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送你一匹马 >

第2章

送你一匹马-第2章

小说: 送你一匹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的苦心都是不成,没有一件事能使我走出自己的枷锁。

出门使我害怕,街上的人更是我最怕的东西,父母用尽一切爱心和忍耐,都找
不出我自闭的症结。当然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只有反抗更重,后来,我便不出门了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突然的病态自有它的原因,而一场数学老师的体罚,才惊
天动地的将生命凝固成那个样子。这场代价,在经历过半生的忧患之后,想起来仍
是心惊,那份刚烈啊,为的是什么?生命中本该欢乐不尽的七年,竟是付给了它。
人生又有几个七年呢!

被送去跟顾福生老师学西画并不是父母对我另一次的尝试,而全然归于一场机
缘。

记得是姊姊的朋友们来家中玩,那天大概是她的生日吧!

其中有一对被请来的姊弟,叫做陈缤与陈□,他们一群人在吃东西,我避在一
个角落里。

陈□突然说要画一场战争给大家看,一场骑兵队与印地安人的惨烈战役。于是
他趴在地上开战了,活泼的笔下,战马倒地,白人中箭,红人嚎叫,篷车在大火里
焚烧……

我不挤上去看那张画,只等别人一哄跑去了院子里,才偷偷的拾起了那张弃在
一旁的漫画,悄悄的看了个够。

后来陈□对我说,那只是他画著娱乐我们的东西而已,事实上他画油画。

陈□的老师便是顾福生。

早年的“五月画会”稍稍关心艺术的人都是晓得的,那些画家们对我来说,是
远天的繁星。

想都不能想到,一场画中的战役,而被介绍去做了“五月”的学生。

要我下决心出门是很难的。电话中约好去见老师的日子尚早,我已是寝食难安


这不知是休学后第几度换老师了,如果自己去了几趟之后又是退缩了下来,要
怎么办?是不是迫疯母亲为止?而我,在想到这些事情的前一步,就已骇得将房间
的门锁了起来。

第一回约定的上课日我又不肯去了,听见母亲打电话去改期,我趴在床上静静
的撕枕头套里的棉絮。

仍然不明白那扇陌生的大门,一旦对我开启时,我的命运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站在泰安街二巷二号的深宅大院外,我按了铃,然后拼命克制自己那份惧怕的心理
。不要逃走吧!这一次不要再逃了!

有人带我穿过杜鹃花丛的小径,到了那幢大房子外另筑出来的画室里去。我被
有礼的请进了并没有人,只有满墙满地的油画的房间。

那一段静静的等待,我亦是背著门的,背后纱门一响,不得不回首,看见后来
改变了我一生的人。

那时的顾福生━━唉━━不要写他吧!有些人,对我,世上少数的几个人,是
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的。

喊了一声“老师!”脸一红,低下了头。

头一日上课是空著手去,老师问了一些普通的问题∶喜欢美术吗?以前有没有
画过?为什么想学画……

当他知道我没有进学校念书时,表现得十分的自然,没有做进一步的追问和建
议。

顾福生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所碰见过的任何老师,事实上他是画家,也不是教育
工作者,可是在直觉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

画室回来的当日,坚持母亲替我预备一个新鲜的馒头,老师说那是用来擦炭笔
素描的。

母亲说过三天再上课时才去买,我竟闹了起来,怕三天以后买不到那么简单的
东西。

事实上存了几日的馒头也是不能用了,而我的心,第一次为了那份期待而焦急
。这份童稚的固执自己也陌生得不明不白。

“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在我身旁问我。

“一个石像。”

“还有呢?”

“没有眼珠的石像,瞎的。”“再看━━”“光和影。”“好,你自己先画,
一会儿老师再来!”

说完这话,他便走了。

他走了,什么都没有教我,竟然走了。

我对著那张白纸和书架发愣。

明知这是第一次,老师要我自己落笔,看看我的观察和表达能有多少,才能引
导我,这是必然的道理,他不要先框住我。

而我,根本连握笔的勇气都没有,一条线也画不出来。

我坐了很久很久,一个馒头静静的握在手里,不动也不敢离去。

“怎么不开始呢?”不知老师什么时候又进来了,站在我身后。

“不能!”连声音也弱了。

老师温和的接过了我手中的炭笔,轻轻落在纸上,那张白纸啊,如我,在他的
指尖下显出了朦胧的生命和光影。

画了第一次惨不忍睹的素描之后,我收拾东西离开画室。

那时已是黄昏了,老师站在阔叶树下送我,走到巷口再回头,那件大红的毛衣
不在了。我一个人在街上慢慢的走。一步一步拖,回家没有吃晚饭便关上了房门。
原本自卑的我,在跟那些素描挣扎了两个多月之后,变得更神经质了。面对老师,
我的歉疚日日加深,天晓得这一次我是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决心,而笔下的东西仍
然不能成形。

在那么没有天赋的学生面前,顾福生付出了无限的忍耐和关心,他从来没有流
露过一丝一毫的不耐,甚至于在语气上,都是极温和的。

如果当时老师明白的叫我停课,我亦是没有一句话的。毕竟已经拖累人家那么
多日子了。

那时候,我们是一周上两次课,同学不多,有时全来,有时只有我一个。

别人是下课了匆匆忙忙赶来画室,而我,在那长长的岁月里,那是一周两次唯
一肯去的地方。虽然每一次的去,心中不是没有挣扎。

有一日画室中只有我一个人,凝望著笔下的惨败,一阵全然的倦怠慢慢淹死了
自己。

我对老师说∶“没有造就了,不能再累你,以后不要再来的好!”

我低著头,只等他同意。

又要关回去了,又是长门深锁的日子,躲回家里去吧!在那把锁的后面,没有
人看出我的无能,起码我是安全的。

老师听见我的话,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微微的笑著,第一次问我∶“你是那一
年生的?”

我说了,他又慢慢的讲∶“还那么小,急什么呢?”

那时老师突然出去接一个电话,他一离开,我就把整个的上身扑倒在膝盖上去


我也不要做画家,到底要做什么,怎么还会小,我的一生要如何过去,难道要
锁到死吗?

“今天不要画了,来,给你看我的油画,来,跟我到另一间吩,帮我来抬画━
━”老师自然的领我走出去,他没有叫我停课。

“喜欢哪一张?”他问。

老师知道什么时间疏导我的情绪,不给我钻牛角尖。画不出来,停一停,不必
严重,看看他的画,说说别的事情。

那些苍白纤细的人体,半抽象半写真的油画,自有它的语言在呼应著我的心,
只是当时不能诉说内心的感觉。

以后的我,对于艺术结下了那么深刻的挚爱,不能不归于顾福生当年那种形式
的画所给予我的启示和感动。

“平日看画吗?”老师问我。

“看的,不出门就是在看画,父亲面前也是有功课要背的。”我说。

“你的感觉很特别,虽然画得不算好━━”他沉吟了一下,又问∶“有没有试
过写文章?”

“我没有再上学,你也知道━━”我呐呐的说。

“这不相干的,我这儿有些书籍,要不要拿去看?”他指指书架。

他自动递过来的是一本《笔汇》合订本,还有几本《现代文学》杂志。

“下次来,我们改画水彩,素描先放下了,这样好吗?”老师在送我出门的时
候突然讲了这句话。

对于这样一个少年,顾福生说话的口吻总也是尊重,总也是商量。即使是要给
我改航道,用颜色来吸引我的兴趣,他顺口说匣来都是温柔。

那时候中国的古典小说、旧俄作家、一般性的世界名著我已看了一些,可是捧
回去的那些杂志却还是看痴了去。

波特莱尔来了,卡缪出现了。里尔克是谁?横光利一又是谁?什么叫自然主义
?什么是意识流?奥德赛的故事一讲千年,卡夫卡的城堡里有什么藏著?D。H。
劳伦斯、爱伦坡、芥川龙之介、富田藏雄、康明斯、惠特曼━━他们排山倒海的向
我噬了上来。

也是在那狂风巨浪的冲击里,我看到陈映真写的《我的弟弟康雄》。

在那几天生吞活剥的急切求知里,我将自己累得虚脱,而我的心,我的欢喜,
我的兴奋,是胀饱了风的帆船━━原来我不寂寞,世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灵魂啊


再见顾福生的时候,我说了又说,讲了又讲,问了又问,完全换了一个人。

老师靠在椅子上微笑望著我,眼里露出了欣喜。他不说一句话,可是我是懂的
,虽然年少,我是懂了,生命的共鸣、沟通,不是只有他的画,更是他借给我的书


“今天画画吗?”他笑问著我。

“好呀!你看我买的水彩,一大堆哦!”我说。

对著一丛剑兰和几只水果,刷刷下笔乱画,自信心来了,画糟了也不在意,颜
色大胆的上,背景是五彩的。

活泼了的心、突然焕发的生命、模糊的肯定、自我的释放,都在那一霎间迅了
曙光。

那是我进入顾福生画室的第三个月。

每堂下课,我带回去的功课是他的书。

在家里,我仍是不出门的,可是对父母和姊弟和善多了。

“老师━━”有一日我在画一只水瓶,顺口喊了一句,自自然然的∶“……我
写文章你看好不好?”

“再好不过了。”他说。

我回去就真的写了,认认真真的写了誊了。

再去画室,交给他的是一份稿件。

我跟著老师六个月了。

交稿之后的上课日,那份畏缩又回来了,永远去不掉的自卑,在初初探出触角
的时候,便打败了没有信心的自己。

老师没有谈起我的稿子,他不说,我不问,画完画,对他倦倦的笑一笑,低头
走了。

下一周,我没有请假也没有去。

再去画室时,只说病了,低头去调画架。

“你的稿件在白先勇那儿,《现代文学》月刊,同意吗?”

这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如同雷电一般击在我的身上,完全麻木了。我一直看著顾
福生,一直看著他,说不出一个字,只是突然想哭出来。

“没有骗我?”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了。

“第一次的作品,很难得了,下个月刊出来。”老师没有再说什么,他的淡,
稳住了我几乎泛滥的感触。

一个将自己关了四年的孩子,一旦给她一个小小的肯定,都是意外的惊惶和不
能相信━━更何况老师替我摘星了。

那一场长长的煎然和等待啊!等得我几乎死去。

当我从画室里捧著《现代文学》跑回家去时,我狂喊了起来━━“爹爹━━”
父母以为我出了什么事,踉跄的跑到玄关的地方,平日的我,绝对不会那么大叫的
,那声呼唤,又是那么凄厉,好似要喊尽过去永不说话的哑灵魂一般。

“我写的,变成铅字了,你们看,我的名字在上面━━”父亲母亲捧住那本杂
志,先是愕然,再是泪光一闪。我一丢画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日,我还是照习惯在房间里吃饭,那几年我很少上大家的餐桌。姊弟们晚
饭时讲学校的事使我拘促,沉默的我总使全家的气氛僵硬,后来我便退了。

不知不觉,我不上课的日子也懂得出去了。那时的长春路、建国北路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