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474章

明帝-第474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万关宁铁骑,而站在众人面前的两千人马是从里面十中选一,而且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血战的百战老兵,从他们眼神的冷漠和身上浓烈的杀气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他们曾经是步兵、弩兵甚至伙头军,但是一旦被挑选进入关宁铁骑,他们就是战场上无敌地杀神!

此去蒙古,千里之外,途中不知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所以特战大队和两千关宁铁骑必须统一指挥,于是朱影龙将这个重任交到刚满二十的吴三桂肩上。吴三桂经过这两年的历练,行事愈发的成熟,再辅助以颜佩伟,康妃一路的安全就有了绝对保证。

而吴三桂此行也不仅仅是护送康妃这么简单。他还有秘密任务在身,事关机密,这些是不可能让康妃知道的。

“皇上,臣妾走了。你要多多保重。”泰松紧紧的抓着朱影龙的大手,眼圈红红的道。

朱影龙也颇有些离别地伤感,虽然他对泰松的爱不是很多。但毕竟也是同床共枕了三年多的夫妻。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的。眼睛也不由地稍稍湿润,眼神柔和了许多。摩挲着泰松柔嫩的小手,深情的道:“爱妃此行风寒露宿,路上可要小心。”

“臣妾记下了。”泰松展颜一笑,连连点头道。

又交代了小公主的事情,朱影龙将泰松扶上了马车,然后挥手暂别。

“姐姐,大明皇帝对你可真好!”走了一段路程后,休息时,料图台吉跳上泰松地马车,四下打量了里面华丽的陈设,不由的露出一丝贪婪之色道。

泰松刚离开丈夫和女儿,情绪有些低落,眼角还有些泪痕未干,精神不太好,便不想理睬自己这个掉进钱眼里又好色地弟弟。

可料图自己却是兴致高昂,姐姐泰松乘坐地这辆马车他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不但宽敞舒适,而且吃喝拉撒睡样样具备,简直就是一座移动地房子,直把料图馋的流口水。

“姐姐,弟弟跟你商量个事?”料图贪婪地心开始活动起来了,着脸求道。

“什么事?”泰松有些不悦的道,就因为料图在京城干的那些事,还有讨要宫女的事情让她这个做姐姐的丢尽了脸,好在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姐弟俩的感情却明显的产生了一道裂痕,但是看在姐弟的份上,又不能不理这个弟弟。

“姐姐,到了草原之后能不能把这辆马车送给弟弟我?”料图厚着脸皮求道。

“不行!”泰松斩钉截铁的道,她可是知道这辆马车的价值,整个大明也不超过三辆,这一次为了她的安全,朱影龙特地拨给她一辆,平时朱影龙本人都舍不得乘坐,这辆马车不但防爆、防刺,而且用上了大明至今为止所有能用上的先进技术,刚才若不是泰松撤去了机关消息总控,像料图那样东摸摸,西看看的,早已变成死人一个了,可见这辆马车的价值了,绝对是有价无市!

“姐姐,不就一辆马车嘛?”料图有些不高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回去让大明皇帝再送给你一辆不就行了,这辆就送给弟弟怎么了?”

“我说了不行,就不行

什么姐姐都可以送给你,但是这辆马车绝对不能送给再一次拒绝了料图的无礼要求。

“姐姐,你不要忘了,你是我们蒙古人,虽然你嫁给了大明的皇帝,但身体里流淌的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液,我是你的亲弟弟,区区一辆破马车,我还不稀罕!”料图怒气冲冲的下了马车。

料图有一个感觉,现在这个感觉更大强烈了,姐姐虽然这一次回蒙古省亲。但心却还留在了大明,留在了那个孱弱的男人身边,像姐姐这样的女人,应该是被强大的蒙古人拥有才对,真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初大哥要给大明联姻,还把自己喜欢地妹妹嫁给了大明的皇帝,只做了一个普通的嫔妃。

马车之中的泰松何尝不是也有一种感觉,她感觉自己里弟弟愈来愈远,离蒙古也愈来愈远。她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忘记了祖先伟大的抱负和黄金家族的荣耀,而不是心里只有丈夫和女儿的小妇人。

泰松的心情是复杂的,回蒙古省亲是她自己决定地,但是她现在居然有些后悔自己这个决定是不是对的,回去了又能怎么办?以她的聪明又岂能看不出大明跟察哈尔蒙古的关系,她夹在其中是何等的尴尬和为难,一边是兄长,一边是丈夫,这两个人都不是自己能够影响的了的。他们的宿命,也许到最后只能有一个存在!

自那日料图索要马车未果,几日下来,不管泰松以什么名义邀见。甚至想主动解释一下,缓和一下姐弟关系,都没有成功,因此。泰松的心情愈发的沉重起来。

这些自然逃不过随行护送地吴三桂的眼睛,如果没有料图跟随,朱影龙也不会让吴三桂暗中监听泰松的言行了。现在这些消息每天吴三桂都会命人飞鸽传书到京城。朱影龙要随时了解泰松一行的动向。

料图地贪婪和好色朱影龙自然是见识过了。敢向自己索要宫女的人现在才只有他一人,但是他没有想到料图会打自己暂时拨给泰松乘坐的那样马车的主意。如果换了自己是料图地话,这辆马车固然会让他心动,但绝对不会开口索要,因为就算要到了,这辆马车到最后也不会属于自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让林丹汗看到这辆马车,会是什么结果呢?

料图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拥有这辆马车!

在大明境内,就算没有两千关宁铁骑护送随行,也是非常安全的。

按照行程,泰松一行两千多人先要经过九镇之一的大同,经由大同出关,途经归化城、赵城,东进路过赤峰新城,然后北上到达察汉浩特,行程两千多里,预计需要时间一个多月,如果中途遇上什么变故,比如雨雪什么地,可能还会延迟。

就在泰松北上回蒙古省亲之时,大明和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通过激烈地谈判达成了一些列地协议,虽然这些协议对于欧洲的殖民国家来说只是几张纸,随时可以撕毁,但它毕竟标志着东西方大航海时代地到来,也标志这大明终于走出了陆地的缚勃,正是向海洋进军。

荷兰在大明强大的近海海军面前屈服了,他们作出了极大的让步,在台湾南部,除了几个荷兰人修建的城市,其他土地,包括当地土著居民都将属于大明,大明将在台湾设立府县,选派官员前往管理教化当地百姓,目前暂归福建省辖制,而大明则允许荷兰商船在福建、广州的泉州、彰化等八个海港登岸,并在泉州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与大明开展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皮毛等一系列的贸易,同样西班牙也获得上述权力。

大明这么做也是让两国竞争,最大限度的保证和扩大大明的利益。

对于荷兰在台湾岛上修建的那几座城池,大明还保持随时收回的权力,条件是荷兰不可以与大明为敌,当然荷兰拥有这几座城池的时间也有限制的,如果在九十九年内,荷兰一直跟大明保持这种友好的贸易关系的话,九十九年后,这几座城池将会自动属于大明,如果中途发生什么不友好的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大明随时可以使用武力将岛上的荷兰人赶下海,并且收回岛上所有城市的控制权。

虽然朱影龙很想收回这几座城池的领土权,但为此切断与欧洲的商路显然不明知,虽然有西班牙和英吉利可供选择,但国内发展需要钱,一条成熟的商道是大明目前最需要的,而且自己建设一条商道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朱影龙觉得一方面利用荷兰的海上成熟的商道,另外一方面借助西班牙和葡萄牙暗中的力量建设属于自己的商道,因才才答应了威廉姆斯看起来已经到了实在不能接受的条件。

但是这一些列的协议荷兰东印度公司会不会同意,这还是个未知数,听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到巴达维亚的总督布劳沃尔是个典型的战争狂人。

从威廉姆斯的眼神中的担忧就可以看出,布劳沃尔是不可能答应这些“屈辱”的条约的。

不过打一仗也好,让这些西方殖民者清醒一下子,认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二)

海也开始涌动着一股暗流,琉球王尚丰派来大明的两寿节之后便匆匆返回琉球,一回到琉球就将大明提出要在琉球驻军的要求禀告给了琉球王尚丰。

尚丰闻讯,大惊失色,琉球自从被岛津家族占领之后,岛上防务全部被岛津家族控制,琉球的大岛﹑喜界岛﹑徳岛﹑冲永良部岛﹑与论岛约3石的领地也被岛津家族强行划去,连国相都是日本派来的僧侣菊隐担任,尚丰除了忍辱负重之外,军政大权几乎都落入别人之手,对于大明突然提出的驻军要求根本没能力答应,也不敢答应。

琉球王尚丰当即又把这个消息通知了自己的国相菊隐,菊隐听闻这个消息也是惊慌失措,大明真的要对琉球用兵的话,就凭岛津家那三千家甲绝对是以卵击石。

菊隐又把这个消息连夜通知了岛津家在琉球的驻军将领,岛津弘一,请他赶紧想鹿儿岛岛津家族求援。

岛津弘一是个狂妄自大,目无余子的匹夫,仗着自己自己的姓,才混上现在这个位置,在琉球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对菊隐的提醒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从大明到琉球间隔千里海路,琉球附近更是岛屿众多,暗礁丛生,大明海军从来没有来过此海域,就算十万大军也未必能拿下琉球,当年蒙元皇帝忽必烈也算的上是雄才大略了,远征日本,还不是天照大神保佑,一阵风都葬身海底了。

大明海军是打过几次仗,但基本都是在近海区域,虽然实力强劲,但名声并不显。故而日本国内对大明海军实力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甚至还认为大明海军的实力还不如已经灭了国的朝鲜水师呢,毕竟朝鲜水师在万历朝鲜之战中让日本水师吃了不少亏,老一辈的还记忆犹新,如今朝鲜几近灭国,正好出了一口恶气而已。

只是日本国内诸侯争权夺利,根本不可能再组织起来再来一次入侵朝鲜,分上一杯羹了,也幸亏是这样。不然这些拿着木盾藤甲地日本军队将会被愤怒的八旗铁骑撕成碎片扔进大海!

日本幕府自然也很快收到消息,德川家光的态度不是很明朗,只是召集了几位亲信幕僚商议了一个晚上,事后没有人也没有什么具体结果出来。

幕府的态度让鹿儿岛的岛津家族七上八下的,但是后来大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也就渐渐放下心来,都以为大明只是说说而已,要在琉球驻军不是一间容易的事情,大明不可能为琉球这样一个近乎没有什么大用的岛屿产生多大的兴趣。

而事实上,对琉球地军事驻军计划已经下达给福建的洪承畴。只是洪承畴被荷兰人近乎自杀式的袭击给拖住了,于是驻军琉球的计划便搁浅了。

泰松一行向西走了将近四天,才进入大同境内,大同总兵王象乾对泰松的到来是格外的看重。虽然泰松并非汉人,但看起来对皇帝陛下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就看皇上为了她的安全,既然把大明最精锐的铁骑都派出来了。影响可见一斑了。

眼下朝廷军改的风越吹越紧,其真实内容像他们这样常年守卫边关地将领是无从得知的,但这一次军改可能真正意义上大明军队再一次重塑。涉及自身以及部下众多将领的自身利益。就算泰松不能帮他们什么。了解一下朝廷军改的内部消息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