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行俭笑道,“自然是让我帮他临几张。”
琉璃点头不语,若论书法,褚遂良是公认的当世第一,只是他更长于楷书,而裴行俭则以草隶见长,临草书贴更是一绝,当日高宗便曾把宫里收藏的草书名帖都找出来让裴行俭临过一遍,如今褚遂良得了张芝的真迹,请他帮忙临几张也是顺理成章。只是想到褚遂良这个名字,她的心里到底还是隐隐有些不安,想了一遍只能问道,“可说好了何时把字帖还他?”
裴行俭道,“这倒是没说,这临出好帖来原也要几分机缘,这几日我要好好多临几遍才是,张伯英的贴当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琉璃看了一眼这张只怕是千金难换的字帖,又看了一眼颇有些逸兴横飞的裴行俭,只觉得心里那种不安的感觉越发强烈,裴行俭却是低头专注的看着字帖,半晌才抬头看见了琉璃的脸色,微微一怔后笑了起来,“你莫担忧,我自有分寸。”
就像自己看见好画就会丧失理智,裴行俭看见好字的反应似乎也差不太多……琉璃垂下眼帘,无声的叹了口气。
然而永徽六年的中秋竟是平平稳稳的过去了,唯一的意外便是琉璃让厨下用藕粉、莲子、桂圆熬出的玩月羹,因厨娘放的时间长了些,煮得透明的藕粉有小半化成了水,只得又重新做了一遍。
到了第二日,琉璃刚刚用过早膳,阿霓却回报道,雪奴有事求见…
第143章 一诺千金 一笑侧目
银缎滚边的素色平绸短襦,窄身五幅白绫长裙,雪白的鹅蛋脸上,只是薄薄施了一层粉。琉璃看着缓步走进的雪奴,心里忍不住惊叹了一声。不过是一个多月不见,雪奴明显瘦了一圈,然而衬着这身素净如水的衣裙,反而有一种冷艳到极处的感觉,骨子里那份天然媚意也变得若有若无,却越发的撩人。
琉璃突然有点心虚起来: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已经把这位雪奴忘了个一干二净,据阿霓回报,她一直本本分分的呆在梅院,每日早晚会出去主动料理一番花草,偶然与别的婢女闲聊时,说话也都是中规中矩,并不曾胡乱打听上房的消息或是拿恩惠收买人心。如今看着这位千娇百媚的美女,琉璃只觉得自己把她放在后院里发霉,当真算得上是暴殄天物。
雪奴走到琉璃身前,竟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肃拜礼,“雪奴见过娘子。”
琉璃忙笑了笑,“不必多礼听说你是有事要回禀,起来回话便是。”
雪奴并没有起身,依然跪在地上,深深的低着头,露出了一段凝雪般的脖颈,衬着乌沉沉的黑发,琉璃虽是女子,看着心里不由也是一跳。
“雪奴过来,是来恳请娘子给雪奴一个恩典。”
琉璃不由坐直了身子,等待她的下文。心里忍不住一声低叹,自己早就应该想得到的,这样的美人儿,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甘心在自家后院这片小小的天地里百无聊赖的慢慢老去吧?
雪奴的声音低缓,语气却并不迟疑,“奴婢无意中听闻,娘子这几日会把产业转给大长公主,想来娘子和阿郎日后与河东公府便会再无牵涉。雪奴恭喜娘子,也想请娘子做主,将雪奴重新发卖出去。”
琉璃愕然挑起了眉头,一句“你说什么”差点脱口而出——自己没听错吧,雪奴过来竟然是求自己再把她卖了?她的这个要求,实在是,一如既往的有个性想了半日,她只能问道,“此话从何说起?“雪奴略微直起了身子,声音依然极为冷静,“不瞒娘子,雪奴自幼便长于平康坊,虽然未曾入教坊之籍,却也是假母细心教养,以为奇货,没想到却被河东公府看中,以二百金强行买做了奴婢。幸得娘子和阿郎都心地仁厚,给了雪奴一处容身之所,又处处厚待雪奴。只是雪奴在府中无事可为,心中着实难安,因此想恳请娘子重新发落,一则可以将雪奴卖给坊内乐家,娘子少说也可得一二百金;二则……”她似乎变得有些犹豫起来,没有接着再说。
琉璃顿时明白了几分,这位雪奴正如裴行俭所料,的确是风尘中人,不过并不是入了教坊籍的官伎,而是被鸨母们养大的私伎,听她的语气,想必原来也并非奴籍,却被大长公主强行买做了奴婢,如今她大概是觉得河东公府应该不会有兴趣再来追究她的下落,才恳求自己把她卖回去——也许对她而言,做花魁的确是比做花匠更有前途的职业吧?琉璃不由放缓了声音,“有话你直说不妨。”
雪奴默然片刻,突然抬起头来,毅然看向琉璃,“若娘子能信雪奴一回,雪奴斗胆恳请娘子放雪奴为良,雪奴愿写下契约,十年之内,必偿娘子以千金”
琉璃惊讶的看向雪奴,她那张美艳的面孔上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然之气,看去几乎令人心惊。按理说,她的这个要求不但是大胆,简直是异想天开到了荒谬的程度,但不知为何,她的神色里却自有一种让人无法断然回绝的东西。琉璃心里转了几圈,才皱起了眉头,“奴婢放良,国有定制,并非我想放便放。”按大唐的律法,她只能将雪奴放为较奴婢略好些的客户,却是不能直接将她放为良人的。
雪奴眼睛顿时一亮,“娘子有所不知,雪奴本是良家子,只要娘子肯放了雪奴,雪奴自有法子还为良籍,买奴婢的原是河东公府,此事也绝不会牵连到娘子”
琉璃沉吟不语,她倒也知道,大唐官府严禁逼良为贱,若是良家子被人逼迫卖做了奴婢,只要去官府申诉,的确可以还为良籍。而大长公主送给自己两个绝色美婢原是人所皆知的,雪奴便算去改籍,也的确牵连不到自己,只是买她的毕竟是河东公府,她居然说有把握能翻回此事,可见是思虑得极为周详了……
雪奴看着琉璃,神色愈发诚恳谦卑,“娘子,并非雪奴不知感恩,雪奴生于风尘,除了以色艺事人,此身再无所长。娘子与阿郎待雪奴仁厚之极,然而以雪奴微贱之身,留于府上又有何用?娘子若肯将雪奴重新卖回平康坊,自能略有所得,然而雪奴若得自由之身,便可设法自立门户,娘子十年所得,必数倍于此刻身价。娘子和郎君是何等身份,雪奴一介小民,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妄言相欺”
琉璃静静的看着雪奴,雪奴在琉璃的目光下神色先是略有些紧张,随即便恢复了平静。琉璃心里暗暗佩服,微笑着点了点头,“我猜,你不但听说了我会把产业转给河东公府,也听说了这几十万贯所得我都会用于族人,因此今日才会来这一遭吧?所谓卖给假母不过是托词,你是觉得我既然不在意几十万贯的家产,更不会为了一二百金的身价钱落一个卖婢为伎的名声,无论为名为利,都会痛痛快快的放你出去,是也不是?”
自己要转产业给河东公府,在这府里早已无人不知,雪奴又不曾被禁足,怎么可能最近才听说?今日一大早便前来求恳,自然是近来听说了后一个消息,她兜兜转转说了这一大圈,为的也绝不是让自己把她转卖出去,她赌的不过是,自己能放弃那巨额家产,或者是怕事爱名,会为名放她,或者是深谋远虑,则会为利放她,可惜,自己其实两者都不是。
雪奴一怔,脸色顿时有些发白,忙俯身在地,“雪奴不敢”
琉璃淡淡的一笑,“你不敢?那你来这里作甚?你猜得对,我的确不在意你的身价钱,也不愿意担上买婢为伎的名声,只是我更不喜欢你这般试探于我,因此什么卖与假母、十年千金,我便当今日都不曾听见过 ”
雪奴身子一颤,抬头想说什么,对上琉璃的眼睛,终于还是无言的低下头来,肩头彻底的垮了下去。
琉璃沉默片刻,这才回头道,“阿琴。”
阿琴神色复杂的看了雪奴一眼,走上了一步,“娘子有何吩咐。”
琉璃淡然道,“你拿上雪奴的身契去外院找裴管家,让他去万年县一趟,便说我们今日才得知雪奴原是良家子,请衙门查点一下,若是不错,便请销了她贱籍。”
雪奴猛的抬起头来,不敢置信的看着琉璃,琉璃神色平静的看了她一眼,语气温和了许多,“我知道你有法子转回良籍,只是毕竟是河东公府买了你去,你要扳转此事,想来要付出不少代价,不如我来出面,你便当我是用你买了个好名声。你若有靠得住的落足之处,待管家回来之时,便可自行离府,给你做的衣服头面,用得着的也可以一并带走,你出去之后,与这府里再无干系,走时也不必再来上房。”难得遇到这般有个性的美女,若能这样好聚好散,其实也是桩不错的买卖。
雪奴怔了半晌,突然俯身端端正正的磕了个头,“娘子大恩,雪奴不敢空言一个谢字。雪奴今日所为,并非不知好歹,实有心愿未了,不能安享温饱,才起了恳请娘子放良的心思,绝非有意欺娘子心善。至于千金之债,娘子可以当做没听见,雪奴却绝不敢当做没说过。雪奴恳请娘子保重贵体,雪奴若得不死,日后必结草衔环以报大恩。雪奴这便告退”
眼见雪奴又磕了个头便干脆利索的起身退出房门,一贯袅娜的身姿竟有了几分清劲的风骨,琉璃轻轻的摇了摇头,心里好不遗憾:曾经有一个绝佳的仕女画模特放在她的面前,自己却没有珍惜……却听身后的阿霓低声嘟囔,“娘子,你真让她便这般走了?”
琉璃笑道,“留着她作甚?难不成真让她在府里一辈子修剪花木?”她受得了,那些可怜的花木大概也受不了……
阿琴拿着一张身契从内室走了出来,闻言笑道,“娘子好手段,如此一来,不但旁人无话可说,雪奴也会愈发真心感恩。以她的容貌手段,十年千金,只怕也不算什么。日后她若惹出事来,外人再怪不到我们头上,而娘子若是有事吩咐她,她则多半会死心塌地的去做。”
琉璃不由哑然失笑,她还真没想过要谋得那黄金千两,更没想过要用这种手段收服人心,说起来其实不过是虚荣心发作,不想做了好事还被人当成傻妞而已。只是听雪奴临走前的那番话,她似乎是有什么心愿未了的,这位有心机有追求的美人儿,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她倒还真有些好奇。
…… …… ……
辰正一刻,随着悠扬的雅乐之声奏响,太极殿里参加常朝的数百名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齐刷刷的避席肃立、抱手长揖,大殿南面正中那张足有半丈多宽的龙床上,高宗神色漠然的站了起来,转身向东缓步而行。待那身赭黄色的龙袍消失在东亭门外,遍布太极殿内外的一对对仪仗也随即有条不紊的逐一退下。
辰正二刻,雅乐停奏,在殿中回荡的袅袅余音中,以尚书省官员打头,文武百官按照品秩顺序静静的离开,一盏多茶的功夫之后,宽广的大殿里便只剩下了几百张空荡荡的席子。
秋日的太阳已然从太极殿东庑的飞檐上探出头来,斜照在殿外两廊的碧色琉璃瓦上,两廊之下早已布置好了数百张坐席,从殿上退下的官员在各自的位子上默然落座。过得片刻,清脆环佩之声由远而近,穿着锦半臂与青色长裙宫女列成长长的两队、捧着精致的食盒翩然而至,将一个个鎏金银盖碗送到了每人面前的食案之上。
虽然是数百人同时用膳,但除了碗箸偶然相击的声音,长长的两廊下却是一片肃静,每个人都正襟危坐,仪态与在殿内上朝并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