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本事来自好观念-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我感觉的控制,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明白自己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寻找解决方法,拟定出新的行动计划,并且博采众说之长。悲观者则觉得自己处处受命运的捉弄,因而迟迟不肯行动,他认定了自己无计可施,但也不向他人求教。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可·沙尔说:“你的才能当然重要,但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原因就在于,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挑战和挫折时,其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人的个性是什么样子的,与他到底能成就什么样的事是密切相关的。狭隘、保守、自私者也许能有一番作为,但绝不会有大作为,因为他无法发挥成就大事业者的个性,如乐观、进取、开朗……这些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奋斗力量,才能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
哈佛大学的学者认为,具备开朗和易与人交往的个性对一个人的事业意义非凡,这也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一项专业课题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立格曼和同事彼得·舒尔曼,对人寿保险公司的营业人员做了一项调查。结果,他们发现在资历较深的营业员中{ },想法较乐观的人推销成绩比想法悲观的高出37%。另外,在新雇用的人员中,乐观者的销售成绩比悲观者要高20%。基于此,保险公司雇用了100名在应聘中落选但乐观积极的人。这些人,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被雇用,这次却出乎意料之外地被录取。结果证明,他们的销售成绩比公司其他营业员的平均成绩还高出10%。
他们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按照塞立格曼的说法,乐观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解读方式”。当事情出了差错时,悲观者倾向于责备自己。“我不善于从事这个工作,”悲观者说,“我总是失败。”而乐观者则会去寻找出差错的原因。悲观者会埋怨天气、电话、交通,甚至抱怨别人。“全怪那个顾客正巧心情不好。”他会这么想。若是事情很顺利,乐观者总是归功于自己,而悲观者则把成功视为一时的侥幸。
对抗忧郁、培养开朗人生观的办法有很多种,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运动了。运动比任何药物更能有效地对抗忧郁,因为它可以刺激大脑内激素的分泌,产生令人愉悦的物质,而使人感到快乐。
因此,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们不妨在下班后花点时间运动吧,不管是上健身房还是在家。别脱了鞋子就往沙发上躺,那种不需花费大脑思考、让你一笑就忘的电视节目,可没有运动更有益于你的健康。一个热爱运动的朋友曾经这样说过,“我在运动时,可以暂时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摆脱因白天工作所累积的负面情绪。而且,我还建议大家如果可以的话,试着打打沙包,把它当作老板的脑袋,消消气更好!”
这的确是有理论根据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篇报道就指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医生,对曾经罹患重度忧郁症至少9个月的5位中年男性和7位女性做追踪治疗,结果发现药物对这些患者的疗效相当有限,甚至是无效。追踪的过程是由研究人员请这些患者每天在跑步机上运动30分钟。在10天的运动期间,研究人员逐日增加他们的运动量,并评估患者情绪状况的变化,结果在10天后,有8名患者表示他们的忧郁情绪已大有改善。而8个人其中的5个人之前皆长期利用药物治疗,但情况都未曾好转。
第3节:人缘好好办事
不过专家也做出提醒,运动对忧郁症的改善虽然帮助颇大,但也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若想对抗忧郁,让自己不陷于忧郁之中,这个方法绝对值得我们一试。
史蒂文生曾说过:“乐观的人在每个不幸中,都能看出绝地逢生的机会来。”的确,天性乐观的人,凡事都会往好的方面想,不放弃希望,当然也就不会绝望;悲观的人,常常事情都还没开始做,就担心这烦恼那的,成天紧张兮兮,终致一事无成。
所以,你要是悲观主义者,以上就是使你变得乐观的理由,你一定要做到。只要你按照如下由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豪隆提出的方法去做,保有一颗乐观的心对你来说绝不是难事。
⑴在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请仔细注意你自己的想法,把最先浮出脑袋里的感受,不加修饰也不加增删地写下来。第一步,你得先对自己诚实;
⑵接着做一个试验,做一件与消极反应相反的事。例如,当工作出了差错,你是否在心里想,“我恨我的工作,但我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如果是这样,你不妨做出与此想法相反的动作,如去看招聘广告、寄出几份简历、亲赴几场面试;
⑶注意事情的发展,以验证你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你所处的环境使你抗拒,那就改变它,改变你思考的角度。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虽不一定都能奏效,却能给你提供一个机会。或许你的工作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给自己一段“观察期”吧,观察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务与它的发展前景。综合多数人的经验,每当脑中萌生辞职的念头时,主管正巧会交付一份新任务,让他们有发挥所长的机会。因此,别总是埋怨你的上级看不到你的才华,总是大材小用了,因为他们也在观察你啊;
⑷最后,再冷静地作出你的决定。不管是什么,至少你已经思考清楚了。千万别陷在绝望的深渊,一直反复地品尝挫败的酸涩。事实上,你只需考虑:是继续走在这条路上,但是需要你改变它,哪怕是添上几株小草、几朵小花,让你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还是干脆再换条路走!
积极的想法能带给你积极的行动和反应。无数事实与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只有你希望从这个世界得到点什么,你才有机会得到它。
好观念基本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当这扇门关上了,另一扇窗可能早已为你开启,世上没有不可补救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乐观的态度想一想,危机正是转机的开始。
3人缘好,好办事
多一份人缘,少一份烦恼
好人缘是成功者的致胜因素之一,因为人缘越好,事情就越好办。某些成功者总能够与别人相处得特别好,这到底有什么秘诀?
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总有一些人会特别容易吸引朋友与顾客。这样的人,令你不禁感叹地说:“他把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了!”这真是一句妙语。
并不是强迫一个人喜欢谁,他就会喜欢谁。像比尔·盖茨这样被大家公认为优秀的人,我们也不见得会选他做我们的朋友。如果要问理由,那只有一个:他是个不能“填饱”我们饥饿精神状态的人,我们的快乐与悲伤,他都不能共享。和他在一起会令我们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所散发出来的优秀气质,让我们感到自卑。即使他如何杰出,我们也会和他保持一段无法亲密的、适度的距离。
以下列举的,是一般人都会有的两大基本渴望。由这两大方向切入,就能与人相处融洽。
◎接纳
接纳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地被接受,都希望能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
在一般情况下和人相处时,很少有人敢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所以,一个人若是能让你感到轻松自在、毫无拘束,我们是极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和能够接受我们的人相处。专门找人家错处而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个容易亲近的人,是无法和我们成为好朋友的。
请不要预设标准去要求别人的行为合乎自己的准则。在你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请给对方一个自我的权利,即使对方的某些行为过度偏颇也无妨。别要求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要让你身旁的人感到轻松自在。
若你能接受任性、残暴的人,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股促使他改变的最大力量。一个原本脾气暴躁、动作粗鲁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和善、值得信赖的好爸爸、好丈夫,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的太太完全信任我,她从不责备我,只是毫无理由地相信我,使得我不好意思不改变。”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改变一个任性或残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感,让他自己愿意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很多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那些本性善良的人,使其接受他们,使他们更好。但是对于任性、残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优秀的那群人根本无法接受粗暴的人,甚至于避之如蛇蝎,在心理层面上无法接纳,如何能让对方变好呢?
我曾经和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共进晚餐,话题谈到人际关系中的接纳问题,他说:“如果大家都有接纳别人的雅量,那我们就要失业了!精神病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可以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它们,也让病人们学会自己接受自己。医生们静静地倾听患者的心声,而不会以惊讶、反感的道德式说教来批判患者的想法和行为。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接纳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未来的美好人生。”
第4节:认同
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每对夫妻都能牢记结婚仪式上的誓言,“我不计较这个男人(或女人)的一切,我接受对方所有的行为”,就能挽救很多家庭的不和睦。
很多知名的企业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升任某某人时,应该先调查他的妻子。”这并非是要调查他们的太太是否长得漂亮,或者是否很会做菜,而是要知道她是否能让她的先生充满自信。一位企业的经营者这样说,做妻子要接受丈夫的一切,要让丈夫生活愉快,拥有幸福、满足的感受。当丈夫回到家里,正为工作而闷闷不乐时,要想尽办法帮助他重新恢复自信。这样丈夫就会想:“她这样爱我,可见我在她心中有一定的位置,并非一文不值。”妻子若能爱丈夫,信任他,他就会拥有“我一定能做好一切”的自信。所以第二天出门时,他就不再畏惧任何困难的考验,会充满自信地接受挑战。相反的,当丈夫带着一身对工作的疲惫感回到家里之后,妻子却只会唠叨、抱怨个不停,那他的斗志就会完全消失殆尽。一个懂得如何容纳自己丈夫的女人,必会得到丈夫的无限怜爱。
人们愿意和能够接纳自己的人和睦相处。假如是因为妻子的缘故,让丈夫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讨厌自己,那么,丈夫会随着自己自信心、自尊心的受挫,而对妻子不耐烦,彼此会因为两人过分的吹毛求疵,导致感情降温,进而婚姻触礁。这样的结局就太煞风景了。
◎认同
每个人的第二渴望就是认同,认同比接纳更进一步。接纳,实际上是消极的做法。我们接纳对方的缺点,伸出友谊的双手接受他们,这只是消极的做法。而积极的做法,是找出对方的优点,而不光是停留在接受与忍耐对方的缺点上,因为人们都喜欢沐浴在对方愿意认同自己的温馨气氛之中。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医生那里去。那个孩子已经被父母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