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仙门醉子 >

第166章

仙门醉子-第166章

小说: 仙门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柯廉讶道:“道家真诀?有何特别的?”

    傅仉正色道:“开始我只是粗略地看了几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稍加琢磨后,发现此诀与我宗心法竟是一脉相承,但其中的道法之精妙尤胜我宗数筹。那时我心中的震骇,你可想而知。我立刻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

    牛柯廉急道:“怎么样?”

    傅仉脸上闪过复杂的神色,忽而兴奋,忽而失落,两种表情纠在一起,亦不知他是喜是忧。他捻了捻胡须,向前轻踏一步,缓缓道:“怎么形容呢?此法诀绝对是正宗的道家法门,但却有异于我宗修行的心法,似乎是对宗门真诀的补充。让我看过后,有种茅塞顿开之感,许多修行中的疑惑迎刃而解,令人拍案叫绝。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牛柯廉内心的震动决然不比傅仉少上几分。玄真观现在虽沦落成了一个三流小宗门,但在二万年前亦是这片大陆上顶尖的存在。尽管传承在几场浩劫内遗失部分,但最核心的修行心诀一直被存留了下来。

    而这位李道友拿出来的法诀,能让身为掌门的傅仉也仰望心折,那就太不可思议了。且不说傅仉身为一宗门,对宗内的心诀秘法了解甚深,光是他金丹后境的修为也比李元白要高上不少。

    此真诀是哪里来的呢?

    或者本就是李元白所创?

    不!此念头在傅仉脑海里一闪,就被否决了。他喃喃自语道:“太不可思议了,就像是为我宗量身定制的一般”

    牛柯廉的两簇叶眉皱拢在一起,两人一时陷入了沉思。

第290章 仙路迢迢(二)() 
刘逸文三人一路向西北飞行,沿途细细留心,却一直未见万青松等人的踪迹。

    前方山峦兀自拔起一大截,远比脚下的这片山岭高大许多。刘逸文面色沉心水,心中微叹。越过此处便是妖族地界,三人不约而同地缓下遁光,最终停了下来,开始商议对策。

    许季右道:“前面乃是妖族地盘,一路上也未见到一丝打斗的痕迹,万师兄他们中途是否更换了路线?”一路上他颇为留心,却没有任何发现,才有了如此推断。

    闵竹眉头轻皱,同意道:“不错,今日已是第二天了,若按距离推算,他们搜寻到此地应该折返,与我们汇合。”

    刘逸文心中微沉,妖族之地多年前来过一趟,自然明白其中风险。离开宗门的时候,已经留意到溪县的位置处于南疆边缘,却没想过会有现下两难的境况。

    许、闵二人望着他,似乎是在等待其意见。刘逸文微头轻扬,沉吟道:“两位师兄!人、妖两族关系微妙,若是贸然闯入,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闵师兄刚才所言甚有道理,从时间上推测,他们进入妖族地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万师兄为人谨慎,想必也不会如此轻率的。”

    二人点头称是,许季右道:“那究竟出了什么变故呢?”

    这一问却是难倒了他们三人。

    正在凝思之际,东边尽头处忽然出现了一道遁光,正朝这边而来。刘逸文三人互望几眼,凝神戒备起来。

    遁光速度算不上太快,过了一盏茶功夫,三人才看得清来人模样,依稀分辨得出是名年少道人,三人不禁愕然。

    小道士见到他们,脚下遁速又快了几分,隔远唤道:“几位可是御剑山庄的道友?”言词急促,似有要事。

    刘逸文微顿,点头道:“正是!阁下是”

    小道士喜形于色,连忙上前施礼,道:“小道仁宽,乃是上清道弟子。诸位可是在寻万道友他们?”上清道之名可谓如雷贯耳,三人微惊,连忙回礼。

    许季右面色微凝,回道:“不错,道友可知他们下落?”

    仁宽面带焦急,闪过一丝惭愧之色,嗫嚅道:“哎!都怪我不好!耽误了时辰,害得几位走了弯路。”言罢,他将一枚白色玉简递了过来。

    刘逸文眉头一动,将此物接下,往眉心处一按,里面正是万青松让他们前去汇合的话语。片刻后,他将玉简一收,安慰道:“道友不必自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且慢慢说来。”仁宽心中略松,将数日前与万青松三人偶遇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一顿饭功夫后,四人御空离开,朝北而行。

    刘逸文站在风行舟上思量着,身后还立着一人,正是仁宽。

    原来,万青松与他们分开后,次日便遇到了上清道的一行人。一年多前,此宗的几名弟子在去苍昆山的途中被魔道伏击,最终吕明子惨死。刘逸文恰巧赶上,可谓是九死一生,危机关头,龙魂惊退了蒙山邪人,现在想来仍后怕不已。

    上清道高层知道事情始末后,大为震怒,在楚境四处搜寻魔道,加以剿杀,一来是为门下出口气;二来则是为了震慑魔道宵小。就连南疆偏远之地,此宗亦未放过,仁宽正是被派来此地寻找魔道邪人的。

    万青松与上清道几人交流一番后,自然向他们打听起崔宜修的下落。谁知看过玉简中的影像后,其中一人还真见过,而且还是在几名魔修之中。

    双方商量后,决定一同行动,毕竟对付魔道实力强上一分,安全就多了一分。但是,随之而来又有了新麻烦:御剑山庄的三人本是要回溪县附近汇合,如何取舍又成了问题。

    这时,上清道中的为首之人出了个主意——一面让仁宽去报信,另一面,余下众人则去崔宜修出没的位置剿魔,同时行动。

    万青松稍一思量便同意了,两宗目的虽不一样,目标却是一致。而且平白多出了这么多帮手,遇上危险也能多个照应。

    为何让仁宽去报信,这就不得不说道一下此人了。

    仁宽在修炼上确实出色,年纪轻轻已然凝液。不过,提及斗法,那可差太多了,此次被派到南疆来,乃是他的师傅有意为之,想稍稍磨炼一下此子。

    但是几场斗法下来,他非但没有帮上忙,反而让同门腾出手脚来照应他。如此,他在同门之中便变成了个“拖油瓶”般的存在,这跑腿的事情自然落到他的头上了。

    仁宽心中有数,讷讷地受命而去。

    跑腿虽是个轻松的差事,但他的运气却并不怎么好。在送信的途中,他遇到了清风殿的梁皓、顾雯菁两人,一番交谈下,知道了刘逸文的位置,于是换了路线马不停蹄地赶路。哪知梁皓二人并不知晓御剑山庄众人另有汇合地点,阴差阳错下竟指错了方向。

    待仁宽赶到,天色已晚,而南疆之地颇不太平,夜间御空飞行这种大忌他还是知道的,只好休息一夜,再去约定位置寻刘逸文几人。但刘逸文三人一早便离开了,朝西北去寻找万青松了。

    仁宽斗法虽不在行,脑子却不算笨,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关节,连忙急速向西北寻觅,终于在此刻追上了三人,可谓一波多折!

    他们现在要去的位置,是一个名叫井白谷的地方,恰好在人、妖两族的交界处,崔宜修一个多月前在那里现过身。仁宽按宗门领队的吩咐,将刘逸文他们带到那里,此行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不过,刘逸文现在最担心的是,崔宜修几人不久前才与他们大战一场,若井白谷是他的栖身之所,那么,万青松一行人很可能扑个空。如此打草惊蛇后,崔宜修说不定会藏匿起来,此次的任务就难以完成了。

    一念至此,他一踩脚下风行舟,速度又快了数分,许、闵二人微顿,亦加速跟了上去。

第291章 仙路迢迢(三)() 
大周中部的龙江附近有一片荒野之地,此处山路险峻,雾海丛生,寻常人实难企及。

    不过,在这云山雾罩的背后,却是个规模极大的坊市,名为怀梅庄。此间坊市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月了,相传是周国内的数个大宗门联手开设的。

    这里不仅有品类齐全的修仙材料出售、交换,而且还有不少的奇珍,常年热闹非凡。若仅是如此,也不足以让众多修士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坊市内还有一座名叫风信阁的店铺。

    与其说是店铺,不如说是一组十分宽阔的院落,建在坊市东边的惹眼处。此阁出售的并不是修仙者所需的材料或是丹药,亦或是法器,而是一种特别的东西——消息。

    不仅如此,此阁还有专门对修炼解惑的,有对炼器、炼丹、制符指点的,但最令人心宜的还是那些辛秘的消息。

    这些消息视其价值大小,而索要不同价格,小的或几百仙币,大的则上万仙币不止。风信阁的招牌非常很有名,不仅在周国,在其余几国也有类似的店铺,专门提供有价值的线报。至于此阁的来历,却十分神秘,似乎坊市初开之时便存在了。

    不管此阁的来历如何,但其提供的线索确是十分准确的。虽不至无事不知无事不晓,却也算得上神通广大了。

    尽管如此,阁内也不是任何消息都可以打听的。一些隐私、宗门禁忌均不在打探的行列。这也是此阁长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这日正午,风信阁外来了两位年轻道人,衣衫相似,面孔也是一般,正是离开了玄真观的李元白兄弟。

    李元白抬首望了一眼金漆牌匾,不缓不急地走了进去。方元清左右随意看了看,跟在了他的身后。刚一进门,才发现大厅十分宽敞,两侧端立着十多名年轻侍女。

    见到两人进来,为首的一名少女莲步轻移,走了过来,对着两人含笑施礼,道:“不知两位前辈是问道还是打听消息?”

    李元白随意地看了看四周,平静地道:“打听消息!”方元清四下打量了觉得十分新奇,乍舌道:“啧啧好气派啊!”

    那年轻侍女又道:“是楚境消息,还是他境消息?”

    李元白顿了顿,道:“应该算是楚境吧!不过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侍女微滞,迟疑道:“很久?大概是多久呢?”

    李元白缓缓道:“万年以前吧!”

    侍女眼中震骇之色一闪而过,连忙道:“好的,前辈请随我来!”言罢,她就径直带着两人向里面的院落走去。

    一炷香功夫后,他们来到一间单独的院落处站定。李元白眉头一动,似有所觉,随后大门无风自动,向内两侧打开。

    侍女见此,微笑道:“两位前辈请!里面有本阁的长老在内招待。”

    李元白微微点头示意,缓缓走了进去。

    里面的房间不是特别大,约有三十步见方,陈设十分讲究,古色古香。中间有张檀木方桌,上面放着一套茶具,四面各置一把椅子。

    一名中年妇人从南边的书案处站起身,向两人从容走来。她先是一怔,或是因首次见到这双孪生兄弟而惊异,随即微笑道:“见过两位道友!妾身姓池名惠蓉,现忝居风信阁长老。”

    两人微微回礼,池惠蓉招呼两人在木桌旁落了坐,她抬手略一施为,一壶香茗便沏好了,再拿出三个瓷杯每人面前各斟好一杯。

    池惠蓉笑道:“两位试试本楼的梅山灵茶!”

    李元白略微颔首,轻呷了一口,点头道:“不错,确实是好茶。”方元清眉头微皱,拿起茶水大喝一口,微微咂舌,似模似样道:“好茶!”

    池惠蓉闲聊几句,旁敲侧击道:“两位道友年纪轻轻仙道通达,不过恕妾身眼拙,却看不出两位是哪宗修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