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淑惠皇贵妃 >

第1章

淑惠皇贵妃-第1章

小说: 淑惠皇贵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半枝雪



☆、1。第1章 入选

六月底,午后,日头毒辣,炙烤大地,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把人晒化,天气热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知了在窗外也叫个不停,更增添了几丝燥意。

董家大院子里种了不少树,遮下了毒辣的阳光,显得清凉一片。

董如怡的屋子里,一早就摆了冰盆,更显得凉丝丝的,一片惬意。这会儿,她正在竹凉榻上睡着美容养颜的午觉,外界的燥热,与她丝毫不相干。

作为董家唯一的嫡女,她的待遇算是很好的了。屋子里没有什么人,安静得只剩下外面的知了叫声。

忽而,外面传来脚步声,由远而近。

“小姐!小姐快醒醒,您入选了小姐,这可是大喜事啊”,初柳脚步匆匆,从外面进来,也顾不得打搅小姐平日里金贵的午觉了。

今日是内务府出秀女名单的日子,董夫人一早就派人出去打听,这会儿才得了消息,便赶着派人来通报,初柳身为董如怡的贴身大丫鬟,得了消息自然兴奋不已。

“小姐,一会儿就有人来府里报喜,快起来让奴婢给您梳洗打扮一下”,初柳不由分说得将正睡得迷迷糊糊的董如怡拉了起来。

正好这会子碧兰端了温水进来,二人手脚麻利地给自家小姐梳妆打扮着。

二人心里还不断疑惑着,自家主子为何近两年这么爱睡觉,不过与从前的多愁善感相比,还是现在这样喜乐知足能吃能睡的好,二人也不再多想,迅速给小姐梳洗打扮妥当了。

董如怡被迷迷糊糊的弄醒,然后又像一只布偶一般,被各种折腾,然后又被人在脸上涂抹了几种散发着奇怪气味的,被称为胭脂水粉的东西,不过幸好这两年她也习惯了。

“小姐当真天生丽质,就连身为女子的奴婢,也总瞧不够呢”,初柳一脸笑意地说道。

董如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般惊为天人的容貌,哪怕只是一身素朴,发髻若绾,也丝毫掩饰不了她的美。嗯,也许没有那些所谓的胭脂水粉,会更好看,她自恋地想道。

迷迷糊糊的,思绪渐渐飘远。

两年前,身为孤儿的她,刚刚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医学博士的学位,眼看着大好的日子就在眼前,可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这个不知名的朝代,过起了传说中的古代小姐的生活。

也不知道自己这副身子原来的主人发生了什么事,看周围人的反应,应该没什么受伤落水的事发生,可为什么会穿越呢?

“小姐,夫人知道您入选了,都高兴坏了,小姐何不趁这会子去请个安?”,碧兰也同样一脸喜色笑道。

一语将董如怡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刚才的问题随之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什么?!我入选了?!”,董如怡如梦初醒,这才惊觉,睡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内心却如同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就那个鸟不拉屎的皇宫?苍天啊,为什么怕什么来什么。明明选秀那天穿得几乎要低调成小透明了,还故意把自己画丑了些,为嘛还是入选了,啊?!

“小姐,您不高兴吗?夫人可是在佛堂祈祷了许久的,这会儿听说您入选了,高兴地不行,连同我们和今日去打探消息的小厮都一并赏了”,初柳高兴地说道,还不忘拿出一个荷包在董如怡面前晃了晃。

这两年,经过董如怡进行各种人性平等的思想灌输,她和初柳碧兰二人早已情同姐妹。

“高兴,高兴,怎么能不高兴呢”,董如怡听初柳提到母亲高兴,转而便改了口,笑意盈盈地说道,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浅浅的梨涡,笑容惊艳,但同时又透露着几分俏皮可爱。

两世为人,她第一次有母亲,上一世,她是个孤儿,这一世,终于有了母亲,这两年下来,她尝到了母爱的滋味。

董夫人极疼爱这个女儿,那种母爱的炽热,几乎温暖了她全身的五脏六腑,从血液渗透到骨髓,再也难忘,董夫人无疑是她最最在乎的人。

如今入选后宫,没想到母亲会这么高兴,既然如此,她自然也就乐得支应,反正在这个三妻四妾的古代,嫁给哪个男人都是一个鸟样,一生一世一双人,那才叫天方夜谭,还是该好好爱自己,安生过日子方是长久之计。

再者听说皇帝才刚刚登基,才20岁,也并不是什么将死的老头,她也就彻底想开了,在这个朝代,日子过得怎么样,全跟自己。

于是,董如怡收拾妥当,便带着初柳和碧兰去了董夫人处。

董家虽是大户人家,可在这拿块砖头都能砸到几个三品大员的京城,实在算不得尊贵,更算不得起眼。

董家历代读书人出身,乃是纯纯正正的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翰林学士,也算是大齐皇朝小有名气的清贵门第。

如今到了这一代,董家老爷董长清,只得了个五品官,在翰林院供职,负责文案编修整理,并无实权,只是清水文官,可董家到底是清贵之家,家风严谨,教养出来的女儿出了名的贤淑知礼。因此,这一次的选秀,董家女自然入选。

这一年,为靖泽元年,五月初,大齐皇朝开国以来第六任皇帝齐弘烨登基。

原本身为太子的齐弘烨在一年前先皇驾崩时就该继位,可太子仁孝,在先皇重孝期间,只代掌国玺,临朝监国。

如今一年重孝期已过,普国上下也都撤了素缟,这才在五月初,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正式即位称帝,国号靖泽,这一年也改称靖泽元年。

只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新皇登基五天之后,才大封后宫,将太子妃魏氏册封为皇后,入主中宫,随后的封后大典,也颇为简单。

按照规矩,若太子有原配发妻,登基时就该为皇后册封,并共同接受百官朝拜,皇后当以国母之尊,母仪天下。

如今这位靖泽帝这般,虽有些不合规矩,也实在算不得大事,新皇登基本就事务繁多,礼部和内务府工作量极大,实在周转不过来,皇上责令后宫诸事从简,如此一来,皇后只得默默咽下这口苦水。不过,这还是难免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2。第2章 入宫 1

靖泽帝年二十,可如今膝下只得一子,并且才三岁,这可愁坏了太后,皇室最要紧的便是开枝散叶。

因此,也不管什么孝期了,新帝五月初登基,太后五月底,便和皇后商量着采选秀女的事。

皇后和皇上大婚三年无子,太后早就有所不满,如今太后提出选秀,皇后心内虽有委屈,但还是强端着贤德大度,应了下来。

满朝上下谁不知道皇上和太后母子关系亲厚,皇上虽然生母卑微,但从小养在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宫里,太后也极尽疼爱,所以,和亲生的母子再无分别。

新帝登基,天下大定,皇帝自然有万般雄心壮志去治理江山社稷,无暇顾及后宫,更不会为了这等小事忤逆母后的意思。

因此,皇后得了令,不敢耽搁,便立刻着手张罗起来。

忙了一个多月,经过层层筛选,终于在六月底将秀女名单定了下来。接下来又紧接着要忙秀女入宫的各项事宜。

这厢,董如怡进了母亲的院子里。一进门,就看到父亲的姨娘张氏,在丫鬟的搀扶下,挺着大肚子从母亲房间里走了出来,一脸心满意足的笑。

“大小姐!”,扶着张氏的丫鬟微微屈膝,行礼道。

张氏一身钗环叮当作响,见自己的丫鬟朝董如怡行礼,微微转头瞪了一眼,眼底便滑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恼怒,转瞬即逝。

满是脂粉的脸迅速堆出灿烂的笑,迎上来状似亲热地说道。

“恭喜大小姐入选了,按说本该向大小姐您行礼道喜的,可我这身子,还请小姐见谅才是”,张氏说罢,双手抚摸着自己的肚子,脸上不乏得意之色。

“都是自家人,大姨娘不必客气,什么都比不得姨娘的身子骨重要,若无事的话,姨娘还是赶快回去休息吧”,董如怡嘴角挂上一抹淡淡的笑意,若无其事地说道。

一口一个姨娘,一字一句咬得极重,似乎在暗暗强调,你不过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姨娘罢了。

说罢,董如怡也不再理会,径自带着初柳和碧兰二人迤逦而去。看似纤弱的背影挺得直直的,自有一股坚韧不拔的气质。

张氏见状,一阵气结,冷哼一声,便也扬长而去,眼眸中却闪现出,旁人无法察觉到的野心和狠厉。

董家如今也算不得朝廷新贵,更算不得世家大族。只不过是清贵之家而已,旁门左支皆早已落没。

只剩下如今的嫡系一支,老太爷和老太太也于几年前相继过世,几个庶子也相继离家各自过活,京城里只剩下董长清一家。

董家人口也极为简单,除了董夫人,就只有两房姨娘,董夫人除了董如怡,还育有嫡子董文渊,今年才四岁。

大房张氏,育有一女董如兰,现年9岁,如今又再度怀孕,二房刘氏,育有一子董文浩,乃是庶长子,如今也五岁了。

这样的人口,在京城人家里,已经极为简单,饶是如此,深宅大院里,是非总也不断。

董如怡一进门,便看见母亲坐在软榻上,看着窗外,眼眶微红,手里的针线,也撂开了。

“娘,张氏许久都不来了,今日她来做什么?”,董如怡轻轻走上前,将针线框子收了起来,问母亲。

按规矩,妾室要每日向当家主母晨昏定省,如今,刘氏还勉强坚持,不论如何,面子上总过得去。

而张氏自打怀孕之后就再也不来,碍着怀孕,谁也不好说什么,因此,董如怡才有此一问。

“怡儿来了?!”,董夫人一听声音,浑身一震,立刻手忙脚乱地背过身去,抹着眼眶,然后转过头,一脸温和笑着对董如怡道。

“快到娘这里来”,董夫人伸手拉过董如怡,而董如怡也顺势坐了过去。

“我的闺女长大了,马上就要入宫了,咱们董家世世代代都不曾有过这等荣耀,怡儿,娘的好孩子,一转眼啊,你就从这么一点,长成大姑娘了,就要离开娘了……”,董夫人说着,用手比划着,眼眶泛红,嘴角还挂着一丝苦涩略带勉强的笑。

“娘……女儿不论走到哪,都还是娘的女儿啊,进宫没什么不好的,娘不用太过担心,女儿自会周全”,董如怡语气坚定而又温和地说道,眼眸中绽放着无以言表的自信。

她知道母亲红了眼眶,并非完全因为舍不得自己,肯定还有别的原因,自不必说,她也不点破,只是柔柔暖暖地宽慰着母亲。

“我听说你冯姐姐也入选了,这可是好事,你们在宫里也相互有个照应”,董夫人拉着女儿的手,殷殷地交代着,眼里的疼爱之色尽露无余。

“那是自然,娘也不必太过伤感,进了宫又不是不能见面了,况且文渊还小,娘还要费心管束着呢”,董如怡笑着说道。

提到董文渊,董夫人脸上才渐渐露出喜色来。

小儿子董文渊是嫡出,长得虎头虎脑,壮实得跟个小老虎一般,聪明伶俐极讨人喜欢。

明眼人都看得出,董老爷将希望都寄托在小儿子身上,董夫人如何不喜。

母女二人又闲闲地坐着说了会话,没过一会儿,便有人来宣旨,母女二人才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朝门口走去。

进宫的日子拟定在七月初七,正是乞巧的日子,难得的吉日。

不论董夫人如何不舍,这一日还是不紧不慢地到来了。

一大早,宫里的轿子就来接了,秀女服都是一早做好了送来的,连发式也有统一的规定,这样打扮起来,不难看也不出挑,但是却给人一种清清淡淡温温和和的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