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奸臣之女 >

第385章

奸臣之女-第385章

小说: 奸臣之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这些年了。连郑琦的两个幼弟,都不适合那个位子,这还是郑靖业养大教大的儿子呢。

李神策那里倒是不缺,但是他要权衡各家之间的平衡,MD!全有亲戚关系!李神策爆着粗口,头疼了。

李幼嘉因无可荐,只提了个议。池脩之推荐了柳敏,李神策推荐了蒋卓。池脩之荐柳敏也是不得已,他宰相位就算是年轻的,哪有培养好了的门生可以担任省部级干部?李神策则是要让蒋卓历练一下,熟知地方。

事先三并没有沟通,李幼嘉扛着顺风旗儿就站到了池脩之身后。李神策额上想冒青筋池脩之有主见也是情理之中,柳敏也算是循吏,李幼嘉这态度也太明显了吧?

三意见不统一,把两个选项给报到了萧复礼,就只见萧复礼游移地两个名单上看来看去、看来看去,最终把柳敏给圈了出来:“柳敏久地方,郑琦事出仓促,身后所遗之事纷乱复杂,需得熟手。”

池脩之抢到了大舅子留下来的位子,虽然不算是握到了自己手里,至少目前来看不是敌也就足够了。不是他信不过蒋卓,只是第一时间,他想的不是世家。为弥补蒋家的遗憾,也是补李神策的颜面,池脩之顺水推舟,当场开口请蒋卓为国子监祭酒,以代因为连番丧事而有所感触申请退休的顾崇。国子监虽受到科考的冲击,祭酒之职依旧是清贵,又是许多官宦子弟的校长,经营得好,也是个大台阶。

两下基本满意,池脩之才心里的小本本上给这件事情画了个比较圆的句号,与李神策并辔回家。两个都是宰相,还是邻居,害得这一带的住家都非常有安全感,也让夏寔略不忿李神策太得瑟啦!

夏寔的感观这件事情上是不需要被考虑太多的,李神策与池脩之哪一个都不能举家搬迁,也不能明明是邻居却非要故意错开了不一起走。李神策略憋屈的心情看到夏寔一张便秘般的脸之后,忽然开朗了许多,果然是“看到不高兴就开心了”!

池脩之则伴着妻子到了岳父家,郑靖业显得有些枯瘦,眼睛仍亮。池脩之向他诉说了朝中动向。郑靖业闭眼道:“也是之常情,不能因为二郎去了,国家就少置一州刺史。举蒋卓原也不错,世家,庞然大物,怎么可能一口吞得下?”

池脩之道:“世家却也渐衰。”

郑靖业摇头道:“除非一场大兵祸,否则,且有得磨。以景宗之强势,尚留余地。先帝刚硬折断,也是前鉴。帝王犹如此,更不要提魏静渊。不要因为姓氏而为难,也不要因为经历对世家有成见。”

老头子眼睛毒,池脩之有些讪讪,他也确实是个矛盾的存。郑琰心道,阿爹这话真是切中肯綮了。

正思索间,郑靖业的话头已经转了个方向:“二郎刚去,服大功,女婿却是无碍,女婿九月四十整生日,要好好为他操办!”

池脩之大惊:“这如何使得?娘子孝中,却取乐,成何体统?看二郎如兄长,服丧不可乱,饮宴却是使不得!”

郑靖业拍着扶手道:“听说!已为相,就不止是女婿了。以前们年轻,多过来就多过来,现一个宰相,凡事唯唯诺诺,成个什么样子?没的让看不起!以为婿,并未轻视于,自姓池。先前不也做得挺好么?怎么到了现又彷徨了?”

池脩之道:“拳拳爱护之意,敢不领受?只是早已无父无母,待先生与待岳父是一般的敬之如父,乍登高位便要疏远,非所愿。谁爱说谁便说去,从来不会怕这些流言!谁想要撞上来就撞,吃了亏就知道不该小瞧于。生日年年有,不此一时。夫妇新年置酒,以待诸亲。”

郑靖业慈爱地抚着他的背:“汝得之矣,汝得之矣。”

郑琰暗道,经此一事,虽则两家亲密,又有血缘亲缘,拆也拆不开,然则确是政治上分而为两家了,不由黯然。郑靖业复想起女儿:“儿女行将成婚,家里这才算是立了起来,女婿儿媳面前,当与以往不同,毋再为小儿女态。”

郑琰哽咽着答应了。

与池脩之并肩而出,郑琰不由回望娘家门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池脩之握着她的手:“想了便回来看看。”

“好。”

作者有话要说:啊哈,完结鸟~

本文名字就叫《奸臣之女》,写着写着奸臣的戏份好重,一旦郑琰彻底独立了,角色上郑爹女儿的色彩淡去,池家主母的身份显出,也就是完结的时候。一直就在慢慢独立,至池脩之拜相,郑琰也就从郑相之女成为池相之妻了。

下面是番外,能写多少写多少吧~会把后面的事情交待个差不多的,当然,时间跨度是会有的~

元宵诗会的亲,金沙的奖励还木有到账,因为是作者手里的名额和金沙官方的名额一起的,为了不重复,等这两部分发完之后,偶再给木有奖的同学返积分^0^

258顾皇后番外

自打池脩之拜相;三位宰相相处还算愉。李幼嘉从政时间长,一直跟着郑靖业后面;有着相当经验与熟练度。李神策脑筋灵活;偶尔还刷刷下限什么,往往可以用出人意表办法解决棘手难题。池脩之年富力强,对国家事务也不算陌生。三人合作,兼有个青年皇帝;整个朝廷他们带动之下,倒有些欣欣向荣模样来。

池脩之向萧复礼进言;于各州治所兴建学校、图书馆;把科考推广到了五个州。萧复礼采纳了这个建议;二李对此亦持肯定态度。眼见君臣和谐,朝廷太平,宰相们接到一个消息——前阵子圣人翻阅了藏于宫中历年秘录,他看不到对他自己记述,却翻看了先帝与景宗朝。

池脩之与李神策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这件事情,通常情况下,一个日渐成熟皇帝一举一动都是有含义。人说“读史可以明智、可知兴替、可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省”,但是,对于宰相这一层面人物来说,这代表着皇帝内心有所触动——他想什么呢?

经过景宗与先帝两朝,世家势力受到了不小冲击,萧复礼个人认为,这样也差不多了,太过剧烈变革容易引起势力还未完全衰退世家反扑。比如先帝死,比如韦知勉那封奏疏,比如他不得不同意了有关袭爵变通做法。

要强硬,不但需要皇帝坚决,还需要有一批前仆后继有能力有智慧大臣辅佐,景宗有魏静渊有郑靖业,还有他自己,依然任用了数位世家宰相。且通过接触,萧复礼认为世家里也不乏才学之士,不能收为己用未免可惜。这里面又要借鉴反而教材先帝经验教训。

如何与朝臣们打交道,他还需要前辈智慧,直接做法,就是看他们都做了什么。而先帝登临,就要跟大家拆伙,想一言堂,这显然不是双赢做法,也是不厚道表现,失道少助。

萧复礼想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局势一步一步走向失控——虽然老师们讲过,他却不能总依靠别人脑子。于是“帝访之集贤馆”,把景宗和先帝实录都拿了来,一点一点地看,两相对照,评断孰优孰劣。尤其是注意事件之间关联。

李神策不由叹息一声:“这才是圣人样子啊!”

池脩之点头道:“皇帝从来不是教能教出来,还要看悟性哩。”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对小老板评价开始攀升。

————————————————————————————————

如此忽忽两月,由京师迁至熙山,也只看了一半而已——景宗皇帝太能活了,实录太长!饶是如此,他也看出了不少心得。由于过于投入,萧复礼留宿后宫时间变少,读书到深夜情况增多,惹得顾皇后忧心不已。

顾皇后唤来黄头阿铁询问,她一入宫就确立了这样关心皇帝形象,做出来也不让人觉得讨厌。阿铁对于顾皇后印象还是很不错,很诚实地回答:“圣人近来一直看两朝实录,如今天下太平,百官各司其职,朝上并没有什么让圣人为难事情。”

顾皇后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是萧复礼如此这般,越来越有皇帝样子。忧是,皇帝不踏足后宫,别人见皇帝时间少了,她与萧复礼同宿机会也少了。身为一个皇后,不能生下一个儿子,顾皇后比别人都急。想了一下开口道:“你要提醒圣人,不要熬夜太晚,每晚给圣人宵夜加些份量。”

阿铁重复了一回,见顾皇后没有别吩咐了,躬身告退。

顾皇后有些犯愁,皇帝不亲近后宫是好,但是连到昭仁殿次数也减少了,就有些不大好。见皇后情绪不佳,乳母便抱了大娘过来给她解闷。大娘已经跌跌撞撞地会走路了,看到母亲,张开双手要抱抱。顾皇后接过女儿,哄着她玩:“慢点儿慢点儿,仔细跌着了。”

大娘抓着她食指,用力拉着,咯咯地笑着。顾皇后把她身体扳正:“这样才妥贴。”

乳母见顾皇后回过脸色来,凑趣道:“大娘小小年纪,已有皇家气度了。”

顾皇后略宽心,又道:“才这么点儿,能看出什么气度了?倒是要好好教导才是,免得误人误己,一辈子成了个笑话。”说着捏捏女儿小脸。有了一个孩子,虽然不是儿子,到底是解了心中躁意。

乳母连声称是。

正其乐融融间,忽有宫女急匆匆赶地过来汇报:“娘子,德妃不适,正遣人去宣御医。”

顾皇后掰掰女儿小胳膊:“她早上还好好……可说是有什么事?”

“尚且不知,看德妃那里并未有乱相,当不是什么大事。”

“那就宣吧,宣两个熟手来。”

顾皇后发了命令,心下也疑虑,德妃素来表现得乖巧,早上还好好,这一个时辰功夫就不适了,她应该不是玩干什么装病争宠把戏。哪怕是,既是自己执掌后宫,就不能让她出事,这么想着,顾皇后又派了心腹宫去阿梅:“你去德妃那里看看,有事速速回报。”

阿梅道:“请娘子示下,若是德妃不碍事,奴婢可否称是娘子宣谕,德妃静养?”

“可。若有事,速来报我。”

————————————————————————————————

阿梅给顾皇后带来了一个非常不好消息:“娘子,德妃有孕。”说话时候她也是直擦汗。

顾皇后一个趔趄,差点没倒坐榻上:怎么偏偏就她有了呢?“这是喜事!使人报圣人去,我们也去看看。”

徐欢终于盼了个孩子来,心中无限欢欣,行动间都带着小心。顾皇后来,她挣扎起身,缓慢地拜了下去。顾皇后看她拜下,笑道:“你仔细些,如今可是双身子呢。”伸手去拉徐欢手,欲携手共往榻上坐。

徐欢反射性地缩了一下,又把手往前伸了一点。顾皇后手一僵,脸也一僵,旋即笑着握着徐欢手:“你有些瘦,得多吃些,孩子才健壮,生产时候才能有力气。报给皇太后了吗?她老人家一定乐意听到好消息。”

徐欢羞涩地道:“这里乱糟糟,还没有呢。”

顾皇后道:“这可不能耽误。”又派人去给徐莹送信。

一番忙碌下来,顾皇后便告辞而去。萧复礼那里虽然知道了消息,却不好立时冲到后宫,只回一句:“知道了,交由皇后去办。我晚些时候再去看德妃。”

与萧复礼那里显得有些平淡反应相比,徐莹那里就开心了许多,徐莹听到消息,就赐下许多滋补品来,又嘱徐欢好好休养,还说明天让徐欢去请安。

顾皇后正徐欢处,听了此言,暗道,到时候也要把大家都拉过去请安才好。一个德妃不打紧,圣人也不是宠她宠到糊涂了,要紧是皇太后。孝字当头,圣人也要为难。须得看紧了皇太后才好。

徐莹盼着侄女到来,听到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