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校长-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度。这些内容我讲完之后会让人写成书过后给你们送过来,所以你们要学会识字,作坊中的其他工人也要学会识字。
然后你们都要学习这些知识,并负责进一步研究这些知识,让制造出来的纸越来越好,不断接近我给你们看的这些纸的水平。我也会给你们讲解并示范更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以促使你们能更快地研究出更好的造纸技术。”
说到这里,党爱国顿了一下,看见下面代表了这里造纸技术最高水平的匠人们相当迷惑,暗自里叹了口气。他拍了拍手,让造纸匠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接着对他们说了起来。
“你们刚才都看见了这些纸张撕裂面上,有着十分细小的绒毛了吧?”
党爱国举着被撕开的卷烟纸,对围在他桌子边上的造纸匠人们说道。他盯着这些匠人,直到他们点头,才继续了下去。
“这些绒毛,就叫做‘纤维’,是构成所有植物的重要材料。各种植物晒干其中的水份之后,剩下的就是纤维。不管是根、茎、叶还是树干,都是由纤维构成的。比如你们用尖石头来回在木头上用力划,过一会儿就会看到你们划出来一些粉和绒毛,这些都是纤维。
所以说,只要是植物,基本上都可以用来造纸。只不过不同的植物,要将他们里面的纤维加工成又细又短的状态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你们现在才只能使用麻和楮皮这两种原料来造纸。缑氏族长,你有什么问题吗,尽管问没关系。”
党爱国看见缑氏族长若有所思的样子,立即点了他出来提问。缑氏族长恭敬地对他行了个应该是对授艺师傅才行的礼,然后才问道:“是。请问大人,木材质地如此坚硬,如何才能解出其中‘纤维’,用于造纸之中?”
因为对古时的礼仪并不了解,所以党爱国倒是没有看出来对方这个特殊礼节的含意,点了点头回答道:“正是因为暂时无法做到,所以才需要你们进行研究嘛。人力所能够做到的毕竟有个极限,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依靠更有用的工具。你们分解出麻和楮皮里的纤维时,不也是使用了灰水、刀、磨、臼和蒸锅吗?”
党爱国没有立即正面给出答复,而是一挥手说道:“我之所以带后面这些木匠和铁匠一起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们设计造纸所使用的新工具。如果用刀削不动木头,那么就用锯。如果用人力捣不烂纤维,那么就用机械的力量来捣。如果用蒸锅蒸一天还不够,那么就用高压锅多蒸几天……把植物中的纤维分解成能够造出好纸的优质纸浆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就是要一点点找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来。”
党爱国看见造纸匠人们都听得直点头,说明这种讲解方法他们能够听懂并接受,于是心中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加自信了几分。
“我会出钱在你们这附近建一个造纸研究实验基地,这几种纸会放在基地里让你们研究。什么是研究,就是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我告诉你们的知识,去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够造出更好的纸,为什么应该这么做的这个过程。
而实验,就是按照自己研究出办法动手去做,看看成功还是失败了。然后你们对照结果,要再去想成功是为什么成功,失败是失败在哪里。这样一点点地研究、实验,再研究、再实验,总有一天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我建的基地,就是专门让你们进行研究和实验的地方,材料免费,你们想到什么新方法就可以去实验实验。
而关于造纸这方面的知识,就是从你们平时在造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的经验里,一点点归纳出来的正确的部分。所以你们要学习识字,以后要能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写出来。尤其是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记录下来当时使用的材料、实验方法、还有结果等等。至于暂时不会写字的匠人做实验,我会另外安排实验助手,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记录下来。
而且还有一点,从今后起,你们所有的经验和造纸秘诀,都需要记录成书。经过实验证明正确无误之后,会让所有想要学习的人都能学到,不允许再出现只传给儿子或者一两个徒弟的情况。”
党爱国一说到这里,这些造纸匠人们马上瞪大了眼。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不是要砸了他们的饭碗么。于是这些造纸匠人们全都低下了头,不去看党爱国的脸,包括后面的木匠和铁匠也是这个样子。
党爱国在心里撇了撇嘴,这些家伙,前面白给他们好处的时候一个个争先恐后,一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一毛不拔。老百姓因为缺乏知识,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远见,而且往往更加斤斤计较,只看得见眼前的那一丁点儿利益。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早就准备。
“当然,这些经验不会白白让你们说出来的。为此我制定了《专利法》,你们的这些独门经验和以后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都会记录上你们的名字,变成官府承认由你们所拥有的专利。所有使用你们的专利来造纸的工坊,都需要付给你们一些钱。谁不付钱,你们就可以将他们告到官府去。”
PS:再加更一章,估计下次加更就得放到过年后了吧。话说,感觉这周的分类强推效果好像不很给力?请大家踊跃支持一下吧,否则成绩太差……嘛……
0028科研带头人党爱国
“当然,官府只记录第一个来申请专利权的人。也就是说,你们两个人知道同一种技术,先到官府申请专利权的人拥有所有权。另一个人如果要使用这项技术,也需要付给第一个人钱。如果这项技术是你们两人或更多人共同发明的,那么你们还可以申请共同专利所有权。
这项专利权只包括独门秘技,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懂得的技术,就无法再申请专利了。关于专利的诸多详细规定已经制定成了法律,如果你们不识字的话,也就看不懂这些法律,只能求别人说给你们听了。”
党爱国将“专利”这个香饵一抛,屋内的所有工匠都轰动了起来。过去正是因为独门技术被别人偷学去了也就偷学去了,所以才要严防死守,没听说过官府还会管这个。单单就为了这一点,也抢先得去申请专利啊——尤其是已经把独家经验传给了徒弟的人。
不过等他们真去申请时就会发现,党爱国是允许他们独占技术,但决不允许他们因为永久独占了这份技术,而从此躺在钱上睡大觉了。大部分工匠总有一种近乎于病态的,想给子孙留下一门足够独霸千年万年的手艺绝活的想法,这不仅延缓了技术换新换代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它在不断磨灭技术人员继续钻研进取的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不外如是。
看到这些工匠们现在都沉浸于自己的YY之中,已经听不进去他讲什么了,党爱国便带领着“视察团”全体成员们打道回府了。反正造纸技术应该怎么改良他心中也有些数了,毕竟他不具备太多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只能提出思路并创造良好环境,让造纸工匠们自己研究了。
不光是造纸行业,机械、冶金、农业、医学等行业都要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他自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搞科研的料,而且一个人就算24小时不休息,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像科研这种需要不断在失败中摸索着前进的工作,数量上的积累也相当重要。有时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其实只不过是将大部分失败的情况都尝试了一遍,所以只剩下了正确的道路。
但正是因为科学实验既浪费时间和金钱,效益和效率又都不可预知,所以掌握了生产资料的人才不会主动去投资推动科学实验,而是等待着生产者在生产劳动中慢慢总结创造出新技术。反正他们只要想尽各种办法剥削就可以了,如果一百个生产者的劳动产品不能满足他们,那么就去剥削一千个一万个生产者好了。
不过想要让工匠们提高研究的积极性,给出一个遥远的梦想只能让他们YY一时,只有在眼前吊上一根胡萝卜,才能让马儿不停地向前跑。因此党爱国甚至连工匠的升级体系都拿出来了。
虽然说党爱国可以直接在各行业来个99级工匠制度,让工匠们打打菜刀,纺点麻布也能升一级,但他还没有那么无聊。他安排了十级工匠体系,开头是初、中、高、特级匠人四级,接着是四级把匠人换成是匠师,最后两级是大匠师和神匠师。
其中匠人是评估个人技术能力,但匠师则只有培养出10个拥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徒弟之后才能够评上。比如一个工匠自身是高级匠人,培养出10个中级匠人徒弟,那他只能评为中级匠师。匠师的评定和教徒弟的水平而不是自身水平有关,这也让匠人们不得不悉心传授知识。
而待遇方面是按照初级匠人、初级匠师、中级匠人、中级匠师……这样交错排列的。最后两级大匠师和神匠师,待遇当然格外优厚,而且党爱国还打算让汉灵帝给予相应的荣誉爵位作为额外奖励。
本来党爱国是不打算设神匠师的,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本身就相当守旧,不管是哪行哪业,一旦封神成圣,几乎就成为不可质疑、不可变更、神圣不可侵犯的代名词。这样的话,在学术界就会形成所谓的“学霸”,十分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进步。
但是他又考虑到中国一贯轻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人,汉时,以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像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反而和那些歌伎倡优等“有技术的女人”处在同一社会地位。所以他不得不先将工匠的社会地位提到相当高的位置,还要让汉灵帝配合着改变歧视性政策,优待专业技术人员。
最重要的是,等以后党爱国的亲身示范,让那些掌握着生产资料的世家大族们都认识到了开发新技术和培养技术工人的好处之后,他们就会像工业革命之后的资本家一样,主动地去培养属于自己的科技人才了吧。
不过党爱国的《专利法》和工匠等级制度虽然制定了出来,他却没有急吼吼地在全国推行,而是只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这部分工匠中颁布实行了。等以后这边的工匠得了好处,他再有计划地在其它地方的工匠中宣传一番,其它地方的工匠自然会跑过来。
到那时,当地的世家大族如果还不主动跟着他学习,而是想要通过束缚工匠的人身自由来留住人才的话……哼哼,党爱国可不会对他们客气。嗯……到时候就给他们扣上人权问题的大帽子吧。
=====我是有技术的分割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党爱国一直带着跟班们在造纸工匠、木匠和铁匠们的作坊之中来回跑。而且他已经正式将作坊“升级”成了工厂,要求所有工人都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一个人只求先精通一个生产步骤即可。
至于标准化的问题,他就没有找铁匠和木匠了,而是找的专门为皇帝制作精巧玩物的精密器械工匠和制造首饰的金艺工匠来制作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并且尝试着制作游标卡尺和其它量具。不过因为游标卡尺他只在初高中实验课时接触过,测量原理记得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大概的造型,所以还要再研究研究。
但是关于长度单位,党爱国并没有非得用“米”这个单位,而是延续了旧的“尺寸”单位制。因为标准化的关键并不在于标准长度究竟是多长,而只是在于所有的量具是不是相同。为了减少热胀冷缩带来的误差,党爱国打算先让制造量具的工匠们先用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