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是与非 得与失 >

第14章

是与非 得与失-第14章

小说: 是与非 得与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困在这里,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呢!事已至此,大王也不必过度忧愁。我们可用卑辞厚礼使吴王夫差退兵。如果吴王还是拒不退兵的话,为了越国的未来,就只好劳驾大王的贵体了。”    
    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让大夫文种带厚礼前去求和。文种见到吴王夫差后,屈膝叩首,苦苦哀求说:“君王的亡臣勾践让我前来向主上请求:勾践愿作君王的臣下,其妻愿为君王的妾,恳请君王答应。”但是在吴国大臣伍子胥的极    
    力劝阻下,夫差拒绝了勾践想让他退兵的请求。    
    文种求和不成令勾践悲愤欲绝,他立意要杀掉妻子,烧毁宝器,破釜沉舟,与吴王决一死战。后来经大夫文种的劝慰之后,他改变了主义,让文种带着大批美女和珍珠宝器,暗地送给了吴王的宠臣太宰伯。太宰伯收了越国的重礼,便    
    把文种引见给吴王。文种见到吴王后,装做很诚恳地说:“如果大王赦免卑主勾践的罪,越国的宝器将全部送来。如万一不赦免他的话,勾践将会杀死妻子,焚毁宝器,率领现存的5000将士与主上决一死战。这样,吴国的损失将也会不少于5000名将士。请大王三思。”太宰伯也附和着说:“若赦免勾践,越国向主上俯首称臣,这对我们未尝不是件好事,主上何乐而不为呢!”夫差起初并不同意,但是架不住太宰伯的花言巧语,最后还是答应了,但他还是提出了要把勾践夫妇押往吴国作为条件。伍子胥却告诫吴王说:“勾践是个贤明的君主,如果现在主上赦免了他,将来必为大患。”他主张立即将勾践杀掉,但吴王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而是退兵回国了。    
    勾践夫妇在吴国忍气吞声地为吴王养了3年马,到了公元前491年,才被释放回国。    
    勾践返回越国之后,心怀亡国之恨,时时刻刻都想着要报仇雪恨。他怕自己因为安逸的生活而失去了斗志,于是就睡在柴草铺上,墙上还挂着一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尝,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在会稽所受的耻辱。平日里,他励精    
    图治,事必躬亲。同时,一有空闲,就和农民一样到农田里扶犁耕作。他的妻子也亲手纺线织布。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生活简朴,不吃有肉的饭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待人平和,礼贤下士,厚待宾客,就是老百姓家里死了人,他也要    
    前往吊唁、安慰。    
    就这样,勾践在会稽战败后的7年时间里,休养生息,尊士爱民,国势一天天又强盛起来。不少大臣想找吴王夫差报仇,但勾践吸取了以前盲目出击导致失败的教训,没有急于伐吴。    
    又过了三年,夫差已经对勾践毫无戒心了,一次,夫差在黄池与诸侯会盟,为了显示排场,把精兵都带去了。国中尽剩了些老弱残兵。勾践趁机发水兵2000人、常备兵 4万人、精悍部队 6000人、军官 1000人大举伐吴。结果吴军大败    
    ,吴太子也在战斗中被杀。正在黄池会合诸侯的吴王夫差听到消息后,慌忙派人带着厚礼向越求和。勾践知道吴国精兵在外,越国难以一时之间灭掉吴国,也就暂时与吴讲和了。    
    第四年,越军再一次举兵伐吴。这时,吴国因与齐、鲁等国连年打仗,国内早已是元气大伤,兵疲马惫,而此时的越国却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结果又一次大败吴军,还把吴王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    
    吴王夫差派出大夫公孙雄向越王求和,越王勾践派使者对吴王夫差说,打算把他安置在甬东让他治理百户人家。吴王夫差听了羞愧难当,又见求和无望,便自杀而死。至此吴越争霸结束。    
    越王勾践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很深刻的启示,这就是失足之后,我们究竟是选择逃避、哀叹、诅咒命运的不公,还是在心中暗暗树立一种不灭的信念,靠自信和勇气让一切从头再来?     
    虽然在人生的征程中,没有一个人注定要过一种失足的生活,也没有一个人注定要过一路顺风的生活,但是即使失足了也并不意味着天塌下来了,只要你愿意,失足可以使你学到并深刻体验到许多真知灼见,并使你对此难以忘怀。失    
    足还可以使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局限,了解自己是否成熟。    
    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从小聪慧,12岁时便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步入仕途,曾经担任过英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还当过律师,并在议会选举中当选为议会议员。    
    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培根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很是风光,曾先后数次担任宫廷显要职务;还因为办事有才干,很得国王赏识,连续多次被授予贵族封号。可是正当他平步青云,春风得意之时,1621年他因贪污受贿罪,被英国高级法庭判决罚金4万英镑,并监禁于伦敦塔内,出狱后,他又被终生逐出朝廷,不得再担任任何官方职务,不得参与议会。    
    培根被迫下野后,脱离政治生涯,开始专心从事著述。他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还提出了著名的“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口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    
    中,他将矛头直接指向经院哲学,在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他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培根在他的著作中强调要重视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同时也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他还是公认的归纳法的创    
    始人。    
    培根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乃至思想史都做出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曾经的失足反而使培根成为了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成为了英国17世纪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世界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正是这次遭遇,让培根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另一面,使之成    
    为了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代巨人,成为一名被后人永远铭记的哲学家。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培根或许会在自己的高官厚禄之下终其一生,而我们将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和理由去记住在17世纪的欧洲,曾有过一位叫培根的显    
    要人物。    
    一个能够在逆境中微笑的人,要比一个一面临艰难困苦就崩溃的人伟大得多。一个能够在一切事情与他的愿望相悖时仍然面带微笑的人,是胜利的候选者。    
    人不应该把自己降为感情的奴隶,无论你遭遇的事情是怎样糟糕或不顺利,你都应努力去挣脱你的消极情绪,把你自己从不幸中解脱出来。如果你背向黑暗,面对光明,阴影就会留在你的后面。    
    我们的生命注定要承载太多的失意,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着忘记。过去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岁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忘记过去是生活的一种技巧,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呵护。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千年古训,目的是叫人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千万不要走错了。其实,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风风雨雨,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当人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偏激,对一些事情急于求成又脱离实际,一旦    
    把握不住自己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会造成一些过失,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并非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失足之后,一味地沉浸在悔恨之中是于事无补的,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放下包袱,克服自卑心理,要把悔恨变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改正所犯的错误,弥补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保持广阔胸怀,走出自我封闭状态,主动敞开心扉,倾听人们善意的劝告,让亲朋好友帮助自己找出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继而消除敌对心理,不再无故猜疑,用平常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就会慢慢地恢复自信。同时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在各个方面更加勤奋努力,自强不息。    
    总之,一失足未必就成千古恨。重要的是要赶快走出失足的阴影,这就需要我们在失足之后尽快调整心态,克服自卑心理,逐步恢复自信,继而自强不息,这样才能不再让悔恨吞噬心灵。正如一位名人所说:“逆境中要记住自强不息    
    ,要把坎坷和困难变成前进的动力,千万不要让它成为背上的大石头。”要知道曾经的失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路还很长;一次失足并不是世界末日;而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开端,是命运让我们做个新的更好的自己。    
    


心态篇20、绕开是非,顺其自然

    一直以来,坚强、果敢、毅力、勇气、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等词汇,都具有强烈理想主义的色彩,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品格特征。但是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让自己一味按照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来行    
    动,却往往会碰壁,甚至误入歧途。    
    当我们在大海上驾驶着轮船向着目的地航行时,忽遇暴风雨,你是冒着可能翻船的危险顶着风浪上呢,还是暂时改变航向,以期避开危险?面临这样的选择,也许百分之百的航海者会采取后一种方式,毕竟无谓的牺牲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也同大海航行一般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是是非非的风暴,这时我们就必须选择绕开是非,曲折前行,也许这样有些绕远,但却避免了一些伤害,这也就是我们古人在遥远的年代就谆谆教诲    
    我们的处世法则:“以柔克刚”。    
    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如果我们拒绝掉转船头,认为迎着风浪而前行才是勇敢者的行为,勇气、刚毅、坚强才是人性高贵的惟一证明,那么我们很可能会付出船毁人亡的巨大代价,所以有时候,掉转船头,绕开漩涡,并不一定就意味    
    着懦弱,而恰恰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对于生活,坚强和随遇而安同样重要。如果我们要与生活的法则对抗,一味按主观愿望行事,那么我们可能遭遇失败。所以面对生活的是是非非,我们有时不必一定要让自己身陷其中,然后试图让自己能够还原生活的本质,以证明自    
    己的清白或无辜,殊不知,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很多事情很可能越想弄明白,反而越发朦胧难辨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描越黑”的道理。所以,有时候,在一些并非原则性的是是非非面前,我们无须去澄清什么,时间会替我    
    们做出证明的,我们选择顺其自然,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我们要想活得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烦恼,就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哪怕有时是他人一句无心的话,自己却都有意地接受了下来,为此闷闷不乐。其实在生活中,自己与他人总要在是是非非中彼此发生摩擦,有时是他人有意的,而有时则是无意的,我们不能每时每事都让别人相信我们的清白,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训练自己,使自己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言行伤害。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