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奸臣之女 >

第113章

奸臣之女-第113章

小说: 奸臣之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靖业说了许多,总结起来就是,建立一整套的情报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按照郑琰的设想,谍报人员的培养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更重要的是:“用是上熟手的,只有军中!我要用一两个人,于家那里就能调得来,再多了,不是自找麻烦?!”

郑琰这才意识到,她的设想很不错,但是可操作性实在不高!谋朝篡位、封建割据离她太远,如果不想造反,建立这样的情报系统,这个阵仗也太大了点儿。

“可是……真有点儿不甘心呢。”

“你也不用这样,”郑靖业淡定地开口,“你爹我难不成就是只会看邸报的人么?”

“阿爹?”

“我入京没多久,署过京兆,那时候政令不太通畅,也用过些游侠儿、花子。”郑靖业点到即止。

郑靖业入京之后也换过岗位的,一度执掌京兆。那时候的京兆比现在还难混,郑靖业为了更好地治理京兆,也是非常在意情报资源的。用的就是利用“丐帮”的手法。

这也是迫不得已。京城多世家,世家有世仆,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弄个间谍混进去的。哪怕不是世家,就是普通的新兴勋贵,几十年过去了,最肯相信的也是家生奴婢。这个年代,奴婢们的忠诚度,在主人家没倒台的时候还是很高很高的,哪怕在主人家倒台之后,也会有一些忠仆不离不弃。这就是“义”。

郑琰结结巴巴地问:“阿、阿爹,这些、些、人,可、可靠么?花子不是……您是怎么用的他们啊?”不要歧视乞丐,人家虽然不全是良民,也不是黑户,当然管理得比较松散。你头紧了,穷一点,正常,不紧,又穿得人模狗样。

“不是有团头儿'1'么?”

“嘎?那是什么?”郑琰一脸的土鳖相,听不懂郑靖业口中新出现的名词。

郑靖业只好解释:“就是乞儿的头儿!”

还真有“丐帮”啊?郑琰微张着嘴巴,样子有点蠢:“他听您的啊?”

这不废话么?郑靖业鄙视地看了一眼女儿:“我自有让他听话的办法。”

不是吧?正义的丐帮会当官府走狗么?您的风评还不咋地。郑琰突然之间对丐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情报系统也暂时放到一边了:“阿爹,您给细说说呗。”

郑靖业白了郑琰一眼:“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世为贱籍(制度规定),这么些年,总会了些机灵人。一代一代做下来,家里也置田置地,也使奴唤婢,私下里也偷偷穿着绫罗,儿女也是娇养着,只是出身实在不雅。多少代经营下来,官衙也用得着他们,或有工程人手不足,也使这些人,给些饮食,发点工钱,也有夜间使他们打铃的……”

郑琰:“=囗=!”丐帮帮主原来是净衣派的,普通帮众就是污衣派的,净衣派的等级比污衣派的高!金大侠的千古迷团解开了有木有?!

原来丐帮还带一点半官方性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事业单位。一地乞丐都有个头子,大的头目不叫帮主也不叫舵主,叫“团头”,有些团头还挺富有,这些人手下还有小头目,然后再一级一级地控制着乞丐们,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形态。

“那游侠儿呢?也有个头子?”武林盟主么?

郑靖业对着个好奇心强的女儿也只好解说一番:“那些?也分几等……”

还有游侠,大侠在江湖上听起来很威风,也仅限于江湖。如果你这位“大侠”无田产无良民户口,权贵们照样鄙视你,瞧你不顺眼了,还可能抓来问一个不务正业的罪。

以前郑琰从来没在意过这些事情,她以为穿的是种田(伪)模式,没想到还与江湖模式沾了边儿,这个江湖模式与金大侠的江湖还略有差别!这么说来,有田有地闲得蛋疼去“游侠”的,大概就是武林世家?没钱没地的游侠,大概是流民出身的草根?

“他们……都听您的?”

郑靖业笑道:“你又说什么痴话?不过是我能用得起他们罢了。”

哦!明白了。

郑琰终于知道了,她家还黑白两道通吃!她爹这个宰相居然还兼任京城地痞总头子!

信息量略大,郑琰受到了震荡打击。

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有木有?!苍天啊、大地啊,真心给跪了!这明明应该是穿越剧里主角才有的手段好不好?爹啊,你一土著,这是要闹哪样?这不科学!

怪不得她爹听了她对于郑德谦种族技能的利用计划之后不是先跟她商量,而是先考察郑德谦的技能等级!

“以前没听阿爹说过呀!”

郑靖业没好气地道:“你一个小娘子,要知道这些龌龊事做什么?那里多贱人!”什么脏的臭的都有,乱七八糟,怎么能让雪白可爱的女儿接触这些?郑靖业看来,政治互殴什么的,虽说也阴暗,却是一份白领的工作,换她宝贝女儿干,算是粉领,也是很时尚的。丐帮那是下九流,脏兮兮的,女儿能知道世上有乞丐就行了,不用了解丐帮的内部结构。如果不是今天赶巧了,郑靖业还不想科普呢。

郑琰装可爱装可爱装可爱:“这不是遇上了么?那这个事儿?”

“行了明天我与五郎说,你”接收到郑琰渴盼的目光,“来听听也行,只有一条,不许掺和得太深,脏!”有手有脚的去做乞丐,郑靖业瞧不上这些人。

“听您的。”郑琰答得痛快,忽然反应过来,她爹这态度有点可疑啊?这违和感……

灯泡一闪!既然已经有了粗略的情报网了,还要听她啰嗦个什么呢?

“那还吃饭去?”

“哦。”

97这是个误会

郑靖业边走边捋须;郑琰的思维很活跃;时常有惊人之语(站在穿越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理解)即使郑靖业已经有了个外联情报网,还是听了郑琰的计划,一听之下也算是有收获。

郑靖业有自己的一套班子;用以商讨朝政;对于情报则主要靠自己判断。他自己的水平高;能分析得出;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帮手。既然亲孙子可用;郑靖业也不会置这个劳动力于不顾。他最担心的就是子孙无能;自己死后被人清算,必须要趁早发掘出各人的长处;搭配成一个最佳组合,维系家族的延续。

当然,郑德谦也有问题,大约还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他哪怕喜欢八卦,也没有往更远的地方去想,只是平和地八卦着,并没有学会有意识地利用情报资源。需要调…教。

全家都在等着郑靖业开饭,见他来了,集体起立。杜氏嗔道:“你又忙的什么?再忙也得吃饭啊。”

郑靖业好脾气地陪笑道:“这不是来了么?”在首座上坐下,各人才各归各位。郑德谦偷偷瞄了祖父一眼,以他那八卦敏锐的头脑也分析不出来郑靖业是不是生气了。

郑琰也吃得心不在焉池脩之到现在还没消息,这一整天,两人是隔着人群打了个照面,话还没搭上一句呢。杜氏等郑靖业有了五分饱才发问:“姑爷回来了?”这个姑爷说的就是池脩之。郑琰的耳朵竖了起来,手里还捧着个碗。

郑靖业含糊地应了一声:“他好着呢,区区百余级就换了个开国县男,还有百户食封,圣人还留他问话。便宜他了!”

郑琰闷笑,心中不无得意。杜氏放下心来:“那就好,那就好。”准女婿有前途,岳母当然高兴。郑靖业瘪瘪嘴,低头扒饭,扒了两口,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好什么?回来了也不过来看看!圣人就算留饭,也不会留宿!居然偷懒!”敢不过来让岳父骂两句,胆肥了啊。

杜氏一口饭喷了出来,侍婢上前给她擦身上的衣服,又换了面前的杯盏。杜氏一摆手,拿着绢帕试唇角:“他总要先拜过他先生,次去看过外祖母,你自己算算,这要到什么时候了?再说了,还没成亲呢,他就这样跑法,不像个事儿。”

正说着话,大门上传来消息:“池郎君使人送了拜帖来。”

杜氏得意地横了郑靖业一眼:“我就说吧,姑爷不是不懂事的人。”闺女还没出门子呢,这就叫上姑爷了,可见岳母大人有多么想把闺女扫地出门了。这样的闺女太让人头疼了,有个人肯要,就放手吧,别再挑剔了!

郑琰的耳朵尖动了一动,郑靖业一摆手:“他人呢?”

“只有拜帖,那个,还有张给七娘的条子。”

“拿来!”

杜氏截口道:“这孩子真知礼。”郑靖业坐着不再说话了。郑家第三代们纷纷闷头扒饭,努力快点吃完,好逃离这个诡异的气场。

郑琰吩咐道:“拜帖和条子一起送到阿爹书房。”这才算是解了围。

别看郑靖业在郑琰面前对池脩之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心里对池脩之还是挺重视的。吃完饭,装作没看到郑琰跟在他后面,父女俩一前一后又回到了书房。郑靖业捏起拜帖来看,上面写的是些官样文章,郑靖业眼睛一扫而过,余光却往郑琰手上瞟去。

郑琰抓着池脩之的信,一眼扫过去,右手的指头挪啊挪,飞快地把信的一头给攥住了,把剩下的半拉信纸往郑靖业那里斜了斜。

她昨天就到池宅去,指挥进行了大扫除。今天早上过去再次检查了池宅的准备情况,才去围观未婚夫的,这会儿池脩之要是回家了,一准能发现洗澡水是一直准备着的、被褥是新晒的、书桌上擦得干干净净的,连厨房里也有老火煲的好汤。在此之前,他会在顾家吃到各式小点心,喝到口味清淡的笋汤。

“你打的好埋伏,”郑靖业眯着老眼瞄清楚了内容,随即哼了一声,“虽说是贤内助,也不要太无处不在了,你事事都想到了,要他有什么用?惯的他!”

“知道啦~”郑琰摆摆手里的信,揣着走掉了。唉唉,这年头谈个恋爱也不容易啊!写情书什么的,必须公开,至少是要让长辈知道一二,你要是公开发表了,他们倒不管了,就恨“私相授受”二字。怨不得那么多人干脆就不留白纸黑字的证据,人家直接……驾车围观,丢各种佩件儿!就是丢佩件,也要光天化日地砸,比私下赠送还让人能够接受。

郑琰步履轻快,她右手握着纸条儿的右边儿,手底下还掐着一句话没让郑靖业看见,是一句肉麻兮兮的情话,她不想再刺激她爹那脆弱的神经了。

阿庆右手成拳,抵在鼻端,低头一笑,与阿汤照镜子似的一般动作,交换了一个暧昧的眼神,抬脚跟着郑琰回到了绣楼。说是绣楼,郑琰在这里做针线的时间还是很少的,像现在,她就是在枝型的灯树底下慢慢回味着池脩之的信。

池脩之在大正宫里被皇帝盘问许久,基本上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在皇帝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对皇帝的脾性也有几分了解,说话的一时候尽量做到了诚实可信。皇帝是对亲近的人更信任一点,甚至有些“昏庸”的感觉,这并不代表他傻,他只是与一般人一样,选择对已经相信了的人不多加怀疑而已。

河阳遇袭,直奔河阴,怎么看怎么有问题。说的人已经能基本确认有人阴他,听的人心里也有数了,听的说的谁都没点出来没证据,而且周豫虽是周氏族长,本人却是赋闲在家的,并不承担保家卫国的官方任务,找茬儿也无从找起。

弄到最后,皇帝还留了饭。池脩之是外臣,自然不好跟着皇帝到昭仁殿去用餐,君臣二人,一老一少,就是在前殿吃的饭。皇帝这个老不修,端着个碗,扒两口饭,看一看美少年的脸,深觉心情舒爽,嗯,美人的脸也下饭啊!

池脩之吃完了饭,从宫里告辞出来。第一站就是顾益纯那里,不料他在宫里吃顿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