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军-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张明宇坐下后,张彪和吴文伟等人这才依次坐了下来。
待众人坐定之后,张明宇扯掉手上的白手套道:“诸位兄弟,一路上辛苦了目前,武汉局势到了关键时刻,缅甸局势此时也刻不容缓,我远征军十万将士受困于缅北,委员长三令五申命令我部迅速解决武汉残敌,火速驰援远征军。鉴于缅甸局势之危急,我已经电令第三师先期动人,火速南下驰援受困于缅甸的远征军。由于二师将士征战已久,现在继续休整,所以,在接下来的武汉战役中,你们第一师是要担任主攻的,有没有信心?”
张彪啪地起身,神情肃然的道:“总座,请放心,我一师誓死完成任务,光复武汉的任务就交给我们把”
“对师座说的对总座,这次反攻中原之战,我们一师一直都闲着在后面看着兄弟部队杀鬼子,我师全体弟兄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所以,总座,您就放心的把任务交给我们把。拿不下武汉,我等提头来见”参谋长吴文伟血气方刚的道。
“老子不要你们的头老子只要我青天白日军旗飘扬在整个武汉三镇上空,能不能做到”张明宇神情激荡的道。
“能”张彪和吴文伟二人同时起身,啪地挺身。
“好现在牛田贵的一旅和王仁杰的二旅已经成功的将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的防线攻破,正在朝汉阳推进张师长,现在指挥权交给你了望我铁军第一师继续发扬铁军无敌之精神,再立新功”张明宇也跟着起身,神情肃然的道。
“是”张吴二人神情凛然的啪地起身敬礼,旋即纷纷转身大步离去。
目送二人离去,张明宇身旁的徐文不解的道:“总座,目前武汉战役尚未结束,您为什么不直接指挥第一师呢?”
“第一师有张彪指挥就足够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张明宇若有所思的道。
“更重要的事情?”徐文大惑不解的道:“请总座明示”
“这次我第四十二集团军入缅作战,不禁是挽救我远征军十万将士,保卫大西南抗战大后方,更要为我们第四十二集团军十余万官兵们的后路着想了。”张明宇意味深长的道。
“后路?总座,卑职不明白我们需要什么后路?”徐文更加不解的道。
“这个以后你就明白了徐文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带着警卫团的官兵们搭乘返航运输机返回太原,把所有的轻重伤兵也带上,回到太原立即组织救治。到了太原之后,你的警卫团可以随意扩军,员额不受限制,记住这事一定要隐秘”张明宇拍了拍徐文的肩膀道。
“总座…”徐文想要说,留下来,张明宇当即摆手道:“执行命令吧记住全力扩军,日后反攻日本我有大用”
“是”徐文啪地挺身敬礼,最后有些哽咽的道:“总座,您多保重”
“嗯”张明宇啪地回敬一礼,道:“一路顺风”
“嗯”徐文再次敬礼,随即欣然转身,快步离去。
目送徐文渐渐离去的背影,张明宇眼神中多了一丝忧虑,他对于自己前途的忧虑。由于自己的到来,此时的历史已经和原先有了非常之大的偏差,可以说从武汉会战结束后,历史就已经被他这支小蝴蝶改的面目全非。
如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不算全面爆发,在欧洲,希特勒的党卫军已经横扫了整个欧洲,灭法国,攻英国,德**队迅猛的势头。就连美国现在也感到有些坐立不安。所以明着美国政府依然宣称本国为中立国,暗地里已经开始向英国和法国流亡政府开始提供援助。
当然这种暗地里的援助,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已经糜烂的欧洲局势无异于杯水车薪。
由于德国并未向苏联发动进攻,还和苏联结为了同盟国,所以德军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英法,而且希特勒还在全力说服斯大林直接出兵欧洲共同对付英国
但是斯大林有他自己的考虑,由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尚未参战,此时斯大林绝不会轻易的将苏联投入到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上去。
而张明宇这时,之所以将武汉战役的指挥权交给张彪,实在因为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由于张明宇的到来,英法联军四十余万大军在敦刻尔克被全歼,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次大撤退的失败,使得英国陆军元气受损,现在英国唯一能够阻挡德国大军铁蹄的就是英吉利海峡和他的空中力量了。
而希特勒知道,想要成功的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英伦本土,那首先就要消灭英军的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后,在将占据优势的英国海军驱逐出英吉利海峡,这样才能够保证登陆计划的顺利进行。
这一点,希特勒的举动和历史上没有丝毫的偏差,任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开始制定针对英军空军的作战计划。
但是,由于张明宇的到来,德国发起进攻的时间被推迟,到目前为止,德国还在紧急准备着,但是很快就要实行这一计划了。
张明宇此时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向希特勒和德军提供一个在如今绝对属于绝密的讯息。
那就是——雷达,众所周知,大不列颠空战,英国人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空战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雷达。
在这时,英国是将雷达最早用于实战的,而在这时,雷达在科技发达的各国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德国的科技水平在这时比起英国有过之无不及,但是真正将雷达用于实战的国家只有英国这一家。
其他国家之所以没有重视雷达,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还不太清楚雷达所能为战争带来多大的帮助。
历史上,德国人之所以会输掉大不列颠空战,不是输在飞机上,更不是输在飞行员上,就是输在了雷达上。
如果张明宇此时将雷达的作用告知希特勒,凭借德国强大的科技能力,最多一个月,就能够将雷达全面装备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
到时候赢得大不列颠空战将不是奢望,只要赢得了大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取得了制空权,就能够对英国各大工厂,生产基地进行轰炸,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那登陆英国本土才能够取得成功。
为了这件事情,张明宇想了很久,为了能够让德国能够牵制强大的美国,他决定向希特勒提供这一情况,但是绝不是轻易提供,他要让希特勒卖给他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海军装备,有着海上狼群之称的U型潜艇。
张明宇之所以要组建海军,购买潜艇,不光是为了抗战,更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第四十二集团军十多万将士后路做打算。
张明宇深知,虽然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有两点没有变,第一中国没有亡国,此时的中国仍然是以蒋委员长的国民政府在领导抗战。第二,由***领导的中国**正在稳步成长。
不管张明宇怎么改变历史,他都知道,在抗战结束后,国共必有一战,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蒋公是个独断专行的人,他肯定不愿意和GD和平共处,组建联合政府,势必率先挑起内战烽火。
而国民党败退台湾也必定是板凳订钉的事情,张明宇可不愿意跟着蒋公一起败退台湾,孤老一生。
所以他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为手下十几万将士寻找一条出路,想要避开内战,那就只有出国寻找出路,而最佳地点就是此时东南亚这些无主殖民地的,虽然此时日军已经攻取了整个南方半岛,但是此时的日本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战争潜力,都已经到达了极限,夸张一点说,已经快要接近崩溃的边缘了。
如果张明宇率领第四十二集团军入缅后,挡住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成问题,但是想要在东南亚站住脚,那就必须得拥有一定的海军力量,从而威胁切断东南亚日军和本土的联系。
以张明宇和第四十二集团军目前的情况,建造船坞大批量的生产各类军舰那是不可能得,但是购买一些德国最先进的U型潜艇,那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拥有了一定数量的U型潜艇,张明宇有信心绝对能够给日本海军和其海上运输线造成沉重,所以他才会让徐文立即返回太原,除了休整扩军外,张明宇到时候会从警卫团里抽调一批有学历的官兵奔赴德国学习潜艇知识。
当然了,在东南亚站住脚之后,张明宇避免了内战的干扰,就可以在东南亚稳步发展,而且海空军将是发展的主要兵种,无论是想要灭掉日本或者美国,都必须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
打定主意后,张明宇当即起身,向一楼的电讯室走去。
他要联系杨联盛,要求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希特勒。
……………
德国首都,柏林。
一座高级宾馆里,在一个宽大的套房里,一个略带胡渣的中年男人,正喝着咖啡,看着一封从遥远的东方发来的电文。
此人就是张明宇安排在德国专门负责联络的杨联盛,此时的杨联盛表明是一个旅居德国的华侨,暗地里身份则是第四十二集团军的副总参谋长,当然了他的这一身份在德国除了希特勒等人知道,并无任何人知晓。
悠然自得的看完电文后,杨联盛拿起了客厅里的一个电话机,摇动了几下对着话筒用熟练的德语道:“喂,帮我预约一下总统先生。”
由于杨联盛是张明宇和希特勒联系的特使,所以杨联盛才能直接联系到希特勒,这种待遇也就杨联盛一人拥有,其余的人就算是中华民国的驻德大使也没有。
总统府,杨联盛在一名卫兵的引领下来到了一间密室中。
这间密室地处总统府的地下室三层,由于战争的发起,希特勒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办公和处理国家大事都在地下室三层,进入密室后。
杨联盛看到,留着一小撮黑色胡子的希特勒正在埋头处理文件,杨联盛敬了一记德式礼恭敬的道:“尊敬的总统先生,打扰了”
“哦杨联盛先生,你好这么着急约见我有什么事情?”希特勒停下手中的工作,站起来道。对于杨联盛的恭敬态度,他还是十分的满意的。
“尊敬的总统先生这次打扰您,是因为我们伟大的战神张明宇将军,有事情和您商议”杨联盛回答道。
“哦?张明宇将军?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希特勒说到张明宇也是肃然起敬,因为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给了他太多的惊喜,先是给了他各种先进的坦克图纸,为此德军装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战车,德军的装甲部队才得以横扫了欧洲大陆。
最让他刮目相看的就是,敦伦克尔大捷,正是张明宇的建议,德军才能一举围歼了英法联军四十余万人,消灭了英法联军在欧洲大陆的有生力量,大大打击了英法联军的元气。
“我们张明宇将军所要和您商议的事情,我已经整理好了,全在这本子上,您看看吧”杨联盛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笔记本。
希特勒接过笔记本,匆匆的看毕之后,脸色极其震惊的合上了笔记本,道:“张明宇将军的提醒太对了,我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这种秘密武器真是太可怕了。”
“嗯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张明宇将军所言定然属实,前几次他的语言不是都验证了吗?”杨联盛对于张明宇所说也是深信不疑。
“对对”希特勒连连点头道:“杨先生,你说的很对,但是我还是要召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