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狂潮-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赐暝惫さ牡羌亲柿希囟捶⑾忠桓銎婀值南窒螅合衷谡纠锼械耐兜菰钡敝校负趺挥幸桓鍪歉卟斜镜氐娜恕4幼柿仙峡矗钟械耐兜菰被旧隙际歉卟兄鼙叱钦蚧蚴瞧渡角摹9囟淳醯闷婀郑堑人晃手旌纾兔靼琢似渲械脑颉8卟兴淙辉谑∧谑且桓龅卮ζ渡角某鞘校怯捎谟衅党窃谡饫铮卟械木没故呛芊⒋锏模饫锏奈锛壑甘褪忻竦南阉缴踔烈吖亟小6≡诟卟兄鞒乔娜舜蠖嗍际瞧党堑脑惫せ蚣沂簟8卟倒咀魑钠盗菲笠担ノ恍б婧玫妹换八担弥熳芾砬凹改晔硬煺饫锟囊桓鐾嫘此担焊卟倒镜男б婧茫梢源庸靖惫さ母@峡闯隼础9镜脑惫っ浅死掀耪煞虿豢康ノ环⒁酝猓渌腥粘I钏璧亩鞯ノ蝗及擦恕T谡庋囊桓銎笠道铮宦燮浼沂艉妥优芸粗醒亟肀ǚ⑿姓纠镎庋环菘嗔睢⒄庋坏阄⒈〉墓ぷ省�
这个因素也是直接导致方明亮不敢再在高勃市工作的原因。由于站里员工大多数是偏远山区的人员,他们的经济条件基本上都较差,有些员工来上班时甚至连鞋都没有穿的。从小就在沿江市生活的方明亮真想不到这世上还会有这样穷的地方。刚开始对这些员工的使用,方明亮还是很有些犹豫,用吧,这些员工上班前押金都交不齐,全靠从后来发生的工资里扣除。而其作为一个发行员,是每天都要求拿发票在手上的,以确保随时可以征订报纸,回收报款。也就是说这些发票也是随时可以变钱的,万一碰到一个自律性不强的人,看到某天收回的报款金额较大,连工资都不要就跑了呢?到时候钱倒是小事,一旦塌了线没人送报纸,问题就严重了,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不用吧,有时又实在招不到人,方明亮不能眼看着塌线啊,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让他们先顶上去再说。这样次数多了,他也就麻木了,认为只要能不塌线,冒点险也值得。再说这些人大多数都还是很遵纪守法的。只有少数人不能让人放心,而正是这些少数人让方明亮大伤脑筋。由于他们手上有发票,有时收了报款就拿在手上用了,你再检查他的发票时,就发现有问题。他们交不出款来,站里当然会追究,站里追得紧了,他们就承诺让方明亮在工资里面扣。但是像这样的情况是原则上的事情,属于挪用报款,方明亮当然不能容忍。如此就难免会起争执,有的员工就因为这,要么自己负气辞职,要么就地被开除。他们一旦离开就肆无忌惮,不再顾忌站里的约束。总觉得自己有工资在站里没结,从而回到站里强行索取。根本就没想到站里扣发其工资是对他违规违纪的处罚,而很多时候连处罚都谈不上,这些工资连填他们所挪用的报款亏空都不够。这样一个要,一个不给,纠纷顿起。在过去的一年里,方明亮不知道为这些事和多少人吵过甚至打过架,而这些事假如发生在沿江市,大多数都是罗威的保卫部门去解决的。但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所有的事情就全落到了站长的肩上。一旦事情处理不好,就有人要威胁站长的人身安全。方明亮离开前,就有好几个人放出话来要修理他,甚至有以前相互不认识的投递员因为共同的利益纠集在一起,相互邀约着到站里找方明亮的麻烦。你报警吧,他们跑了;警察走了,他们又来,真是不胜其烦。
听到这里,关动荡不由得从脊背后往外丝丝冒凉气。看来这高勃站的担子还真是不轻,今后开展工作可真要如履薄冰了。然而现在人都来了,难道还能打退堂鼓不成,不管怎么样,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好歹也就一年时间,再怎么样也要熬过去。再说了,现在不光是下面的投递员,就是关动荡自己,虽然名义上身为站长,可他也还是有生存压力的啊。
接近晚饭的时候,关动荡觉得有点累了。他看得出来,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又是盘账,又是了解情况,朱虹早就有点不耐烦了,只是一直隐忍着没有发作。“见好就收吧,”关动荡在心里对自己说,“今后日子还长着呢,事情也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他伸伸懒腰,对朱虹说道,“累了吧,快吃晚饭了,咱们做饭吧。”
“我炒的菜可是不好吃,”朱虹伸伸舌头,笑了笑,“以前方站长都不吃我炒的菜呢。”
“我没那么多的讲究,只要煮熟了就行。”
“那我去买点菜回来,”朱虹说着就往外面走。这个时候,门口出现了一个人,看年纪大概有六十多岁,高大的身材托着一张慈祥的脸,双眼炯炯有神,看起来精力很是旺盛。关动荡以为是读者,他连忙站起来,正要上前打招呼。朱虹却高兴地叫了一声:“杨站长,您来了。”
她这一句话,让关动荡有点摸不着头脑,愣在原地,望着眼前的老人。
“这是小关吧,很年轻啊。”老人沉稳地说道。
“我是——请问您是——”关动荡疑惑地问道。
“这是杨站长,沿江晨报站的,他们站离我们不远。”朱虹连忙抢着介绍。
“哦,您好,您好,您请坐——我听方明亮说过,您看我这刚来,我也没来得及去拜访您。”
“不坐了,走,到我那喝酒去,早就听小方说你要来,没想到这么年轻,呵呵,朱虹,你也一起过去,帮黄娇搭把手,好不好?”
“好,好,我这就去,”朱虹显得很高兴,“关站长,走吧,以前方站长经常在杨站长那里喝酒的。”
“是吧,”关动荡望了望朱虹,然后回头对杨站长说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4节
高勃站的工作并没有像关动荡预想的那样发展,他在心里酝酿已久的“稳定、变化、发展”的六字方针还没有出台,便早已注定了它的失败。
接手的第二天,他在站里连人都还没有来得及对上号,就接到了四份辞职报告,这可真是让他始料未及。整个站里总共才有十条线,就有四人要辞职,而且看那趋势,后面还会接着有人来辞职。听辞职人员说,方明亮在走之前对他们承诺,辞职的事等新站长来了再说。想到他要走了,大家只好隐忍不发,现在新站长来了,他们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听完他们的话,关动荡心里对方明亮是一百个的不满意,“你人都要走了,还给我埋这样一个定时炸弹,这事可不是你三哥的为人,做得有些不地道哦。”关动荡逐个看了他们的辞职信,见四个人辞职的理由是五花八门,有爷爷病了、有奶奶伤了、有兄弟要结婚的、也有姑子要出嫁的,仅四封信,就四个理由,几乎将婚丧嫁娶全占齐了。总之一句话:急着回家,请站长速批。看完信,关动荡感到十分的头疼。他将辞职信压在办公桌上,分别同四个人谈话,一个个地做工作,劝他们留下来。最后见他们去意已绝,只好承诺按站里的规章制度办理。可是等他想寻站里的规章制度时,却发现站里根本就没有规章制度,可以说所有的工作都无章可循,这可真是让人措手不及。方明亮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和他沟通,也不知道他以前对这些事是怎么处理的。如果知道,再怎么也可以来个因循旧例,也可抵挡一阵子。但是现在,连“因循旧例”这四个字也用不上,这可怎么办呢?
在这四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态度很坚决,声言如果关动荡不能尽快解决,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塌线。关动荡看看这件事情来硬的还不行,便一边劝他们做事不要冲动,一边承诺尽快解决。
投递员都出门送报后,关动荡留下朱虹和班长王辉一起商量对策。
王辉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他显然对这些情况司空见惯了,表现得很是无所谓。再说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关动荡见他双眉紧锁,一言不发,就有些着急。他这样显然是因为长期的上线投递已经将他磨得没有了锐气。
“小王,你说说看,他们为什么要辞职,这些他们平时应该和你有过交流吧。” 关动荡见他们拿不出办法来,只好自己想办法。但是他必须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辞职,知道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啊。他凭直觉判断那些辞职信上写的辞职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主要是嫌工资低了,又累。还有一个原因是快过年了,他们好多都想回家过年。”王辉小声说道。
“没有其它原因了吗?”关动荡听到这里,“为什么不能回家过年呢?”
“因为他们听以前的投递员说,晚报去年大年初一还在送报纸,这一点他们不能接受。咱们这边乡下对年节看得很重的,赚这么点钱,又不能回家过年,谁也不愿意啊。”
听到这里,关动荡皱紧了眉头。显然小王没有说实话,这些虽然是问题,但还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当然这也确实是个问题啊,晚报过年也还要送报纸,这一点他是知道的。去年他在城南站的时候,对大年初一还要送报纸这种做法也还是有意见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就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关动荡觉得如果多做做工作,没准事情能解决。
想到这里,关动荡心里有了主意,他决定一边做投递员的工作,一边加紧招兵买马。哪怕是招些假期临时工也行,必须把眼前这个难关闯过去。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时间紧迫,要赶紧想办法。
“朱虹,高勃市有劳动力市场吗?你们以前招人都是怎么招。”
“没有——有一个劳动力市场,但那只是空壳,根本没人去。以前方站长招人都是在门口写个牌子,有路过的人看见了就来应聘。这里还比较繁华,路过的人比较多,效果还可以。”
“是吗,那行,我马上写一个招聘广告,等一会就贴出去。另外,光这样还不行,我看我们一会去找一个打字复印店,将招聘广告多打几份,然后让大家到其它繁华的地方多贴几份,效果会更好一些。朱虹你一会就去将这件事情安排一下。我想跟王辉去看一下现在高勃市的线路分布情况,也熟悉一下高勃市的区划,然后想到下面两个站点看一看。”
安排好招聘广告的事情,关动荡就用站里的小摩托车载着王辉出了门。一路上,他对高勃站的线路划分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这些线路给他最深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字——长!不仅如此,由于高勃市地处山区,整个市区都建在山坳里边,市区的地势也显得凸凹不平,市内的很多居民小区和商业网点也是依山势而建。这一自然的地理环境也给投递员的报纸投递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基本上每条线路都有爬坡上坎的现象,而且是经常性的,有些地方自行车根本不能骑,只能推行。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投递员送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也直接决定了投递员劳动效率低、工资收入无法提高的命运。遵照高勃站目前的情况看,要想稳定投递员的队伍,提高投递员的工资、减轻投递员的劳动强度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地加大征订量,提高报纸的订阅密度,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线路,减轻投递员的负担。但是以高勃站的现状,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投递员每天送一次报纸就相当于参加了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坎的,确实很是不容易。速度快的投递员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