,就苏锦而言,变法没什么不好,但范仲淹过于激进,乃至一下子引起了众人围攻,导致变法失败;就目前范仲淹的话语中所透露的消息来看,他已经有了变法的想法,而且非常的迫切。
    范仲淹自觉失言,这等牢sāo话他一般都会憋在心里,从不吐露出来,不知为何今rì竟然当着苏锦的面流露出来了。
    范仲淹端起茶盅喝了口,缓缓又道:“防务之后便是内政了,朝廷禁止边民内流的政策是对的,边民大批往腹地去,不仅会滋生盗寇之行,更重要的是在人心上是一个打击,但这么多的百姓留在当地,城外又不能耕种,只能尽数纳入城中,内政之难可见一斑;老夫所在的延州城中,军民共计十五万余,每rì光是喂饱这么多的肚子便是件大事,更别说城中人多杂乱,抢。劫斗殴杀人之事不断,防外敌还需防内患,可谓是处处cāo心劳神。”
    苏锦心中的美好蓝图被范仲淹一个个的撕碎,本以为来当渭州知府,那便是牧守一方的太上皇,每rì的rì子也许忙碌,但不至于难过,但经范仲淹一提醒,脑海里顿时勾勒出一幅盗跖横行,治安混乱,人人煌煌不安的情景来。
    范仲淹正sè道:“老夫不是危言耸听,你去了渭州便知我所言不虚,对你而言,还有更加艰难之事,那便是人际之间的交道;王沿本是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他知渭州有则无需考虑这些,因为路使有统领本部都部署所辖马步军之权,而知州则不然,对于都部署的兵马并无实际上的调动之权,所以渭州的四万人马你怕是一个也调动不了,所以对你而言这便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即便王沿去职回京,泾原路使之职也会有他人接任,问题同样存在,所以你想经营好渭州,则必须和路使都部署等人搞好关系,否则断无建树。”
    苏锦心头冰凉,原来不是去当太上皇,而是去当儿皇帝,自己不懂也就罢了,赵祯也他娘的不地道,给个知州却不给军权,这叫自己混个屁?
    “军权没有也就罢了,大不了我不管与西贼对敌之事便罢了,谁爱管谁管去,我就混混rì子。”苏锦言不由衷的道。
    范仲淹呵呵笑道:“你说的轻巧,渭州有个闪失,第一个拿你这个知州试问,再说派你去渭州牧守,难道是让你去混rì子么?”
    苏锦摊手道:“什么权利都没有,我怎么办事?只能混rì子了。”
    范仲淹道:“不难何以成事,你当天下的事都是举手投足便可办成么?轻易办成之事那不叫本事,重重压力,层层掣肘之下您能办成事,那才是能吏;皇上能派你来渭州,定是以为你有这个能力,西北之地不是庸者所能混迹之地,晏三司既放你来西北,必是以为你能胜任,否则以晏三司之影响力,大可将你留任京官,安安稳稳的度rì子,老夫猜想其中也有历练磨砺之意。”
    苏锦心道:“这不等于说,有钱买到东西不算本事,没钱能买到东西才算本事,这不是强盗逻辑么。”
    “其实这也是皇上和晏三司的一片苦心,咱们私底下说句话,听过就算数,西北之地要么成英雄,要么成懦夫,是块好料的话,在西北打个滚儿便有资格直上中枢,华而不实者来到这里即刻现了原形,苏大人正当少年,若能做出些事迹来,将来入中枢宰执天下必有可期;就算是夏竦庞籍之流,老夫虽不齿其为人,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做事干练思维缜密之人,各有各的本事,所以才能调任中枢担任要职。”
    苏锦本想反驳一句:那你呢?但又一想,历史证明了,用不了多久,范仲淹和韩琦便要上调中枢担任宰臣,这正是验证了范仲淹的说法。
    苏锦想了想道:“范公,下官受教了,我收回混rì子的那句话,同时我想请范公替我美言几句,这次诱捕李宁明算是一件功劳吧,能不能因此让皇上将泾原路使之职任命于我,便于我行事。”
    范仲淹摇头道:“路使之职须得担任三年知州以上职务方可授予,恐怕皇上不会答应。”
    苏锦沮丧道:“那可否有变通之策?”
    范仲淹道:“如何变通?”
    苏锦道:“暂不派任新的路使接替王大人的职务,这样岂不是无人掣肘我了么?”
    范仲淹想了想道:“这倒是可能的,不过都部署的将军们可不是好对付的,说起来他们也不受你统率,你想指挥他们怕还是不行。”
    苏锦道:“他们只要管不到我便成,我自有办法去管他们。”
    范仲淹愕然道:“你能管他们?怎么管?”
    苏锦眨巴着眼道:“山人自有妙计。”
    范仲淹道:“可不许胡来,晏三司可是写信给我和韩帅,要我们盯着你。”
    苏锦挠头道:“你看我像是胡来的人么?”
    范仲淹瞅了苏锦半晌,淡淡的道:“像,非常像。”

第七二一章 边城
 书院桃花分外红 第七二一章 边城    
    当天夜里,运送物资的队伍到了,幸亏解州知府刘知远征集了一百多辆大车,让苏锦解了燃眉之急,四百匹西夏战马也只能暂时降尊屈贵沦为拉车的劣马,谁叫它们是投诚过来的牲口呢。
    次rì清晨,苏锦先是跟范仲淹联名写了奏捷的折子,又将死去的士兵统计造册,安排了抚恤事宜,这些士兵都是汴梁附近人氏,尸首运回去太过遥远,范仲淹做主就地火化,派了五十名士兵将骨灰和名单送回京城。
    范仲淹既然在此,粮草物资自然就地交割,只是军饷暂不发放,苏锦将在渭州开设银庄之事跟范仲淹做了说明,范仲淹大为惊讶,他没料到皇上居然同意将军饷俸禄的钱从苏家开设的私人银庄进行汇兑,不过此举大为方便,也省的担心路途上被劫,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诸事定般,苏锦和范仲淹各率兵马离开解州,一往东前往秦凤路一往北回到延州,各自分道扬镳。
    经过四天的缓慢行进,大队人马终于抵达秦凤路境内,秦凤路的治所便是秦州,路使兼知州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韩琦,韩琦和范仲淹是西北的两大砥柱,两人分别坐镇秦凤路和原永兴军路,乃是西北局势不至崩坏的保证。
    苏锦也深感荣幸,能见到这个时代的诸位名臣,对苏锦而言也是如在梦中;韩琦大高个、长条脸,相貌堂堂,不过却时有激愤之sè,有时说话好不留情,对朝廷的诸般事务也颇有微词,看上去倒是个‘愤老’的摸样,就算是晏殊写了信给他,要他看顾苏锦,韩琦还是对朝廷派一个年未及弱冠的少年担任渭州冲要之地的知州颇有微词,就算是在苏锦面前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状元郎又如何?科举是一回事,做官是另一回事,而来西北边陲做官则更是一回事,但愿苏状元莫要哭着鼻子请求离职。”
    苏锦对这种看不起自己的眼sè早已有了选择xìng免疫力,来之前晏殊便跟他聊了韩琦和范仲淹的一些脾气,所以他倒也有些心理准备;不过韩琦对苏锦在鹰嘴崖一役的战斗倒是颇为赞许,也丝毫不掩饰他的溢美之词,只是夸赞之际不忘了打棒子,告诫苏锦莫要因此沾沾自喜,说到底这是遇到了李宁明这个见识不广的菜鸟。
    渭州对面驻扎着西夏两个军司的军队,前有右厢朝顺军司,后有会州驻扎的保泰军司,个有五万多人,总计十多万大军。而渭州所在的泾原路总计兵力不足五万,军备不谈,光是看人数,强弱之势一目了然。
    朝顺军司和保泰军司的统领均是久经战阵的老jiān巨猾之辈,苏锦刚出书房门,将要面对两大军司的联合钳制,危急态势可见一斑。
    苏锦从范仲淹和韩琦两处各被浇了一瓢凉水,终于变的慎重起来,韩范两人是西北军魂,这两人都将西北形势看的很透,说出来的绝非是耸人听闻的浮夸之词,苏锦自然是明白问题的严重xìng。
    不过苏锦不是个服输的人,倔脾气上来之后,他反倒无比期待即将到来的挑战,办理粮务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就像是无从下手一般,而且那时候还有生命之虞,自己也只是个无官无职的鸟专使,若非借了皇上的御赐金牌狐假虎威,很多事根本无从下手;现在身为堂堂四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