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狂潮-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明亮看了林正南一眼,显然他对林正南这样抢着答话有些看法,还弄不清楚这老狐狸究竟是唱的哪一曲呢,你就先将脖子伸出去了。
“征订关啊,说老实话,发行部这些老站长都是原来报社开发时涌现出的订报高手,最后才能当上站长,要不然下面的投递员可是不服啊。就拿我来说吧,当初刚进晚报,就创下了一周订报二百份的纪录,这样才引起吴主任的注意,给了一个小站让我来管理。现在是发行部事务忙了,会议多了,要不然我还是要经常出去订报纸的,有时候订报也是一种乐趣啊。”
胡元奎的上句话一出口,方明亮就想到可能是胡元奎想安排他们五个人帮站里订报纸。虽然大收订完了,可是每个区站还是下得有新增订户的任务。经过一个大收订,站里的投递员都有些疲了,这一阵子只看到投递员出门证订,没看到份数回,方明亮就有些担心,怕胡元奎会打自己的主意。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今天他真的提出来了。可是这件事要说直接拒绝怕也不好,毕竟自己一行五人在这个站里,胡元奎还算是照顾的,要是完全不给他面子,闹僵了对大家都不好,可这件事怎么办呢?由于一时找不出好的拒绝理由,方明亮没有吭声。
林正南听到这里,感到自己刚才不该莽撞地那么一问,方明亮看自己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可是自己不问胡元奎就不说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当然他们几人谁都没想到胡元奎还有更大的计划等着他们来实施。
见几个人都没有吭声,胡元奎心里暗自笑了,他感到这一段时间的感情投资有了回报。至此,他心里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可将自己的计划实施下去,他甚至看到那个转正指标在看着自己笑。看来这帮人是顺毛,来硬的不行,给软政策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想到这,他继续说道:“是这样,前两天街道办事处来人联系,说是有一批学生想搞社会实践,没有一个好的选题。他们觉得晚报是党报,就想跟我们接洽,我想到刚好可以安排搞一下征订,缓解这一阵子区站订报的低糜状况,这样两好和一好,我就答应了。可是我站里事务忙,可能没有时间带他们,这些学生就只好交给你们帮忙带,你们看行不行。到时间我意向性地跟你们下一个任务,不作实际能力的考核,你们看这样可以不?这件事情我已经向发行部吴主任作了汇报,吴主任非常支持。要你们几个来一个征订大比武。”说到这里,胡元奎觉得是时候搬出吴主任这块大石了,虽然不见得起什么作用,但是他们应该会有所触动的。
第2节
这一次学生的证订计划实施得很是顺利,让胡元奎非常高兴。那天他看到他们五个人都没吭声,就趁热打铁,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让他们事先作好准备,要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们总共是四十人,将之分成五组,他们五人各带一组,从后天开始就进入征订,为期十天。在年前将征计划完成,暂定每组征订计划为四百份。不管他们以什么办法,一定要完成任务,带好这班学生。安排好计划后,他详细地布置了征订当中的一些要注意的细节,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并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开培训,让他们各显神通。最后承诺区站将对优胜者给予重奖,并上报发行部。
安排好计划后,胡元奎及时写了一份冬季征订作战方案,上交发行部。并有意将这份计划写成了一份作战方案。因为吴主任行伍出身,对发行部的打造一直就是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就连一些文字的东西也弄得硝烟味很浓。下面的站长见上面这样做,也就投其所好,管他模仿得怎么样,都以一名战士自居。
刚开始,胡元奎还有些担心 ,毕竟这五个人当中,有两个是社会上的老油子,万一他们阳奉阴违,站里征订任务完不成是小事,自己全盘的计划就会泡汤了。说实话,按城南站现在的发行量,他胡元奎在做与不做也不会有位置之忧,但是为了那十二个指标中的一个,他不能失败,也不能大意。可是过了两天之后,他悬着的一颗心就彻底放下来了。看来这几个人真不是白给的人,平时拿腔拿调的,临上阵了还真有些真本事。
从这几天回的征订数字看,收获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各个组每天都以大几十份的数字在回,这也给他在站里做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口实。从他们回票的情况来看,几个组每天回的数字不相上下,只是从小票分析,也体现出了几个人的工作特点。方明亮和杨怀庆这两组回来的票中没有一份是这两人开的票,可见他们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征订当中。可他们怎么将这帮学生盘得团团转,这个胡元奎就不得而知了。而关动荡则是偶尔有一两份是他自己开的票,可见他在参与;林正南和刘紫菱回的票当中,他们自己开的票要占多数,可见他们的征订能力是很强的。当然不管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只要他们回数字,就是好事,有句话不是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吗?胡元奎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且这结果对自己太有利了。
有时,他又有些隐隐的担心。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这帮人将来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如果真是以吴主任当初引进他们的宗旨来看,很多现任的站长和他们比起来就不是很称职了。
开始征订的第一天,胡元奎是参加了他们对学生的培训的。尤其是关动荡那一组,听完后他简直大吃一惊,他自己都没想到晚报会是这样的。关动荡在讲解中,将晚报进行了很强的肢解。每一个版面有什么知识,会适合哪些人群看,征订时应该重点强调些什么,讲得细致入微。而且对各类人群进行了心理剖析,告诉学生们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策略,讲得极为详尽。听他的讲解,胡元奎感到就好像是在听人讲一份药品的说明书,成分、药效、适应症、不良反应等等,应有尽有。你在这样的状态下去证订,以胡元奎自己发行的经验来看,可以说成功的几率会是很高的,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让胡元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不仅仅如此,更让胡元奎惊喜的是,自己这样一个无意间的做法,竞和发行部的思想不谋而和。吴瑞年对他的这一行动可谓是赞赏有加,并决定在站长办公会上推广。要求发行部下属各个站,学习城南站经验,成立征订专班,以期在寒假这个征订淡季,将报纸的发行量推向一个新高。此刻,看吴主任在会上对这次冬季会战作详细布置,胡元奎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自己这一步棋走在了发行部的前面,吴主任对此刮目相看。胡元奎心中很高兴。
“我们要利用寒假这个机会,组织大量的学生军进行社会实践。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征订活动,将沿江晚报的发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力求逐片逐区,不漏掉一层楼,不放弃一间房,采取阵地性进攻,地毯似的搜索,绝不留死角。有些同志总在说报纸的征订已经饱和了,从今天城南站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发行离饱和两个字还差得很远,希望那些坐在以往功劳薄上过日子,得过且过的站长们要警醒了,不要把你们的位置玩丢了。”吴瑞年声嘶力竭说完最后两句话,便端起了茶杯,离开了会场。
他要急着去处理一起报款被挪用事件,这阵子发行队伍大了,问题也突显了出来。新招的站长不能上手,老站长们得过且过,这些问题让他心力交瘁。社里一再地要数字,并且说省报正准备借改革春风,办一张适合市民看的小报,方案正在拟定中。如果是这样,新的一年里发行市场上马上就会出现强劲的对手,晚报的发行到了关键时候,可是一点也不能含糊。
胡元奎从会议室出来,自身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有的站长跟上前来,一口的阿谀奉承。“胡站长,你可真是厉害啊,这个时候上这么一招,看来转正的指标非你莫属了。”
这句话可是说到胡元奎心里去了。可他嘴上却说,“哪里,哪里,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落到我们这些小站长头上,”一边嘴里嘿嘿的笑个不停。但是他马上就听到了不和谐之音。他清楚地听到发行部的元老——六大站长之一的杨济时在他背后说:“就他胡元奎能,我们不知道还能订出报纸来,可是假如将辖区内的地盘都搞空了,将来再加任务时看他怎么办,到那一天,有他哭的时候。何况这快过年了,还出什么风头,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这不是给了发行部一个克扣我们年终奖的借口吗?”
胡元奎虽然不怕别人说什么,可是听到杨济时前面一句话,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是啊,姜还是老的辣,自己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忘了后面潜伏的危险。发行部月月都在给各个站里下任务,并且是在原来基数的基础上按百分比加任务,自己怎么将这件事情给忽视了呢?看来自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一旦将来加任务,投递员完不成,拿不到全额工资,自己管理上也就更难了,这可是一个不好的预兆。然而现在这事闹大了,弄到发行部去了,自己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这可如何是好哦,这可恶的转正名额啊,可把我害惨了。发行部怎么还没有动静呢,要是自己能因此转正,也就不怕所谓的加任务了。到时候自己成了正式工,还怕没有站长的位置给我。
第3节
刘紫菱最近有了心思,对于这样一种感觉,她也觉得有些奇妙而不可思议。但是这种感觉一来,却再怎么也挥不走了。
在城南站实习的五个人当中,她的年龄最小。按道理来说,她才不到二十岁的年龄,还没有条件来应聘站长的。但是叔叔在爸爸面前打了包票,说可以在晚报给她安排个好一点的岗位,要她先通过这次站长的招聘进来再说。到时候先到基层发行站做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再给她另外安排。为此,家里对这个远房的叔叔是千恩万谢,因为对她们那个偏远的乡村来说,女孩子能到沿江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简直是太不容易了。
临离开家时,家里一再叮嘱她在外面要用心做事,不要给三叔丢脸。不管在哪里,都要尽量少说话,多做事,年纪轻轻多吃点苦没关系的,古语都说,做人都是先苦后甜。送她到沿江市的路上,母亲唠叨个没完,搞得刘紫菱都有些烦了。直到最后,父母一起亲自将她送到城里,交给了三婶才哭天抹泪依依不舍地转回去。这场景让刘紫菱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当初不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现在自己都长大了,也已经成人了还让父母操心,可真是不应该。她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在晚报好好做,干出点名堂来,好让父母放心。
就这样,她糊里糊涂地进了沿江晚报发行部,当了一名实习站长,并顺利地分到了城南站实习。可是当她和另外几个人一接触,她立刻就发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也知道了想在外面混出个名堂来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几个人,无论哪一个,在刘紫菱眼里都可称得上了不起的角色。因为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她感觉他们都高得惊人。可是就是这样的角色,在城南站里也是时时小心,处处注意。她感到自己就更应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也许是小女孩的天性使然,有时候她又觉得很好玩,看着方明亮在那里拿腔拿调地和另外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