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道临谦逊地笑道:“诸位前辈也太着急了吧?难道没看清楚文件中海贸公司的全称吗?天工商贸股份公司,关键的便是‘股份’二字,说明了这家公司的本质。”
所有人立刻拿起面前的文件翻到第二页,看清楚之后不禁都乐了,原来的担忧顿时消除大半。
朱道临继续解释道:“这家公司是以海贸为主的公司,虽然资本雄厚,经营利润较高,但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因此,我不打算按照博孚钱庄的方式组建这家公司,具体办法是,总股份确定为350万股,即1两银子1股,印制股份凭证,只要对我的贸易公司有信心,任何人花钱购买公司的股票都会自动成为公司股东。”
“当然,必须得持有5%以上股票的个人,才能以大股东的身份进入股东会,共同参与公司的决策,监督公司的财务和资金使用情况!”
“从明年起,该公司每半年公布一次经营业绩,按照股份分红,一年之后,公司股票可任意转手买卖,但拥有股票达到或超过5%的大股东若是转让股票,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卖给公司其他大股东!”
“具体章程和相应规则,正在做最后修改,十天后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公司在码头上公开售卖股票,各位前辈尽可回去好好考虑。”
***********
PS:第二章送上!
谢谢赢不了大大的月票!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八〇章待人以诚
满堂前辈首次听到这种股份组成方式,刚开始觉得没什么,但细细一想便感觉不对,仅是“一年之后股票可任意转手买卖”这一项,足以颠覆所有人脑袋里的传统观念。
虽然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看清楚朱道临的潜在目的,但不妨碍他们看到其中存在的变数,哪怕朱道临把所有350万股票都拿出来发售,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
朱道临微微一笑,把议题带回到博孚银行业务上来:“贸易公司的事情咱们以后再谈吧,请诸位前辈先关注天工商贸股份公司借贷事宜……”
“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暂时由我来担任,借贷款项用我的博孚总号股份做抵押担保,但我对博孚总号有个要求:可以把贷款年利率提高到20%,但必须为天工商贸股份公司购买所需的1;600多亩土地。以上是我需要特别说明的两个重点问题,恳请前辈们讨论。”
五大幕僚凑在一起商议片刻,再把意见转交股东们讨论,很快便定出19。5%的年利率,对于百万两银子的大额贷款来说,这一利率非常公平也令人满意,钱庄自然有义务利用自己的优势,向大额贷款的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购买土地。
有了朱道临的100万贷款,以及朱道临在报告中提出的“成立专业贷款评估部门、增加信贷业务人员数量”建议和实施草案,五大幕僚立即从中看到了之前忽略的纺织业、制鞋业和运输业中潜在的大批客户,比如给有房子、有固定户籍的平民贷款,用于购买虎山工坊制造的新式纺纱机、织布机进行家庭生产,增加平民收入,就是一个拥有很大利润、发展潜力无穷的贷款项目。
以每台纺纱机32两银子计算,经过简单指导的家庭妇女从紫竹园纺织工坊领出棉花,拿回家里纺纱,只需半年至八个月就能赚回来一台纺织机的钱,方圆百里40余万户,只要有1万户贷款购买纺织机,那就是32万两的借贷。
可这个项目真要做起来,何止1万户?人口多的家庭难道只买1台纺纱机?还有织布机、手摇式制鞋、缝纫机没算呢。
股东们由此看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再担心存贷失衡导致亏损,一个个抛开包袱,笑逐颜开,再次搬出朱道临的“天工商贸股份公司”热议起来。
会议结束前,之前一直含笑不语的玄青道长站了起来,以紫阳观的名义向股东会议提请贷款60万两银子,期限5年,用于购买北固山以北至至幕府山余脉小劳山以南的2;200多亩乱石滩和700余亩山地,修建紫阳制药厂和紫阳药学院,同样要求博孚总号代办土地购买契约。
各大股东和五大幕僚对玄青道长的胆识非常震惊,忽然意识到影响力日益增大的紫阳观开始步入高速扩张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为期5年的巨额贷款,对博孚钱庄非常有利,要知道紫阳观同样是博孚总号股东,所持一成股票如今已增值到180万两白银,因此哪怕紫阳观没了,也不用担心这笔贷款最终成为烂账。
博孚钱庄的第四次股东大会只用去两个小时便宣告圆满结束,精神大振的五大幕僚婉言拒绝朱道临共进午餐的邀请,赶回城里,把这诸多大好消息散布出去。
魏国公和隆平侯等人也要赶回去,下午南京六部召开长江防洪会议,作为军队统帅的他们都要出席。
应昌培则要回家禀报老爷子,讨论是否向朱道临的商贸股份公司投资,也跟随徐弘基等人告辞离去,虎山正院后书房里只剩下吴公公和他带来的残废人留下。
叶良辰表现得不卑不亢,自然而然地坐在舒适柔软的真皮高靠椅上,反复阅读朱道临那三页纸的报告,不时蹙眉沉思。吴公公上完厕所回来坐到他身边,笑了笑低声问道:“贤弟,你从中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叶良辰抬起头来,习惯性地摸摸从右额头连到腮帮下的狭长疤痕,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缓缓道来:
“不得不说,令人大开眼界,解决存贷失衡的手段非常高明,方方面面都能从中获益。但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是博孚钱庄,而是这个借贷100万两银子的商贸股份公司,这里面似乎藏着个大圈套……”
“不过,具体如何请恕小弟见识浅薄,暂时看不出来其最终目的,但切依稀看出一丝端倪。如果道临贤侄的这个天工商贸股份公司顺利开办,博孚钱庄现有的股份方式,将来很可能受到影响。”
吴景贤听完思索了一会儿,依然不得要领,刚想再问几句,朱道临回来了。
朱道临手里拿着个皮质的扁圆盒子,大步走到叶良辰身边,蹲下后,捏住皮盒边沿的铜扣,拉出一条印有刻度的皮尺来。
“您……你这是……”
叶良辰吓了一跳,用浓郁的北直隶口音问道。
朱道临微微一笑,掀开他的长袍下摆,又卷起宽大的裤脚,细细丈量叶良辰完好的右腿,站起来回到座位上写下一串数字,再次回到满是疑惑的叶良辰身边,笑了笑低声解释:
“这两天我要去下游见天枢阁的人,顺便请他们为前辈定做一条义肢,就是假腿,戴上假腿之后,前辈稍微适应一段时间,估计能扔掉拐杖,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什么!?”吴景贤惊讶地问道:“真有这么神奇的假腿吗?”
朱道临已经再次蹲了下去,轻轻转动叶良辰的椅子,掀开他的衣袍,仔细测量没了膝盖的萎缩左腿,测量疤痕累累的大腿三个位置的周长,接着测量腰围和髋关节尺寸,由始至终,毫无半点儿嫌弃。
经历生死之后再也没流过泪的叶良辰,此时垂着头默默看着。
等到朱道临测量完毕,回到另一侧专心记录数据,叶良辰才借着整理衣袍下摆的机会,悄悄擦去沁出眼角的两滴热泪。
***********
PS:谢谢小兵牙子大大的打赏!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八一章打赌
朱道临和吴景贤、叶良辰一起用完午饭,一同来到正堂后面的茶室,摊开修改了两次的几张设计图纸,一边喝茶,一边就固山铁城的修建事宜进行讨论。
接到通知的东厂副千户李宽济带着两位精通筑城的九品官员赶来,看到新任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在座,吓得胆颤心惊,三人连忙弯腰致礼,恭敬问候,头都不敢抬一下。
吴景贤摆了摆手,和蔼地吩咐不要拘束,朱道临上去把他们三个扶起来,热情地请他们坐下,亲自给每个人斟上杯茶,请他们一同对修改的筑城图纸展开讨论。
朱道临耐心回答两位低级官员小心翼翼的提问,详细解释为何把城墙四角的防御堡垒,修改为突出城墙外延十二丈的六边形棱堡。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棱堡的防御力远胜于旧式堡垒,朱道临拿来白纸铅笔,画出棱堡防御的各个方向,按照大明军队的攻击力模拟攻防作战,很快就让所有人看到棱堡的优越性。
解决完棱堡的问题,朱道临接着解释三座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的原因,介绍新式颗粒火药的制造程序、温度、湿度、干燥和储存等技术要求,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充足阳光对火药晾晒的重要性,意识到把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向不但能大大节省生产时间,还能避开北固山西面长年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潮气。
意见统一之后,朱道临询问固山铁城的临时总管李宽济:“筑城的砖石材料购买和工匠民夫招募进行得如何了?”
李宽济恭恭敬敬地回答:“砖石材料陆续运到,由于消息传递需要些时间,加上需要现筹集,大约半个月之后,方圆三百里的商家才会运来大批砖石木料。”
“目前的工匠只有2;000余人,民夫招募到6;000余人,各级主事仍在城东、城南大肆招募合格的工匠民夫,估计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招齐。”
“按照大人吩咐,现有工匠民夫已经开始沿着北固山南麓山脚的外围,修造2;000套砖瓦结构的工匠住宅,以及西城门内1;200驻军的营房和校场。”
“接下去就该修建北固山西面的火枪制造厂房和仓库,东面三座间隔五十米的火药作坊,同时在三座作坊后发山体上开凿四个大型储藏洞库,然后集中力量修筑四座棱堡和东、南、西三座城门,最后修筑连接城门和棱堡的城墙。”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思路很清晰!你们把我定下的五条规矩写在木板上挂出去,告诫各级管事,要善待工匠民夫,保证一日三餐足额足量,每月2两银子的工钱不得克扣分文,千万不要在这方面出问题,否则发现一个我收拾一个!”
“第二,你们回去宣布,若能在十月中旬前竣工,经验收合格可投入使用,我亲自给每位管事发放不低于50两银子的重奖!功劳最大的10个人,将获得我的举荐和额外奖励,愿意留在火器厂和守备千户所的,将获得破格提拔!”
“谢大人!”李宽济和两名九品官员激动地站起来弯腰致礼,接过朱道临送上的一沓图纸告辞离去。
叶良辰默默点头,非常认可朱道临重奖重罚的果断措施。
吴景贤却对朱道临的新式火药制造技术很感兴趣:“道临,你用新式方法制造颗粒火药,每月大约能造多少斤?”
朱道临一直不习惯大明的工业计量单位,还得用脑子换算过来才能回答:“如果火硝足够的话,只需500熟练工匠,每月能造出15万斤用于火炮的颗粒火药、10万斤新式火枪发射药。”
吴景贤和叶良辰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望着朱道临。
朱道临暗笑不已,他报出的产量只是段德铭他们厂里85名老工人1个月的火药生产量,而且是在没有任何电力机械和水力机械条件下,全凭人力和毛驴生产的结果。朱道临不信调动500名熟练工匠和20头牛马使用同样的生产方法,比不上段德铭厂子里的85名老工人和5头毛驴。
其次,土法生产硝土的“硝田法”朱道临已经完全掌握,南京地区和淮北地区历来是盛产硝土的地方,只需等待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