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531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531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宁明眯着眼睛,嘴角带着冷酷的笑容,下令步兵出击,收割的时候已经到来,他相信宋军再也无法挡住这致命的一击了,战斗即将结束了。
    透过吹散的沙尘,李宁明的表情忽然像是见了鬼一般,惊愕的张大了嘴巴,身边的士兵也不可思议的发出惊骇的喊叫。
    就在马儿飞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宋军的工事忽然全部移开,于此同时‘哞哞’怪叫之声大作,几十头黄牛屁股上冒着火苗不顾一切的冲了出来,再细细的看去,原来这些黄牛的尾巴都已经被点燃,看那火势显然也是浸了火油的;黄牛的尾巴长,而且毛发丰厚,着火之后就像是熊熊的火炬一般,烧的这些蛮牛乱踢乱叫,瞪着血红的牛眼直冲出来。
    这还不算完,紧跟在后面的是一大群黑乎乎的骡子,这些骡子也同样屁股后面烧着一团火,骡子表情丰富,此刻满脸痛苦发出类似抽泣一般的嘶叫之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在屁股后面的火焰灼烧之下,它们别无选择,只能一个劲的往前冲去。
    五十头带着尖角的黄牛打头阵,两百多匹火烧屁股的大黑骡子为中坚,对面是五百匹屁股上挨了刀的战马,这一场人和人之间的战斗最终演变成了动物大对决。
    在峡谷zhōng yāng开阔地上,两股洪流撞到了一起,顿时牛仰马翻,骡嘶马鸣,巨大的冲击力将中间的交接部分撞得拱起,毛骨悚然的‘噗噗’撞击的闷响声,夹杂着骨肉撕裂之声,外加三种动物的凄惨的悲鸣之声充斥了所有人的耳膜,眼中的惨烈情形比人和人的打斗也不逊sè多少,甚至更为震撼。
    动物毕竟是动物,它们不懂避让,不懂怜悯,甚至不分敌我,到最后牛顶马,马撞骡,骡咬牛,牛又反过头来顶骡子,总之乱成了一锅粥;最可怕的是,那些烧灼着血肉的尾巴上的烈火,逐渐将所有的动物皮毛引燃,西夏军为了不浪费时间,第二批五百匹马儿的马鞍全部没有卸下,这成了惹祸的根苗,皮革和木头做成的马鞍逐渐被引燃,顿时烧成一片火海。
    牲口们全都疯了,已经不限于相互缠斗,而是四下胡乱本走,有的直接往山崖上撞,大部分的则直接狂奔乱走,甚至直接往宋军和夏军的人马队伍中奔来。
    跟在马匹后面准备随后攻击宋军的没了马匹的西夏步兵赶紧掉头就跑,跑的稍微慢一些的被这些生火的神兽们追上,顿时像布口袋一般的被撞翻在地,再践踏进地下的砂砾之中,惨呼之声不绝于耳,不时有人被牛角顶上半空中,又重重的摔在乱蹄之下。
    “快快,合拢工事,长枪手预备。”苏锦大声呼喝,杉木长枪再次举起,十几人顶住一根,迎接即将到来的凶狠的冲击。
    宋军这边形势还好些,毕竟还有一道工事做屏障,而且也只有一面受到冲击,防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西夏军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一千八百人站在峡谷zhōng yāng,前不靠山后不靠壁,左右也空荡荡的毫无屏障,散乱冲突的冒着火苗和黑烟的牲口们从前左右三面胡乱冲来,顿时吓得夏军士兵一片惊叫之声。
    “shè箭,快shè死它们。”李宁明惊慌之际还算没乱了方寸,西夏军的箭支也很充足,连番的箭支shè出,好不容易才将冲向队伍的牲口shè死在半路上,也幸亏在中间相互的撞击死了上百头牲口,分散之后的冲击便显得数量不多,这才免于一场引火烧身的践踏之灾;即便如此,所有人的心中都咚咚乱跳,惊出浑身的热汗。
    苏锦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只是急中生智想起了火牛阵,既然敌军采用这种战马的自杀式冲锋,那自己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抵挡,五百马军的马匹一个没动,不是苏锦舍不得,而是对方还有可能再次故伎重演,到时候这些马儿也只好做出牺牲了。
    可是刚才的一幕发生之后,苏锦相信对方再也不敢用这种攻击方式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放出去的疯马会不会反过头来攻击自己,经历惊魂一幕的李宁明虽未和苏锦商量半句,但两人冥冥中竟然达成了共识。

第七一七章 姗姗来迟
 书院桃花分外红 第七一七章 姗姗来迟    
    李宁明终于认命了,今rì这一仗已经是败了,再纠缠下去,便是死路一条,三千铁骑只剩下了八百骑兵,外加九百没了马的骑兵,折损了战马两千二百多匹,外加一千三百条士兵xìng命,结果依旧是两手空空。
    到了此时,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还继续打下去,他已经想不出有任何攻破对方防线的办法,虽然惨败之后的结局不堪设想,但总比死在这里要好的多,附近州府的宋军就算是瞎子聋子,也该知道这里正在发生着一场大战,一旦他们赶来,必是全军覆没。
    “退兵!快快退兵。”李宁明垂头丧气的下令。
    剩余的八百名骑兵如听天籁之音,命令一下达,当即拨转马头往鹰嘴崖外奔去,九百多名失去战马的西夏骑兵yù哭无泪,难道要靠两条腿跑着回去么?但不跑又能怎样?
    幸亏崖口的路还没堵死,十几骑并行尚可穿过,山崖上的宋军又开始往下乱丢石头,不过也没人去管他了,所有的人都忙着往外跑,尽快离开这个死亡之地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身背弓箭的西夏士兵也无暇对山崖上的肆无忌惮的探着身子的宋军放箭,被飞石砸中的人也被周围人所漠视,有的步兵已经开始偷偷的冷不丁的将骑在马上的士兵拉下来抢夺马匹;这时候有了四条腿的马便等于多了一条命。
    宋军一片欢呼之声,狄青高挑大指朝着苏锦乱晃,连声道:“苏大人,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出了我大宋的威风来,卑职佩服。”
    苏锦浑身被汗液湿透,尽量平静的道:“援军呢?范公呢?两个时辰了还没到,这些家伙要跑了。”
    狄青摊手以对,苏锦无奈之极,但眼睁睁的看着对方逃走,心里实在是不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若还是让对方大部逃走,这就是场失败之战。
    “全体出击,追击溃散敌军,务必擒杀敌酋,不得懈怠。”
    众人齐声应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各率一百马军飞驰追杀,苏锦和狄青也带着一百马军紧随其后。
    至于西夏的那些变成步兵的骑兵,此刻早已毫无斗志,被王朗和吴恒心带着步兵一路追赶,斩杀三百余人,剩余的全部投降。
    李宁明慌不择路,原本还计算着要避开敌军北面或将来援之军,从东面的秦凤路转往北边逃命,但此时已经顾不得许多,哪条路往夏国境内最近便走哪条,早点回到西夏境内才算是保住xìng命,也浑然不管是否会遇到敌军。
    逃出五十余里之后,李宁明惊恐的看见对面官道上尘土飞扬战马嘶鸣,一队人马迎头堵上,几杆旗帜上斗大的‘宋’字和‘范’字让李宁明肝胆剧裂;回头看看后面的几百宋军追击迫近,前面又无路可逃,李宁明yù哭无泪。
    “天亡我也,野利将军,没藏将军,你二人带着人马杀出一条血路回归大营,哪怕是回去一兵一卒也是好的。”
    “殿下,你怎么办?”
    “我已无颜见父皇,两位将军若是能活着回到大夏,但请如实上奏,便说我李宁明宁死不屈,虽兵败,但却绝不向宋人低头,没有辱没我大夏国的颜面。”
    李宁明说罢,猛然拨转马头迎着苏锦等人的追击队伍疾驰而来,手中握着自始至终未沾一丝鲜血的宝刀,口中赫赫作响呼啸连声。
    野利先宗和没藏明同声惊呼,李宁明这是求死之意,他是一死了之了,自己这些人又怎能逃出生天?即便逃回去了,又怎能逃过一死?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死灰般的绝望。
    “野利将军,你我大限已到,纵横沙场十余年,今rì岂能做丧家之犬,难道竟不如李宁明这个小儿辈么?”
    “没藏将军,你说的对,我党项勇士,岂能苟且偷生,咱们也去冲杀一番,杀一个算一个;太子殿下选择回头死战,怕是想见识见识我们狡诈无比的对手是谁,我也很想见识见识他,咱们也去见识一下此人。”
    没藏明苦笑连声道:“也是,打了半天仗还不知栽在谁手里。”说罢举起手中的弯刀朝四周煌煌不安的士兵们喝道:“儿郎们,今rì已是无幸,诸位也别抱着逃生的希望,想我等均是大夏军中jīng锐,哪个手头没有宋人的鲜血,便是今rì死在此处也不吃亏,咱们与其被追杀致死,还不如掉头死战一场,也落个有始有终;儿郎们跟我来,杀一个是一个,莫让宋人小瞧了咱们。”
    没藏明一拨战马,用弯刀侧面猛拍马臀,马儿飞驰而出,追着前方的李宁明去了;野利先宗也同样拨马跟去,众西夏士兵有些犹豫,百余人跟随两位将军的身后飞驰而去,而剩余的六百多人却并未动身。
    “我是家中独子,父母妻儿都盼着我回去,若非皇上强行征兵入伍,此刻我正在草原上放牧牛羊,陪着父母妻儿共叙天伦之乐,我一死,家中便再无希望了,我不能死。”一名党项骑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对,我们已经尽力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对得起大夏皇帝了,我也不愿白白丢了xìng命。”
    “对!原本这一趟就根本不该来,太子殿下急于立功,硬生生将我等带入死地,该死的是他们,而非我们。”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渐渐的由小声的议论变成了大胆的申诉,由压抑的服从变成了爆发的不满,西夏年年征战,元昊好大喜功,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强行征集全西夏男丁入伍,男子十五至六十岁之间均无条件征召,随着不断的战争,兵力的需求也越来愈大,渐渐的牛羊无人放牧,田地无人耕耘,男子前线阵亡,其妻儿父母也将沦为赤贫之名,跟可恨的是后方的官僚,大肆以征集军需为民中饱私囊,且自李元昊以下,都喜欢霸占他人妻女为乐,上行下效,早已怨声载道。
    进入今年以来,西夏国内已经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原本两国未开战之时,均在沿边设立榷场,党项人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这些物资都是夏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如今,两国开战,宋朝自然对西夏实行经济封锁政策,以前西夏向大宋称臣时大宋还每年给予“岁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如今非但岁赐没了,沿边的榷场早已关闭,大宋禁止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严厉打击走私之人,给西夏国内的经济给予连番的打击。
    两国交战之中,虽然表面上看夏国取得胜利较多,但其国内其实已经是风雨飘摇千疮百孔,若非如此李宁明又怎会为了这批物资来涉险入境劫掠,便是李元昊减少军需提倡劫掠抢夺的以战养战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
    士兵们越说越激动,忽然间有人将手中的弯刀丢在地上,将身上的盔甲尽数脱下,摘掉头盔,光着秃秃的脑袋高举双手朝前面堵截的宋军大队人马驰去,这是要主动投降了。
    此举提醒了士兵们,宋人仁慈是出了名的,据被放回的党项俘虏而言,被宋人俘获之后只要每rì称颂大宋皇帝的好处,听话照做,行事小心,除了做些劳役之外连皮鞭子都很少挨,而且若是保证回去之后再不参军的话,宋军在奴役一段时间之后会释放他们回家;此时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