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奸臣之女 >

第386章

奸臣之女-第386章

小说: 奸臣之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皇后正徐欢处,听了此言,暗道,到时候也要把大家都拉过去请安才好。一个德妃不打紧,圣人也不是宠她宠到糊涂了,要紧是皇太后。孝字当头,圣人也要为难。须得看紧了皇太后才好。

徐莹盼着侄女到来,听到顾皇后也来了,就开始晴转多云。这要不是有顾皇后碍事,徐欢一索得男,事情不就完美了么?徐莹皱起了眉头,好顾皇后还没生出儿子来,诸皇子中,唯徐欢之子出身高,且当然还有盟誓之事,怎么看都有竞争力。啧,做皇后又如何?有本事做太后去!

徐莹要见主角是侄女,来一群女人里却是顾皇后打头,这让她小有不爽。众人请安毕,徐莹道:“都坐吧,德妃有了身子,以后不要行此大礼了。”

听得夏美人心中不,谁没怀过、没生过吗?她生是长子,如果顾皇后没有生育,阿松就有希望继承大统,皇太后一直对这几个孩子相当有意见。大娘因为不是男孩子,倒还好那么一点儿,自己儿子明显被冷落。MD!要是德妃生了儿子,到时候不但顾皇后得不着好,连阿松也要尴尬,现成绊脚石啊!

顾皇后早就知道徐莹是偏向着徐欢,然而当面看这姑侄俩秀亲情,又是别样心情。徐欢十分注意不让自己躺枪,大力向徐莹表示:“一切都好,娘子很照顾我。”

徐莹对顾皇后道:“你辛苦了,德妃怀也是圣人孩子,你多多照顾。”

顾皇后低头称是,心里已经七上八下了——自己自生了大娘,还没有消息呢。

从徐莹那里出来,顾皇后心情指数就又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暗道德妃有孕,自己正可趁着这个时候把圣人多留一留。不想萧复礼忽然连着好几天不入后宫,顾皇后再稳重,也有些焦头烂额了,以前萧复礼再用功,也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踏到后面来。

当务之急,还是弄明白圣人为什么不入后宫了吧。

阿铁又被召了过来,回答也如上次一般:“圣人还是看两朝实录。”

顾皇后惊讶道:“先帝实录早已修撰完毕,圣人连着看了许久,权衡利弊得失,心情都没有变差,怎么偏偏今天心情不好?圣人今天就做了这个吗?”

“下朝时候还好好呢,就是翻了几页档,又亲往集贤馆密令调了些出入旧档,看完就不高兴了。”

“圣人都看了哪些?”

答曰:“先帝实录第三本。又翻了一些应天六年出入记档。”

萧令先位时间短,纵使毛笔抄写册子,也只是寥寥三本而已。应天六年,就是他死期。顾皇后心道:难道是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彼此她年纪还小,许多事情也是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她判断——圣人对以前事情感兴趣?顾皇后紧皱着眉头——应天六年,魏王兵谏逼宫、萧令先自裁、萧复礼入继即位——这倒是要弄明白了,那一年事情里,充满了皇太后对圣人提携之恩。可如果看恩义,断不至于心情不好到不入后宫。

究竟是为什么呢?顾皇后自负聪明,奈何缺少资料,也推断不出内情来。

顾皇后道:“知道了,你去罢。若能知道圣人因何而不,我有重赏。”萧复礼心要是这么好猜,她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多半还是朝政。

阿铁欲言又止,终于低声道:“圣人既观实录,又调旧档,见杞国公之条,面有不愉之意。”

当年那场宫变开头时候,只是变,而不是乱。魏王他们入宫时候,很就控制了局势,宫廷依旧按照原有程序运转,进出要对门籍。与早早想好退路提前称病家休息,还把儿孙拉回来侍郑靖业不同,许多人都是本色出演,留下了案底。

杞国公长子本来宫里了,却没有保驾之举。杞国公前后脚地赶到,他也一点反对举动都没有。

萧复礼心情很复杂,先帝之智有不足之处,人倒是算不得坏,怎么就众叛亲离了呢?看来为君者,实是要谨慎啊!看来,外戚既不可过份纵容,也不能寒了他们心哩。又觉这其中诸臣步调过于一致,苦思之下,召先帝之师秦越入宫奏对。

史称“莫知其所言”。当然我们有上帝视角,可是偷窥一二。秦越听闻萧复礼所问,先是死活不肯开口。后才说:“圣人既然已经知道了,又何须问臣呢?”秦越话对萧复礼冲击是巨大,彼时朝中只有二三老臣没有参与此事,比如袁曼道、比如秦越、比如郑靖业,萧复礼危机感略重。叹道:“士大夫不可轻啊!”

能追究吗?当然不可以!除非他有把握自己可以干了天下活儿,自己子孙也代代精明强干,否则压抑了大臣,用一群应声虫来治理国家,必须是个悲剧!萧复礼合上案卷,拖着沉重步伐走回寝殿。

————————————————————————————————

萧复礼自我警醒,只想把事情埋心里,然而事情却还没完。萧复礼本人并无意追究什么,顾皇后遇事却要多想。她回过头召来虞国夫人,让虞国夫人代为调查:“圣人这几天心绪不宁,我问了人,说是看了应天六年旧档,当时发生了几件大事,我并不很清楚。阿娘回去仔细查访——毋声张。”

虞国夫人道:“那一年事情太多,娘子要问哪一桩?若要全知晓,只恐查起来太慢。”

顾皇后附虞国夫人耳朵上:“先帝之死,杞国公是不是有份?”

虞国夫人一惊,当时这件事情,她也隐约感觉到了。整个上层社会都弥漫着一层希望皇帝去死上一死气氛,彼时顾氏正一个小低谷时期,她又是后宅妇人,不知详情。当下道:“我这就回去。”

顾鼎听了虞国夫人发问,惊道:“圣人有疑心?”又自我安慰道,“那个时候又有几个想让先帝胡闹下去呢?”

虞国夫人道:“难道竟是真?”

应天六年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顾家也是知情者,顾鼎不好跟老婆说,当时咱们家也想让先帝去死来。只说:“景宗取杞国公之亲,又因其军中,故以其女配先帝。杞国公但凡有一丝忠心,断不能叫魏王兵不血刃地幽禁了先帝。”

虞国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等骇人!为何当时不追究?”

顾鼎不好意思说,那是政治交易好吗?不然怎么能借皇太后正统地位过继了今上,而不是诸王里选一个?从眼前结果来看,咱们家也是受益者。“当时那么乱,休养生息为要,哪顾得上这个?上覆娘子,此事再不要提。”

顾鼎让女儿不要提,顾皇后一想,这□也确实挺可怕,且把此事压下。不想树欲静而风不止,忽忽数月,徐欢产下一子,是为三郎。徐莹整日围着这个婴儿转,大赞:“这些孩子里,唯三郎似圣人。”

像你妹!

顾皇后又惊又怒,还要表现出贤惠大度来。夏美人就直白得多了:“都说女生肖父,还是大娘像圣人。三郎下巴尖尖,倒似德妃。”

徐莹沉下了脸,楚美人接口道:“德妃与太后是亲姑侄,倒是有些相似,三郎原是像了太后。”

徐欢心中一颤,十分害怕徐莹发作,转口道:“还没长开呢,总得过了百日,方能看出端得来。我大哥生下来时候像阿娘,都说他生得眉清目秀,越长越像阿爹,倒显憨厚。”

她算是看出来了,她又成公敌了!崩溃啊!怎么太后姑母一要护着她,她麻烦就来了呢?

徐欢却是不知道,她麻烦不止是因为皇太后护着她,还是因为她生了皇子。朝臣们也表示出了极大担忧,当时坑人不留余地,现怕人算后账。虽则生下来未必能养大,养得大了未必能成器——到底是个阻碍,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好办法当然是皇后生个儿子,然后一切K。问题是皇后这好几年了还是没有生出来,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不能让这三郎有翻身机会。宫外酝酿串连着,希望把夏美人、楚美人两个育有皇子后宫,一齐晋位封妃,以抗德妃母子。

人情走到了荣安郡太夫人跟前,也走到了郑琰那里,庆林大长公主是掺了一脚。这种事情,还是由女人们来说是好了。为了不显突兀,庆林大长公主建议:“不如再纳一次妃,圣人后宫并不算多,该趁年轻,多生几个孩子才好。进了人,就要把老人品级提上一提了。”

顾皇后腹背受敌,不由恶从胆边生:“有再多孩子,也不及三郎是德妃所出。”

庆林大长公主道:“娘子须忍一时之气,纵有不如意处,大郎、二郎总比三郎为佳。”

顾皇后道:“容我想一想。”

这一想,就接到了大郎夭折消息。小男孩子夭折率一向不低,夏美人哭得肝肠寸断也唤不回儿子来,一手拉着顾皇后、一手拉着楚美人,哽咽道:“怎地她儿子一生出来,我儿子就去了呢?”

阿松生下来就有些体弱,夭折不定是什么原因,无奈夏美人痛失爱子,一意把账算到了徐氏头上。说有意,听也有心,楚美人吓得心肝乱颤,扭头就去看儿子。顾皇后是一阵晕眩:“你是伤心得过了头了,休要胡言,生死富贵自有天命,万毋作此言。德妃素来恭谨乖顺,必不会做此事。”

然而皇后再压制,宫中却依然流传出了三郎命硬,克死了大郎说法。这消息让徐莹震怒,把顾皇后拎了过去一通怒斥:“你是怎么管束宫闱?竟致流言四散,传出去了像什么话?!还是有谁有意针对三郎?!你若管不得,我自约束,又或使那能管人去管。”

顾皇后当时唯唯,心下恼怒,抬眼看皇太后。自从二娘去后,徐莹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鬓边已生华发。常人有了白发,显老显慈祥,徐莹发起怒来,这白发却透着狠厉来。顾皇后低下了头:“我与圣人听了也很恼怒,都是我们孩子,又岂会偏了哪一个呢?我这便去下令——此事还是不令德妃知晓为好,免得她多想哭泣。”

徐莹哼了一声,顾皇后一躬身:“告退了。”

————————————————————————————————

顾皇后回大正宫路上险些把帕子扯破:顾皇后是个心思略深女子,倒还有些底线,对皇太后系至少面子情份做足了,然而此时却是真恼了徐莹。这位皇太后,只要不把刀架到脖子上,她是从来不肯后退一步。

原本大正宫是传着三郎命格,顾皇后心知这是夏美人、楚美人疑心所致,两人还许了无数心愿,求了许多神仙,保佑自家孩子——她只是任由事态发展而不阻拦而已。现顾皇后却又另有打算了,她干预之下,三郎谣言没有了。不等德妃高兴于诉诸萧复礼之后见效,可怕谣言来了。

“宫中盛传,德妃本来是要做皇后,后来因为年纪小,许诺生下儿子就做皇后。现德妃有子,而皇后无子,皇太后深爱德妃,要把娘子给废掉,立德妃为后,以三郎为太子。”阿铁小心翼翼地向萧复礼回复。

萧复礼失笑:“不过是好事者知道皇太后偏疼德妃、三郎,胡乱猜测而已。”以大家对皇太后认知,怀疑猜测她会做这事儿倒是可能。皇太后也许有这样心思,不过却不一定是要废后,大可能是立三郎做太子。

萧复礼自己却不想早立太子,皇后有子,那是必须立,如果无子,还是考察一下再立。否则因太子之位而起争执,诸王彼此不服就不好了。不如让他们长大一点,互动中自然而然就会有强势、聪明人,未立之前就兄弟中建立起了威信,易使人折服——知道争不过他,那就认命吧。而不是想“他比我强,不过是因为先被封做太子,有人奉承帮忙而已,如果我为太子,一定做得比他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