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华时代 >

第30章

华时代-第30章

小说: 华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华有所不知,现在全国除了汉阳兵工厂能够仿造出枪弹外,各省均设立了生产枪炮的机器局,可是银子花了一大堆,但造出来的东西却不堪使用。所以,对于凯江这个小地方的机械厂一天竟然能生产50支步枪(这个数量,陈华打了一半埋伏),让各方人士都有所心动。

“他们还有什么条件,另外,他们能出到多少价格?”

“他们说,价格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定价。至于条件,到没主动承诺过什么,陈公子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冯贵似乎听懂了陈华的话里有话。

“你可以去当绵州知府,另外,我要在凯江镇组建一个500人数的民团。其中道理你该明白。”陈华想到了绵州上坝的铁矿、煤矿和各种资源,如果能把上坝的矿产拿下来,陈华至少在十年内不会为资源短缺而忧虑。

最近,在冯贵小叔冯伟业的运作之下,绵州李彬已经升任新军第17镇统制朱庆澜手下标统,手上有2000左右的人枪。对于新军这只怪物,清廷绝对没有想到会为革命党和野心家作了嫁衣裳。当全国一片反正之声响起,除了辫子军张勋外,其他新军很快就站在了新政权一方。对于李彬的这支力量,陈华自然是有想法的。所以才有安排冯贵去担任绵州知府这一步棋。

“陈公子,这行吗?”冯贵有些忐忑,该不会是陈华想甩开自己吧。

经过几个月的合作,冯贵及冯家当事人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利益绑在了陈华身上,虽然其投资不大,但其可预期的收益却是别的地方百万元投资也换不来的。再说,冯家人脉宽消息广,他们已经预感到朝廷不行了,南方的革命党,各地会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作为朝廷派往各地的府督之类的大员,与朝廷也是阳奉阴违。清廷,已经被包括它的官僚集团在内的大多数人抛弃了。

“你行的。以后,冯大人的官还会越当越大。”陈华知道冯贵在担心什么,便给他吃了一个定心汤圆。

“要不,我给他们说,由你来接任凯江绿营营统?”冯贵明白陈华对官场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对于军队似乎很有想法,这一点看他训练的保镖就能明白。

“不要节外生枝,凯江就这样行了。”陈华不想太惹人注目,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陈华还是懂嘀。

摄政王的威势不可阻挡,一九零九年十一月初,冯贵升任绵州知府的圣旨到达凯江,同时到达的还有一份朝廷公文,为“绥靖地方,保境安民”特准许凯江富商陈华成立“凯江民团”,经费自筹。

新任知县亦是冯贵好友,叫刘原。此前刘原在他地担任知县,在冯贵的运作下被调到凯江。如果说,过去的凯江上不沾天下不着地,除了农业外县上无任何产业,那么,现在的凯江无疑是一块肥肉,且不说民生、教育的改变,近代工业的发展,仅仅是全县的税收,就由过去一年的20万元,上升到了50万元,县城南渡口一带,其热闹程度已经不输给长江沿线的大码头了。

当然,陈华得到朝廷允许组建民团的公文时,前后已经有3000支华夏1型步枪启程运往了北京。

PS:哎,今天的显示一直有问题。本章一直上不了首页,太怪了;然后,从目录里又看不到第052章。千殇正在努力调整。

第054章 咱们的队伍才开张

也是合该有事。就在陈华没日没夜组建操练民团士兵时,凯江县最南面的三个乡镇突然遭到了熊耳山土匪的劫掠。据报,土匪前后共出动了上千人次,三镇的富户一个也没跑脱,全部遭到了洗劫,三镇共有62人死于土匪的杀戮之中,房屋被毁上百间,金银损失高达100万元。

这场凯江有史以来的匪讯迅速传到了四川总督府和摄政王载沣的耳中,载沣命令四川新军派出一个标前往剿匪,一定要将土匪消灭在熊耳山中。

熊耳山并不是华夏那个著名的熊耳山,而是凯江与富乐县相交处的一处大山,说大也不是很大,也就方圆几十公里的样子,但熊耳山与老马山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熊耳山特别的险峻,其险峻程度比老马山更甚。老马山中,即便如磨盘岭也说不上多险,因为有一条路直通岭顶。但熊耳山进山之后,却找不到这样的路。看起来处处可行,但走进去后处处皆不可行。

陈华反复回忆前世的记忆,包括一些书中的知识,但怎么也想不起这凯江历史上还出过这么大的匪讯。该不会是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吧,陈华疑惑地想道。

匪讯传来二十天后,又传来了新军进剿的情报。对于新任知县刘原带来的这个消息,陈华依然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他要看看,新军的战斗力到底怎样。

新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一九零九年除夕之前,官报上说新军已经撤离熊耳山,这次剿匪,新军共消灭匪徒600余人,而新军自身也伤亡了500余人。“土匪十分凶猛”,这是官报对土匪的评价。

“愚蠢!”这是陈华对新军指挥官的评价。新军绝对是华夏土地上战力最为强悍的军事力量,不是打不赢土匪,而是指挥官太无能。如果其指挥官有太祖十分之一的军事才能,小小的熊耳山早就被拿下了。陈华估计,熊耳山的土匪可能最多只有三、四百人,所谓剿灭土匪600余人的说法估计夸大了十倍;至于新军的损失,估计其数据是真实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陈华估计土匪中很可能有能人。当即,陈华命令侦察班副班长冯仁,派人前往熊耳山下搜集土匪的情报。

虽然在朱山和冯仁的主持之下,这半年多时间来侦察班的情报力量发展得十分迅速,但对于县境内这类力量,陈华还真的有所忽略,总觉得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谁知,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搞出了大事。这算不算是给穿越者的一个耳光呢?陈华想到这一点,脸上就有点发烧。

刘原来找陈华问计,因为刘原很担心土匪不灭他的仕途就有可能不保,事实上,刘原已经遭到了总督府的训斥。

“新军都不行,我的民团就更不行了。”陈华不想趟这趟浑水,所以对于刘原希望陈华的民团出马立即加以拒绝。有土匪在好啊,这样民团的存在就显得更合理了。而且,民团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县城的安全。

是地球人都知道这是陈华在要好处,没有好处的事陈华肯定是不会干的,即便要干也是自己单独干而不会听官府的。

“陈公子,这事你得帮帮我,你知道我是冯知府的朋友,而冯知府临走之前专门告诉我,凯江的事要多听听陈公子的,所以……”

“这事,得由总督府下文才好行事。”陈华的考虑是周到的,如果自己直接答应了刘原,那么,朱庆澜会有什么看法?朱庆澜作为新军17镇的统制,其权势在四川是仅次于总督赵尔巽,其手上可是有12500人呢,仅一个炮标就有1800余人,那大炮可不是吃素的。虽然不至于说自己去剿了匪朱庆澜就敢拿大炮轰自己,但无端得罪了这人肯定是不划算的。如果陈华的历史知识没有出错的话,这朱庆澜在辛亥年后也是四川军政府的重要人物。

埋头练兵。这是陈华最为正确的选择,期间,陈华也过完了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个春节。春节时,在南薰巷的陈府是张灯结彩,上门拜年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兄弟七人,再加上王伯四人,总共十一个老的老小的小组建的家庭,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里,显然尤为亲密和谐。这一年来,王伯也是付出了很多,他通过以前认识的一些朋友,前后共拉来了近百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中青年人。中年人,陈华直接把他们放到各个工厂里,而青年人,陈华则直接把他们丢到磨盘岭基地进行特训。

一九一零年正月二十,总督府关于让陈华的凯江民团进熊耳山剿匪的手令到达了凯江,与手令一同到达的,还有一张五万元的银票和一张军令状。也就是说,陈华只要签了那张军令状就可以得到五万元。军令状这东西是地球人都不会陌生,那是一张不成功便成仁的催命符!

看来,关于如何剿灭熊耳山的土匪,省上是有过争论的。否则,总督府就不会来这么一手。

好在冯仁的侦察情报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让陈华有了更大的把握和信心。“兄弟们,建功立业,就从今朝开始吧!”在民团出发的誓师大会上,陈华高声吼道。

此时,陈华要的就是高调,要让朝廷和总督府看看俺一个小小的民团团长对民族的赤胆忠心,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决心。

当然,如果陈华仅仅只有这一手的话,那么陈华充其量也就是个穿越而来的白痴。

早在陈华接到军令状的当天,陈华就命令特战一排、特战二排共66人昼伏夜出连夜潜往熊耳山。特战队员们人手一支短枪、长枪,另外还有四挺轻机枪,至于弹药那更是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年前,借民团成立之机,陈华对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了一番整合,将善于带兵的特战队员全部调到了民团,这是一支公开的力量;而将喜欢特战生活和确实具有特战才能的人共同组建了“猎豹特战队”。至于这大半年来新训练出来的近千名士兵,陈华并没有把他们拉进民团,而是留在老马山中占山为王。

PS:呵呵,在宾馆服务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个上传稿子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前到上午看了哈。昨日,收藏、推荐都增长较快,千殇在此鞠躬致谢啦。

第055章 事出有因

原来特战队的侦察班、警卫班则从特战队中剥离出来,侦察班加上后来加入的三十余人,组建了名为“猫头鹰”的情报组织,这更是一支暗力量,其直接责任人就是冯仁。警卫班则升格为警卫排,排长钟平,副排长刘玄德,其中刘玄德专门负责陈华及集团重要人物的安全。

猎豹特战队下辖狙击队、爆破队、特战一队、特战二队和特战三队等五个排级部队,总人数达到了165人,特战队的队长由武刚担任。其他各队指挥官也分别作了调整,袁福升任狙击队队长,原老队员夏有富为副队长;爆破队队长王剑,副队长孙强;特一队队长刘放,副队长蒋朝阳;特二队队长赵德勇,副队长欧阳德;特三队队长何文兵,副队长为原老队员王德力。而在此次全面调整中,第一批由陈华亲训的老队员要么在猎豹特战队里至少升成了班长,要么就担任新兵排长,与那些新训练出来的家伙藏到老马山腹地去了。

而在磨盘岭基地,陈华正式成立了教导队,继续对新兵进行训练,教导队的队长由则由原特一班事业班长陈百胜担任。

至此,猎豹特战队、教导队、新兵排、猫头鹰、凯江民团、上海龙帮的明暗军事力量格局正式形成,在民团剿匪前夕,总人数高达1600人。

对于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民团,虽然副团长朱山的各项工作都做得不错,陈华是不太相信其有多大战斗力的。因为民团的训练,陈华并没有采取磨盘岭上的训练方法,而是按照这个时代的陆军训练大纲结合前世陈华的经验而成,总体上讲只是高于目前的新军训练水平,而低于同期的德国陆军训练水平,再加上时间也不够,好在陈华并没有依靠他们去战胜土匪。

经过两天的徒步行军,陈华的民团到达熊耳山下。陈华安排民团住下,而且还故意将营地搞得漏洞百出,只要几百人向民团一冲,就极有可能被冲散击溃。

陈华从情报中得知,此前的新军就是这样败的。新军派到熊耳山前线的,不到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