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总理的军事副官,萧潇朝着背对自己的总理作着汇报,此时,他却是有些羡慕那些同僚。因为他们将前往法国参战,为中国的荣誉而战。为民族的声望而战,而他呢?却只能留在京城,呆在总理的身为,为那个暂时还不存的事物作着准备。
“心韧,你是不是很羡慕他们?”
虽是没回头,但李子诚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在建立江苏陆军的过程中,他从未想过把那支军队办成一只私人军队,可是一支军队总有他所效忠的、服务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军官而言,更是如此。
而对于中国军官而言,他们往往所服务的只是某一个人,而让江苏陆军军官服务的对象只是一个抽象的共和国,这个概念对刚刚建立的民国来说,不仅抽象,而且冷酷。忠于宪法吗?中国还没有一部成文宪法。至于所谓的《临时约法》同样也没有约束力,更不可能唤不起军人的义务感,逞论忠于它了。
那么在建立江苏陆军的时候,只有两个条件可供参考:一是对中华民族的义务观念,二是绝对服从于上级,这样的将校团才堪用。
而江苏陆军的建成,正是依靠着绝对的服从和对民族的义务观念维持着那支军队的核心——军官团的紧密,在过去的两年间,对那个军官团,李子诚通过各种手段向他们灌输着民族义务、民族责任与军人荣誉,而去年的“胶澳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军官团的考验,或许他们会质疑,但是他们仍然无条件选择了服从,尽管信心不足,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了下去,最终,他们击败了敌人或者更准确的来说,他们守住了防线,也正是籍此军官团的在那场战斗中得到了淬炼。
此时李子诚相信,这么一群年青的满怀着复兴民族的责任与民族军人荣誉的青年军官们,在前往欧洲参战时,会将此视为人生荣耀的顶点,能够为国家而战是军人的致高荣誉,那怕代价是死亡,所以,他才会问出这个问题。
“总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去欧洲!”
面对着总理的背影萧潇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去欧洲,同样也渴望去欧洲,去和同僚们一样,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撕杀!
“我希望能和我的同志一起,在战场上为我们的民族找回尊严!”
点点头,李子诚并没有反对他的这种看法,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军官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只要军官队伍顽强且注重荣誉,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是不容怀易的。
“我也希望如此!”
回过头来,望着自己的军事副官,李子诚发出一声感叹。
“如果可以的话,我同样渴望着,脱掉这身西装,换上军装,背起一只步枪,拿起手榴弹,和其它的士兵一样,为我们的国家而战,为我们的民族而战,在战场上,用最直接的撕杀,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责,即便是我战死,可我却尽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面对总理的感叹,萧潇却是一愣,他诧异的看着总理,正在他欲开口说道话时,却听着总理说道。
“责任、荣誉,责任这两个字的沉重,足以鞭策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无法尽责,那么又谈何荣誉呢?我的责任在什么地方?是在战场上吗?是的,但是,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的时候,每一个男人的责任都在战场上,可是他们的战场却是不同的,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个战场,他们必须要在那个岗位上尽责,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爱国!”
从窗前走到办公室间,指着墙上的那张世界地图,李子诚说道。
“心韧,你看这里是法兰西,我们的同志很快就会在这里,在一个异国的战场上,用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为这个国家赢得尊严,为这个民族赢得尊重,可是这样就够了吗?不!”
肯定的说了一句,李子诚的目光变得极为严肃。
“这是不够的,这里……”
手点着地图上中国的位置。
“这里同样是一个战场,我们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要同志们在前线为国家、为民族流血、牺牲的时候,把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不要忘记,我的同志,在这个国家,依然还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心韧,这里,同样也是你的战场,怎么,现在你要放弃你的责任吗?”
第34章观念(求月票!)
十月的正午,娇阳悬于正空。
在娇阳下,肖克远上士和魏福通上等兵两人笔直地站在总理府的后花园里。他们两人穿着厚实的呢绒军礼服,这军礼服,按照中央陆军的标淮,普通士兵是无权享用的,但是今天却不一样,今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虽说这呢子军服穿在身上极为气派,可是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却是折磨,此时两人热得汗流浃背。
站在肖克远旁边的是魏福通,他那张胖乎乎的脸上,这会显得有些苍白,看来更是热得难受。汗珠顺着魏胖子的脸颊和脖子滚落下来,聚积在层层的肉褶中。时值十月下旬,天气本不该这么热的,即使是在北京。
感觉到汗水快要把军装汗透的肖克远把视线朝着一旁看去,看起来那些总理府的军官们,这会显得还挺凉快,尤其是他们身上还穿着黑色的军装,那衣服更吸热。显然,他们也许早就适应了这一切。
“喂,喂。”
这是喇叭中传出试音的声音。
肖克远朝瞥了一眼他的父母,他们正和一小群观众坐在距主席台几英尺的白色折叠椅上。从未出过老家大山的父亲身上虽说穿着一身新衣,那张憨厚的脸庞上,尽是紧张之色,而他的母亲则紧张坐在那,连动都不敢动,在这总理府的后花园中,他们两人坐在那里显得是那么的别扭。肖克远不知道,为什么总理会把他们请来。
这时,国务院军事幕僚长萧潇向主席台走来。
“女士们,先生们。女士们,先生们。”
人群中的嗡嗡声和谈话声渐渐平息下来。这时他才展开一张从上衣口袋里拿出的纸。
“总理阁下,肖克远上士、魏福通上等兵,朋友们。今天能列席于此,是我莫大的荣幸。你们许多人都知道,在国务院和部分国会议员的建议下。国会通过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勋章条例》,这一条例中的各级勋章,是一个国家对任何一位中国军人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嘉奖,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对军人的尊重。勋章,它是为高于、超越职责的要求的英雄气概——军人最杰出的勇敢行为而保留的。而今,我能在任职之际把这枚勋章授予我们两位最优秀的战士,不禁感到万分自豪。”
听着颁发勋章,肖克远的胸膛不禁挺起。他望着那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总理,望着那个不比他大上一两岁的总理,心下只是一阵阵的感激,因为他知道,正是要国务院和国社党议员的要求下,国会经过两个月的讨论。才通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勋章条例》,在补授了阵亡官兵勋章之后,而更让他吃惊的是,他不仅获得了勋章,而且他的勋章将由总理直接颁发。
“……而肖克远上士和魏福通上等兵,在他们正体现了一位军人最高境界。”
肖克远的注意力又迅速转向了军事幕僚长,作为普通士兵,他并不知道,事实上。在给他和魏福通授勋的问题上,曾有过一番争论,最后之所以由国务院授予,原因非常简单,陆军部不想自污其名,所以,便委托国务院了。
而这时,李子诚已经站到走到麦克风前,接过了萧潇的演讲。
“……说得轻一点。他们两人应该是我们最好的战士!”
接过毫不迟疑的说道。
“他们两人,都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在参加军队之前,只是普通的中国百姓,他们对于国家的理解,往往只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他们在加入随军出征之前,甚至从不曾离开湖南,他们是最地道的百姓。但是,当他们加入军队之后,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战士,而在前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保卫祖国的战士!”
李子诚抬高了他的声音。
“这两个最普通的战士,曾和他们的战友一同并肩作战,他们曾在十四英寸的炮弹的攻击下,坚持着,恪尽职守的履行着军人保卫祖国的使命,可以说,正是他们和他们的兄弟们,靠着卫国的使命,坚持着,直到最后……”
朝着他们两人看去,李子诚神情显得很是凝重,他们两个人是被“埋没”的英雄,那个在岚山“全军覆没”的部队中仅存的两人,他们并不是的心甘情愿被俘的,事实上,军人有几个心甘情愿被俘呢?而陆军部的那些人,却认为他们活着就是耻辱。真是……
……在掌声中,此时肖克远的思绪却随着总理的演讲,飘远了,直到现在,他仍然记得营长、连长以及一个个战友的模样,他清楚的记得那一天在海岸上,那凌厉的炮火,那一天之后,他们全死在了那里,他们在阵地上的阵亡已永远改变了他。
在观众席里,除去他和魏福通的父母之外,同样还有一群人,一群身穿黑衣的人,他们是营里的兄弟们的遗族,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父亲……,而他,他还活着,想着自己还活着,他不自在地挪动着身子。
“……或许他们曾因重伤,而被日军俘虏,但即便那时,他们的敌人也同样因见证了他们的英勇,而给予他们一定的礼遇,勇士是值得任何一个人敬重的,……日军的防线被撕开之后,作为俘虏的他们,甚至还曾赤手空拳的俘虏几个日本失,不屈的意志,永远不会向任何敌人屈服,毫无疑问,他们是两个真正的中国英雄!”
英雄?我是吗?
肖克远在心里如此想到,过去,他从不曾想过这么多,他甚至恨自己还活着,想和兄弟们一起死去,而现在,当他背负着“英雄”之名的时候,却让他觉得极不自在,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欣喜之意,心下想着,他向那些军人遗族扫了一眼,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在默默地抽泣着。
嘉奖令终于读完了。肖克远和魏福退两人艰难地迈步向前,站在讲台旁边。总理也走过来。转向一名披挂整齐、手捧盒子的陆军军官,盒盖开着,里面放着勋章。
“你有这么多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肖上士。”
李子诚边说边给他别上勋章,然后同这个陆军上士握握手,接着说道。
“我知道,你有很多话要说,我同样也知道。你已经申请进入参战军,我为你觉得骄傲,士兵,我期望有一天,你的祖国也为你觉得的骄傲!”
用力的握着肖克远的手,李子诚的脸上带着笑。目中带着期待,对于他而言,这既是对眼前这个士兵功绩的承认,同样也是一次收心之举,大总统喜欢给将军们授勋,段祺瑞会给军官们授勋,而自己呢?
自己所需要的只需要亲自给几名士兵授勋,如此也就足够了,至于他们曾经被俘?这在别人的眼中或许是污点。但事实上,他们也曾为这个国家战斗过。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认为被俘是耻辱的象征,对被俘人员是不信任的、歧视的,可却从不曾考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或力战而竭被迫被俘。
而西方的条例却允许军人投降,而且当被俘军人被释放回国后,会得到英雄般的迎接,而且不会影响以后的晋升与正常的生活。
或许有“士可杀不可辱”、“不成功便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文化,但在李子诚看来鼓励牺牲、提倡舍身。本身就是一种偏狭的政治英雄主义。只有那些永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