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36章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36章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国末期的大商人吕不韦不惜巨资,把在他国作人质的异人拥立为秦国国君。异人为报答吕不韦的拥立之功,封他为丞相。但吕不韦在朝堂之上没有大的声望,难以服众,他召集门客进行商议,决定写一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

吕不韦的三千门客很快写出包含有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书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若有人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或减少一个,赏黄金千两。”

此后,人们便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章非常好,拥有极高的价值。

■ 一字之师

典出宋时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晚唐僧人齐己,非常喜欢诗文,经常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去拜会并请教他的诗友郑谷。有一次,齐己把自己的诗稿拿给郑谷看,当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说:“梅开数枝,已经不能说是早了,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这样更为贴切。”齐己听后大喜,便向郑谷下拜。后来人们便将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自此,人们便把帮助自己修正诗歌中一个字,使自己的诗更加完美贴切的人,称为“一字之师”。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四字篇 第十五章(1)

■ 以卵击石

典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墨子去齐国时,有人对他说:“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皮肤黑,你去北方不吉利。”

墨子不理他,继续朝北走去。但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那人便以此嘲笑墨子。墨子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无论是皮肤黑的还是白的行人全都受阻,若是天帝今天在东方杀青龙,南方杀赤龙,西方杀白龙,中央杀黄龙,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出行了呢?所以,用你的话来推倒我的言论,就像拿鸡蛋去砸石头,天下的鸡蛋全被碰光后,石头还是会安然无恙。”那人听了无言以对,转身就走了。

后人便以“以卵击石”表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饮鸩止渴

典出《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霍谞,东汉汉桓帝时人,曾官至少府廷尉。霍谞十五岁那年,有人在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的舅父宋光,说他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宋光为此而入狱,终日遭严刑逼供。

霍谞听说舅舅落难,不顾“连坐”的危险,上书梁商,为宋光辩白。他在申诉书上说:“我的舅舅宋光,出身名门,做事一向安分守己,为官品行端正,就算他对诏书有疑义,也会按照正当的途径呈报朝廷,怎么可能冒死去私改诏书呢?那就像是人在饥饿时,以毒草来充饥,在饥渴时,饮毒酒来解渴,还没有进入腹中,命就已经没了,宋光会做这样的傻事吗?”

梁商看完申诉书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件事呈报了皇上,不久,宋光就获释了。

“饮鸩止渴”原指以鸩羽浸制的毒酒来解渴。后比喻仅仅解救目前的困境,而不顾将来的祸患;或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 庸人自扰

典出《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陆象先,唐代苏州人。陆象先出任剑南按察使时,主张施行仁政,对待百姓要仁爱。一个司马劝陆象先说:“行政应苛刻严厉。要不然,百姓不会惧怕官府的。”陆象先不以为然地说:“政务在于治理,官府不能以严刑来树立威风。”

后来,陆象先一直坚持自己的行政方法。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稍微严重的,就罚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性情很相近,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吗?人们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能理解官府的教导。”陆象先还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 忧心如焚

典出《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西周从周厉王起势力渐渐衰落。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登基非但不励志改革,反而重用太师尹氏,致使政治更加混乱,国势衰败,民心不稳。

当时,有位名叫家父的臣子对此非常焦虑,他写了一首诗,在揭露太师尹氏罪恶的同时,表达了百姓当时的心情。其中第一节写道:“巍然的终南山啊,层峦叠嶂。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抬头盯着你看。百姓的心像在火中煎熬,却不敢笑谈你。”

然而,周幽王依然不听家父等大臣的劝谏,继续作乐。终于,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因“烽火戏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被杀。犬戎破镐京,西周亡。

四字篇 第十五章(2)

因“惔”即火烧的意思与“焚”同意,后人便以“忧心如焚”表示心中极为忧虑。

■ 游刃有余

典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

有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宰牛的技术非常高明。文惠君看到极为赞叹,说:“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说:“我宰牛的技术很熟练,不仅仅是因我经常宰牛,而是我在宰牛的过程中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我清楚地知道牛体的肌理结构,牛的骨骼之间的间隙在哪。在宰牛的过程中我用薄薄的刀刃在牛骨的间隙中行走,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不要说股部的大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刀在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还是像刚刚磨好还未使用过一样的原因。”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 有备无患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晋悼公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晋国在司马魏绛的辅佐下日益强大,并与郑宋等十一国签订了和约。楚国因十二国签订合约而出兵伐郑。郑无法抵抗,与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一国因此要出兵攻打郑国,于是,郑国派使臣来向晋求和。晋国同意了,郑国为谢晋国,送来大批珍宝、歌女等。晋悼公要把其中的一半歌女赐给魏绛,魏绛不接受,并趁机劝谏晋悼公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所有的歌女归还。几年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晋国的霸业。

后人自此便引用“有备无患”来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可以避免突发的状况了。

■ 有口皆碑

典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一天,永州太平的安禅师坐在佛殿的主座上,向僧人们宣讲,他说:“每一种货物,贩卖时价钱的高低,都离不开市场的价格。听说镇州的萝卜贵极了,而卢陵那里的大米却贱的出奇,哪像咱们这里啊。咱们这儿五谷丰登,世道太平,用不着去北边买贱的,去西边买贵的。咱们这儿顺应自然,商品就丰富,人群来往就多;顺应自然,就有利于推行朝廷的仁政。这已经是国泰民安,怎么还说是佛的道理呢?”

过了挺长时间,安禅师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来,安禅师的这些歌颂升平气象的宣讲被精炼为“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普遍称赞。

■ 有条不紊

典出《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盘庚,是商朝的君主。他为了更好地建设商朝,把商都由奄迁到殷,但百姓都不喜欢。于是他命令群臣对百姓说:“君主之所以迁都,是因为旧都的条件不适于生活。迁都对我们是有利的。”

后来,盘庚担心群臣不能如实地向百姓传达自己的旨意,于是又强调说:“从前先王发布的指令,没人敢变更。先王的臣子们执政稳重有效,使百姓们感受到了先王的惠泽。你们应该效仿那些贤臣,将我的德政全面的施与百姓,不要营私舞弊。你们做的怎么样,我都看得很清楚,执行我的德政时要做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意思是说,就像把网接在纲上,这样才会有条理而不紊乱。

四字篇 第十五章(3)

“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 余勇可贾

典出《左传?成公二年》: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公元前581年,卫穆公侵袭齐国,却被齐国打败。卫国向晋景公求援,晋景公命中军元帅郤克率上、中、下三军,战车800乘,会同鲁、卫、曹及狄人的军队进攻由齐顷公率领的滞留在卫国的齐军,于是,晋齐两国打了起来。

六月,晋国军队到达靡笄山下。齐顷公派人请战,说:“我们以并不精锐的部队迎接贵军的到来。并请求明早一见。”晋国郤克说:“鲁国、卫国是我们晋国的兄弟国家。他们两国派人来请,说让我们来敝邑的大地上散发一下郁气。”齐顷公说:“郤大夫允许明早一见,这正是我们的愿望!”

话音刚落,只见高固的战车直扑晋军。他举起石块就砸向晋军兵车。最后抓了一个俘虏绑在所缴获的车上,然后跳上车回到齐国军营。他把兵车绑在营前的桑树上,向齐军将士宣示说:“欲勇者,贾余馀勇。”意思是:我的勇气还没有用完,谁需要的话,可以来买我的勇气。

“余勇可贾”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未使尽的勇气和力量可以使出来。

■ 约法三章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到霸上。秦王子婴投降。沛公进入城阳,在樊哙、张良劝阻下,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后回驻霸上。沛公召来当地德高望重之人说:“父老们在秦朝的苛虐法令受苦已经很久了,不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偶然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已与诸侯们约定,首先进入关中的人就做关中的王,所以我应当关中王。我和乡亲们约定,从现在起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以死刑,伤人和盗窃者治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都要像往常一样,我之所以来这,是为百姓除害,不是为了侵害你们,所以不要害怕!而且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到霸上,只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条约。”秦地的百姓送酒菜来慰劳士兵。沛公推辞,于是人民唯恐沛公不做秦王。

后人便以“约法三章”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