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做人,世故做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男孩始终没有找到女孩,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坚定地呼她,他相信她一定活着,而且在等待着他的传呼,也许这是她坚持下去的惟一动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第六天的时候,女孩几乎坚持不下去了,但男孩给她的传呼是:“你还记得你的婚纱吗?我已经取回来了,下个月我们就要结婚了,很多朋友在等着参加我们的婚礼,他们说你一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
女孩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
是的,她最好的一段人生还没有开始,她还要和相爱的人结婚生子,为人妻为人母,她还要让父母安享晚年,她还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
第七天的时候,当男孩仍然不停地打传呼时,他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
后来,他们一直留着那只呼机,上面居然有好几十条信息,那些信息一条也没有删去。
女孩说,那上面有爱的痕迹,也因为那些爱的呼唤,她有机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
所以,如果你爱着,就去用心把爱说出来,他会觉得这是个爱的世界,因为有你爱的呼唤。
C篇 倾听沉默
一滴水中的太平洋
平时注入一滴水,
难时拥有太平洋。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
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
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
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
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
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
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
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宇。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
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C篇 倾听沉默
言语的利刀
有形的利刀捅伤身体,
言语的利刀刺伤心灵。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青年。
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青年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青年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逐渐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最后,他不随便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
他父亲又建议说:“你如果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青年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些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向别人发脾气时,你的言行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有时甚至更甚。”
C篇 倾听沉默
擦净心灵
扫尽地上的灰尘,屋子才干净;
擦尽心灵的灰尘,心灵才亮敞。
老人病危。回光返照时,让儿子拿来一个旧皮箱,从皮箱里拿出一件黄色的旧呢大衣,撕开衣角的线道,取出一块银元。
六十年前,老人在汉阳城里开书店。
一个年轻人来买书,因为书店里只剩一本,所以老人便向买书人多要了一块银元。
从此,这块银元常被老人托在手上,沉重得如同托着一座大山。
开了五年多书店,老人只做了这么一件亏心事,而且只是一块银元。
尽管如此,仍让他日夜不安,他决心退回这块银元。然而,六十年过去了,他无缘了却这桩心愿。
生命终结之际,老人给儿女留下的遗嘱是:一定要找到那个买书人,买书人不在了,找到他的后人也行,务必把这块银元退回去,他才能安睡在九泉之下。
离开人世时,老人的最后心愿是,擦掉心灵上的那一丝灰尘。
三个儿女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坐下来研究怎样实现老人的遗愿。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块无法退回去的银元,因为老人没有留下那个买书人的姓名,或许老人也不知道?
深陷悲痛之中的三个儿女,此时才深刻地悟出老人留下的又一个遗愿——让儿女在世上干干净净地做人。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
擦净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心镶着一颗历时五百年、在千尺海下育出的硕大的夜明珠。
得灯者受到珠光普照,便会品性高洁,备受世人敬重。他的三个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
一灯大师说,世人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为下品,因其心灵已落满灰尘;偶尔损人利己者为中品,心儿红白相浸,如立悬崖之边;终生不损人利己者为上品,情清心洁,为世人所敬。
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灰尘缠绕;所以,红尘中人常要擦抹,方可进得品位。
大师给三个弟子各发一本“良知簿”,嘱其分头下山化斋与世人交往时凡做损人利己之事都要详细记下来,每记一笔视为心灵除尘一次。十年后持“良知簿”回来见他,由大师亲阅评鉴宝灯得主。
十年后,三人回来见大师,门人告知说大师出游需耐心等待。
在等待大师的日子里,三人不断地看自己的“良知簿”,回味上面记下的大大小小的损人利己行为,后又相互传阅,相互评鉴,进而反思,自责。
终有一日,三人忽然醒悟,那盏“人生之灯”本就挂在自己的心里。心灵没有灰尘,就能华光闪烁……
人的心灵是一座“库房”,每个人的所言所行,不管是否愿意,都要一次不少地真实地存放在里边。
面对世人,敢敞开自己心灵“库房”的门窗,经得起他人的查看,人的一生就能高挺着自己的脊粱,活得堂堂正正。
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是拥有多少金钱和物资,也不是创下多少家产大业,更不是如何威名远扬,而是在走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那样,生命之灯便永不熄灭。
C篇 倾听沉默
爱的深度
劳动,使人富有尊严;
给予,使爱变得深沉。
这个冬天,有一种忧伤常在梦中将我弄醒。
我隐约听到,一种歌唱的声音,像是电影中黄河边上的号子,那嗓音,浑厚而饱满,但里面的伤感掩藏不住——起初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接连几天,只要这个声音一响,我便本能地爬起来,有一种远去的东西被唤回来似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天早晨,暖暖的冬阳照满阳台。我立在窗前,似乎在等待什么。
已经有几天没听到那样的嗓音了,我有一点担心那个声音可能已经远去,我可能再也听不到它了。
此念还没下心头,忽然,那梦一样的声音从时间深处响起。
这一回,我拉来妻子,请他辨别到底那人唱的是什么。她凝神细听,原来那人唱的是磨刀的号子,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很强。我也终于听清了,他唱的是“磨——剪子咧,抢——菜刀——”
我转身就到厨房,拿起菜刀,匆匆地穿上衣服,赶紧下楼去。我欢快地小跑着,口里哼着歌儿。
出了小区门口,我终于看到了那个磨刀人——他正坐在那条长凳上,中等身材,很壮实。他笑着,方脸,黑里泛着红,眼睛也笑着,看上去有四十岁。我打量打量他,想象着那样的嗓音如何从这样的喉咙溢出。
“磨刀啊?”“磨刀。”
简短的对话后,我开始询问他的来历。
他真的来自黄河边,祖祖辈辈以磨刀为生。他所唱的调子,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磨刀调”。
在老家,只要听到这个调子,村民们都会拿刀出来,让他磨。他有两个磨刀石,一个粗磨,一个细磨,就绑在他的长凳上。
他边磨边兴致勃勃地与我说话,他说,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手艺人了,也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地磨刀。他觉得还是干这个开心。靠自己的劳动养家,不伸手向别人讨,感到很踏实。
看他认真磨刀的样子,我的心中升起一种感慨:劳动真的使人富有尊严。
刀快磨好了,他左瞧右看,又拿到耳边敲一敲,听了听,口里不住地赞叹:“好使!好使!”他的职业自豪感洋溢在眉眼之间。
我笑着谢过他。忽然,他面露难堪之色,低声说;“我看你人挺亲的,就不瞒你说吧。”接着他有些迟疑。
“你说。”我鼓励他。
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蓝色外套,破旧,汗迹斑斑的,好像很久没有洗换了。
我一下了全会意了:“你等等,我呆会儿就来。”
我急匆匆地跑上楼去,妻子正在看书。我将磨刀人的事说了,一向对我“行善”表示不屑的她,忽然放下手中的书,跟着我翻箱倒柜起来。
她说:“送这条,还有这条。”
我全傻眼了。“这可都是我的好衣服啊!”我说。
那件方格子西裤还是我的心爱之物,况且平时她是不喜欢将衣服送人的。她说:“送东西就要送好的。”
一股莫名的幸福的异样感觉涌上心头。此刻我发现我是如此地爱她,只因为她这个被我漠视多年的细节,她说她尊重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人。那个磨刀人,她见过,她喜欢他的“磨刀调”,他的认真做事的态度。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只要一个触动她心灵的细节。
我将自己的四条裤子和两件纯棉上衣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噔噔噔地下楼去。
当我把满满的一袋衣服放在磨刀人面前时,他还在认真地磨着另一把刀。
他稍停了一下,眼热热地说道:“谢谢哦,谢谢。”我付了磨刀钱,转身走了。
不知过了几天,当那熟悉的“磨刀调”响起时,我循声望去,发现那个磨刀人身上蓝色的外套没有了,他身上穿的是我的白色纯棉外衣和方格子西裤。
我心中不知涌起什么感觉,我的衣服穿在别的男人身上,穿在一个陌生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