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464章

新纪元1912-第464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在快到火车站的时候,文得鹏跳下了卡车。

“兄弟们,你们慢走,俺先回家了!”

“得嘞,你小子,嘴里是地道的皖南腔,家咋可能天津,别是想当逃兵吧!”

逃兵?

虽说接下来是一阵笑声,可文得鹏的心下还是一颤,脸色瞬间便呈苍白,没错,他就是想当逃兵,不过他的家人,的确在天津,十几年前,就来了天津,可是从编成远征军后,他就没当请过外出假,反而更刻苦、更卖力的训练,只为了长官最后能顺当的发给他一张探亲证,然后拿着探亲证出营,逃出去。

“军爷!来做俺的车!”

几乎是在那辆卡车刚一驶开,就有一个眼尖的车夫拉着洋车跑到他面前,那车夫毕恭毕敬的全没有想躲开的意思,过去也曾当过车夫的文得鹏瞧着车夫的劲头却是一愣,这人是咋了?就不怕他不给车钱吗?

就在不解之余却又跑来两车夫,不待那两人讲话,先前来的那车夫就嚷了起来。

“嘿,我说哥几个,这生意可不是这么抢的,这可是我来的先,军爷,您请……”

“军爷,做我这可不要钱,这孙老三的心可黑了,没两毛钱,可下不了他的车……”

“你老皮丘说啥那,两毛?我孙老三也知道,不是什么人的钱都挣,谁若是要了车钱,就死他儿子……”

几人的争执却是让文得鹏愣是没回过神,或许是注意到他脸上诧异,旁边一拿着算命摆挡的算命先生便冲他说道。

“军爷,您还是选一位上车吧,要不然,他们保准撕起来!”

“这……”

“不冲别的,就冲您这身军衣!”

算命先生手点着文得鹏身上的那身呢绒军装,不过他的手所点之处却是文得鹏肩上的臂章。

终于,文得鹏还是坐上那洋车,待他一坐上车,车夫便拉着车跑了起来。拉车的车一边跑,一边儿喊着:

“军爷?嗨,听新闻纸上说,军爷们要出征了吧!”

“唉、唉……”

应着,文得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一路上,那车夫嘴里就是不停,终于半个多钟头后。到了文得鹏家附近,在下车时,文得鹏连忙就要从口袋里拿钱,可却被那车夫一把拦住了。

“军爷,别的俺不说了,今个能拉一趟军爷,算是俺老孙家也为国尽力了……”

那姓孙的车夫瞧着文得鹏,那满是的汗水的脸上却带着笑。

“军爷要去欧洲打洋人。连命都不要了,俺要是再要您老的钱,那还是个人嘛!”

“一定得要钱,这,对,有军令,有军令,不拿百姓一针线……”

“军爷,您别寒参俺了。当兵的,拿两个军饷不容易,这钱,您留着,给爹娘多买点东西……”

说着,那车夫却是拉着车跑远了,只留着文得鹏手里拿几个“小洋”愣愣的站在路边。

“瞧。这不是文家老大嘛!”

一个声音倒是让文得鹏回过神来。回脸一瞧,他的脸色顿时就不自然起来,是冯大娘。她是他家的邻居,不过这人嘴上从不饶人,说话甚至克薄。

“文家老大,这身衣裳倒是气派,那过去骑洋马的大官,穿得也就是这洋呢料子。啧啧、能穿着这料子死了,那也值了……”

“死婆子。我瞧你是白活了,我让你乱吵吵……”

未了便是一阵骂声,是冯大爷先抽了冯大娘一嘴巴,在她的哭喊声中在那骂了起来,然后人一转脸,便朝文得鹏赔起不是来。

“大鹏子,别怪你大娘,她那嘴,没挡着风……”

“大爷,瞧你说的,大娘是刀子嘴豆腐心,我还能不知道……”

一见冯大爷动了火气,文得鹏连忙劝说道。

今个都是咋啦?

文得鹏却是反应不过来,在回家的路上,平素熟悉的、不熟悉的,对他的态度都是极为亲近,就是那平素连个话都没有的,任由婆子喊骂的冯大爷,也像是喝多了一般,抽起了自家的婆子,终于到了家门口,在家门口他却意外的看到一块红凌子,那红凌子下面有一片铜牌儿,铜牌上面赫然是他极为熟悉的远征军军徽,上面还有几个字。

“远征军家属是最光荣的家庭!”

这……这是怎么回事?

望着这铜牌,他想起在远征军组建的时候,长官们似乎说什么要他们的详细地址,说是要制什么军属牌,好像还有什么优待似的。

“娘,我回来了!”

推开门,朝着门间喊了声,文得鹏却看到他娘走了出来。

“得鹏回来了!”

出屋的妇人瞧到院子里的人,脸色一变,带着分欢喜,却又带着几分忧。这时,文得鹏闻到院中带着些中药味,是谁病了?

“爹呢?”

说话的时候,文得鹏的心下却是紧了起来,他知道平素节俭的爹若是不是病重了,没法了,是绝不会请先生抓药的,家里这么浓的药味,显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药了。

“你爹老毛病了,进了冬,这身子就不舒服,在里屋那……”

文李氏说道着,瞧着儿子这一身军衣,那脸色却是不定起来,当初儿子去投军,那还不是日子逼的,可那会想着投军不定会打仗,结果谁曾想……谁曾想,这中国不打仗,可却是要跑到外国去打仗。

进了屋,屋中便是一阵浓浓的药香,在里屋的床上躺上一个五十几许的老人,老人一脸病态,显得甚是憔悴。

“爹……”

看到爹的样子,原本担心不已的文得鹏,这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现在的脸色可是比往年好多了。

“老大回了啦……”

躺在床上的老人瞧见儿子时,顿时就来了精气神,手指无力的点着桌边的椅子,待文得鹏坐下后,他便细瞅着儿子。

“比先前结实了,更精神了,这衣裳好看、你爹我这辈子,也没穿过这样的衣裳……”

爹的话只让文得鹏眼间一热,他这个当儿子的到现在都没能给爹置身好衣裳。

“爹。是当儿的不孝!”

从椅上跪到地上,文得鹏便重重的嗑了两个头。

“好了,没啥孝不孝的,忠孝难全……咳……”

听着咳嗽声,文得鹏连忙扶起爹,拍着他的后背,让爹顺顺气。

“别拍了。老毛病了,打了春自己也就好了……”

已经坐起来的文四瞧一眼儿子然后问道。

“这次回来是,呆几天?”

“儿、儿不走了……”

吱呒着,文得鹏满脸通红的说着。

“我、我寻思着先躲上几天,等部队开拔了,再回来,也就没人问了……”

“哦……咳……咳……他娘,你把那证。那证拿来……”

依在门边的文李氏连忙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文四,那颤微的手掀开布,便露出一个红本本来。

“两月前,这市里当官的敲锣打鼓送来了这个红本本,说……”

瞧也没瞧儿子,文四便掀开那红本本。

“说是俺养了一个……咳……咳……争气的儿子,是远征军的兵,远征军……咳……是啥军,那会你爹我不知道。你在……咳、咳……信里也没说,可他们说,远征军就要去打洋人,给咱中国挣脸面的兵,咱们一家子,就是嗯“远征军军属”,这铜牌子还挂在门上哩……”

一边说着。文四一边看着这红本本。

“俺儿子要去打洋人。为中国挣脸面,让洋鬼子不敢再轻瞧咱们……”

文得鹏的眼睛却是看着那摊开的本本上面的字校,写着他家里数口人的名字。下面还有一句。

“持此证可享受参加或投资公营事业的优先权,还可以享受到在公营商店及其他公营事业购买物品时的廉价优待,以及邮寄信件免资等权利,其家属有就学者,当享全免费之义务教育,于公营医院就医当享免医药费之待遇……”

“你二弟进了工厂。三弟、大妹现在都去上学了,就是你爹。这药也是从医院拿的不要钱的,这一家老少,可都是沾你的光啊!”

说完这句话,文四方才看着儿子。

“当爹的这辈子不成器,没给你留下啥家业,反倒还是一个拖累,若是你不想去,你爹也不强求你,回头,让你娘把这本本送回去……”

随后文四便不再言语了,而文得鹏看着闭上眼睛的爹,他知道,以爹的脾气这边把这证送回去,那边没准爹就会……

“爹,我去,我去……”

再一次跪下去,文得鹏的语中带着哭腔,并不住的嗑着头。

“一准不给咱文家,不给咱中国人丢脸……”

门框边文李氏这会却已经哭了起来,谁愿意看自家的儿子去送死,可……

“哭啥哭,又不是生死别离的……”

弯腰拉扯着儿子,文四的老眼里同样也带着泪。

“咱文家,是出自圣君周文王……”

依如过去一样,文四又在那说道着“文家”历史来。

“天地有正气,这说的是谁,就是大宋朝的文天祥,咱们文姓从那时起,就是咱中国的正气第……”

或许是话多了,文四的脸上带着病态的嘲红,虽是如此,但他的脸上却显得很是兴奋,终于说完了一番“文家”辉煌的历史之后,他看着儿子用极为认真的口气说道。

“这次你要随军出征,这和过去不一样,你是要去给咱中国挣脸。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

认真的看着儿子,文四的声音变得沙哑起来。

“我有三个儿子,有两个尽孝的,就已经对得起祖宗了,你若是战死了,咱家也能对得起文字的列祖列宗,对得起文家“正气第”的门楣了!”

爹的话,只让文得鹏重重的点着头,而在一旁依着门边的娘却已经放声哭了起来。

“哭,哭什么哭!有啥好哭的,我文四这辈子不成器,可有一个好儿子,好儿子啊……”

嚷着,文四却同样已经哭了起来,谁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死,没有任何人愿意。

“去,买几个菜,今个我得敬咱儿子一杯……”

醉了,这天,很少喝酒的文得鹏醉了,醉的像是死人一样,在喝着酒时,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请爹放心,我一定不丢文家正气第的人……”

而在吃饭的时候,文李氏则不断的往儿子碗里夹着肉,一句一句的“多少点,吃饱点……”,而老二、老三、大妮每一次想吃肉的时候,都会被的文李氏用筷子打断,还是文得鹏把肉夹给弟妹们,他们方才一逞口欢。

第二天,头痛欲裂的文得鹏并没有呆在家中,一大清早他就穿上军衣,在爹娘的门前嗑了个头后,便悄悄的离开了家,他并没有看到,在他离开时,在那破窗边满面皱纹的文四却是双眼含泪的看着儿子。

“活着回来啊……”

轻不可闻的话语从文四的嗓间道了出来……

走出家门,文得鹏却是头也不回的朝着巷外走去,路上那些街坊邻居看到他的时候,总会对他露出笑来,热情的打着招呼,而此时他却没有任何心情去理会街坊们的热情,他的心里发堵,发涩,走了一个多钟头,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集合点的时候,他却看到集合点处站着几十位神情很是复杂的兄弟,他们……

看着彼此,几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苦笑,这时不知道是谁长叹了一声。

“唉……这次咱爷们若是打不出个人样来,可真没脸见家乡父老了……”

第63章出征

“万岁、万岁!”

从远征军军营,直到的码头的道路上,路边挤满了充满爱国热忱的民众,他们一遍一遍呼喊着“万岁!”,一遍一遍的呼喊着。

群众拥挤着,在一片欢呼声中送这些士兵们出征。

今天,民国四年的12月24日,西洋人的平安夜,远征军第一批部队终于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