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曹无伤也若有所思,道:“金大人的意思是,这十万人马,高原是用来对付攻占燕国?但高原为什么又要放任秦军攻占了蓟京呢?如果有这十万人马驻守蓟京,那怕是只有五万人,也足以守住蓟京了。”
金昌斗耸了耸肩,道:“我又不是高原,怎么会知道他是怎样想的。”
这时韩腾道:“高原是怎样想的,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眼前的战场,等族里的援军,还有秦军赶到,而运来的东西也已经组装完毕了,就是我们向代军发动全面反击的时侯。”
就在韩腾和众将商议,如何应对代军的时候,在蓟京驻守的王剪也收到了秦王政的命令,命他从蓟京出兵,进攻上谷郡。
王剪也不敢怠慢,立刻招集众将商议如何出兵。
王贲首先道:“上将军,大王的这一道命令来得可正是时侯,现在代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井陉一线,上谷郡的防守一定十分空虚,正是我们趁机进军,攻取上谷郡,然后一举直捣代郡的大好时机,请上将军下令,末将愿意请令,带领骑军先行,直突上谷郡。”
自从大粱之战结束之后,王贲就一直在秦军训练骑军,演练骑军战术,这次秦军兵不血刃,就攻克了蓟京,主要的原因是蓟京內乱,但王贲率领骑军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蓟京的城门,也是功不可没。不过毕境是并没有真正的打一战,王贲总是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因此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之后,王贲立刻主动请战,也是希望在突击上谷郡的战斗中,能够和代军好好打一战,如果能够碰上代军的骑军,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王剪当然清楚儿孑的心里,挥了挥手,道:“王贲,你稍安勿燥,如何进军,还要从长计议,绝不可大意。”
王贲怔了一怔,道:“上将军,大王的命令已下,还要计议什么,请上将军下令,马上进军为好。”
王剪狠狠瞪了王贲一眼,厉声道:“你懂什么?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道,存亡之地,岂能儿戏吗?高原是什么人,就算是李牧重生,也未必能够及他,你以为他真的会坐视燕国灭亡而不理吗?我看其中必有诡计,如果像你这般轻急冒进,狂傲自大,就这样冒然进军,必败无疑。不仅挫动我们的锐气,还会影响这一次出兵的大局,给我退到一边去。”
被老爹劈头盖脸的一顿申斥,虽然王贲的心里还有些不服,但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退回到班列中去。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斥候匆匆走进大厅,道:“禀报上将军,我们在蓟京西南六十里,接近燕代交界之处,发现了代军大队人马的踪迹,人数在五万以上。”
王剪的眼中精光并现,道:“你们看湥С挥校肥凳谴穑俊�
那斥候道:“回禀大将军,我们一行六人,都看得十分清楚,确实就是代军,大部份都驻扎密林里,因此直到现在才发现。”
王剪听了之后,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我说高原绝不会放任燕国灭亡不管,原来就是在这里。”
原来虽然攻占了蓟京,但王剪却一直放心不下,因为他也坚信,高原放弃燕国,一定是原因的,如果这个原因找不出来,王剪怎么也放心不下,因此在秦军进驻蓟京,王剪就派出了大量的探孑,在代燕边境一带巡查,希望能够有所收获,结果到今天终于发现了代军的踪迹,五万军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既使是王剪这样成府的心胸,也忍不住喜形于色。
笑完之后,王剪左右看了看,道:“你们刚才都听到了,在代燕边境一带,隐藏着至少五万代军,这恐怕就是高原的诡计,他放任我们攻占蓟京,就是算准了我秦国会进一步夹击代郡,因此在代燕边境一带设伏兵,只要是我们冒然出兵进攻上谷郡,必然会遭到代军的伏击,就算不会全军覆没,但也必然损失惨重,而代军随后反攻蓟京,别说是夹击代郡,恐怕连蓟京都守不住了,结果是代军攻占蓟京,而我们被赶出燕国,最终高原可以占夺燕国之地。这个计划虽然十分大胆,而且有一些冒险,但却是高原目前,最好的选择,一但成功,不仅可以挫败我秦军的进攻,而且可以将燕国之地纳入高原的统治之下,从而彻底摆脱代郡地小人少的劣势。如果不是高原,恐怕没有人能想出这样的计策来。”
听了王剪的话之后,诸将也都频频点头,对王剪佩服之极,而王贲更是又羞又愧,这才知道,自已和老爹之间还有一段相当的差距。
王剪到并没有再责怪他,道:“不过既然被我识破了计谋,那么这一次恐怕就要让高原偿一偿我们的厉害。”
第五七二章秦军反击(二)
“只差最后二十里路,我们就可以夺回井陉了。”袁选坐在大帐里,看着远处井陉的方向,喃喃的自言道:“如果是大将军还在就好了,恐怕早就下令向井陉发动进攻了。
袁选的人马己经在这里扎营六天,在这段时间里,袁选曾经三次向高原请令,希望高原能够下令,向井陉发动全面的进攻,夺回井陉,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原地扎营驻守,加强防御,不得轻急冒进,小心戒备,以防秦军反击。
当初袁选随李牧在井陉驻守了近一年的时间,并且和秦军力战了数十战,最终李牧阵亡,袁选随高原、李瑛鸿等人一起败退到代郡,己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而在袁选的心里对当年那一战的结杲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杀回来了,而且离井陉只有咫尺之遥,因此袁选也迫切的想要向井陉发动进攻,重新夺回井陉,一雪当年之仇。
但就在这个时候,高原却一反常态,一直禁止进攻井陉,而现在袁选部的人马不足六万,这样的兵力,如果没有高原的支持,自然是远远不够进攻井陉的,因此袁选也只能无奈的在大营里等着,同时对高原的态度,也颇有一些微辞。
在李牧的旧部当中,袁选是年龄最大,资历最老,当年就是李牧也对他礼让三分,而入主代郡之后,高原和李瑛鸿不仅在公事面上对袁选十分尊敬,同时在私下里,也都是以长辈之礼相待,因此也养成了袁选平时喜欢倚老卖老的习惯。
不过尽管袁选的用兵能力不如司马尚,但为人老成持重,而且经验丰富,治军严谨,做为一个军团的主将,袁选绝对是称值的,也深得高原的倚重。在大梁之战中,高原就是和袁选一起出战。
其实从袁选心里来说,对高原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因为平心而论,入主代郡五年多的时间,在高原的统治之下,兴修水利,奖利耕种,发展商业,将代郡治理得兴旺发达,从一个人口仅有百余万,经济生产都十分落的边垂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积累了足以支应二三年的财富。而更为难得的是,这五年多的时间里,高原在军事方面也建树极多,击败燕国,远袭匈奴,救援魏国,抵御秦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因此袁选对高原军政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佩服,认为他确实是李牧最好的继承者。
但在进攻井陉这个节点上,袁选就认为高原在重要的关头还是过于警慎了,在他看来,秦军连战连败,早已经不堪一战了,虽然现在秦军驻守井陉,占有地利的优势,但如果代军全力进攻,还是完全能够击败秦军,夺回井陉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袁选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高原不如李牧的想法来,认为高原毕竟还是太年轻了,缺少经验,和李牧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就在这时,有士兵进来向袁选通报,原来是秦军杀出了井陉大寨,向代军挑战。
袁选的心中一动,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秦军还敢主动来向代军挑战,不过如果自己能够击败这一支挑战的秦军,取得一场大胜,也许就能够打消高原的疑虑和犹豫,从而下定决心向井陉发动进攻。因此袁选立刻下令,调军出击,迎战秦军。
随着袁选下令,代军的大营中立刻就开始了紧急的调度。本来从鸿上塞分兵进击的时候,袁选带领的军队约有六万人,但在沿途留下了一部份守卫沿线的兵力,因此现在袁选大营中的兵力约为五万五千余人,而为了能够击败秦军,取得一场大胜,袁选出动三万六千多的兵力,而其中的正式军队达到了两万二余人,骑军约为八千。在袁选看来,这样的兵力出战,足以取得一场全面的胜利了。
而等袁选率军出营之后,秦军也己经赶到了代军大营的对面,双方大约相隔着四百步的距离列阵,而从秦军的规模来看,兵力大约在三万五千到四万之间,其中似乎还有相当数量的战车,约在三百辆左右,但骑军的数量并不多,估计不超过五千人。于是袁选的信心更足,认为取胜己是胜券在握了。
当然,袁选并不是盲目的自信,因为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代军在骑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虽然秦军有相当数量的战车,但这几年以来的战斗结果己经证朋,现在战车已经落后于使用了新式骑俱的骑军,因此代军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这也是袁选的信心来源所在。
双方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因此很快就列好了阵式,代军仍然列出惯用的阵式,将骑军分列在两翼,步兵居中,袁选在后阵的一辆高车上坐镇指挥。
而秦军的阵形却十分奇怪,虽然秦军也是将骑军分列在左右,但在中路却是将战车列在前列,到是很有些像是要打一场复古的车战。
袁选也不仅大为诧意,秦军这是要做什么,难到是想用战车来冲击代军的中路吗?虽然代军将骑军放在左右两翼,但在开战之前,将一部份骑军调到中路来,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过袁选想了一想,还是决定首先并不从中路发动进攻,而且出动骑军,攻击秦军的两翼,因为骑军是代军优势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把握的兵种,如果骑军能够顺利的击败秦军两翼的骑军,那么代军再从中路发动攻击,就可以一举击败秦军了。
想好了战术之后,袁选立刻下令,命令左右两翼各出动三千骑军,向秦军发动攻击,但各留下一千骑兵,以防秦军从中路用战车向代军发动进攻,用步兵来抵挡战车,和找死没什么两样,因此袁选也不得不留一手。
随着袁选的命令传下,左右两翼的代军骑军立刻催动战马,从左右两翼向秦军奔驰而去。一时间马蹄起落,两支代军的骑军就像两道长龙,杀向秦军。
但代军的骑军出击之后,秦军的骑军却仍然按兵不动,并没有杀出阵列,迎战代军的骑军。
而袁选在战车上看到,也不禁大为不解,因为骑兵优于步军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战马快速奔驰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一匹战马完全冲起来之后,五六名步兵都未必挡得住,而一但骑军失去了冲击的优势,和步兵进行短兵接战,那就占不了多大的优势了。从上一战的情况来看,秦军的骑军也全部换上了新式马俱,并且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没有道理不让骑军立刻出击,也完全冲起来迎战代军。
不过现在两翼的骑军已经冲出去了,自然是不可能再收回来,而且袁选也不打算将骑军收回来,他也懒得去管秦军的反应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正骑军冲上去之后,就可以知道结果了,当然,袁选也相信,无论秦军有怎样的应对方式,都不可能抵挡得住代军骑军的冲击。
四百余步的距离,在战马的快速奔驰下,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