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怨倮垂ペ妇洌只蛘呤裁慈颂鬽áo病,那就麻烦大了。
王通几次领兵在外,都是后院起火,朝中攻讦不断,几次矛头甚至都指向万历皇帝,这就是王通的不足之处丫。
从李成梁的角度来说,他和王通之间的粗焐不少,不说别的,如果王通在他出征的时候做什么xiǎo动作,那就是天下的麻烦。
关于辽镇最详细的消息都是来自辽南的孙守廉,常规的情况下,每五天就有消息从海上和陆上分别送来,如果有紧急特殊的事情,还会加派信使。
秦德倚和李平胡两个人都被降职成了游击,而且派出李如樟去统领他们,就是作为前锋来带罪立功。
辽镇各处各卫的兵马,除却必须要留守的,其余都是率领军队赶往沈阳那边,李成梁这次慎重异常,用的是雄狮搏兔的态度来对待nv真人,务求泰山压顶,绝对优势歼灭对方。
虽说王通对李家这种并不是纯粹军人的将mén集团没有好感,可也不能否认,按照李成梁这个准备,这次战斗不会有什么问题,估计是一场很耀眼的胜利。
不过让王通感觉到有点不舒服的是,他这边得不到nv真人的太多消息,这不是辽镇对他进行了消息封锁,以他了解的情况,就连辽镇那边得到的消息也不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王通作战前都是对敌人的情况掌握的十分全面,李成梁也是宿将,想必也是如此。
按照孙守廉传来的消息,眼下辽镇边墙外的nv真各部都和大明断了消息,很是不合作,从前都是主动的通传通报,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这个就是奇怪处,建州nv真算是nv真各部中实力最强的,这几年中不少部落前来投靠,但并不能说完全的一统nv真众望所归,也有不少敌视他的势力,比如说叶赫部,叶赫部敌视建州,和大明却很亲善。
但现在,叶赫部也没有向大明提供什么消息,不是说没有发现。就是说一切正常,没什么可禀报的……。
这种“一切正常”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松江开埠之议渐起,辽镇在紧张备战,但这段时间并不是和平的,哮家迁居到归化城之后,很快就有了成果。哮家私兵和牛根生等三名归化城本地土豪的护卫队在宁夏西的方向,和赤斤蒙古部大战了一场,大胜而归,掳掠牲畜财货无数。
有了更加熟悉草原西部的哮家加入,归化商团武装在西部草原上的优势越来越大,哮家也很会做人,已经挑选了三十匹上佳的骏马送往京师,专供定北侯。
在草原东部,归化商团和宣府、大同边兵武装的力量,拔除了蒙古各部在燕山山脉中的几处据点,正式进入科尔沁部的势力范围,或讦是在满套儿金矿的攻防战斗中见识了商团武装的实力,科尔沁部的抵抗并不怎么有力,商团武装设置第一个垦殖点,和萆原势力爆发的第一次冲突都不是和科尔沁部的,而是一直没有来得及进入此处的察哈尔部。
不过在这边的麻烦是,因为有山脉的阻隔,运送给养什么的,从宣府那边过来并不太方便,走密云后卫古北口这里更近,但走这里偶尔几次还可以,想要大宗人马和货物过境,那就要牵扯到京师的方方面面。
毕竟密云后卫是京师屏障,这边的动作兵部和御马监都要过问,各家商行少不得派人在京师活动。
第九百七十章 田义筹办 问策王通
松江府功名缙绅无用,不免税赋。
临近中秋,第一个明确的消息从朝中发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才让松江开埠,自然就是要向进出松江的财货,还有在松江开设的店铺收税,有功名的士子还有官员的家庭,都是有免税的特权,如果在松江府还保留这个特权的话,那朝廷这么做,就成了给别人做嫁衣裳,何苦来哉。
天津卫就是没有任何人免税,松江府也照此办理,按说这个消息是触动文官士子这个阶层的利益底线,会引起轩然,但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出人意料的没有什么波动和反应,也就是几个死心眼的老夫子出来闹了下。
毕竟松江府仅仅是一个府,和大部分人的利益没什么相干,何苦去争论,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个消息是确认了开埠这件事。
消息从京师扩散到天下,甚至比正常消息散布的速度还要慢了很多,因为宫内宫外,许多大佬有意的阻碍这个消息的传播,知道的人越少,那么越早知道的便宜就越大。
眼下就是最稳妥保守的大佬也安排人过去了,聚宝盆就要打开,谁凑的近些,谁就能捞到更多的好处。
当然,朝廷在松江府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有事先的考虑,江南各府,富贵人家极多,走在街上的普通行人,没准就是朝中二三品大员的什么亲戚,想要在那边免除功名缙绅人士的特权,那必将引起朝争。
可松江府却是特殊,几年前松江府是徐家一家独大,其余的缙绅在那里都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全府都是徐家一家的天下,但徐家勾结海盗反被反噬,一夜灭mén,然后朝廷因为他家勾结匪类,又将松江府上上下下清洗了一次,当年凡是有身份地位的乡绅名望,谁不和徐家有些关系,都是被这次一扫而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松江府如今已经空了,那边没有什么利益集团,完全就是一张白纸,想要怎么涂抹都方便。
万历皇帝想明白这个关节之后也是感叹,王通做事当真是滴水不漏,选定松江府,这松江府就有种种的适合之处。
宫中、朝中,方方面面的消息不断的传入王通这边,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对王通的态度的确是不善,但还没有表明明确的敌意。
按照田义私下里的闲谈和某些场合下对王通的评价,都认为王通是个道德败坏的jiān臣,认为王通的作为是违背圣贤大义,引yòu天子关注微末钱财之利,必将败坏世风,必将让人心不古云云……
不过对于王通的能力,田义也不否认,jiān臣若无能也不会称为jiān臣,这就是田义的理论,王通这等武夫若不是有能打仗能赚钱的本事,如何能得到万历皇帝这般的信任。
这些话传到王通的耳中,王通也只能是苦笑以对了,跟书呆子没什么道理可以讲,只作没听见,xiǎo心提防些就是了。
当然,王通也猜测到了很深层次上的原因,田义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可对内廷势力的掌控却远远不如他前面几任,局面很复杂。
冯保有不少旧部还在宫内各衙mén当差,但张诚的手下的人都已经抓到了实权,邹义更是成了司礼监提督太监,总管东厂,这是名副其实的内廷第二号人物,田义身为内廷之首,处处却有掣肘的人在,想必是不甘心的。
可他动不了邹义,且不提邹义和万历皇帝比他近,而且还有个赵金亮做盟友,眼下赵金亮挂着六科郎掌司的名号,权势却已经是个太监的权势,很是了得。
更关键的是,邹义和赵金亮都和王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尽管在大明这么说有点别扭,可王通这个外臣的确是邹义和赵金亮两个内官的靠山。
田义想要让自己的权势伸张,就必须要打击邹义,要打击邹义,就必须让王通失宠,可现在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天在朝会上,田义不过咄咄bī人了点,万历皇帝就用眼神警告了他,这还是田义在顺势而为。
实际上,王通眼下所说的所做的,包括松江开埠这件事,都是给自己的功劳簿上再加厚重的一笔,别人说做的越多,说的越多,就错的越多,王通这边显然是反过来的,田义找不到什么机会,他无可奈何。
更尴尬的是,咄咄bī人之后,田义这边还要求过来,求王通这边来协助松江开埠的事情……
莫说是田义,万历皇帝也不想让王通chā手松江这边的事情,可确定松江府的确是开埠首选之后,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这才发现离开王通根本不行。
偌大一个府,将来几千几万的商户在那边,港口里肯定全是海船,江河上、道路上也都是大批的船只车马,要怎么管理引导,怎么收税。
收税多了狠了,那就是杀jī取卵,时间不长就会败落下去,收税少了,那又是有违朝廷的本意。
这么多人这么多货物聚集在松江府,该怎么安置,商铺怎么规划,仓库和货场应该在何处,掌柜伙计客商又要住在那里,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地方,他的吃用又要怎么解决,甚至污物如何搬运清扫……问题多多,千头万绪。
本来想要用治理地方的手段,可细想下却发现,大明管理那些大城市的方法,用在这等开埠之地未必合适,到时候没有办法理顺还好说,还很容易出luàn子。
既然是万历皇帝如此关注的开埠之事,想要应付是不行的,想要不懂装懂,到时候出了岔子和luàn子,问责起来也是要倒霉的。
思前想后,也顾不上太多,只能是找个有经验的人问问,这天底下也只有一个人有经验,也就是定北侯、锦衣卫都指挥使王通了。
京师里瞒不住什么事情,他田义对王通的敌意,京师大部分人都是知道,有的人知道具体的原因,有的人猜都能猜的出来。
都知道看不顺眼,可还要上mén求教,这感觉实在是不好,但恩怨是一回事,万历皇帝的关注才是最大,既然田义被安排抓总此事,那也只能是厚着脸皮笑颜登mén了。
“……。人流、物流、财货汇集,这第一件事就是先要规划,居民区和商业区要分开,居民区和商业区要留出足够的空间,预备着今后扩张,也要预备着某些非常时候的救助和疏散……下水道要修,明沟和暗沟都要有,要专mén有人清扫垃圾,不然的话,又是南方,人多聚集,很容易发生疫病……”
“……。这上面不要担心花钱,让住在港口区那边的人缴纳费用就可以,但要严控,这点xiǎo钱很容易被人借由头变成敛财的手段,卫生反倒是没人去搞……要多准备郎中,毕竟南来北往的,很容易有什么病况出现,到时候郎中就能派上用场,yào店和yào商可以免税给些优惠……”
“你说叫什么名字好?上海这名字如何……哦,已经有上海县了……”
田义从王通府上离开的时候,神sè很是微妙,他实际上有点糊涂,王通年纪不大,但是城府很深,权谋上也是狠辣果决,这次询问他本来是做好了被刁难的准备,而且还提防心思很重,生怕王通说什么错的方式坑害。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王通知无不言,开始田义还心存提防,但他也是聪颖无比的角sè,立刻能听明白王通所说的都是良方良策,然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记忆,生怕漏下了一点,田义博闻强记,这个倒是不难。
“……人手可以从天津卫各处挑选,王某就不去挑选了,田公公这边自行办理就是……”
王通还打了这样的包票,如果是王通帮忙选人,还有chā手的可能,可这句话说出,姿态无疑做了个十足。
不过田义也明白,就算王通在挑人上不伸手,天津卫被他经营的铁桶一块,自己挑选出来的人手也会有王通的影子。
但王通这个态度却未免太热心了些,田义甚至还想,难道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