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第10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腊神话中,爱神阿芙洛狄忒在输给了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之后,她在特洛伊王子帕丽斯的心中埋下了欲。念,令他听不到阿特柔斯之子——墨涅拉俄斯愤怒的吼叫,也忘却决斗失败的耻辱,沉浸在斯巴达的王后海伦那金灿灿的甜美欲。望之中。最终引发了特洛伊十年战争。
法国作家萨德侯爵备受争议,他的一生有二十七年都在监狱之中度过,为他的惊世骇俗、为他的“性。疯狂”付出代价。他用一根轻巧的鹅毛笔撩拨了全世界的欲。望之火,撕下了伪善的面具,迫使人们直视自己面对性的尴尬与癫狂。
神话之中的女神,现实中存在的天才,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崭新的故事,不管用什么手段,他们让人们变成扑火的飞蛾,化为灰烬也在所不惜,甚至还会对那让他们粉身碎骨的灯火感恩戴德。往往,这样的人物出场时。总是伴随着圣洁的颂歌和美好的鲜花,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也是这样一个天才,在嗅觉方面的天才。他所构建的气味王国也应该用盛大的狂欢来迎接他的驾临。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在弥漫着各种臭气的巴黎出生了,同时伴随而来的不仅有死鱼尸体的腥臭。还有他母亲对他弃之如履,他的一生都在被遗弃之中度过,还有对于身边所有人无与伦比的诅咒。他的诞生带来的不是新生的希望,而是对于身边之人无止境的诅咒,他的母亲被以杀婴罪处死,他的乳母惨死于马车的撞击中,抚养他的加拉尔夫人被抢劫之人割喉而死,皮革厂的主人烂醉如泥淹死在了塞纳河中。他的香水师傅则在沉睡中被残垣断壁掩埋在了湍急的河水里……
无论是外表还是言行,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都不像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天才,他没有围绕在阿芙洛狄忒身边的鲜花和光环,他也没有萨德侯爵妙笔生花的天赋和才思,但是他们同样具备了向人们内心散播恐惧和希望、爱情和痴狂的能力。
1791年,萨德侯爵发表了“瑞斯丁娜的不幸”讲述了主人公瑞斯丁娜所代表的美德,却一再沦为恶性的牺牲品。在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和诬陷之中无所遁形,成为种种淫。荡行为的工具,受尽了折磨和蹂躏。1801年,萨德侯爵因为这本书第六次被关进了监狱,他嘲笑那些审判他的人是“因为被揭发而发出的呻吟那些人是虚伪的,怀着“从未想到有人如此了解他们”的恐惧将他扔进监狱。这一次,萨德侯爵没有能够再走出来,1814年他死在了疯人院里。在两百年后的今天,萨德伯爵则成为了色。情和哲学书籍历史上不可取代的一个存在。
萨德侯爵用他的鹅毛笔揭露了世人对于“性”的渴望和惧怕,所以他被收押,并且被冠以疯子的名号。同样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也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他的工具是香水,足以让掌控全世界的香水,他用一滴香水勾起了人们最原始最根本的欲。望,然后所有人都冲破了道德最后的底线,单纯地被赤果果的欲。望控制,然后吞没。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无疑是气味方面的天才,埃文…贝尔在电影之中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呈现出他古怪的天赋,气味成为了接触认识这个世界的唯一手段。但是同时,他自身缺乏气味却让他独立在这个世界之外,不被这个世界认同和接受,所以他只能孤单寂寞地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个恶臭腐烂的世界继续糟糕下去。
山顶的七年生活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不存在这种恐慌几乎要将他吞没,他的天赋、他的能力、他的身体、他的意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决定要寻求自己的存在,他需要一个媒介一个方法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而香水,则成为了他的手段。
当他发现自己能够通过气味掌控他人的时候,他感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发现自己具备了上帝统治人类的能力,那种俯瞰人类的畅快感让他逐渐迷失在了气味的世界里。对于他来,杀死二十五名少女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犯罪的过程,而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他只是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在他那个最纯粹最简单也是最丰富的气味世界里,继续坐在他的王位上,掌控着世界的运行。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任何一个空间里,即使是国王,也没有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他必须付出代价。当然,审判并不一定是送往绞刑架,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判决与控诉。
所以,当他完成了人们历史上最盛大的顶礼膜拜,当他控制着人们追寻着自己最原始的欲。望,他感受到了一股难以名状的憎恨,他发现人们为之疯狂的只是他身上的香水——那二十五名处。子调制而成的香水,这只是一张可恶的面具,而他只是一个可笑的替代品、一个可悲的傀儡,依旧没有人看到他的真实面目。于是。他不知所措,他悲痛欲绝,他伤心绝望。
最后。他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用掉了全部的香水,晶莹的香水宛如降落自遥远的星辰。迸发着耀眼的光辉,爱恋从他的身上倾泻而出,人们麻木污秽的脸上绽放出痴迷的神情,仿佛不知如何诉这样的情感,人们像洪水猛兽一般扑向了他,分食了他。当他用自己的天赋来征服世界的时候,上帝就让这天赋变成了诅咒,跌入了永不熄灭的地狱之中。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不是什么天使。他只是带着天使能力来到世界上却堕落入地狱的魔鬼。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大的天赋就是音乐上的才能,就像格雷诺耶之于气味,但是他们同样在身体上都有缺陷,贝多芬失去了听力,在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了余生,而格雷诺耶则没有气味、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憎恨谁,藐视谁。而是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音乐中,如他自己所“奉献给全人类格雷诺耶却在心底算计,酝酿着灾祸然后躲在黑暗之中幸灾乐祸,所以,他最终看到了人们无视他、忽略他的真相。让他所有的盘算都落了空。最后,他喝下了自己制作的毒药,完成了命运对自己的诅咒。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在埃文…贝尔的镜头里,他既是天使也是恶魔。他的纯粹,他的单纯,他的执着,他的专注,还有他的天赋,是来自于天使洁白的羽翼,没有被这个弥漫着恶臭的世界所玷污,始终游离在可怕的空间之外,他的没有气味让他不存在于这个世界,同时也让他凌驾在这个世界之外,始终以一种冷静而淡漠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但另外,他的偏激、他的算计、他的狂热、他的黑暗,同样还有他的天赋,也让他身上的天使羽翼一点一点堕入了黑暗,恶魔在他的身后张牙舞爪,恶魔在吞噬了一个个祭品之后,最终将他自己也吞噬了下去,为他传奇而疯狂的一生画下了句点。
除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之外,埃文…贝尔的电影里还简单而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个形象,胆怯的乳母、冷酷的加拉尔夫人、贪婪的巴尔迪尼、自大狂傲的里希斯,从贵族到民众,每一个人都像是格雷诺耶身上的一面镜子,他们都是悲哀的,但却又不值得同情。这每一个角色最终的归宿,都在暗示着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结局,他们看似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却转眼烟消云散,就如同那些劣质的香水一般,瞬间迸发的香气却马上转瞬即逝。
在埃文…贝尔镜头之下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讽刺的更是这个社会上无数衣冠整洁的人们。人们屈服于强权、屈服于金钱、屈服于欲。望、屈服于命运,而屈服之后,又可以云淡风轻地忘记自己懦弱的景象,就像格拉斯的民众一般,疯狂的欲。望派对之后,默默地穿上衣服,不再提起这件事,然后拉一个替罪羊来试图毁灭事情发生的证据。
在这个社会里,利用战争达成利益交换目的的政客,利用黑暗交易剥取民众利益的股市经纪人,利用慈善事业掩盖金钱来源的黑社会,利用外貌身材实现升职的小人,利用廉价劳动力掠取差价利益的资本家……这些人其实都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他们虽然不直接杀人,但他们的手上都沾着不同人的鲜血,他们的罪恶也许没有公布天下,但他们的内心是知道这一点的。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恶魔,但他希望有人能够撕下他的面具,揭露他的真相,可惜的是,没有人达成了他的心愿。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完成了上帝的诅咒,他将那一瓶绝世香水洒在了自己的身上,完成了最终的轮回。所以,至少,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
“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电影手册”用这样一句精炼的总结性话语为“香水”这部电影下了定语。
两万三的完成咯,呼,呵呵,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求订阅!
加更还可以继续啊!月票以一百为基数,年度作品票以一百四十为基数,都是每增涨二十票就加一更,大家给七猫一点动力撒,呵呵!加油!RQ
第一卷生如夏花1329缔造经典
因网络问题,今天网站经常出现无法打开,请多刷新几次即可,凌晨我们将对服务器进行维护,有望解决该问题,谢谢大家的支持!
“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电影手册”的这句评语成为了“香水”这部电影评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不仅因为这句评语将媒体评论生动形象勾勒了出来,还因为这句评语为“香水”这部电影下了最好的定义!
在率先撰写影评的二十四家媒体之中,十二家媒体齐齐给了“香水”赞扬,他们认为“香水”是天使,这其中有七家媒体给了满分四分,五家媒体则给了四分中的三分;另外十二家媒体认为“香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恶魔是他们对“香水”的定义,其中四家媒体给了零分,八家媒体则给出了一分的评价。
一半对一半,没有“二分”这样的中庸评价,所有的一切都走向了极致。这就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真谛,这使得“香水”的媒体综合评分来到了诡异的二点一分,这才是一个绝对中庸的结果。这也证明了,喜爱这部电影的媒体为之疯狂,而厌恶这部电影的媒体则恨之入骨。
至于那一句“天才”则是对埃文-贝尔最佳的注脚,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没有人可以否认埃文-贝尔对于“香水”这部小改编的出色,埃文-贝尔无论是在导演、编剧的角度上,还是在演员的角度上,都展现出了让所有人都惊叹的能力。一句天才,成为了对“香水”这部电影最形象的形容之一。
罗杰-埃伯特,这位鼎鼎大名的影评人的评论到“埃文-贝尔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了气味的氛围,画面里没有一丝血腥和暴力,唯美艳丽的镜头彷佛中世纪令人叹为观止的油画。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偏执狂一般的人生,在每个人的心底产生了不同的回响或赞同,或反对,或喜欢,或厌恶,或同情,或鄙夷。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情感是复杂的,同情,共鸣,但同时也否定。我更喜欢影像背后的故事本身埃文-贝尔将这个嗅觉天才一生的心理变化,用最华丽的方式勾勒了出来,让人内心的思绪翻滚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实的头绪。这种反思,这种震撼,不仅显示了埃文-贝尔身后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于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