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复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言道,英雄惜英雄,好汉重好汉。
众人把酒言欢,好好的喝了一场。
得知刘备前往九江学艺,恰好又途径下邳盐渎县,孙坚遂邀请三人同路。
刘备三人在盐渎盘旋一两日,便辞去孙坚等人,向西而行。
盐渎城西三十里外,一座柳林横亘在大路之上。
柳林中鸟雀陈杂,甲虫繁多,遥遥而闻鸟虫啼鸣。
大路上,行人稀少,往来者鲜见。
纵马而行的三人只顾御马奔驰,却没有谁看到林中鸟雀盘旋,似乎早有人埋伏在林中一样。
苍天大树枝繁叶茂,密密的柳叶枝条严严实实的遮挡住了正午的暴烈的阳光。
阴暗的柳荫之下,大路延伸下去,一望没有了尽头。
冲在前面的刘备一勒丝缰,喊了一声“吁”,勒住战马,停了下来。
“刘备,怎么停下了?”随后赶到的二人,不明所以的问道。
“柳林阴暗,贸然纵马前行,有些不妥?我等还是骑马缓行的好!”在这树荫之下,刘备心中也像被笼罩了一层柳荫一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紧张。
“那倒也是,这林中阴沉沉的,万一有一个什么坑呀、洞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林中冷风刮过,颜良也感觉到身上一冷。
林中多是百年老柳,合腰粗细,树冠枝条繁茂犹如华盖遮天蔽日。
残枝落叶错综交杂横亘在大路上,已经看不见一丝泥土的痕迹。
“点子来了!”
林中不远处,十个黑衣人围坐在一起,另外一个黑衣人刚刚打探消息归来,正在向中间的那个黑衣人汇报。
为首的黑衣人站起来,朝着前方遥遥望了望,说道:“刘备!?文丑!?今天老子一定要好好的教训教训你们!”
仔细观看,这个黑衣人竟然是盐渎县的朱治。
看来,朱治对当日之事还是耿耿于怀,无法放下的。
只见,他将胸前的黑色面巾拉起,遮住面颊,吩咐手下众人:“做好准备,听我号令!”
“是!”众人吩咐拉起面巾,答应一声,各自散去。
刘备三人缓缓而来,那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朱治等人眼中。
看着刘备越来越近,朱治轻轻拿起身边的弓箭,悄然挽弓搭箭,瞄准了刘备的哽嗓咽喉,只待他进入自己的射程
“啪!嗖”
忽然一声异响,刘备抬头一望,却见一道寒光直奔自己而来。
说时迟那时快,小英雄腰板一用力,身形向后,来了一个金刚铁板桥,“啊哟”一声,躺在了马背上。
颜良、文丑惊闻乍变,各自擎刀持枪,警惕的盯着四下里。
就在这时,“嗖、嗖、嗖”,从林中有射出一阵箭雨。
三人挥舞刀枪画戟,左遮右挡,狼狈非常。
文丑一边持枪挡箭,一边大骂:“兀呀!林中是哪个王八蛋,有种出来与小爷我打上百合!?”
林中,朱治冷笑不已,看到手下的箭矢用完,提起手中大刀,翻身跳上一旁卧着的战马之上,低声喝道:“上!”
“呼啦”一声,十一个人从林中冲出,团团围住刘备三人。
一路游历过来,三人所见颇多。
即便是这一次被人打了埋伏,倒也没有显出多少惊慌之色,更多了一些默契之意。
刘备低声对颜良、文丑二人说道:“观此贼人等目露凶光,怕是对我等不利!后面六人一时不会冲过来,我们一起冲过去,击伤三人之后便突围出去,切记不可恋战!”
三少年商议妥当
刘备也不再多言,径直冲向了当中那人。
此人正是领头人,朱治!
刘备挥动画戟,虚晃一招,骗过朱治。
然后,他将画戟垂下,小枝向外,左手握着枪杆,右手用劲提桑,犹如倒挂飞镰一般狠狠的砍中朱治坐下战马的左后腿。
战马吃痛,“咻咻”直叫,支撑不住,侧卧而倒,将朱治摔落一旁。
再看颜良、文丑,一个用了拖刀计砍伤了对手的战马,一个用了回马*伤了对手。
三少一击得手,顺势冲出了包围圈,纵马而驰。
朱治手下见朱治落地,纷纷停下来。
从地上爬起来的朱治见状,更是恼羞成怒,叫嚣道:“一群废物,给我追呀!”
那几人这才朝着三少去向追了下去。
然而,此时,三少早已跑远,没了影踪。
朱治得知三少跑远,只好带着手下返回盐渎。
此番报仇不成,反被刘备三人折了面子;日后相遇,但不知朱治当如何行事
按下朱治回到盐渎不说,单说刘备三小。
离开徐州,这一路上平安无事,倒也不用赘述啰嗦。
月余之后,三小来到九江郡。
九江郡,寿春城。
城中一片祥和,出城入城的百姓络绎不绝,守卫的士兵腰杆挺得笔直,领兵的头目不时的在城门前来回的走动着。
三个少年牵着战马来到城前。
“经历多个郡城,这寿春城却与其他不同呀!也不枉我们一路尘烟,为他而来!”为首的少年感叹道。
“却不知那卢太守会不会摆出九江大宴给我们享受一番!”左边的少年神经大条的说道。
这句颇没营养却充分刺激了周围百姓的话,顿时引来一众白眼。
书中代言,感慨而谈的少年正是刘备,而神经大条者不是文丑又是哪个?
看到百姓们指指点点的看着自己,刘备慌忙带着二人入城。
卢府大宅还是很好寻找,就在府衙的旁边。
儒学大家的府邸。
青砖乌金瓦,红漆雕龙柱,二丈余高的门房颇示宏壮。
黑石灰砾沙,白玉绣狮像,十余丈宽的门庭更显宽广。
府门紧闭,不见有人出入。
倒是能够从外面听到府内传出来时断时续的读书声。
刘备三人来到府门前,翻身下马,迈步来到台阶前,叩打门环。
不一会儿,一个家丁模样的小厮开门,探出头来。
见到有人出来,刘备作揖鞠躬,行了一礼,微笑着问道:“这位大哥,请问卢太守在家吗?”
小厮上下打量一番眼前这个少年,见他们虽然风尘仆仆却也穿着体面,便知道又是来向家主求学之人,便问道:“找我家大人何事?”
“我乃涿州刘备,久闻卢太守贤名,故前来求教!”
“欧!不知小哥可有推荐信?”
“什么推荐信?没有!”刘备闻言,不解的问道。
一听没有推荐信,小厮嘴脸顿时一变,冷冷的说道:“没有拜帖?!哼!大人不在家!”
说完,他一缩头,“嗙”的一声,将府门关上。
“你!”文丑见到吃了闭门羹,又要发作,上前欲砸打府门。
刘备伸手拦住,劝慰道:“文丑莫急!我确实没有拜帖。就是再叫门又能如何?不如我们先找一个地方住下,另寻机会吧!”
“这厮怎能如此?真是气煞我也!”文丑这火爆脾气,不服气的叫嚣着。
颜良在一旁拉住文丑,低声劝慰着。
刘备低头沉思片刻,遂带二人离开。
初次拜访卢植就碰了一鼻子灰,他心中亦是颇为焦急。
然,他亦是知道,此事并非着急之事,只要找到了这里,日后自然会有机会。
当日,三人在城中寻了住处,落下腿脚,好生休息。
因为吃了闭门羹,文丑一直气不顺,在颜良、刘备二人面前不停的转圈,口中怒骂不绝。
颜良见刘备满脸愁容,就连吃饭的时候都眉头紧皱,便带着文丑上街,给刘备留下一个安静的空间。
文丑粗人一个,哪里明白颜良的意图?
“颜良,你拉我出来干什么?”
“我说你能不能用脑子想一想?刘备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为了什么?还不是进入卢府学艺?”
“那又怎么样?”
“刘备带我们来驿站,说了要另寻机会。你没有看出他一直愁眉不展?!想必是他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你在他面前絮絮叨叨的,他又如何能够静下心来想办法?!”
“我这不是心中不快,发泄发泄吗?”
按下二人不说,单说刘备能够想到什么好办法
且请继续收看下一章:刘备巧言谋出路,文丑勇猛擒恶虎。
第15章 刘备巧言谋出路,文丑勇猛擒恶虎
第十五章刘备巧言谋出路,文丑勇猛擒恶虎
上文书讲到刘备初次拜访卢植,因为没有推荐信而受阻。
颜良见文丑满腹牢骚,而刘备一直愁眉不展,遂带着文丑上街游逛,留下刘备自己在店家休息。
推荐信?!
上哪里去找呢?
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刘备推开房门,来到楼下,坐在酒桌前。
这个时间,这里没有几个人。
看到刘备下来,小二三步两步的跑到近前,点头哈腰的问道:“小客官,有什么需要?”
“敢问小二哥,太守卢大人平时除了在府衙公干,可有什么喜好?”刘备从怀中拿出几个铜钱,放进小二的手中,问道。
小二喜出望外的看了看手中的铜钱,向四下里瞄了一眼,十分利索的把铜钱放进了怀中,凑到刘备耳边,低声说道:“小哥,这事儿!你问我,就问着了!卢大人文武全才,文攻武略样样精通。闲暇时间,他喜欢带着他的那些弟子去北山打猎!”
去北山打猎!?
也许这是一个好机会!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希望在即,他紧锁的眉头豁然舒展,笑着问道:“劳烦您帮我打听一下!那卢大人最近可有外出打猎的情况?!?若是探听到,还有劳小二哥告知一声!小弟定有重谢!”
小二摸着怀中的铜钱,点头哈腰的连声说道:“一定一定!”
从小二的口中打听到消息,刘备回到房间等待颜良和文丑。
时值中秋时节,正是山兔活跃、豺狼奔走之际。
店小二还真的很守信用,一直惦记着卢植外出打猎的事情。
这一日,店小二从一个客人口中套出了卢植外出打猎的时间,赶忙前来告诉刘备。
颜良在一旁听到,开口询问:“刘备,莫非你打算?”
刘备伸手示意颜良,随手又打点了小二些许铜钱,让小二先行退下。
等小二离去,刘备将房门关闭,来到颜良、文丑二人面前,说道:“当日,我等三人被拦之后,我从小二哥的口中得知卢大人喜好围猎。是故,我便托付小二哥帮我留意此事。”
“我们贸然加入,莫要惹出什么麻烦?”颜良相对谨慎一些,担心再惹出什么意外。
“能有什么麻烦?!难道只许他们射鹿,却不许我们杀狼?”文丑撇着嘴,大声说道。
“文丑兄弟莫急!此事尚需斟酌,故当日我并没有告诉你们。这几日,我思索再三,私下认为也只有在他们围猎之时才能够遇到卢大人。”
“既然你有安排,那我们当如何行事?”颜良看出刘备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便直言问道。
刘备看了看二人,说道:“小二哥刚刚过来告知我等卢大人三日后前往北山打猎,想必你二人都听清楚了?!我们今天便上街购买打猎之物,两天后,先行上山。”
“上山等他们?”颜良不解地问道。
“不!上山打猎!以你我三人的箭术和武艺,猎杀一些飞禽走兽,当不在话下。等到三日后,我们便将猎物陈放在卢大人必经之路,以猎物为进项求见大人。”
刘备话音刚落,文丑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的笑着说道:“嘿,我就说嘛!刘备总会有办法的!不错,不错!我咋没有想到呢?!”
两日后的清晨,阳光明媚,秋芳飒爽。
三匹良驹载着三位少年奔入北山。
书中代言,这寿春城的北山名为八公山。
传闻,此山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淮安王刘安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