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回过头去要让下面好好的查一查,这些个洋人似乎也跟当年第一批冲进共和国改革大潮中的集团军一样,背地里打了不少的主意!”
李汉心中暗暗警惕,事实上,攀枝花当地的矿藏并不难寻,虽然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但是只要找准了地方,一走过去可能一座山都是品味不低的铁矿山,而且附近还有伴生的大型煤矿,若他真对洋人开放了市场,在当地投建冶金、钢铁等,附近丰富的煤矿资源将为工厂提供了廉价的原料。在这一点上,汉阳钢铁完败,就连重庆钢铁也只是稍微占了交通的优势罢了!
李汉是个谨慎的人,虽然很想借助他们的手将更多的资本不再以贷款的形势引进治下,但是一日没弄清楚几人的背景,他心里面也有些焦躁不安,这一天虽然与一众洋人交谈了许久,但是最终除了跟那位要在重庆建立发电厂的洋人达成初步协议外,其余几人他的回答都是十分模棱两可。
李汉控制的五省地区虽然封禁了泰晤士报进入销售,但是李汉自己却每天都要看从上海发回来的最新泰晤士报。
阳光通过窗户射进屋内,光线已有些刺眼。
李汉端起一杯热茶站起身,将窗帘拉了拉,看了看正在院子里巡逻的一队的警卫,然后不紧不慢的坐了回去,掀开茶盖喝了口茶,重新看起了一早送过来的前天的泰晤士报。
这一期的泰晤士报上出现了三个话题突然吸引住了他。1月6日,巴尔干同盟会议因意见不合而陷入破裂。
巴尔干战争是他一直都在盯着的国际新闻,自然知道巴尔干同盟解散只是早晚的事情。建立于1911年意土战争的巴尔干同盟本就是列强为了借他们之手削弱西亚巨人——奥斯曼帝国的工具罢了。然而随着战争的逐渐结束,去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盟军尔后的军事胜利不符合列强利益,俄国在支持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对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不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而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未来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的复灭。在列强的压力下,去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停战协定。随后的战场由军事转向了政治上,交战各国大使在伦敦就和约条件开始另一场战争。伦敦乃是泰晤士报的势力范围,瓜分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吐出来领土的相关协定才刚出台,条件极其苛刻,几乎斩断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全部土地。不仅李汉认为奥斯曼帝国不可能接受这么苛刻的条件,泰晤士报方面也认为奥斯曼帝国接受不了这个协议。所以,虽然战争才刚结束,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巴尔干战争又要打起来了。
李汉心情愉快的敲打着桌面,巴尔干继续乱下去虽然不符合列强的利益,但是无疑却能够吸引各国的注意力,为他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只是当读到交战诸国先后共动用了近一百五十万军队,火炮三千门,海军交火战列舰五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炮舰等约三十艘时,他的心情又低沉了下去。从这一场巴尔干战争就能够看到了,连只勉强属于世界第三等级的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出动的军队数量跟质量都在民国之上,毫无疑问,现在的民国被列强划入第三等国家之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不发展,恐怕真连几个巴尔干小国都不如了,更别提西亚病夫——土耳其了!
放下茶杯,如果李汉没有记错,土耳其政变应该快开始了,换言之另外一位亚洲巨人领袖凯末尔就要登上世界舞台了!
“三年计划必须加快速度,是不是再放低一些门槛,多拉动一些国外资本进入呢?”
心中紧迫感又重了几分,他将报纸翻到了下一页。
“哗!”
这是!
眼睛一凸,李汉的脸色立刻阴沉了起来。
1月8日,外逃印度的达。赖十三世于印度宣布*。独立,同时临近的尼泊尔、印度等国迅速承认其*佛国大摄政的地位,英国驻印度总督更是于报纸上宣称其因民国国内刁民叛变受到胁迫不得不暂离*。并‘劝告’北京尽快还政于他。
尼泊尔!
看到这三个字李汉冷哼了一口,区区一个弹丸小国也敢跟在英国人背后找他的不自在。达。赖已经被他驱赶逃离了*,若不是九世班禅是个废物,给他权力他都不敢接,现在他的顶上人头早就送到他的桌子上了,李汉顶住了来自国内跟*省内的压力,强制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跟废除奴隶制,支持*的势力已经被他血洗了九成九,近两万精锐军队常驻*,那些不安分的喇嘛稍微敢有动静便只有寺毁僧散的下场。总结后世数十年的失败经验,李汉知道在*问题上最好的手段就是拉拢底层藏民,全灭上层势力。若是九世班禅现在表现的十分老实,他的势力李汉也已经下令敲打过了。面对着军政府悬赏金额已经高达五十万的达。赖,现在手下还有多少人不对他的脑袋感兴趣李汉不知道,但是知道他肯定没有那个胆量再进*一次了!
如今随着生产兵团开始组建,李汉已经从湖北、四川聚集了四万三千汉人,随后他们将作为第一批人开赴*,李汉没有那个耐心把*问题留到几十年、上百年后再解决了,他知道现在当地的藏民多数都因为他对寺庙跟喇嘛的强硬态度而不满,但是只要他的军队还在当地,他们就不敢有意见。趁着这段时间,移民十万不够就百万,百万不够就五百万,李汉不信了自己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把你藏族都给融进汉族之中去了,看你还能闹出来。
“不过英国人闹出了这件事情,我若不给点反应似乎有些不太好!”
往下翻翻,看到一张袁世凯同六国公使站在一起微笑合照的照片,已经嗅到了似乎老袁在某些问题上跟英国人妥协的他下定了决心不能在*问题上妥协。
快速的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稿纸,提起钢笔李汉快速的在稿纸上批示两段字。
“下令驱逐尼泊尔驻*官员!”
“将达。赖人头悬赏金额提至百万,同时组建精英小队往印度暗杀达。赖!”
第421章 伍廷芳与拖拉机
第421章伍廷芳与拖拉机
进了腊月成都下了一场中雪,止住了李汉北上的安排,不过他倒也并不太过在意,四川的事情堆积了不少还没完全处理完,吴兆麟如今虽然常驻重庆,但是到底他是军人出身,民政上堆积了太多的事务了。 /最近几天李汉的日程安排有条不紊,上午批阅公文,中午去新兵营跟基层视察加吃饭,午休一个小时之后,这下午的时间或者摆放成都跟川北的一些名流、或者走访西北、四川几所中高院校考察成都教育建设,晚饭过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就带人去四川兵工厂转转,跟进一下成都工业发展。
李汉现在正在批阅的公文是总参从武昌发过来的电报,内容无非就是裁军。江苏算是落入了袁世凯之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强令徐绍桢进行江苏裁军。这徐绍桢倒也听话的贯彻了袁大总统的裁军令,自打年底就任苏督之后,一月内裁剪了黄兴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一个精锐师跟地方、苏北共计十四个旧营,其中骨干不是复兴军中的年轻革命党人,便是*党员,再不就是张勋跟其他势力的羽翼。此举果然得了袁大总统欣慰,下令晋升他为陆军部上将,获一等文虎兼一等嘉禾勋章。
江苏当地的势力当然不会愿意,只是此时正值大选之时,宋教仁亲自致电交涉袁世凯之后,最终选择了妥协。有了徐绍桢的带头作用,加上此时北洋六个师已经完全恢复了战斗力,并且其中新编的四个师也已经可堪大用。麾下十个师的兵力横握中原,因为李汉的带头作用,导致去年中几乎没起到多少作用的裁军方案又被袁世凯重新提了出来,并且矛头直指河南、安徽、江西、云贵以及李汉等势力。
很明显,大借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联合军政府在江苏的人员打听到了,徐绍桢因为裁军有功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一张德华银行的十五万元本票已经送到了他的手上,而那徐绍桢自然也知道自己因为裁军的事情彻底得罪了党人,就任苏督之后除了招募旧部以外,转手就跟*人购买了四千杆新枪装备下去,对此袁世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倒一边督促朱瑞、李烈钧、柏文蔚、蔡锷、唐继尧等裁军,一边命令往直隶、山东、山西调集军队,一改往日态度十分强硬的督促河南跟李汉裁军。
老实说,军政府现在养着十万兵财政压力不小。就算是不打战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六个月的开销也在500万元上下,若不是李汉经常玩玩左手换右手,从铁路贷款跟收缴旗产的秘密金库中补给一些,光是这笔数字就能压垮军政府的财政。不过虽然财政部不需要负责军费等问题,但是他手上的秘密金库也是用一点少一点,多亏现在已经有了假钞的黑金,才能令他支撑起多大十万人的队伍。李汉的笔快速在公文上做出批示,袁世凯此次来势汹汹,对他是以威逼为主,主要的进攻对象却是河南,所以,他并不准备硬抗来自中央的这一次试探。可别忘了他手上掌握五省约莫民国三分之一的领土,除了多达十万人的正规编制外,各地还建立起保安部队,负责弹压地面,这其中的多数编制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不乏收编的势力改造成的武装。正巧此次借着中央的裁军令,他完全可以一口气裁去其中的一半,约莫会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李汉相信,只要他点头裁军,袁世凯那边不会揪着他裁的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这个问题不放的。他有这个自信,一来李汉顾忌中央,中央何不一样顾忌他手上的军队;二来,山西如今的兵力只有一师一旅,但是袁世凯却在直隶跟山东集结了四个师,其中已经有两个师移动到了河南省界了。目的很明显的便是先避开他解决了河南统一北方,将他的势力范围连成一片。
各地的大选并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变得沉寂下去,共和党已经用它头一个月来的不作为表明了李汉这个民国第二势力放弃了本届大选。因此现在站在舞台上主要斗法的就只剩下梁启超的民主党跟宋教仁的*了。至于其他一众党派,不过偶尔走个过场罢了,早就被两大势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设身处地的为袁世凯想想,他这个民国总统当得也不轻松,不仅要面对外国公使的威逼,同时还必须面对国内反对势力的挑衅,表面看来北洋集团是他的臂助,可是如果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的话,北洋集团未必不会去拆他的台。
没办法,国力贫弱、国民麻木,如今正值大变之世,稍微有点野心的都想登上舞台成为他万千瞩目的主角,谁愿意一直给人当个配角。民国看似平静的国内政局下隐藏着大危机,这个混乱时代的民国领袖本就不是谁都能够胜任的。历史已经证明袁世凯手段足够、智慧也是上上,然而野心太大、目光太短终究要倒在最高权力的宝座上,不可能带这个国家走向稳定与繁荣,那么,李汉就要多多努力,以便在袁世凯倒下时完成对这个国家的接管。
国家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可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