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的荣宠一生-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大公子平安就好,这是喜事,您别哭了。”旁边的嬷嬷劝道。
“妹妹和大表哥遇到了?”苏睿熙练完武回来,听见小桂子报道。
“是”。
“那他们打算去哪?”
“泉州”。
作者有话要说:
☆、泉州
一船的人都诡异的看着他们的三当家对那个小鬼头嘘寒问暖,跑前跑后,若是有新鲜蔬菜,那一定是先紧着那小屁孩。这孩子到底是谁?他们三当家以前对着江南总督都没好脸色的,这小孩就是表弟那么简单?
时间滑进十二月份,他们终于到了泉州,呼吸着刺骨的海风,苏凤宁一脸兴奋,泉州,能看见外国商品的城市之一。她终于到了。虽然殷朝并没有开通海运,但是因为盛世唐朝的缘故,这里还是能看见外国建筑的。比如北方三点钟方向,就有一座教堂,苏凤宁仰头看着屋顶上的十字架,基督教。
到了泉州,陈淮彦也不敢真丢下苏凤宁不管,听说苏凤宁会在泉州呆到四五月份左右,他跑前跑后的替苏凤宁张罗房子,本打算让苏凤宁和他们一起住,好就近保护。但是想到苏凤宁的身份,他们一群大老爷们,实在不妥,于是在比较近的地方替苏凤宁找了个一进的小院子(苏凤宁自己要求的)。汪延书则被苏凤宁丢给了陈淮彦。陈淮彦也不敢让汪延书一个男子和苏凤宁住在一起。
泉州接近海边,风很大,所以冬季还是很冷。商船们也没有出海,因为要过年了,基本上都回来了。苏凤宁在逛了三天的街之后,就窝在屋里,海风实在太大了。而这里的冬天没有炕,也不烧炭盆。这时候,苏凤宁无比怀念慈宁宫的温暖的房间。慈宁宫烧的的地龙。
苏凤宁每天跑到码头去,看着忙忙乱乱的但是人人脸上都带着喜气的脸,她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观察着这些人的神情动作。历时一个月,她终于将这幅港口码头画卷完成,寄往京城。
慈宁宫
“这船好大,有好几层。”王嬷嬷看着画卷,笑着道。
“祖母,你看,这人还摔倒了。”苏睿熙见太后还是一脸担心他妹妹的样子,指着画卷中的一处。大家顺着苏睿熙指的地方看去,都笑了。
“宁丫头的画技见涨,看,这些人都喜气洋洋的”。苏凤宁采用的是现代的工笔画技巧,自然是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的情况。所以,她画的就是泉州港口的风景。
“你们看,这个人居然是蓝眼珠”。太后也加入看画当中。她指的正是那个教堂的教父。苏凤宁和他接触过几次。得到了一个十字架。
“皇上,明儿就除夕了,不把七公主接回来吗?”齐妃给瑞帝倒了一杯茶,小心翼翼问道。她实在不怎么相信,苏凤宁那死丫头在清凉寺侍奉佛祖。
“不用了,达悟大师说过,宁儿有佛缘,须呆满两年”。瑞帝看了眼齐妃,“不早了,歇息吧”。把达悟大师都抬出来了,齐妃还能说什么,她也无法证实,达悟在不在清凉寺还是个问题呢。父亲也说过,苏凤宁死不死没什么关系,到时候还不是一副嫁妆就打发了。说不定行动了反而会激怒太后和皇帝。蝶儿明年及簈,她得好好看看蝶儿的婆家。苏凤宁礼佛就礼佛吧,她一个女子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过年的时候,苏凤宁决定吃火锅,她在那教父那还搜来一瓶红酒,可把苏凤宁激动惨了。经过苏凤宁的劝,陈淮彦也有礼品回去。
“今天我们不拘主仆,大家放开的吃吧”。苏凤宁看着久违的火锅,心情那叫一个好。安园和安舞也高高兴兴的入座。三人一直笑着闹着直到半夜。没有人守夜。
“表妹,昨天实在抱歉,那边兄弟拖着走不开。”一大早的,陈淮彦就过来赔罪。他想过来的,但是帮里的兄弟不让他走。
“没事,我们过得很开心”。苏凤宁不在意的摆摆手。
“表妹,这是新年礼物”。陈淮彦那天见到苏凤宁对红酒如此喜爱的样子,他也跑遍泉州,找到了一瓶。
“谢谢。”苏凤宁笑得见牙不见眼,大表哥的某些神经实在粗啊,居然送她酒,要是大舅舅知道,估计非抽死他不可,古代的女子能像男子那般豪爽的饮酒吗?显然不能。苏凤宁回送的则是一把匕首,在扬州买的,还算锋利的一把匕首。
“大表哥,过完年,你打算做什么?”苏凤宁将陈淮彦请进会客室。
“我打算跟着大兴商行出海”。
“不行”。苏凤宁直接站起来,“陈家不会同意的。你是陈家长子,不能冒险”。
“我不喜欢当官”。陈淮彦知道苏凤宁会反对,他也说着自己的理由﹕“而且,我也不是当官的料。”
“那陈家怎么办?大舅舅不会同意的”。苏凤宁步步紧逼,怎么也得打消他的念头。
“所以我没打算告诉他们,等上了海再说。”陈淮彦也是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性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两人争执许久,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好吧,那你那帮兄弟呢?”苏凤宁无语了,她表哥的性子一直都没变。固执得不行。
“老大打算退下来,嫂子最近替他添了个孩子,他不想奔波了,其他的兄弟,也有一些想跟着出海的,有的则想就在泉州找个事做”。陈淮彦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着尊贵的表妹来泉州做什么。她问什么也就认真回答什么。
“你能不能把那些想留下的兄弟介绍给我,就是你那个老大想来也成”。苏凤宁道。她肯定是要发展海运的,正好趁海运还没开始时,将泉州的一些地买下来。
“你想做什么?”陈淮彦警惕道。
“远洋贸易那么巨大的利润,当然是要分一杯羹啦”苏凤宁笑眯眯道。说得跟今天吃什么似的,那么大的事说的云淡风轻。陈淮彦睁大眼睛,想到她既然会出现在这里,那么插手远洋贸易也不奇怪。
二月一过,泉州就开始温暖起来,苏凤宁终于决定出门。先先后后,苏凤宁买下不少店铺和土地。
最后,通过陈淮彦的关系,她还买到一个将要破产的船厂。正好,漕帮里有会修船的,也有会开船的。苏凤宁将船厂里的老员工都留下,继续造船。
“大人,码头西面的那一片荒地被人买了”。一管家对着正在欣赏瓷器的卫大人道。
“查清来历了吗?”那人头都没有回,还是看着他的瓷器。
“属下无能,只查到那小公子姓言,是京城人士。但是他和京城陈家那个离家出走的大公子走得近,那陈公子叫他表弟”。
“你说叫表弟?”那人终于将视线从瓷器上移开。“那就不要管,随他去”。他又回过头去欣赏自己的瓷器。估计是京城里哪家的小公子出来玩的。反正他惹不起,随他去吧。
现在泉州的各大商行都知道一个京城来的小言公子在泉州大肆买地。难道朝廷有什么新动向了?于是各个商行们都提着礼朝卫大人的住所去,卫大人狠狠赚了一笔。那些商行也放心了,京城的富家公子钱多了而已。
“我觉得不对劲”。大兴商行的老板道。哪家京城的人士会到泉州来买田地。
他把陈淮彦叫到跟前,也没套出个所以然来。
苏凤宁在买了那一大块荒地之后,就没有再买地,这让泉州的商人们都松了一口。
苏凤宁把那块荒地修成储货仓,那里离码头很近,便于运输。她用的是最结实的小青砖,防火防盗防同行。她也将通往码头的路留得很宽阔。
买到的三间店铺,苏凤宁也没怎么弄,以前卖的什么,她还卖什么,她也从那剩下的漕帮人员里,找了三个机灵稳重的人,挑去当店铺掌柜。而那船老大,苏凤宁还是直接让他领着那一帮人,当当护卫,看看船厂,巡逻巡逻储货仓的建设进度。有船老大那群漕帮人员的亡命之徒在还真没有敢来惹什么事,在加上陈淮彦的真实身份,更让那些蠢蠢欲动者安份起来。再说,苏凤宁也没有做出抢他们生意的事。她盘下的那三间店铺,还是要死不活的开着。其实苏凤宁也没指望那些店铺现在盈利来着,她就是开着,做个幌子而已。
苏凤宁在泉州投下近万两银子。四五月的时候,泉州的一切事宜大概都完结了,苏凤宁也决定往回走,她还要去山西景德镇看看,想到给泉州父母官卫大人送的唐代秘色瓷,她突然想到风靡后世的青花瓷。因为历史的岔开,元青花不可能出现了,苏凤宁很惋惜,她决定去看看,看看能不能制作出青花瓷。
苏凤宁问了问养好伤的汪延书,问他是要考科举,还是要做其他,结果这人来了句,任由安排,还自动自发决定卖身签死契。苏凤宁估计他是被自家老婆伤狠了,也没要他卖身签死契。就问他会不会算账。汪延书点头,于是苏凤宁打算带他去香港。苏凤宁很奇怪穿越高祖做的事情,他打下殷朝江山之后,疆域地图明显是按照后世的行省制度安排的,而且他也还将香港,上海,天津这些后世很出名的港口城市改名,看样子,高祖是打算开通远洋贸易和内海航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后续事情了?苏凤宁看到这一段历史时,百思不得其解。所以,香港和上海等地就空置了两百来年。
作者有话要说:
☆、苏州
苏凤宁把剩下漕帮人分成两拨,一拨由船老大带领在泉州。苏凤宁和他们签了二十年的契约。她当然不可能什么劳工合同都不签,就无比信任那些人,他们是看在陈淮彦的面子上答应帮她,苏凤宁也知道其中大部分人都以为她这个小孩子是闹着玩呢。但是抵不住她能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他们还是都签了。
苏凤宁带着另外一队人朝香港去了,五月中旬的时候,他们抵达香港。看着远不如后世发达的香港,苏凤宁觉得差距好大,这里居然还没有泉州热闹。她见此,也没什么心情逛了,在后世著名的维多利亚港口买了些土地,依旧修成仓储房。还在现在港口的后街买了两栋院子,和一块空地,房子给带来的伙计们住。店铺盘了五间,她是打算以后高价卖给别人的。这里她任命汪延书全权负责香港。对于还在沉睡的香港,她拭目以待。
40江苏
六月的时候,苏凤宁没有坐船,而是沿着官道朝苏州去,那里的周庄,明代沈万山就是从那里发迹的。她怎么也得去瞧瞧,殷朝的内河航运还是很发达的,长江较平缓的水势都是行船的。到了完完全全古代版的周庄,苏凤宁听着周围完全听不懂的吴侬软语,感受着江南小调,很想把它画下来啊,说做就做。苏凤宁在桥头,画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周庄的富足生活和江南水乡留了下来。这里的人也没有去打扰苏凤宁,有时和她的视线对上,都是微微一笑,然后便划着船慢悠悠的离开了。
苏凤宁在周庄呆了一个月,也悄悄买了些土地,照旧作仓储用。八月的江南正是烟雨朦胧的时候,这里精致小巧的园林,虽然后世很出名的拙政园和狮子林没有出现,但苏州的园林已经初具规模。让苏凤宁都不想走了。但是想到还要去那么多的地方,她不得不出发。
苏凤宁很是享受这样的生活。或许真是太温柔了,所以这里尽出才子与佳人的故事。六朝古都南京,苏凤宁看着高大的城门,驱车进去。这里,她没打算多呆,两天逛逛就够了。江苏的菜,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