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穿了,就是让葡萄牙与大明一道,保护来往西洋、大西洋的商旅。也不知道布拉甘萨公爵对葡萄牙的实力缺乏信心,还是看穿了大明的图谋,与或是正忙着造反,根本无暇他顾,布拉甘萨公爵对此反应冷淡,没有实质性的举措。
鉴于葡萄牙人没有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再加上姜淑让切身体会到葡萄牙暮气沉沉,于是,姜淑让一行在葡萄牙停留两月之后,由里斯本起程,前往伦敦。
如果说葡萄牙对大明舰队的来访,有点被动接受的话,那么英国则全然不同,至始至终对大明舰队的来访充满了期待。
一则,威德尔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充分调动自己的故交,到处宣传大明是何等文明、何等富饶、何等强大,与大明直接交流将给英国带来无法估量的利益,直接激起了伦敦人对大明的热情;二则,国王查理为了统一苏格兰、英格兰的宗教活动,正筹备打第二次主教战争,但是议会拒绝拨款,不得已之下,查理典卖妻子的嫁妆,为战争筹款。查理窘迫至斯,威德尔将大明船队带至他的面前,他理所当然地想通过扩大与大明的贸易,为战争筹款。因此,查理日夜期盼大明使团的到来。
三则,无论是英国的贵族,还是新兴工坊主,都非常清晰地知道,英国的殖民势力目前主要集中在北美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等地,至于印度洋、南洋,基本上算是空白。若能与大明搭上关系,可以趁机将英国的势力伸展至印度洋。
多方面因素之下,伦敦上自国王、下至黎民百姓,对大明使团的到来,规格空前,创造了历史。
姜淑让一行,得到了国王查理的热情接待,并且前后三次设宴款待远方使团。查理还召见姜淑让,详细了解大明之风土人情,并探讨双方可能合作的范围。
姜淑让趁机抛出了海上自由贸易的提议,查理非常感兴趣。
查理不可能不感兴趣,毕竟,所谓的海上自由贸易,其目标就在于打破东西方航线由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控制的现状。无论是大明,还是英国,都迫切希望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
与查理搞好关系的同时,姜淑让还把目标瞄准了上下议院。
下议院多由新兴工坊主、冒险家、商人组成,不用姜淑让主动接触,他们就如鲨鱼嗅到了血味一般,围拢上来,试图在姜淑让身上找到新的发财路子。
相比较下议院的热情,上议院反应显得有点冷淡,不过,也无人反对与大明发展新的关系。
至于伦敦的黎民百姓,首先如里斯本百姓一般,被精美的货物吸引,旋即,他们对大明人的衣着、烹饪疯狂追捧,直接掀起了一股潮流。街头巷尾,皆在议论大明人的习俗,尤其是年轻人,对大明人束发的习惯非常着迷,以至于伦敦街头出现了束发的英国人。
频临阶层分裂的英国,在对大明使团的态度上,居然莫名地达成了一致,堪称近十多年来的奇迹。
当然,姜淑让除了完成经济与政治任务外,令麾下大肆收集英国及欧洲的情报,收罗各类书籍……
提出海上自由贸易,合作打击海盗及维护航线安全的理念,乃林纯鸿试着改变欧洲局势的第一次试水。
姜淑让出使之前,林纯鸿将张道涵、周望、张兆及他召集在一起,详细商讨过这个问题。
若欧洲和大明真能实现海上自由贸易、共同维护海上安全,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毕竟,大明人口超过远超过一亿,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拥有辽阔的疆域、丰富的物产,再加上蓬勃发展的棉、毛、丝织业、瓷器业、钢铁业、造船业,大明必然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利用这种优势地位,大明人将逐步分布至世界每个角落,让华夏文明拓展至全世界。
事实上,在大明周边海域、南洋,林纯鸿建立的海上规矩,就是自由贸易、维护海上安全。不过,当林纯鸿想在西洋(印度洋)立下这个规矩时,遭到了葡萄牙果阿当局及荷兰的强烈反对,葡萄牙坚决拒绝金票在印度流通,就是明证。
林纯鸿、张道涵等人一致认为,当前,最有可能支持西洋自由贸易政策的,就是英国、法兰西。因为,当前西洋为葡萄牙、荷兰所控制,英国和法兰西属于后起之秀,要在西洋活动,得看葡萄牙和荷兰的脸色。自由贸易政策,无异于向英国和法兰西打开了一个口子,为两国在西洋拓展势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林纯鸿令姜淑让在英国提出海上自由贸易政策,用意非常简单,就是想提前激化英国、荷兰之间的矛盾,让荷兰趁着英国革命时,趁火打劫。荷兰与英国国力差不多,谁也无法吞掉对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争旷日持久,给大明充足的时间经营西洋乃至大西洋。
姜淑让从抵达欧洲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努力践行海上自由贸易的计划,现在势也造了,该拉的关系也拉了,就看英国是否上钩。
东方人并不比西方人聪明,在理性思维上,东方人甚至还有所不如。姜淑让在里斯本及伦敦多次提出海上自由贸易政策,引起了荷兰人的警惕。荷兰的共和派约翰…德…维特,看穿了林纯鸿的图谋,并提醒了荷兰议会大议长。大议长向英国就在好望角海域袭击威德尔一事表示歉意,并主动赔偿损失,同时,还就海上自由贸易一事提出了严厉警告。
警告本身,英国人并不放在眼里,只是,维特的一句话,让英国人悚然一惊:大明人口足足有万万,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准备拿出多少人口参与海洋自由贸易?
一句反问,彻底惊醒了做着美梦的英国人,英国朝野犹豫了,开始冷静地思索海上自由贸易的利弊得失。
最终,国王查理及下议院大多新兴贵族皆认为,支持海上自由贸易,英国所获之利远小于大明,甚至还有可能面临着被大明挤出印度洋的风险。
也就是说,英国支持海上自由贸易,很可能会为大明做嫁衣。
姜淑让并不知道荷兰与英国之间的互动,当他再次提到海上自由贸易政策时,查理及一些贵族皆有意无意地避开这个话题。
姜淑让明白,林纯鸿试图影响欧洲局势的努力,遭到了失败。
不过,林纯鸿对此事抱着试水的态度,并不特别在意是否成功。毕竟,欧洲相距大明数万里,往返一次足足需要年余,要影响欧洲的局势,谈何容易?
姜淑让不再提此事,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至收集情报、收罗各类书籍上。
他万万想不到,瑞典人会送给他一份意外之喜。
第六百二十三章 欧洲之行(二)
正当使团忙碌不堪时,姜淑让忽然收到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为了防止荷兰人从中作梗,克里斯蒂娜提出,由瑞典派出舰队,为使团船队护航。。。
克里斯蒂娜乃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方阵的创立者)的女儿,其父崇祯五年(1632年)阵亡时,年仅六岁,被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扶上王位。现在克里斯蒂娜才十三岁,显然,邀请的人实质上是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
瑞典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却在古斯塔夫二世的统治之下,实力日趋壮大,并且在三十年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了欧洲的新贵之一,实力虽然不及英、荷、西、葡及法兰西,但也踏上海外殖民的道路,在北美、非洲拥有了殖民地。
姜淑让一行在里斯本、伦敦闹出偌大声势,成为欧洲贵族关注的焦点,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当然知晓得一清二楚。对姜淑让提出的海上自由贸易,奥克森谢纳举双手赞成。
之所以如此,无他,利益尔。
瑞典实力比不过其他欧洲国家,只拥有几块小得可怜的殖民地,担忧大明人蜂拥而至瑞典属殖民地,怎么看都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至于大明人渗透至欧洲本土,更是无稽之谈,大明人要渗透,也应该先至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怎么看得上瑞典这块酷寒的地方?
既然什么担忧都没有,奥克森谢纳自然想借海上自由贸易谋取巨额利润。
因此,奥克森谢纳向大明使团发出了邀请。
姜淑让通过舆图,知道有瑞典这个国家,对瑞典的了解并不多。接到克里斯蒂娜的邀请后,姜淑让大喜,欣然接受了女王的邀请,率领舰队在瑞典舰队的护航之下,穿过北海,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抵达斯德哥尔摩。
姜淑让一行,受到了女王及最高总理大臣的热情款待。
双方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探讨海上自由贸易之光辉前景。双方迅速达成一致,签订协议:
首先,两国秉承海上自由贸易之理念,鼓励本国商人至对方境内进行贸易,对方商人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商人同等之待遇;鉴于两国相距遥远,双方决定在对方境内互设领事,以协调贸易、合作事宜。
其次,两国共同维护航线安全,当一国船队遇到其他舰队袭击时,另外一国有义务进行支援。
最后,两国决定,在木材加工、造船技术方面展开合作,瑞典允许大明在斯德哥尔摩成立钱庄,并允许钱庄开展票据业务。
前两条,都是应有之意,达成一致,并不意外,关键是第三条。
瑞典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受限于技术及人力,瑞典的造船业并不发达,每年向荷兰、英国及西班牙出售大量的木材。最高总理大臣做梦都想让瑞典拥有发达的造船业。
当姜淑让一行抵达斯德哥尔摩之后,瑞典人迅速发现,大明的造船理念与欧洲大大不同,可取之处极多。采用软硬结合的帆、v型底、平衡舵、分段船身等等方面,大明远远领先于欧洲。
若瑞典能掌握这些技术,必然在造船方面有独到之处,推动整个瑞典造船业的发展。
而且,瑞典人还从帆船的制造工艺中发现,大明的木材处理也非常先进。
因此,瑞典人希望大明能向瑞典派出工匠,帮助瑞典发展造船业。
姜淑让不知荆州方面会对此采取何种态度,又不好直接拒绝,想来想去,向瑞典方面提出,大明人安土重迁,恐怕难以招募到足够的熟练工匠至瑞典,不如由瑞典方面直接派人至大明造船工坊进行合作交流。
最高总理大臣大喜,立即拍板认可,决定派两百人随姜淑让一道返回大明。
另外,对大明希望在瑞典设立钱庄,开展票据业务,最高总理大臣倒是相当开明。事实上,瑞典已经出现了纸币的雏形,而且即将由瑞典银行正式发行纸币,成为欧洲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票据比纸币管理更为严格,自然在瑞典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姜淑让在瑞典收获满满,与瑞典一支由四艘战舰、七艘大型商船组成的船队一道,再一次来到了伦敦。这支船队携带了海量的药材、琥珀、皮毛、木材、硫磺等物,将在伦敦卖出货物后,携带大量金银前往大明进行贸易。
大明和瑞典,皆把合作当成划时代之事。不过,此事落在英法荷西葡眼中,都觉得大明和瑞典有点小题大做,闹得热热闹闹,却无什么实质性作用。毕竟,大明与瑞典相距实在是太遥远了,而且瑞典的实力也太弱小了。
不过,英国上上下下,见姜淑让与瑞典打得火热,心里到底有点酸溜溜的。尤其是威德尔,为人做嫁衣的感觉异常强烈,到处上蹿下跳,期望大明与英国的交往更为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