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做领导 >

第35章

做人做事做领导-第35章

小说: 做人做事做领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睿为再次表达他倚重的心意,突破仪制,亲自为他们举哀,哭之甚恸。接二连三的举动,终于感动了江东士族,“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司马睿被江东士族确认为自己利益的最高代表了。 


第64节:做仁慈的领导者
做仁慈的领导者 

各种管理模式,通过归类总结,其实只剩下两种:一种是独裁的、武断的;一种是民主的、仁慈的。 

独裁者假设人类都好逸恶劳,需要外力强迫才会尽力而为。所以他们大多采用奖惩制度制约员工。 

民主者提倡自觉原则,相信只要工作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就会自发地努力工作。 

一般而言,初为管理者时,人喜欢扮演民主,以取悦员工,加强团体意识。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喜欢独裁了,这样更能表现权力。 

当然,独裁管理并非不好,它在有效时间内要求员工完成规定工作时,显得很有效。而民主管理也并非全好,当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无法维持良好关系时,工作就会瘫痪。 

不论是哪种管理,成功者都应具有以下素质: 

1.双赢的成功观念。他们不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别人不舒服,同时,也不认为别人的成功会削弱自己的成功机会。他们不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2.愿意让人分享成功。他们会把胜利果实与大家分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他们不拒绝帮别人解决问题。 

3.对管理的自信。他们不把自己的行为用别人的眼光来评介,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为博取虚荣而工作,他们只重实务,一旦决定,就马上执行。 

4.模范。他们本身就是工作狂,以自己身体力行去追求目标的精神影响劳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鼓励员工像他一样追求自我实现。 

5.让员工参与决策。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如果不让员工们了解,员工们就会因失去努力目标而变得不负责任,因不了解工作的结果而茫然无措。 

6.体贴他人。他们能够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了解别人的需要。在符合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他们愿意作局部的妥协,让别人也找到发展机会。 

7.真实面对自己。他们知道职位不是高人一等的理由。他们希望凭自己的能力、信誉和威信实现管理。他们尊重自己的人格,也尊重他人的人格。 

8.不固执己见。他们能接纳有创意的意见,懂得明辨是非对自己很有好处。知错能改。也不怕犯错误,喜欢体验冒险的乐趣。 

9.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在胜利的时刻,也不会迷失。他们更看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挑战。 

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这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代时,名相子产不毁乡校便是广泛听取乡校中的议论,采纳雅言,鉴证得失,以乡校的议论作为镜子,及时发现失误和长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便是这个道理,要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议论,对于自身是大有裨益的。 

听要善听,不能乱听,听了还要想。如果听了便当耳旁风,这样的听无异于竹篮打水。如果听了都牢牢记住,不加区分,不加择别,听一句记一句,则又会使自己思路出现“十”字叉口,最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但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不妨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看看别人是怎样权衡利弊,综合判断,得出结论的。 

博采众议最大的好处在于笼络人心。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会使别人心中感到受了重视,尤其在某些复杂难办事情的处理上,博采众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意见多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计划或方案策略的计谋意见。对这类意见,既要虚心听取,又不可偏听偏信。因众说纷纭,有是有非,有好有坏,就要善于区分,不可盲从;另一类则是指正工作得失、正误的批评性意见。俗话说:“忠言逆耳。”对于这类意见,态度尤应谨慎。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愿让人指责缺点。但是,批评无论对与错,恰当与否,都应欣然接受,做到虚怀若谷,襟胸坦荡。 

汉初,刘邦、项羽争霸,项羽被逼得乌江畔横剑自刎。究其败因和刘邦取胜之道,不能不承认,刘邦用人之术高项羽一筹。刘邦善于听取部下意见,能够虚心接受,正确采纳。当时,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佐。刘邦善于用人,广泛听取手下谋臣武将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帮自己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而项羽则不会用人。其手下也绝非没有良才,其亚父范增老谋深算,精干老练,项羽却不能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终至四面楚歌,功亏一篑。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君,他善纳忠言,广听进谏。晚年时,他曾问魏征:“近来,朝中大臣很少有像原来那样直言不讳地进谏之人,不知是何原因?” 

魏征忙答:“陛下不知,直言者是知道陛下开明,敢于冒天威而直谏,那些沉默者则是各有原因。依微臣看来,有的是生性怯懦,心中有话却又不敢当面直说;有的对陛下接触不深,不知陛下的开明,惟恐多言有失,也不敢言;有的则眷恋现有荣华,担心一语不慎丢了富贵,便也不可能积极发言。凡此种种,各怀他念,故而很少有人直谏。” 

魏征的话很准确地描述了作为下属的心态与顾忌。所以说,身处上位者应善作伯乐,发现千里马,以图后用。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对竞争对手宽厚一些 

商业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对许多人来说,“竞争”这个字眼儿带有一种反面的含意,它可能暗指不正直的行为、隐瞒重要的信息、利用别人的单纯和信任、或以某种不公平的方式使用竞争手段。人类行为学专家们所做的研究,证实了竞争和获胜的重要性。他们断言:“获取胜利——在一场游戏、一项运动或任何事情中——对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都具有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他们认为:获取胜利不仅影响一个人现实的生活质量,而且同样会改变他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取胜能建立人的自信心和鼓起高昂的志气。取胜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他们还注意到:在童年时代的竞争中所要求具备的训练和努力,乃是对以后生活中真正的竞争的一种准备。而且,一种奋斗的态度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提高一个人克服自身局限性、去争取更大成就的兴趣。按他们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一种拼搏获胜的需要,一种考验一下自身才能的需要。” 

对于“富有竞争性”这个概念需要下一个现代的、更人道主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着一种对理想主义准则的强调。竞争与倾轧或欺骗人无关。事实上,参加竞争可以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经验,在其中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首先与自己竞争,并体验到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关心的意识。 


第65节:手心手背都是肉
成功者懂得,顶峰天地是广阔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和工作过度时,就有一种忘记个人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成就的倾向。我们开始对同事和邻居感到妒忌。忘记自己也有自身的价值,也有拼搏获胜的品质,我们抬高别人而否认了自己的美德和长处。我们过分严厉地苛责自己,把自己的行为消极地与别人相比。这种过分的自责导致了能力不足的自我感觉和对自身价值的贬低。 

当你对自己积极肯定时,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形象,你对自己的肯定将加强自信心和自我安全感,并赋予你一种更加关心他人的内在基础。于是,你的拼搏获胜的定义就包括了这样的内容:全力以赴,使自己富有竞争精神,在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不遗余力地去奋斗追求的同时,怀着温暖的情谊,给予你身边的人以博爱。 

成功者努力寻求一种对竞争的更宽厚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既有使他们自己出类拔萃的机会,也有使别人成就卓著的领地。由于他们主要是和自己竞争,所以,成功者从不为了树立个人威望而对人敌视、不友好或贬低他人。 

提醒自己,要从长远处着眼,不要谋求靠着利用别人或把别人引入岐途去取得一时的胜利;不要夺人之欢;不要企图靠暗箭伤人去谋取利益。要记住:你是一个有高度自能的人,而不应为一时的利益去败坏自己的身价和个人的尊严。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作为领导者,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公事变成私人恩怨,恐怕日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如果对下属间的矛盾处理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比如,某个下属,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他印象平平。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提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你工作分配不均。 

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你平时对下属间的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处理下属矛盾的高手。华盛顿在组阁时,一方面让起草过《独立宣言》、精通国际关系、深受国民敬慕的杰斐逊任国务卿,同时又让具有卓越的法律、行政才能的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但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却像是“一根木桩上的两头驴子”,相互使蹄子踹对方。俗话说,“一根木桩上拴不住两头叫驴”。华盛顿反其道而行之自有其道理。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分别代表了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由于双方利益不同,在制定政策时分歧迭出。政府的权力分配又加剧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实权却相当于“首相”,并插手外交事物。在外交上汉密尔顿亲近英国,而杰斐逊亲近于法国。英、法两强之间又是矛盾重重。他们之间的巨大分歧,使两人像两只好斗的公鸡天天在内阁里打架,后来竟发展到在报刊上相互攻击。华盛顿这个“头儿”,就夹在这“两头驴子”的中间,还要有效地驱使他们,没有一点用人的点子谈何容易! 

华盛顿的点子是:在对立与不和中寻求“中间通道”。用他们两人目标的相同点来消除他们手段上的差异,始终把内阁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而不至于破裂。 

华盛顿就是这样把两个第一流的人物团结在他的身边,使内阁的力量始终不减第一流水平。 

这就是“拴驴子”的用人点子吧。 

无独有偶,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是位精于此道的高手。他把和〖FJF〗NBC61〖FJJ〗、刘罗锅两头“叫驴”“拴”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两人经常闹些矛盾,双方相互踢咬,防止两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同时,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使两人围在自己的身边团团转。 

据说,有一天乾隆在新任宰相和〖FJF〗NBC61〖FJJ〗和刘罗锅的陪同下,游山赏景。乾隆随口问了一句:“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罗锅随口即应:“君子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FJF〗NBC61〖FJJ〗与刘罗锅素来不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