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做领导 >

第7章

做人做事做领导-第7章

小说: 做人做事做领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节:做事不打“太极拳”
作为领导,不能做到坚决果断,往往给人以懦弱无能的感觉,那么这样的领导在员工心里的印象就要大打折扣了。管理者要时常作出各种决定,而作出这些决定都是需要勇气的。当信息完全准确时,管理者易于作出正确的决定,但当信息难以得到时,你简直就无法作出决定。真正考验你的时候到了!这时,一双双眼睛都转向了你,等你作出一个决定,你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这些都表明一位领导内心的恐惧与害怕。那就赶快下令吧,坚决果断!用你的智慧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如果一再犹豫,坐失良机,你想今后大家对你的印象会如何?没有人会尊敬或跟随一位胆小怕事的领导。在关键时刻,作一个英明的决断,那么对你日后的感召力、影响力,其效果会强于你平日长时期的外在表现。倘若你平时派头十足,一到关键时刻却疲软起来,那么这个反差只会给你周围的人留下笑柄。因此,坚决果断,勇于当先,是权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能赢得下属的赞赏与信赖。 

无论是什么领导,开会都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人把领导说成是文山会海的奴隶,这个说法并不过分。如果问题不解决,会议还得开,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召开高效率的会议的问题。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会议都不应该拖到一个半小时以上。如果超过了时间,疲劳和无聊的感觉就会越来越严重,而与会者对会议的关心却越来越淡薄。 

作为领导,你要事先告诉与会者会议限定的时间,让参加会议的人精神上绷紧起来,使他们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会议。其方法是:首先,要深入仔细地讨论问题;其次,研究其原因;再次,先考虑一下可能的解决对策;最后,事先准备好可行的方案。这种原则不仅适用于现场会议,而且还适用于电话会议。 

对于不重要的会议,可以在单位内指定秘书或者副手作为代理人参加。无论是请你参加的会议,还是要你自己主持的会议,如果代理人出席了,就可节约你自己的时间。代理人可把会议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向你汇报,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以计为首。正确的决策,可以事半功倍或扭亏为盈。决策的失误则恰恰相反,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寻求最大的决策准确性,要从信息量少的决策转为信息量多的决策,从专断决策转为民主化决策,从决策迟缓转为及时决策,从模糊试行决策转为精确可行决策。 

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曾经有人作过一次调查,一般企业的高层领导人,40%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经营战略,40%的时间用于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剩下的20%的时间才用于处理企业日常事务。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切体察人类因时因地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才足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团队,发布适宜的规章制度。 

实际上,这种领导艺术包括军队的精神。军队通常在拂晓时有锐气,午后渐怠倦,黄昏后则暮气沉沉。善于用兵的指挥官要避锐击惰地攻击敌人。 

从管理来看,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应具有的素养。“治气”要妥善安排工作时间,讲求工作方法,以发挥工作成效。“治心”要重视劳资关系,避免员工闹情绪,以维护安定进取的气氛。“治力”要重视员工安全与卫生,给员工妥善的福利,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工作。“治变”要重视企业纪律,发挥整体力量,也防止竞争对手趁虚而入。只要企业管理者能在心、气、力、变上多下功夫,员工自然会有强大向心力,而使企业更发展。要达到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四治的目的,领导者还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最终将经济手段和精神手段同时运用。比如,面对困境,要“加薪”,就得有钱;要想有钱,就得把效益搞上去;目前效益不好,主要是因为浪费严重;浪费严重原因在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其关键在于“人情”和“情面”。只有从管理的本身去解开这个难题,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率。 

不能一味迁就别人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分工和能力的不同,就必然要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分。既要有人运筹帷幄、掌管大局,又要有人身体力行,动手去干。但是,不管干什么,都要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立场,不能够没有一点主见,没有自己一定的原则。这里的原则既包括办事的方法,也包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立场、原则,少了哪个都会给你带来困难,并将影响你的生活。 

工作办事没有自己的方法,只听命于他人,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如果别人说的对还好,假若别人说得不对,而自己又不动脑筋,走弯路、浪费时间不说,有时难免要犯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人想挖鱼池养鱼,有人建议坑底要铺上一层砖,这样既干净又会节省水;又有人建议说,不能铺砖,铺了砖鱼就接触不着泥土,对鱼的生长不利;还有人说……于是,我们这位养鱼者开始犯难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该听谁的好。其结果是,事情就此搁了下来,最终放弃了计划。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要复杂得多,而且有些事情没有犹豫的时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自己的方法。既然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为什么不试试自己的办法呢? 

按照古代寓言书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能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了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死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于是,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这当然是传说,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亚历山大之所以成功地做了亚洲王,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方法,创立了自己的规则。他决不是没有主见、没有办法之人。因此,干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要轻易听从他人,要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这样做,有时会使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3节:不能一味迁就别人
办事没有原则,有时就表现为一味地迁就、顺从别人。由于自己没有立场,所以很容易被他们所诱惑或利用。迁就别人,表面看来是和善之举,但实际上则是软弱的表现。软弱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力,而没有自信力的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的。有时,性格上的自卑和懦弱,也表现为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自卑,就会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怯懦则往往会导致卑微。时时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怎么能走好自己的路呢?其实,这样做是大可不必的。由于自卑和怯懦使我们对那些高傲的名人仰慕不已。然而,一旦我们恢复生命的自信,勇敢地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就会觉得伟人并无什么神秘可言,而且会越来越觉得,所谓伟人和庸人的区别,无非就是:前者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且充满自信,按照自己的方法、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而后者却终日混混沌沌,始终不敢向着未来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人如果懂得了这一点,成为一个伟人并不困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每块木头都是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只要除掉缺点和瑕疵。”是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干嘛要去迎合别人的口味呢? 

没有原则的人还往往禁不住他人的诱惑,自己的意志比较薄弱,遇到什么事情,最初还能遵循自己的原则,但经别人三言两语一劝,马上防线就崩溃了。举个日常生涱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小例子:拿喝酒来讲,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常常要推杯换盏,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之后,本来规定自己只喝三杯,而且开始时尚能坚持,但守不住多久,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之下,脑袋一热,什么三杯原则,五杯又能怎么样?于是,原则丢在了脑后,放开肚子喝了起来。其结果常常是酩酊大醉,误了其他的事不说,对自己的身体损害也极大。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啊! 

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度,否则就是没有原则。什么事情没有原则,只会带来不良后果,而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做事没有原则,没有自己的立场、方法,这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而是要创立自己的规则,要有创新精神,人类从原始人到今天的现代人就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创新中取得进步的。因此说,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川流不息,若不能因时度势,而一味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顽固保持旧传统者也难免成为当世的笑柄。当然,既成的事物,即使并不完美,也会因为已被习惯所适应而不断坚持。而新的事物,哪怕再好,也会因为不适应于旧的习惯而受到抑制。对于旧习俗来讲,新事物好像陌生的不速之客,因而很容易引起惊异和猜疑,不易被接受和欢迎。所以这就需要革新者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轻易改变立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我行我素,“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以此来抑制那些企图诱惑你、改变你的人。 

对于那些有志改革的人,最好能以时间为榜样。时间在流逝中不知不觉更新了世上的一切,而表面上又似乎什么都未改变。如果不是这样,新事物来得太快的话,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由于改革必定会触犯既得利益者,所以革新者无疑会受到这些人的打击。那么新事物的生存是很困难的。 

当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建议。还是那句话,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在革新中逐渐创立自己新的原则,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做事无原则,是万万要不得的。 

第三章沉着稳健的领导形象 

你信任自己,聆听你感觉的声音,因为你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很舒服、很自在,所以你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股明星般的风采。这就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视觉标识。 

——良好的气质是成功的前奏 

不能丢掉管理者的身份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他光彩的一面,也都有他相对阴暗的一面。有个寓言故事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挂有两个袋,一个袋里装有优点露在身前,另一个袋里装有缺点藏在身后。不管这是不是人性的弱点,但把自己光彩的一面显示给大家,把阴暗的一面隐藏起来,这是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努力。 

作为一位管理者,在塑造自己外在形象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得让人窥视自己一些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内幕”,以免丢掉管理者的身份。这点很重要。 

树立外在形象,贵在始终如一。有一位管理者,说话有着浓厚的家乡口音,且带有轻度口吃。有一次他带领下属去参加一个活动,在现场由他发表演讲。对这个演讲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在演讲时他一板一眼,很有生气,整个会场气氛恭敬、肃穆。可是演讲完后,又由他为大家布置具体任务和强调注意事项。这时他的老毛病却又犯了。讲话随随便便,家乡口音重加上口吃,拖拖沓沓,啰啰嗦嗦,台下顿起一片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