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1504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504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天梯山,苏锦还是决定要打道回府。
    一路上做好了行进的路线标记,都无大碍之后,双方的交易便可顺利jinháng了;虽然极为不舍,但野利端云也无可奈何,双方约定,苏锦先命车队将粮食运往野利部落的主寨,然后在跟随野利部落的赶马的牧民将马匹赶往南方,归来的大车上也可顺便装载路上要吃用的清水粮草帐篷等物。
    离别的当天晚上,苏锦和野利端云在帐篷里彻夜缠绵,苏锦的身上被野利端云咬了一排排的牙印,泪水汗水和不知名的水弄得两人湿漉漉的;凌晨时分,野利端云陪苏锦洗了个澡,两人相拥细语,恋恋不舍的各奔南北。
    苏锦很是矛盾,他也不zhidàoziji为shime这般的放。荡,放在后世这简直不可想象,当年他的眼中只有那朵校花,作为一个长相还算帅气,言谈也算幽默的大学生,多少会有些女生暗送秋波言语中给些暗示,可是当年的ziji却一概视如草芥;如今到了这个朝代,ziji怎么就放弃了这么个坚贞不移的优良品质,变得见一个爱一个。
    像野利端云和李阿狸,一个是野利部落的女头领,一个更是李元昊的爱女,无论如何ziji娶不了她们,但是偏偏和她们都产生了一段孽缘,今后如何处置实在是毫无头绪。吃干抹净拍拍屁股走人倒是落得轻松,但这浪子行为似乎有些不负责任。
    在回家的路途上,苏锦打定主意,一切凭天意做主,若是李阿狸和野利端云愿意不计身份的跟着ziji,ziji当然是来者不拒,若是她们自重身份不愿意跟着ziji,那便作罢。
    半月shijiān的准备,双方第一次交易静悄悄的顺利jinháng了,苏锦身边只有李重潘江和几名心腹zhidào这件事,李重原本还担心苏锦会捅娄子,当苏锦悄悄告诉他,此事yijing得到赵祯的首肯的shihou,李重这才mingbái苏锦早已将一切的后路都安排妥当了。
    潘江自然是唯苏锦马首是瞻,渭州一战之后,潘江升任泾原路都部署指挥副使,并兼任渭州都部署指挥使,可谓是风光正盛之时,这一切都得益于苏锦的提携,两次跟随苏锦办差,两次都晚上怕了一节,算来一年光景yijing官升三级,官居从四品武将的职位,这在大宋的武官升迁上也算是奇迹了。
    这一切都是拜苏锦所赐,潘江自然是对苏锦死心塌地,苏锦的运粮队伍出发之时,潘江还调动大军佯作出征,给大批粮车出门打掩护,可谓是jīng明之极。
    首批五千匹战马和三十五万石粮食的交易在二月二十完成,五千匹战马直接被赶到陇山山南的马场圈养,由于草场未成,这批脏兮兮瘦弱的马匹还只能圈养起来,苏锦下血本命人饲加jīng料,经过一个月的调养,马儿们的摸样大变,变得油光水滑,肌肉也强健起来,现在唯一需要的便是待草场建成之后jinháng放养,训练它们的奔跑能力。
    到了五月间,第二批五千匹战马的交易也告完成,一万匹马儿rì吃夜嚼消耗起来真不是个小数目,算算这两笔交易yijing花了近七十万贯,在这么消耗下去就算每匹马有五六十贯的利润,这一万匹马儿也不赚不了几个钱,虽然ziji走私战马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宋军队的需要着想,但苏锦尚未高尚到肥公损私的地步,于是苏锦决定回京城一趟,他要跟赵祯谈谈条件。
    其一便是朝廷收购这些马匹的价格,其二便是这些马匹圈养的草料的补贴,只要朝廷肯给钱,shime都好说,哪怕是帮朝廷圈养一辈子。
    五月中旬的一天,苏锦赶回了京城,还没进京城,苏锦便gǎnjiào到了此番进京跟以往进京的气氛截然不同;以往进京,只要是公开回京的消息,富弼欧阳修是必来迎接的,大小的官员同僚也总有nàme几个前来迎候,场面也热闹的紧。
    但是这一次,城门口除了自家的家仆的车马之外,便只有晏府的管家在此迎候;苏锦想了想便mingbái了其中的道理,上次富弼韩琦等人前去给虎儿恭贺满月,跟ziji谈及的变革之事拉ziji入伙,ziji硬是没同意,算是得罪了他们了,如今他们自然认为ziji不够朋友,不来迎接倒也情理之中。
    苏锦略有些惆怅,ziji还是将感情看得太重了些,其实在官场上本无所谓好友亲朋,有的只是利益相辅,你对我有用,我便鸟你,你对我无用,我便不给你好脸;纵使是后世推崇的名臣大将,也不能脱却功利之心;一旦看透了,苏锦倒也释然了。
    自家宅中并无亲眷,苏锦只回家小憩了一会,便先去晏府拜见晏殊。
    时值午后,晏殊小睡方起,正在厅中品着今年的新茶,闻苏锦来了,忙命人请苏锦进来;苏锦命人将带来的大包小包的礼品搬上花厅摆了满满一桌子,笑着施礼道:“三司大人身体可好?这些都是碧云她们在西北搜罗的当地特产,shime山参枸杞之类的东西,三司大人笑纳了吧,这是她们的一片孝心。”
    晏殊微笑道:“自然是要收的,她们在庆州还好吧,我那侄外孙虎儿如何?”
    苏锦笑道:“yijing下牙萌发了一颗,碧云还教他学语呢,教的是三司大人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呢。”
    晏殊呵呵笑道:“胡闹!六个月的孩儿如何能学懂这些,这也太xìng急了些。”
    苏锦笑道:“随她们去吧,反正成天围着个孩子转,也没shime大事;咦?富兄呢?怎地没见他?他不是十天中倒有七八天在这里么?”
    晏殊脸sè一变,顿时yīn云笼罩,没好气的道:“莫提他,老夫提到他的名字便生气,他倒是想来,老夫岂能让他上门。”
    苏锦疑惑的道:“怎么了?三司大人为何对他愤愤不平的样子。”
    晏殊看着苏锦道:“你怕是还不zhidào吧,他们几个闹得太不像话了,朝堂上被他们搅得一片乌烟瘴气,老夫说话他们也不听了。”
    苏锦一惊道:“怎么会这样?”

第八三二章 变革之殇(二)
 书院桃花分外红 第八三二章 变革之殇(二)    
    晏殊语气不屑的将近rì来改革派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的所作所为跟苏锦和盘托出。
    原来,自元rì过后,赵祯应范仲淹等人所奏,扩大谏官人员编制,召包拯、余靖、王素和蔡襄等人为谏官,可能是畏惧于即将到来的压力,范仲淹等人决定先下手为强,首先让谏官们弹劾朝中重臣。
    三月里,除了包拯觉得事情不可cāo之过急,不愿参与参奏之外,欧阳修领头,余靖、王素和蔡襄三人从之,将第一个目标锁定了副宰相王举正。
    王举正此人也确实有可指谪之处,这个人平rì唯唯诺诺沉默寡言,在朝堂上奉行明哲保身之策,是个名符其实的骑墙派;而范仲淹等人选择王举正下手也是考虑周详的,王举正正是靠祖荫入仕,累官至副宰相的高位的秘诀便是不但任何责任,功劳自然没有,但也找不到他一点点的失误之处,而正是这一点成了四谏官弹劾他的理由,身为中枢重臣不能为国效力碌碌无为,尸餐素位留之若何?。 。
    赵祯为了表示对变法的支持立即准奏,将王举正副宰相之位罢免,驱逐出京去外地当了一名州官,同时任命范仲淹兼任副宰相之职。
    尝到甜头的改革派再接再厉,四谏官在此出马,这回将矛头指向了一个大老虎久病不朝的吕夷简,而吕夷简本来已经不能来处理政事,赵祯实在不忍心下诏免职,于是便命人叫吕夷简写了自请致仕的奏表,赵祯加封其太尉之职致仕,吕夷简争了一辈子,居然被人撵下了宰相之位,气急败坏,于四月初病死家中。
    但赵祯并未将宰相之位交给改革派中的一人,本来晏殊是下一任宰相的有力人选,但因为晏殊不同意进行变法,范仲淹韩琦等人极力反对晏殊出任新宰相,赵祯无奈之下,将副宰相章得象扶正,命其暂代宰相之位。
    四谏官还不罢休,第三次将矛头对准朝中反对变革的主要人物,夏竦和杜衍,理由是这两人略无军功,不能担当枢密院重职;这一回的理由及其牵强,赵祯也觉得不太好办,同是赵祯也敏锐的感觉到一旦这两人再被弹劾,朝中便无派系之别,剩下的大小官员均会倒向变革派,而这样的结局让赵祯有些心慌。
    虽然赵祯决心变法,但他也不希望朝堂上一家独大,太后教给他做皇帝的秘诀之一便是权谋平衡论,他要留着反对的声音作为限制的棋子,这样他才能坐山观虎斗。
    于是赵祯只免了夏竦的副枢密之职,保留了杜衍的枢密使之职。
    这样一来朝堂上便形成了以副宰相兼枢密副使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富弼、御史中丞欧阳修为主的改革派当权的状态,变法派占了绝对上风,无论气势上还是职位上都似乎已经成了气候;而晏殊因为某种原因未被变革派瞄上,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苏锦和富弼的关系,范仲淹等人多少还留了点情面。
    苏锦听完晏殊的叙述大为震惊,他没想到短短数月时间,朝堂上居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剧变,自己居然一无所知,朝廷的邸报自己从来不看,最近几个月他每天都在马场、草场、田地、水渠附近转悠,渭州北面的八座选好地址的堡垒也在开工新建,他忙的找不着北,确实是没有注意到朝中的变化。
    “苏锦啊,你说他们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老夫实在不忍这大好局面变得动荡,人心惶惶之际最易生乱,虽然我数次进言给皇上,可皇上这一回似乎铁了心要任由他们胡闹,这样下去可如何了得?”晏殊唉声叹气,似乎苍老的几岁。
    苏锦明白晏殊的心情,宰相之位化为泡影,变法之举又非他所推崇,而且变法派的做法实在太过激进,这也让晏殊隐隐觉得这把火迟早要烧到自己头上去,怎么不让他唉声叹气;不仅是他,朝中很多官员现在都处在蛰伏状态,但这种蛰伏便是爆发的前奏,巨大的反弹正在酝酿,这些被弹劾之人哪个是好惹的?哪个是好捏的软柿子?变法派一时得势,后面恐怕会有一片腥风血雨在等着他们。
    晏殊见苏锦不语,叹了口气道:“老夫明白,其实你也是赞成变法的,据老夫所指,此次即将公布的变法细则便是衍生自你的策论十弊,范仲淹韩琦他们所做的事情正是你希望能做的是么?罢了罢了,老夫也不跟你说这些了,该来的自然要来,该走的自然要走,老夫也无权干涉你的行为。”
    苏锦拱手道:“三司大人说的哪里话,实不相瞒,为确实是赞成变革的,朝廷积弊太多,不改革迟早会被冗费之弊、吏治腐。拖垮。但是我是不赞成以这种激进手段来进行的,乱世用重典,现在是太平盛世,手段过于激烈会引发混乱,上次韩琦大人,欧阳修大人等去秦州贺小儿满月之时,这番话我也是和他们说了的;但是他们现在正在兴头上,反以为我不够朋友,这次回京你也看到了,他们一个都没来接我,这便是在生我的气了。”
    晏殊喜道:“这么说你是和老夫站在一起的?”
    苏锦笑道:“我一直和晏三司站在一起,不过我也和范大人韩大人他们站在一起,想法是好的,但手段尚需商榷。”
    晏殊道:“你能否向皇上说明这一点呢?皇上似乎也有些头脑发热,你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何不说与皇上听听?”
    苏锦摇头道:“三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