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纯鸿、陆世明四人大为震怒,立即令军情司克期查明张拱薇目的,并且将江南当前一切可疑动向立即上报。
林纯鸿与三人商议良久,觉得安庆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北依大别山,南控皖南山脉,扼长江咽喉,是江汉与江南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也是南京西部的屏障。
目前,荆州与广州联系,除了湘江、灵渠和珠江一线外,几乎有九成的货物通过长江。一旦朝廷借安庆兴风作浪,等于掐断了荆州与江南、广州之间的联系,荆州方面最为关键的广州和荆州,几乎被隔离为两段,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
对荆州方面不利,对朝廷就是大大有利。如果朝廷牢牢将安庆控在手中,什么时候想敲打荆州,只需要隔绝安庆的水道,就足以让荆州方面痛不欲生。
是谁筹划了这次行动?
林纯鸿皱眉思索良久,阴沉着脸,说道:“如果从受益方来分析,朝廷自然在其列,估计东林党也会凑热闹,隔绝了江南和江汉,东林党也是受益者……”
“东林党?”
“不错。如果我所料不差,郑芝龙也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很可能在后续的计划中占据重要一环,没准下一步就是封锁海峡!”
陆世明、周望和张道涵面面相觑:后果会有这么严重?
林纯鸿断然道:“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张拱薇驻扎在安庆,有了这股兵力,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此事牵涉甚众,非一天两天所能谋划。我们已经失了先机,绝不能坐视不理……”
说完,林纯鸿唤来张杰夫,高声下令道:“立即拟令,令田楚云安排神机军坐镇武昌,亲率另外两军靠近安庆,保持对安庆的压力;另外,令李蒙申率水师至安庆周边,查检过往船只。”
张道涵惊疑不定,道:“田楚云逼近安庆,倒也无妨,让李蒙申检查过往船只,恐怕会惊动往来商旅,造成恐慌,对货物流通不利。”
林纯鸿道:“无妨!现在水师就要造声势,要让朝廷认识到,在长江上,水师可以肆意妄为,不是靠几万旱鸭子就可以掌控长江!”
……
林纯鸿的军令刚出方城,结果就收到高龙亲至方城的消息。
原来,军情司获悉张拱薇异动的消息仅比张彝宪晚了一日,但军情传送速度非张彝宪的密信所能比,抵达方城的时间仅仅比密信晚了两个时辰。
高龙深感事关重大,亲至方城向林纯鸿汇报。
“都督,南京兵部令张拱薇率兵至安庆,仅仅只是障眼之法,属下探知,在张拱薇接令的三日前,三十二门十八磅炮业已偷偷运抵安庆,现在史可法正昼夜不停地建造炮台!”
高龙获悉的情报,太具有震撼性了,就连林纯鸿也被震得目瞪口呆,更别谈周望、陆世明和张道涵了。
张拱薇的万余兵力,四人虽然重视,但无非将这股兵力看做了朝廷的态度。仅凭这些兵力,对李蒙申并无太多威胁,长江依然掌握在荆州手中。
不过,三十二门十八磅炮,一旦炮台落成,对李蒙申的长江水师而言,坚如磐石,非蜈蚣船上的小炮所能撼动。除非令海军舰队进入长江对轰,否则安庆一带,铁定呈现锁江之势。
更让林纯鸿心惊的是,对手先谋而后动,仅仅为重炮运抵安庆一事,就不惜动用遮护南京的万余兵力。
这样的对手,最是难缠!
高龙似乎还嫌不够震撼,继续说道:“田大帅率军撤离舒县后,安庐巡抚史可法曾至舒县查探,具体目的不明。此事之后,军情司又得知,史可法曾令堵胤锡与郑鸿逵接触。当时,荷兰人纳兹也与郑鸿逵在一起。”
林纯鸿怒道:“这事荷兰人也有份,没有荷兰人,郑芝龙绝无可能拿出这么多重炮!想不到郑芝龙这么快就和荷兰人勾结在一起,可恨!”
高龙继续说道:“军情司还得知,史可法心腹曾离开安庆,与范永斗有过接触。”
张道涵惊问道:“连山西人也参与其中?这明显不可能嘛,山西人能从安庆谋到什么好处?”
高龙回道:“目前只知道有过接触,并不能肯定范永斗参合其中。”
林纯鸿将所知消息前后串起来想了想,冷声道:“此事十有**是杨嗣昌所谋,非杨嗣昌无法调动这么多人。看来前段时间荆州军在方城休整后,杨嗣昌认为在河南并无多少筹码可用,将焦点挪到了安庆。”
“而且,杨嗣昌高居庙堂,东南的一举一动不可能谋划这么细,在东南,一定还有高人指点。难道这人是堵胤锡?”
张道涵四人吃了一惊,问道:“为何不是瞿式耜或者史可法?”
林纯鸿冷笑道:“瞿式耜格局太小,谋划不可能这么深远;史可法勉强算得上治世之能臣,但非救时之人,十有**想不出在安庆置炮台这一招。”
“至于堵胤锡,曾伴随马世奇左右,执弟子礼。马世奇倒向本督隆重推荐过他,说他自小好谋略、好兵法,文韬武略无不出众。”
“是马世奇的学生?”众人更加吃惊,问道:“马世奇为何不尽力招揽此人?”
林纯鸿叹了口气,道:“马世奇何曾不这样想?只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堵胤锡认定我们图谋不轨,说什么‘苟利国家,我则专之’,拒绝了马世奇。”
众人叹息一回,将堵胤锡放在一边,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第四百零八章 对策
已是暮春,方城的夜晚已然还带有丝丝寒气。尤其到了夜半时分,这里大雾弥漫,将整个方城遮蔽得严严实实,丈余之内,难以见人。
然而,浓密的大雾依然遮不住议事大厅透出的灯光,林纯鸿与一众阁幕使正在连夜商议对策。
大厅内,灯火通明,飘散着淡淡的苏合香香气。近年荆州大规模开海,香料价格大幅度下降,富贵人家连夜议事时,都习惯点上带有苏合香的蜡烛,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目前看来,杨嗣昌对我们颇下了一番功夫,东林党、江南地方势力、郑芝龙、晋商、荷兰人,他倒是一个不落地拉上了前台。”
“杨嗣昌把整个大明,还有南洋,都当成了棋盘,我们也得放开视野,陪杨嗣昌好好博弈一番。这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不可局限于一隅,因小失大。”
张道涵突然恍然若梦,以天下为棋局,这是何等的气魄!十年之前,打死他,他也不会想到会堂堂正正地坐在棋局边,与大明中枢下一盘天下之大棋。
他兴奋莫名,抽丝剥茧地说道:“布局已定,现在就看如何下子。从大局看,可对弈之处,无非河南、山西、四川、江南和南洋等地。山西商路初开、工坊初建,实力远远不及晋商,可采取守势,令周世亮、黄渤严密监视范永斗即可,不必采取什么动作。至于四川,我们刚得到切入点,也可以按兵不动,静观时局变化。难就难在河南、江南和南洋三地,实力展现到什么程度,如何把握这个度?”
张道涵的话,无异于将大家混乱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让所有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林纯鸿大喜,抚掌笑道:“张府令所言甚是,四川和山西想动,也无力可动,守住即可。至于河南……”
林纯鸿见陆世明眉头紧拧着,脸色凝重,忽然心里一动,问道:“陆幕使有何看法?”
陆世明听到林纯鸿点名,站起身来,向众人拱了拱手,道:“河南的焦点,无非就是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两贼与马祥麟大战数场之后,实力受损不大,倒是马祥麟吃了大亏。林纯义率领大军西进后,两贼颇有向陕西转移之势。就目前而言,张献忠、罗汝才最为紧要之事反而不是打败官兵,而是寻找出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为张献忠、罗汝才寻找一条出路?”
“这……”周望和张道涵想不透为贼寇寻找出路,与当前的大局有何关系,只是用疑惑的眼神盯着陆世明。
林纯鸿沉吟道:“陆幕使莫非想借招降张献忠和罗汝才一事造势,将其作为筹码之一?”
陆世明道:“正是。当前河南战场上,主导权在我。就目前荆州军在河南的兵力,打败两贼不难,但要彻底围剿两贼,则困难重重。与其和两贼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双方各退让一步,各取所需。”
张道涵和周望对望一眼,皱眉道:“天下人深恨胡虏和贼寇,要是拿胡虏和贼寇做筹码,恐怕对荆州风评不利。”
林纯鸿将陆世明的计策推演一番,道:“胡虏与贼寇不一样,拿胡虏做筹码,倒是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至于贼寇,说穿了也是大明子民,招降之事不少,不必担心。至于招降一事,精妙之处就在于成与不成之间,既要让朝廷看到成功的希望,又不能让两贼立时投降,失去筹码的意义。”
陆世明见林纯鸿首肯招降贼寇,心中大喜,躬身行礼道:“属下与罗汝才有旧,不如就让属下前往罗汝才大营中探探口风。”
张道涵和周望齐声反对,林纯鸿也笑道:“陆幕使不必冒此大险。这事我们最好不要明着出面,让熊文灿出面更合适。”
“熊文灿?”陆世明失声大叫道:“一箭双雕,一箭双雕,都督此计甚妙!”
周望和张道涵虽知广州密谋之事,但揣摩不透为何让熊文灿出面招降两贼有一箭双雕之效,齐齐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林纯鸿。
林纯鸿笑道:“张献忠、罗汝才两贼作为筹码用过之后,无论他们是真降还是假降,我荆州军皆有实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六省贼寇平定,熊文灿作为六省总督,算得上奇功一件。熊文灿捏有大功,重返朝廷应该不在话下,就是入阁,也不是不可能。熊文灿本就对荆州亲近,这不正好应了我们逐步渗透朝廷的长远打算?”
周望问道:“要是熊文灿居高位之后,如杨嗣昌一般打压荆州,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林纯鸿大笑道:“熊文灿是个聪明人,知道他的根基在哪,不会做此等愚蠢之事。况且……”
顿了顿,林纯鸿继续说道:“张献忠和罗汝才即便投降,顾忌到朝廷秋后算账,必不肯散其众。此情之下,只要我们承诺派遣重兵监视两贼,熊文灿急着平贼,十有**会择地安置。张献忠和罗汝才就是熊文灿的心头大忌,万一熊文灿身居高位后反水,只需要我们放松对两贼的监视,再稍加挑拨,两贼必反无疑。那时候,熊文灿难辞其咎,官职自不必说,很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
“熊文灿如何会看不透这点?”
周望听得目瞪口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张道涵则叹道:“以前读《孙子》,唯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现在才真正体味这句话的精妙之处。都督之谋,属下万万不及。”
林纯鸿大笑道:“若不是诸位每日殚思竭虑,本督哪有实力与各路人马临阵决机?别忘了,任何计谋,得以实力为基础。”
“比如,现在要让张献忠、罗汝才乖乖入彀,非得保持军事压力不可。”
“传令林纯义,拖住张献忠和罗汝才西进的步伐,加大对两贼的压力。另外,传令吴天柱,立即率龙武军西进,听林纯义号令行事。”
“熊文灿这个老狐狸,非得杨一仁亲自出马不可。令杨一仁立即来见本督,本督有要事吩咐。”
(感谢龗風的月票,希望大家的月票和红票能来得更猛烈点)
第四百零九章 大节
四人敲定了河南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