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相亲相爱 >

第16章

相亲相爱-第16章

小说: 相亲相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说一点儿也不让你喝。喝也成,但一定少喝!不能实打实地喝,对于喝酒,你得学点小聪明!”
杨杨快要急疯了。
她像往常一样洗漱完毕坐在桌前敲字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写好的文档不翼而飞。杨杨除了本职工作外还业余时间给医学杂志撰稿。后来,南方一家出版社看到了杨杨的文章,希望与她合作出一套医学方面的书籍。杨杨很在乎这个机会,夜以继日地撰写稿件,好不容易写到了收尾,怎么文档就像做梦一样没有了。
杨杨坐在电脑前,恨不得多生出几只眼睛几双手来。桌面,文档,C盘,D盘,就连垃圾箱都搜查了一遍。绝望的时候,杨杨还启动了系统还原。所有的文档都在,被删的,保留的,就唯独没有自己想看到的文档。
杨杨突然冲到客厅里。
杨妈妈正在打电话。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耳聪目明,头发又黑又亮。如果不是看那张已经布满皱纹的脸,听声音还以为她是一个青春勃发的年轻人呢。杨妈妈年轻时在公证处工作,退休后学会了玩游戏上网,光浏览新闻还不行,还得聊天。各种聊天室,各种聊天工具,乱七八糟的网友多的难以计数。老太太也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和年龄,偏偏聊的人又喜欢她的慈祥与真诚。杨妈妈像妈妈,又像奶奶,有时候还像一个老大姐。不能给别人说的事情,全部给杨妈妈倒了出来,婚外恋的,失恋的,单恋的,老婆老公出轨的,与老爸老妈生气离家出走的等等。杨妈妈像一个拯救人类的女神一样,在网上聊还不行,家里电话都公布出去了,每次回到家,好像这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个声讯热线。
电话是从国外打过来的,杨妈妈心疼对方的电话费。好不容易打完了电话,杨杨急不可耐地说:“妈,你用我的‘笔记本’了吧?”
“用了一下!我的QQ上不去了。”
“我早给你说过,不要用我的‘笔记本’。你有一个台式机不够吗?我的笔记本全是重要的文件。你看你看,我辛辛苦苦写好的文件全没有了!”
“是吗?”
“当然是啦。都快写完了,现在却没有了!”
杨杨急得想跳楼,杨妈妈还一副不相信的样子:“我就上了QQ,就接收了一个照片。结果吧,那个人真缺德,发的是黄色照片,我就删掉了。”
“哎哟,我的妈,你是不是把我的文件也删掉了?”
“不可能啊。”杨妈妈满怀信心地操作笔记本。这个老太太对电脑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女儿,打字也不用拼音,学的五笔,有时候聊得开心,不用听别的,整个屋子里全是打字的啪啪声。
杨父去世得早,杨杨总觉得妈妈可怜,总是想方设法地让着她,掏钱给她买了一台电脑,没想到好心给自己招惹了大麻烦。写了三个月,近二十万字的文档,让她一下子就删除了。
鼓捣了一阵,杨妈妈安慰女儿:“删了就删了,我打字快,你说我打!真的,我现在打字速度特快,我开两个QQ,一个MSN,还有网易泡泡,每一个上面都有一百多人,聊起来我忙得饭都吃不了。”说到这儿,杨妈妈有些骄傲:“我打字的速度全是聊天练出来的,不信,你随便说,我可以一字不差地打出来。”
“你有时间打,我还没时间说呢。再说医学文章能张口就来吗?”
“看看,你成心气我不成?删就删了,你妈也不是故意的!都是那个小子,非得要发给我结婚照,结果是一个大光屁股。我找他去,骂死他。”
对于这个妈,杨杨是一点儿脾气都没有,说好听了老太太可爱天真让人哭笑不得。说的不好听,整个一老妖精。
杨杨的“笔记本”是从国外买的,在国内还没有维修站。转了好几家修理电脑的,没有一个可以修好。有一个家伙还拿螺丝刀想打开笔记本。杨杨马上止住,别文件没找到,搞得“笔记本”也不能用了。
万般无奈中,杨杨突然想到了罗晓婷。
接到电话,罗晓婷极为热情:“没关系,杨医生,你不要着急,我马上让何棋过去。”
杨妈妈看到何棋高兴地不行了,她错认为是自己聊天的网友登门致谢了呢。前几天,她拼尽全力拯救了一对要离婚的夫妇,人家在网上要了她的地址,感谢的话说了一大堆。
何棋彬彬有礼:“阿姨,杨医生在家吗?”
杨妈妈先是惊讶转而兴奋,老太太再开放,但家里有这么大的一个女儿也是愁闷。杨妈妈曾经很夸张地对杨杨形容,你一天不结婚,我的心就一直吊着,就像吊了一块大石头。无论杨妈妈怎么样努力,杨杨照样读研,照样出国,照样三步一曲地上班下班,现在有个小伙子上门,杨妈妈心里被幸福灌满了,一边叫女儿一边张罗茶水。
杨杨把大致情况对何棋说了,何棋眉头微皱了一下:“你应该备份。要不就多存几个地方,不然文件很容易丢失的!”
对于计算机,杨妈妈比杨杨热情,她拿出花花绿绿的软盘给何棋看。何棋有些奇怪:“阿姨,你用这么多软盘存什么啊?”
“存聊天记录啊,存照片啊。小伙子,我在全世界都有网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要不,你打开看看。”
“妈,人家在帮我修电脑,等会儿再说你的事行不行?”
“啊!”杨妈妈转身看着何棋:“你是修电脑的啊?”
“妈,这是何先生,我的一个朋友。”说着杨杨往外推母亲,“哎哟,回头再细说,你先出去吧。”杨妈妈像个孩子一样笑,小声地:“我知道我知道,他想追求你吧?”
“哎呀,妈妈,别胡说。”杨杨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
何棋手指熟练地敲着键盘,直接进入DOS系统。一排排英文在蓝色的屏幕上闪动,进入,返回,再进入,看得杨杨在一边傻了眼。论英语她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八级,可是面对计算机这样专业的词汇,她看得一头雾水。站在何棋身边,她像一个目不识丁却又满怀求知的孩子,紧张,兴奋,羡慕。
突然,何棋低呼一声。杨杨也一下子看到了熟悉的文件名,因为高兴,她不由自主拍了一下何棋的肩膀:“就是这个。”
不过,幸福过后随之而来的是难堪,在许多被恢复的文件里面,竟然有一个男人的裸体,看不到头,但从头部以下白花花的都露了出来。杨杨一阵眩晕,等到回过神了,何棋已经若无其事地把照片删掉了。
杨杨想要解释,不过她怎么解释?图片在她的电脑上,她能告诉何棋,这照片是人家发给母亲的吗?
杨杨的脖子都红了。
何棋怕她难堪马上说:“病毒!你的机子中了病毒。我建议你安装一个防火墙。你这个杀毒软件是盗版的,已经失去了防护作用。这样,回头我给你发一个正版的。”
“啊,那太感谢了何先生!”
“没关系,有病我找你,电脑坏了你找我!”
因为病毒的原因,文件没有全面恢复,何棋有些遗憾。杨杨满怀感激:“不错了,现在已经不错了。何先生,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你知道我拎着‘笔记本’跑了很多地方。”
“举手之劳,何必言谢。对了,你可以不用叫何先生,叫老何或者何棋都行。何先生听着怪别扭的!”
“那就叫小何!要老也是我老,你还年轻着呢!”
“得了,别搞得像个老大姐!”
“当然是老大姐。不信你问问你妻子,我比你们大好几岁呢。”
关电脑的时候,何棋突然在桌子下面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君生我未生,君老我未老,恨生不同时,日日与君笑。”当下他心里一动。这首诗他知道,原文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诗是谁改的?”
杨杨不好意思地:“我呀,改着玩。”
“一改意义就不一样了。”何棋有些兴奋:“你也喜欢诗?啊,我是说你也喜欢改诗?”
“对呀。难道你也有这个爱好?”
“当然,我把泰戈尔的诗都改了。”说到这儿,何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重新背了一遍给杨杨听。这一背,两个人的距离突然就近了许多。
何棋前脚出门,杨妈妈就跑过来查看结果。听了之后杨妈妈哈哈大笑:“好了,以后我的电脑有什么毛病,就找小何好了。对了,杨杨,小何是学计算机的吗?”
“当然,北大的研究生。”
“哇噻!和你父亲是校友嘛。”
“得得,我爸是多少年前的研究生?学了一个土木结构,怎么能和小何相提并论?”
“看,你贬低自己的父亲了不是?想当年,你爸爸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杨妈妈把老头子的优点陈述了一番。老太太问女儿:“小何是想追你吧?”
“别胡说了,人家都结婚了。”
老太太失落得不行:“他一结婚你就没戏了。”
杨杨生气地:“你别见一个男人就往我身上安。别说他结婚了,就是没结婚也没戏。”
老太太咧咧嘴:“人家不会配不上你吧?”
“不是配不配的问题,我不喜欢小男人。”
“小男人?怎么定义小男人?难道是年龄?丫头,时代不同了,年龄真不成问题,网上有多少女人找了小男人啊?男人小四五岁不算小。真的,有些男人就喜欢大点的女人。”
在那个电话没来之前,罗晓婷还满怀幸福地在厨房里忙碌着。
印着可乐的围裙早就换成了缀满卡通的围裙,这条围裙是何棋和她一起从超市买的。当时为了方便,还买了两条。只是何棋上班后工作忙碌,能扎着围裙和罗晓婷在厨房里幸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好在,因为有物质做底子,罗晓婷在厨房扎得心甘情愿,扎得心花怒放。她像个保姆一样,根据何棋的喜好加醋放糖,炒、炸、煎、熬。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不满,都随着何棋的称赞而烟消云散。
因为何棋帮杨杨搞好了电脑,杨杨特意打电话感谢并恭维了一番。后来像是讨好一样,针对罗晓婷的苦恼献计出策,杨杨让罗晓婷买一只乌龟,掀开龟甲,取出内脏,洗净后用黄酒轻泡,放上玉米须,在砂锅内用文火清炖。对于功能,杨杨没有说得过于明白,只说常喝会对身体有好处。
杨杨的话在罗晓婷面前就是圣旨,就是权威。她就冲着杨杨,也得每天扎到厨房搞金龟汤。第一次何棋喝了,没说好但也没说不好。第二次第三次,何棋就埋怨汤没有味道,油没有就算了,连盐也不放,根本喝不下去。后来,只要一见到金龟汤,何棋就害怕。
金龟汤泛出乳白的时候,客厅里的电话响了。罗晓婷光想着老公了,谁知接起来却是父亲,说母亲病了,上吐下泻。如果罗晓婷有空儿,最好回来看看。
罗晓婷的父亲是一位军人,母亲是纺织厂的职工,他们就罗晓婷这么一个女儿。按照母亲的意思,希望罗晓婷能留在身边。工作安排了,关系也打点了,罗晓婷就是不干,要死要活地来了北京。在没结婚之前,罗晓婷逢年过节的都要回家,多了一年三四次,少了一年也得回去一次。结婚后,为了节约开支,把每年回去一次的习惯改为二年一次。有了房子,罗晓婷也曾经想着把父母接过来,母亲挺高兴的,父亲不同意。不是女婿不行,而是说在哪儿也不如家里方便。
何棋买了飞机票,可是罗晓婷又不让他去了。经过一夜的考虑,罗晓婷已经从感性转为理性,觉得两个人一起回去不理智。何棋的工作这样忙,三请二请的扣钱不说,要是领导对他有了看法,丢了工作怎么办?现在何棋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切以他为中心。反正老太太没什么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