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688章

锦衣当国-第688章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婵婵对王通的判断还是信服的,最起码王通布置下的这个局,又做出的种种安排,京师的局面走向也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听到王通这么说,宋婵婵却是有些担心,担忧的说道:“老爷,要是那些官儿还在,老爷这边岂不是难做,恐怕要和老爷这边纠缠不清了,而且这次事情之后,老爷肯定是众矢之的啊!”

    王通轻拍了拍宋婵婵,看着床顶,低声说道:“陛下要是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替他管事办差,谁来替他治理天下,而且没了他们,谁来制衡我和张公公他们。”

    说到这里,王通嘲long的一笑,开口说道!

    “留下那些官也好,要不然陛下怎么会重用我!”

    这话说的含糊,宋婵婵却是听明白了,一晚上的担心,就在这一句话中散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丶但鸟不尽,兔不死,自然就没有那些过河拆桥的破事了。

    ………………

    万历皇帝睡得很熟,张诚熬不住先去休息,赵金亮却在外面守着不能离开,不过这个晚上却主要是郑贵妃抱着孩子相陪。

    担惊受怕两个多月的郑贵妃此时是容光焕发,轻手轻脚的坐在床边,一边看看在摇篮里的儿子,一边看看轻声打呼的万历皇帝。

    郑贵妃刚刚得宠的时候,也曾想过这皇后的位置,但她聪明伶俐,很快就意识到不可能,因为王皇后是慈圣太后李氏替万历选定的,慈圣太后的权势起伏不定,但在内宫之事上却是说一不二。

    到了后来,郑贵妃甚至要担心自己现在的位置会不会被替代了,因为那个王恭妃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而这王恭妃的出身更让她忌惮,这王恭妃可是慈圣太后身边的宫nv,有这个支持,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说万历皇帝偶然间和这王氏chun风一度,有了儿子之后,偶然被人传到了李太后的耳中,然后让万历皇帝承认,郑贵妃是不信的。

    她也在内宫这么久,那么多nv人,怎么会就有这样的偶然,对万历皇帝这或许是偶然,对李太后来说肯定不是,只能说慈宁宫那边一直有这样的准备,就算这次王氏没有产子,那下次或许还有“偶然”的李氏、张氏等等等等。

    不过到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李太后出宫,外面一窝蜂赞同立长的都被打压,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尽管现在自己还是贵妃,但成为皇后已经不远了。

    皇后是后宫嫔妃的顶点,不过郑贵妃想的不止是这些,后宫如同官场,一朝在这个位置上并不代表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内宫也有不断的后起竞争者,想要稳住自己的地位,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太子之位稳固,一直到登基当皇帝,就要有同盟,有支援,别人怎么做的,自己就怎么做。

    例子太好去想了,慈圣太后李氏如何做的,不就是宫内有冯保,宫外有张居正吗,也是天佑,对自己来说,这个局面下,宫内有张诚一系,宫外有王通一派,而且他们这两个势力也需要后宫有人帮扶。

    郑贵妃宁可坏了宫内的娩矩丶宁可不顾君臣的等率,也要隔着帘子拜一拜王通,而且郑贵妃也打算将乾清宫的管事,乾清宫的管事尽管不在十二监之内,但乾清宫是天子居所,重中之重,乾清宫的管事宦官地位一贯不次于十二监太监,甚至还要高过那些无权衙men的,人选郑贵妃已经想好,赵金亮年纪虽然xiao,可跟张诚和王通这边都是亲近,又对万历皇帝忠心耿耿,这样的人不提拔起来提拔谁。

    郑贵妃这边正在打算,却不防在床上熟睡的万历皇帝猛地起身,夜间安静,屋中灯火昏暗,万历皇帝这突然的动作,把郑贵妃吓得一跳,好悬尖叫出声,即便是这样,也把一旁摇篮中的婴儿吓得哇哇大哭。

    万历皇帝手模向枕头下面,呼吸粗重,等适应了黑暗,看到了郑贵妃,才算是清醒过来,闷声说道:“不必见礼,快哄哄孩子。”

    郑贵妃连忙抱起婴儿安抚,万历皇帝盯着床边的灯火沉yin了一会,才扬声说道:“外面可有人!”

    “回万岁爷的话,奴婢在!”

    赵金亮答应了一声跑了进来,万历皇帝迟疑了下,开丑说道:“朕要现在见郑国秦,快去安排!”

    赵金亮愣了愣,连忙又是跑了出去,夜间皇城城men关闭,不过想出去也有法子,郑贵妃一边哄孩子,一边要问,但看了看万历皇帝yin恻恻的神se,还是没有开口。 ……”,……”

    “你当时给王通看了朕的诏书,王通是什么反应!”

    郑国泰的袍服有些不整,不过从睡梦中叫醒,匆匆忙忙赶进宫,这个样子也不奇怪,万历皇帝这么问,郑国泰迟疑了下,开口说道:“他先问陛下的安危可有干碍,然后又说自己此次恐怕要告老还乡了,然后……然后就赶路来京师。”

    听完这话,万历皇帝紧张的神se渐渐放松下来,却又打了个哈欠,摆摆手说道:“你退下吧,联倦了,还要再去睡会

第九百零六章 万全策

    七月十六日的京师比往日要冷清了很多,不过这仅仅局限在官府衙mén和官员勋贵居住集中的地方,南城倒是老样子。

    真正被堵的紧是武清侯府,武清侯前后mén都有锦衣卫的兵卒把守,偌大个府邸,想要买什么,想要置办什么,只能是通过锦衣卫来进行,外面的人想要给里面送什么,也会被检查之后才能送入。

    府内的人如果想和锦衣卫说什么,锦衣卫兵率要有三人同时在场,要不然过去搭话的锦衣卫就会被军法从事。

    慈圣太后李氏说是思念武清侯,想要过来住几天,不过京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这就是李太后被赶出了紫禁城。

    开始外面还有人暗自琢磨,万历皇帝这个动作是昏招啊,李太后就算没有了权势,但名份仍在,说的明白些,如果想要废立天子,把太后这等神抬出来,依旧是有用的丶放这么一尊神在外面,这岂不是埋了个祸根吗?

    不过看到这锦衣卫兵卒的严防死守,大家心里都明白了,敢情是有这个对策在,众人这时候又是暗自乍舌,这位万岁爷不都是说至孝吗?怎么能下这么根的手,把自己亲娘就这么赶出来了。

    但武清侯李文远却上表谢恩,根据武清侯府内传出来的消息,李太后到了武清侯府之后,兄妹二人相拥大哭,偌大个武清侯府自然有安顿李太后的地方,倒是晚饭的时候,李太后吃不下,李文远亲自过去劝,含泪说了几句话。

    “今儿不叫老姐姐太后娘娘,咱兄妹俩xiǎo时候吃顿ròu高兴多少天,现加今锦衣yù食,天下人都奉承着,也该知足了,你儿子当了皇帝,而且开疆拓土,设卡收税的,也干的不错,你还瞎cào什么心,你个当娘亲的何苦跟儿子争来争去丶我这个当舅舅的夹在中间难做人,老姐姐,你被赶出来,做弟弟的我倒是松了一口气,你不知道啊,你这次的折腾,弟弟一家晚上都睡不好觉,天天烧香给你求佛,现在事情了结了,你出宫来,太平富贵一辈子,总比抄家灭族的下场好吧?”

    据说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太后当即翻脸,拿着眼前的筷子就丢了过去,武清侯李文远虽说养等处优这么多年,但动作敏捷,居然躲了过去。

    闹了这么一出之后,李太后哭了半个时辰,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今早才沉沉睡去,不过根据她身边的宫nv讲,太后娘娘好像是放下了一桩心事,气sè居然变好,这也是怪事之一。

    宫中排名第二的太监张鲸在七月十五的下午就说自己身体衰弱,已经不能应付司礼监的政务,自请去南京或中都凤阳看守皇陵,万历皇帝直接准了。

    排名第三位的太监张宏在七月十六的早晨要求见万历,要说的还是万历不应该立次子为储君,当立长子,万历皇帝自然不会见他,张宏jiāo出了自己的印信之后,回到了自己的xiǎo院子,留给了张诚一封信。

    信上说自己不能见朝纲伦常如此被败坏,当绝食死谏天子,看到这封信之后,张诚叹了口气丶却没有安排人过去劝,只是说道:

    “可惜,可惜。”

    张鲸一走,他的提督太监之位直接就是jiāo给张诚兼任,说起来,张诚此时已经和当年冯保很像,都是身兼司礼监掌印和提督两个职位,不过说起来差不多,东厂掌刑干户薛詹业本就是张诚的亲信,要不然京师纷luàn这几个月,也不至于斩腾出这么多的事情,这次只不过名正言顺了些。

    张宏空出来的位置由司礼监随堂太监的首席田义替补,宫中最像是士人的太监,一个是张宏一个是田义,这次张宏表现的刚烈异常,田义却一直是默不出声,所以才丰这个被提升的机缘。

    但这个结果,众人感觉都很意外,原本众人以为,张鲸和张宏空出来的位子里,肯定有邹义一个的,没想到邹义这边还是不动。 ……”,……”

    大朝会上lòng出那么一番风波来,朝中官员从上到下都是战战兢兢,这几个月,立长子为储君的风波之中,没有上疏参与的人实在是凤máo磷角,昨日间lòng的这般凶煞,参与的人都是心中战栗,恐惧异常。虽然一共就两个人被打,也就是这两个人因为君前不敬被下狱,其他的人都安然回家,可局势被翻转,大家心中都是忐忑异常,等待着接下来的处置。

    偏生宫中没有任何关于处置和清算的消息传出来,回到家中的官员们有心派出亲信家人的互通消息丶可街上却是戒严,有几家上街的直接被抓了起来,其他人连这个胆子都没有。

    回到家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百官上朝的时候,锦衣卫各个司涌入城中,控制了jiāo通要道和各个城mén。

    武清侯府这边和兵部衙mén那边都被锦衣卫兵卒团团围住,进出不能,实际上,城内有调兵权力和可能的人家和衙mén,都被锦衣卫严加看守。

    传旨的宦官在朝会之前去往禁军的驻扎地和京营的驻扎地,旨意很明确,就是让各支军马不得妄动,没有皇帝的旨意,妄动者为谋反,任何人都可以斩杀立功。

    各处兵马被稳住之后,去往京营的宦官还宣旨调了三干余人协助京师防卫,这三干余人却是万历皇率能控制的军队,他们的军将却都妥虎威武馆出身的少年。

    锦衣卫各营加上京营的三干兵马,已经可以控制京师的大部分要害地方,静街戒严了,而禁军那边,宣旨的人就是御马监提督太监邹义,且不说邹义是御马监禁军的本管丶这旨意也是无从反驳,皇帝下旨,让禁军各营不动,谁要还想luàn动,到底是有什么心思。

    不管是去京营还是禁军,宦官们传旨和往常那种只和几名为首的武将传旨不同,他们都是让武将们召集兵卒之后再大声安读。

    军营中所有人都知道了旨意的内容,都知道皇帝让他们按兵不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乐得清闹,如果还有人想要浑水模鱼,兵丁们都不会去跟随,闹起来,领头的人挨刀都有可能。

    中午时分,京师城mén就是关闭了,城内一切都已经完全在控制之中。

    实际上,杨巍等大佬家大业大,家中伶俐人也是不少,这几个月的风波他们都知道,看到突然间锦衣卫静街戒严,各处封锁,也发觉事情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