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福星大事记 >

第549章

战国福星大事记-第549章

小说: 战国福星大事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也怪不得各位朝廷重臣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安排是把八条宫智仁亲王的继承人身份确认下来,虽然天皇自己已经基本打定了主意,但是各方各面的沟通工作却一样也少不得。
    这些人实在也是太忙了,直到听说我游幸奈良还是没有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还想着是不是派个人来慰问一下。可就在这时,我率领天下大名在奈良以礼郊迎政仁亲王的确切消息传了回来。
    我就是那么在天下大名的面前,一路替政仁亲王牵着牛车进入了东大寺。慌得和尚们屁滚尿流地赶紧把亲王殿下预备的寓所换了一套正院屋子。自主持以下所有和尚都换上了锦罗袈裟地正式礼服出迎,大门边还挤满了闻风而来的其他寺院上层僧众。
    和我诸星家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京都的东福寺、相国寺,以及尾张的热田大明神社,所以在奈良举办的法事活动并不多,规模通常也不是很大。自20年前织田信长割取兰奢待以来,东大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风光过了!
    东大寺的主持对于我和信清以及天下大名的到来,自然是欣喜若狂,跑前跑后摇头摆尾地自我表现有如一条哈巴狗。在他想来出现了这样的机会,也许真是佛祖又睁眼眷顾东大寺了!
    在整个参观和礼佛的过程中我极少说话。被问得紧了也仅仅是应付性地点点头或摇摇头。然后又退回到政仁亲王身后半步地位置上,把所有直射的目光都留给了这位皇子殿下。信清只能是再后撤半步,至于其他人则在后面列成了集群。
    只要不是脑残或者思维不健全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政仁亲王在奈良地行程一共五天,我基本上是全程陪同,虽然依旧没有说过多少话,但是传出的“信息”已经足够多了!
    这世界上从来不少聪明人,在“迎接”的第二天,政仁亲王“仁孝恭谨”、“有皇者之风”的舆论就在大名中间传了出来,甚至有些急躁的已经准备向朝廷上表,敦请天皇陛下“早定储位”。
    京都自然也听闻了这件事,立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虽然无论内外都没有正式提到过任何名字。但是天下武家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面对这种情况还有些人想再争取一下,但是九成以上的公卿已经逐渐修正了他们的态度。
    京都的讨论还没有来得及展开,政仁亲王就由奈良回来了,出于对新形势发展的考虑,与离京时地清冷不同,一支高规格的迎接队伍被派了出来。尽管很多人私底下并不甘心,但是无法改变的是八条宫智仁亲王手里的那个皇位,已经忽扇着翅膀飞走了!我是一个谦虚勤勉的人,该立谁为储君的话自始至终没有以我的嘴里说出来过。
    不知道是不是又是持明院基久的主意。政仁亲王为了表示与我的关系之“铁”,又作了一件石破天惊地举动,为我请尊号为“御父”,也就是替他老子又找了个爹,替他自己又找了个爷爷。
    据他自己解释的理由是:诸星清氏殿下既然为现在的天皇主持过戴冠之礼,那么也就算是有了义父子的名份,虽然因为没有作过天皇而不能称之为“上皇”,但是称“御父”并不能算是过份。再者诸星清氏殿下数十年来全力维护皇室,也确实进到了“父亲”的责任,那么称为“御父”岂不是名正言顺的吗?
    没想到此议一出居然是应者云集,京都内外一片的叫好声。更有些公卿、僧侣书写了大量颂扬的诗歌和文章,在近畿各地广为传播。不管是不是心里堵的慌,但对于这件事总不能简单漠视,几天之后朝廷还真的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仔细考虑之后我还是决定推辞了这个尊号,现在我已经不需要用这种方式增加威望了,事物发展的方式往往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就算我本人能够保持清醒,但难以避免是我的后代和整个体系就此骄横愚蠢起来。
    一番恩遇和推让之后,我的尊号被定为了“太上大御所”,“太上”的意思是天皇的长辈,“大御所”指得是退了休的将军。
    以前我还真是没有很在意,一个尊号在我这样即将成为历史的人来讲还是非常必要的,且不讲我个人的虚荣问题,仅仅就是为了在史书上更加好看也应该有这么形式。
    许多人再次蜂拥而来向我道贺,我多少也应付了一下,为了避免被围困住纠缠不清,我在奈良召开了两个茶会,算是所有人都见过了一回。
    那些小大名见我把信清先打发离开,知道不可能再有什么机会,过了十来天后,大部分人陆陆续续地也就离开了。仅有十几个各地来的大大名被打了招呼,过后我将宴请他们。
    被邀请的客人多多少少有些“受宠若惊”,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地张扬过了,能够受到这种邀请自然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与其他那些燕雀般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档次,也许这就是在今后幕府统治序列中的迹象显现。
    “恭贺太上大御所殿下!”伊达政宗向我捧起了酒杯,一只独眼里精光烁烁。
    “诸星殿下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如山川之长存,如日月之永在。我等仅怀竭诚景仰之心,拜贺您的受到天皇的尊奉!”说完他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向众人照了一下空着的杯底。
    “是啊!是啊!”不管众人是否真心全都随声附和。
    “这全都是天皇陛下的圣恩!”我感慨地转向京都方向,端起酒杯虚敬了一下然后掩面喝下。
    伊达政宗现在兴致确实很高,自从德川家康让位并到京都来之后,信清把奥州探题的位置也给了他。现在他一身兼领陆奥的探题和守护两职,可谓是一时荣宠无双。
    我注意到了德川家康,虽然在陆奥暂时被压下了一头,但是在京都乃至全天下的声望却高了不少。现在在我的推荐下,他又担任了已经立为太子的政仁亲王的老师,声望也持续地上升当中。
    “看起来这位政仁亲王非常聪明,但愿他能始终保持这种清醒!”不知怎么我忽然冒出了这个念头,虽然年纪小但有持明院基久帮他掌舵应该不会走上“歪路”。
    不过事情不一定总会按照我的猜测发展,京都那边的监视更加的紧了,即便真有什么我自然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那就只能让这位太子提前龙驭归天了。
    “各位殿下实在是过誉了,在下惭愧!”我终于出言打断了有如接力赛的恭维,长叹了一声说道:“诸位殿下的好意我诸星清氏明白,但是光凭我自己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可叹是百年乱世离乱,多少忠义志士为国死难,想一想还真是叫人伤心哪!”
    “诸星殿下实在是太谦逊了,也是您的拨乱反正才使这些义士的取义之举才有了价值!”毛利辉元赶紧接上来说到。
    我笑了笑,可惜这几句话我不是为他说的。“当年征讨北条家时,大军也曾受困于箱根山道,多亏了德川殿下的及时援手。我记得当时德川家有几员大将奋勇向前建有奇功,他们几个……叫什么来的?”我右手中指轻轻敲击着太阳穴,困惑地转向德川家康问到。



105、太上御所的谢意(下)

       
    “究竟是谁来的……”我的右手停留在太阳穴上,一圈一圈揉着,仿佛陷入了一种痛苦,亦或者是要打起了瞌睡。无论谁此时看我都是一个精力不济的老人,喜欢回忆,而记忆力又衰退得厉害。
    事实上我自然不可能忘记那三个人的名字,井伊直政、渡边守纲、服部半藏,那三个卷了我面子的人。这些人至今都没有死,真是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
    人说“宰相肚子能撑船”,但是我这个人可作不到。说实话我只是能忍而已,对于“抱复”这件事也算不上很执着,但是如果犯在我手里,那我可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对于德川家我一直没有得出功夫和机会来处理,这次奈良聚会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而且偏巧这几个人也都跟着来了。
    德川家康退位受诏到京都来以后,为人处世一直做得很低调,不但随从极少而且深居简出。不过毕竟德川家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势大名,来到京都又是在朝廷里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也是为了应对京都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身边带上了智勇双全的井伊直政和本多正信之子正纯。
    渡边守纲和服部半藏这次则是随着德川清忠过来的,这种档次的大名身边不可能太寒酸,总要有些提得上去的角色,而这两个人恰恰都是以武功建名的大将,经过20年承平这样的人可是不多了。
    井伊直政、服部半藏为人谨慎还好说,性格暴烈的渡边守纲自到陆奥之后,可是没少说那些犯忌的怪话,这些我其实都知道。另外这三个人现在已经是德川家内部非三河系家臣的领袖,可以说相当具有影响力。
    “是鄙家井伊直政、渡边守纲和服部半藏三人!”见我半天也没有想起来,德川清忠忍不住提醒到,不管怎么说在众大名面前这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嗯……咳!”德川家康微微低下头咳嗽了一声,但是在用袖子挡嘴的时候非常隐秘地斜着瞪了清忠一眼。如果不是我事先就留心还真是发现不了,看来这个老家伙的意识和反应都没有退化。
    “哦?”德川清忠愣了一下。显然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眼神,不过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哪里出的问题。
    “对了,就是这三位!”我一直留在太阳穴上的手来到了桌子上,又轻轻敲击了几下。“真是不行了,这些年地安逸生活已经使我们中很多人忘记了当年的浴血拼杀。我现在也是不常出门,不过偶尔出来一次能见见当年这些勇士也是不错,不会他们也老朽了吧?”
    “哪里、哪里。纵然大御所殿下体恤我等亦不敢有所懈怠!”德川家康自然不好继续推诿,而且我话里的意思也已经相当明白。以我这样的身份夸奖某家大名的家臣实际上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如果他继续闪烁其词让别人听着都好像心里有鬼了。“让人去把他们三个叫进来,当面拜谢大御所殿下!”他对清忠吩咐到。
    一个站在德川清忠身后的年青侍从领命退了出去,厅堂上众人继续高谈畅饮,我的这番举动被看作是年老者在追忆当年地辉煌岁月,大家也就顺着这个思路聊起了过去的事情。
    当然,主要的内容无外忽都是我那些露脸的业绩,从墨俣一夜筑城到雷霆万钧扫荡东国,许许多多事情我自己都是翻了半天白眼才想起来。
    似乎谁都不满足于顺着别人的话题来说。每个人都努力想些特别的事情提出来。因而热闹是真热闹,只是乱哄哄地我一直也没有搞清楚究竟都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思。
    过了大约20分钟井伊直政他们三个人才被带了进来,不知道是不是从驻地临时被招来的。可能出于故意他们穿着全套上阵时的盔甲。与眼前的气氛似乎并不是很合。二月地夜里依旧天寒露重,盔甲上结成地霜色被屋里的热气一烘,在下沿处不时形成小水珠落下来。
    “拜见太上大御所殿下!”三个人在我前面两丈开外站成一排,只是躬身行礼并没有下拜。
    我轻轻地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三个人,真是没有想到他们还能有这样的精神和体力。从那或炽热或冰冷地锐利目光,和那扶着刀柄虎口处长满老茧的大手上看,丝毫也不用怀疑他们随时可以上阵拼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