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恶明 >

第245章

恶明-第245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是赵秀才计算,在台湾开拓的前期,会要花大批的钱财进去,现在又是造船造炮,又是招募流民,银子花的也是太多了一些,不过江峰心里面有数,自己脑袋里面少数的地理知识还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毕竟没有穿越的时候,海峡两岸的事情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所以江峰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那个省有什么特产,反倒是对台湾有些什么了解不少,而且海贸这几年坐下来,糖的价格他也是多少了解,不需要什么太过出众的经济知识,也是能够判断出来,台湾的移民在安顿下来之后,自给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出产也会有大批的利润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台湾这里的地理位置,这里悬在海外,距离大陆的距离又是颇为的近面,而且不管是从什么方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很好的基地,加上江峰自己手上强大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现在的浙江杭州府市面比起两年前要繁华许多许多,农民的不断破产让手工工场的劳动力来源并不缺乏,海上的秩序逐渐的安定下来,让海贸做的愈发的火热,海贸的火热对于货物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货物的需求直接就是带动了手工工厂的繁荣。

海上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发财,让本地的各种服务业也都是跟着兴盛起来,同时间,大批的银子用来购买土地,这又是一个循环。

现在江浙闽粤的各个沿海府城都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过刘顺骅却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他现在属于在家养病的,原来门庭若市的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府邸门前,现在冷清的很。

刘顺骅的养病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他知道江峰的贸然失踪已经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麻烦,之所于现在自己府上还没有什么锦衣卫上门抄拿,想必是那些人和江峰也有些生意上的纠缠,不愿意把事情掀出来太多。

刘顺骅的家里面颇为的不安宁,他的夫人是大家闺秀,自然是对这等的境况特别了解,心里面知道自己的老爷恐怕是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自然是不会给刘顺骅什么好脸色,刘顺骅也是明白自己的夫人不回到京城去也是很不错,所以也不去招惹,每日里面只是跟着自己的姬妾在一起。

在府中闲居的日子,刘顺骅也是经常的想自己,在四年前还是一个下品的翰林学士,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山东的参政,布政使,浙江的布政使,算得上是平步青云,本以为就要入阁拜相的,谁想到突然就是到了这样的境地。

他对江峰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婿开始颇为的怨恨,后来人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也是想明白了这个事情,自己的富贵恐怕还是来自自己女婿的告诉他的,应该是投向陆炳那一方,所以飞黄腾达,而且这些年给他大批的银子让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在杭州也有民壮帮助自己平定倭患,自己的官声和富贵都是来自江峰。

现在因为江峰的突然失踪而失去富贵,倒也怪不得谁,不过刘顺骅虽然是在人前抹过几次眼泪,私下里面却是在琢磨,自己的女婿女儿到底是去了什么地方,难道是落草为寇了,不过这么大股的匪徒早就震惊天下了。

在刘顺骅府邸周围,总是晃荡着几个小商贩,这些小商贩丝毫看不出来什么买卖人的样子,已经是能让刘府的仆人都看出来他们是锦衣卫的探子了,不过他们自然是不会跟一个失势的官员客气,还是肆无忌惮的监视。

但是这种监视的效果实在是差的让人发指,刘府里面现在已经是多了四五个陌生人,可是外面丝毫没有发觉。

“刘大人,这宅子里面你要带谁,给我一个名单出来!”

刘顺骅坐在书房里面,张大了嘴看着面前刘府的家丁,刘管家陪笑着站在一边,等到为首的家丁说完,在那里连忙的解释说道:

“老爷,这些人都是姑爷安排在府中的人,也是为了老爷的安全!”

居然被自己最亲信的人隐瞒了这么长时间,刘顺骅怒火腾腾的冒了起来,想要站起来发火,不过随即也就是泄气了,在那里无力地说道:

“问我这些做什么,我要带的人,你们早就是清楚了吧!”

站在那里的家丁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大人府上还留着的亲信家人,以及四位夫人和家人,一共三十五人,这里是名单,大人还有什么要添加的吗?”

刘顺骅在那里看了看那份颇为详细的名单,苦笑一声,也不发怒直接就是抬头说了几个名字,那个家丁接过来之后,脸上挂上了一丝笑容,开口说道:

“小姐一直很想念老爷,所以特请老爷过去见面。”

次日晚,闭门养病的浙江布政使刘顺骅府邸突然发生大火,全家四十五口不知所踪,疑葬身火海……

第三百四十五章 边塞大捷 疑忌

长城以北草原上,鞑坦部的察汗率领三万左右的兵马开始五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犯边,明军在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就很少进行军事冒险了,不管是嘉靖皇帝还是边关的将领们都是采用保守的军事政策。

保守的军事政策用更加浅显易懂的白话来解释就是,不管是朝廷还是边军,都不会进攻,他们所做的都是守住自己的岗位,严密布防。

鞑坦蒙古和瓦剌蒙古的活动范围都是开始大大的增加,不过草原上面严酷的气候和环境,活动范围的增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若是想要过的好些,还是要进入关内劫掠,九边边军的消极防御,说白了就是被动挨打,让这些年的蒙古鞑子的日子非常好过,不过最近五年来,就有些奇怪的迹象了。

如果严格计算面积话,蒙古鞑子各个部落在草原上的活动范围相当于大明领土的将近一大半的面积,当然都是草原和荒漠。在明初持续不断的北伐,已经是摧毁了鞑子在草原上的聚集地,现在的部落之间平日里面都是分散游牧,只有在大规模出动的时候,才由可汗的使者四处召集。

也就是说,部落和部落之间联系其实颇为的不通畅,如果不是每年定期对明朝的劫掠,双方都是生死不知。

察汗自己的金帐发出召集的时候,赫然发现在蓟镇和靠近原来的奴尔干都司的草原上,许多部落凭空的消失了,大概一算的话,竟然是五六千人不知去向,草原上面的人力资源是珍贵的,损失这么多的人丁实在是割肉一般的疼痛,原本准备的南下也是推迟了,全力的在草原上搜寻这些部落的踪迹。

草原上的牧民和骑兵对于踪迹的判断十分的神奇,所以在一个百人左右的搜寻骑兵队,被关外垦殖庄园的捕奴队打死了四十多人,剩下的人都被抓走之后,终于是判断清楚了这些失踪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惊怒异常的察汗立刻是纠集了三万多骑兵准备去夺回人口,而且这一次察汗通过一些山西的商人们知道,关外的垦殖庄园都是富饶无比的地方,那里面有大量的人口,大量的金钱,而且还不是大明的理论上的领土,按照常规,明朝的军队根本不会理会。

这次的蒙古鞑子们的行动是将近二百年来,蒙古的军事行动第一次朝北而不是朝南,而且起因不是劫掠,是为了讨还‘公道’。

这样的不寻常不光是草原上,大同和蓟镇的边将们都是受到了朝堂上的压力,民间疾苦无论如何,海贸和奴隶庄园的建立,让大明的财政不知不觉的宽裕了许多,而且控制京师商团的那些勋贵们,迫切的需要战争来掳掠人口。九边在山西和河北的边将们,也是迫切的需要一场战争来掳掠人口卖钱。

所以在察汗的大队人马集结之后的第三天,就被大同的边军追上,双方开始有小规模的接触战斗,蓟镇和宣化的马队合兵一处已经是在另一边包抄了过来,在蒙古鞑子骑兵的眼里,九边的边军战斗力虽然不弱,但是不善于久战和追击,明朝这些边军并没有缠斗的习惯,只要对手退走,边军也不会追击。

此次不一样,明军好像是疯了一样在死缠烂打,就是不肯松口,察汗的行进开始变慢了起来。

大明的士兵中,九边的士兵算是最为艰苦的一些人,在大明内陆的官兵如果遇到平乱之类的事情,还可以靠着抢掠种种事情贴补一下,但是九边的士兵和这些蛮族作战,对方基本上都是骑兵,而且都是穷的要死的部队,那里会有什么东西被抢,拼命打仗而且还没有好处可以拿,战斗的精气神,自然就是差了许多。

但是这次开拔的时候,边将们都是大方的许下了赏赐,而且非常的细致和明确,不管是抓一个人还是杀一个人都是五百文。

并不是说垦殖庄园不需要奴隶了,但是他们也需要一块安定的草原用来当作自己的牧场,垦殖庄园的畜力的如果和关内一样应用耕牛的话,已经是显得有些奢侈,所以用马来拉犁和从事各种工作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察汗的人马在和大同的边军缠斗了三天之后,蓟镇和宣化的边军赶到了战场之上,察汗遭遇到夹击之后,已经是感到这次恐怕不是以往的那种情形了,不过边军能远程奔袭的显然也不可能调动太多。

三万鞑子骑兵虽然是处于下风,但是却没有崩溃,只是且战且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辽东的三千兵马。

嘉靖十五年的秋天,明军大破蒙古骑兵三万,俘虏了将近两万多人,在此之后,鞑坦蒙古基本上只能是作为地理上面的名词出现了,松散的部落不是继续朝着西面投奔瓦剌,就是在广袤的草原上东躲西藏,因为辽东的捕奴队伍就好像是牧民当年捕捉野马一样的到处捉拿散落的牧民。

大同和蓟镇,宣化的兵马一共出动了四万人,四万对三万,取得这样的胜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明军在成祖之后,已经是好久没有这样的胜利了,整个朝野一片的哗然,没错,不是惊喜,是哗然。

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的战果,太监,御史,锦衣卫或明或暗的探子都是被派出去验证战果,这些自然是真的,顿时间,各种称颂嘉靖皇帝武功盖世,德治天下的舆论纷纷的出现,嘉靖皇帝虽然没有被这些奏折蒙骗,可是心里面却也是琢磨不明白,自己目前所做的东西,不比正德或者是前面几位皇帝做的多,或者做了什么大的改变。

但是事情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呢,不过这次的大战里面,嘉靖皇帝对模模糊糊的辽镇关外,终于是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了,知道那里到处是大明官宦富人之家开办的庄园,驱使奴隶劳作,富裕无比。

而且在这些庄园里面汉人男丁基本上都不从事劳作,而是武装起来,护卫庄园和镇压奴隶们,嘉靖对这些庄园的出现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从前没有成例,可是他对这些庄园并没有什么善意,庄园大多不在明朝官府的管制下面,而且听说奴尔干都司的女真人基本上都是变成了奴隶。

关外的垦殖庄园没有税赋收上来,手中还有武力,而且独立于大明之外,不管是那个皇帝也不会觉得在自己的身边出现这样的力量会是什么好事,更何况,嘉靖皇帝有些感觉到不舒服的是,这个事情他一直是被瞒住了。

皇帝长居于深宫之中,依靠的耳目就是锦衣卫,东厂的情报系统,御史的风闻奏事,各地官员的汇报,可是这次嘉靖皇帝却是从禁卫的只言片语中对这个有所了解,这种情况说明什么,嘉靖皇帝知道,身边的各级官员都是参与进去了,都是或多或少的在里面有着利益关系,也只有这样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