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你要去哪里 >

第8章

你要去哪里-第8章

小说: 你要去哪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有。不过那不是重点,重点是,Fancy,你是个很有思想很有性格的人,也是个充满热情和信念的人,只是你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些。你之所以还觉得迷茫,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相信自己。其实你可以完成很多了不起的事,你只是需要去找到这些事情罢了。”

  听着可欣的这番话,我突然间沉默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也可以做出许多了不起的事,就像可欣这样吗?

  “有思想有性格,充满热情和信念……我怎么觉得好像是形容你呢?”

  “我的这些热情和梦想,也是因为有你们在身旁支持才会存在着。如果没有了你们,只是孤独的一个我,也许就坚持不下去了,也许,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可欣拿出钱包,买了单,然后感慨了一声,“唉,到了英国以后,我会想死你们的~!”

  从餐馆里走出来,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很舒服。我和可欣慢慢地朝着我办公大楼的方向走着。

  “整个午餐的时间都在说我,现在该聊聊你了。到了英国以后,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或是特别想去的地方吗?”

  “恩,有。我一定要去巴斯看看。”

  “巴斯?”

  “是的,巴斯。是简·奥斯丁曾经居住过的城市,所以想去看看。”

  “啊,对了,你是简·奥斯丁迷呢!我很喜欢2005年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呢,里面的风景超美的,有机会你一定也要去这些景点看看,然后拍很多很多的照片带回来给我~!”

  “哈哈,那有什么问题~!”

  时间和路程都很短暂。才一小伙的功夫,就到了办公大厦的脚下了。

  “对了,可欣,我知道当初我休学养病的那段时间里,你坚持让我写影评是为了给我找些事情做让我的心情有所好转。可是,为什么后来隔了那么久之后,你又再次地找我来写影视专栏呢?”

  “这个问题嘛,下次再来回答你。我还有些事情要办,先闪人了,bye~!”可欣向我挥挥手,便转身朝着地铁站的方向跑去。

  看着可欣离开的背影,想着她午餐时对我说的话,一霎那间,我好像浑身充满了勇气,随时准备着在金色的阳光下朝着梦想奔去,就像可欣那样。

  “可欣~”我突然喊道。

  可欣停下脚步,回过头来。

  “31号晚上,‘正在进行时’的晚餐,别忘了哦~!”

  “老传统了,怎么会忘呢!到时候不见不散~!”

  阳光下,可欣回过头,朝我灿烂的笑着,这么说道。那个灿烂的笑容,定格在午后暖阳的一片金色光芒中,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记忆中的可欣,一直都是这么灿烂的笑着,每时每刻都焕发出盈满的热情。就像正午的太阳。

  我用微笑回应可欣。我看着可欣再次转身向地铁站跑去,明媚的阳光在她的身后反射出晃眼的光芒。半分钟后,可欣消失在攒动的人群中。阳光依然耀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一)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你决定不恨了 也决定不爱了 把你的灵魂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一)

  跟可欣说过再见,便转身朝办公大厦走去。

  每次到了年底的时候,总是邮件短信爆满。熟络的朋友,不太熟的朋友,甚至于除了过节群信祝福之外完全没有其他任何联络的朋友。每到这时,这些人的名字统统都会出现我的面前。有些,是为了保持着关系网而作着礼节性的问候;而有那么一些,则是带有一定目的的,仿佛做着年度总结般的,突然跟你说起对方在过去一年里的大事件。这些目的,通常在短信或邮件的语言包装中被隐藏的很好,可是看的人却一下就很明了。而这些人,通常还是些跟你不那么熟的朋友。

  果然,从包里掏出手机,就有若干条未读短信。简要的压缩一下信息,删除掉一些没有必要的寒暄,便可得到如下三条结论:

  朋友A:今年早些时候与老公领了结婚证书。老公有豪宅名车,完全不用为柴米油盐担忧,所以生活幸福无比。今年的假期都花在跟老公出国旅游上了,所以婚礼一拖再拖。但明年一定会举办一个盛大的婚礼,希望到时候一定要去捧场。

  朋友B:在经过三年的甜蜜婚姻之后,现在终于有了爱的结晶。目前已经怀胎四个月,现在是个快乐无比的准妈妈,每一天都在幸福地期待着baby的诞生。

  朋友C:在S市找到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虽然跟老公分隔两地,但是现在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不用靠老公的独立自主的新一代职业女性了。所以姐妹们也要独立起来不要靠男人!S市是个机会很多的城市,欢迎想要寻求发展的姐妹们来这里投靠她。

  以上三个朋友,都是大学里同届的同学。在大学里就不算很熟,毕业了之后也只是偶尔联络一下。不过倒是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所以对于她们的近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八卦,时不时地会有所更新。于是,便会了解到一些在上述手机短信里尚未表达的信息。譬如:

  朋友A:当年看到朋友B嫁了一个有钱的老公之后,对对方奢侈的生活极为眼红,发誓要找一个比朋友B的老公还要有钱的老公。她下定决心朝这个方向努力着,交往过的男友,一个比一个有派头。终于在今年,她顺利的嫁给了一个比朋友B的老公还要有钱的老公,应该算是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了吧。

  朋友B:结婚没多久后老公就开始外遇不断。朋友B曾经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威胁老公,不过似乎老公不吃那一套,后来烦了要跟朋友B离婚。朋友B无论如何也不肯,最后只好把大哭大闹改为小打小闹,可老公还是执意他离婚的决心不改。

  朋友C:差不多一年前开始就跟老公分居了,那时正好有一家S市的公司录用她,薪水不错,便接受了offer。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着感觉分外孤独,于是朋友C便开始不断游说单身的女性朋友们前去S市找工作,向她们诉说S市是个多么好多么好的地方,又有她这个好姐妹在这边,即便是只身前来也不会孤单。

  我一边看着短信一边删除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说些违心的话。就仿佛,人与人之间,就算是很单纯的小事,也可以变成一种竞争。竞争中不管有没有胜出,人们都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掩饰着,虚张着,炫耀着,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羡慕自己,希望自己是那个竞争中的胜利者。

  可就算是胜出了,又怎么样呢?就真的会变得更快乐吗?

  太多的伪装和这个越来越虚伪的世界,不知道是谁成就了谁。我摇着头删着短信。而我竟然还有空对于人生和未来迷茫着,是不是担忧自己该怎样才能不落入所谓的“剩女”行列,是件更为实际而急迫的事情呢?

  我如此自嘲着。一抬头,便看见Rick和Lisa从办公大厦走出来。两个人铁着脸,隔了好一段距离的并排走着。他们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所以并没有看见我;可是,他们却看到了一个才从外面用餐回来的同事。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之前还绷着脸分开来走着的两人,立刻变成了连体婴儿,并对着那位同事露出甜蜜灿烂的笑容,挥着手打招呼。

  又是一对假装幸福的人。

  我或许该骂他们两人活该。可是我知道这并不关我的事,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我需要的,则是将Rick彻底的排除在我生活之外。偏偏这一点,又是那么的难以实现。所以,我只能选择每天假装泰然自若的面对他们。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每天在办公室里也只是假装的快乐着。

第十章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二)
(二)

  回到办公室,午休时间还未结束。我撑着头,看着走道对面来来去去的同事们发着呆。因为之前那若干条的手机短信以及在楼下撞见的Rick和Lisa,让我禁不住思考着这诺大一层办公楼里每天都打着交道的人们间的关系。他们都是怎样看待对方的?是笑脸相迎地打着招呼,心里却在骂着“真是个讨人厌的家伙”;还是真心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人,想和他做朋友;抑或是,在上班时机械性地对对方说道“你好,麻烦你帮我处理下这部分数据”,除此之外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我相信人们都有做出这一选择的理由,虽然我未必理解。这个世界的潜规则太多,光是在职场上,就有多到让人记不住的潜规则要去遵守。人们穿梭于不同场合的不同规则中,适时的穿上不同的伪装换上不同的身份。每天工作至少8小时的时间内,你要为了自己的职业利益在上司下属同级之间努力的扮演好适合的角色;而下了班后,还来不及卸妆,或许就要切换到别的角色,应酬于种种不同的场合,譬如,同学聚会或家庭纷争。我的脑神经不够发达,所以非常佩服那些游刃有余于许多不同角色扮演的人。因为,在我看来,每天都要演这么长时间的戏,久而久之,会不会入戏太深,结果把原本的自己都给忘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么用力地去演的。有些人,天生就适合某种场合做某些事,他们不用去假装不用去迎合也不用去刻意,就能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去适合某种场合某些事情,则是有些努力过了头,却依旧没有什么成效。

  譬如说,贝拉。

  听说张姐今天早上一直在对着贝拉发脾气,把贝拉都差点给骂哭了。不知道究竟是张姐遇上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还是贝拉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工作错误,抑或是她不小心地踩进了张姐的雷区。总之,以前总是对张姐跟前跟后的贝拉,今天却缠上了辛蒂,一直到午饭过后还在辛蒂的办公桌边流连着不肯离去。

  因为人是群体动物,所以当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想法设防让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中,让周围的人接受自己。如果企图心再多一些的,便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新群体引人注目的焦点。贝拉的种种行径都表明,她一定是这么希望的。当然,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着一万种可能的光明前途以及熊熊燃烧着的雄心壮志,做出一番漂亮的事业或是成为一个漂亮的人的美好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并在情理之中的。只是,理解是一回事,他人能否接受你,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贝拉,为了让自己融入工作环境和吸引众人的目光,显然是有些矫揉造作的过头了。

  贝拉对张姐殷勤的讨好服帖的顺从;对其他同事也是热切的关怀,譬如时不时的在办公室给大家分些点心零食之类的。这些应该都算是不坏的举动。只是,想要显示自己热心和友好的决心有些过于急切和强迫,使得在表达自己热心和友好时的笑容和语言也显得极其不自然和不够真诚,让人们一眼便看穿了她那些不算恶意却也不能说是真正善良的目的,想要拉近的距离于是又遥远了。再加上,贝拉时常为了拉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而分享交流一些生活里的八卦,殊不知,试图跟一个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