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校长-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蔡琰是个极有素质的文学少女,但毕竟文学少女也是少女,而且还是比一般少女感情更加细腻敏感的类型。所以过于木讷的党爱国那些“不解风情”的废话,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让少女的心中更加烦闷。
你为生气?
这个问题,就连蔡琰都回答不了。只不过她就是生气了,就是烦躁了,就是冒出了许多也没有察觉到的负面感情。人类往往最难以察觉的心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实也可以用在这里。
此时,蔡琰面对着好像唐僧一样,在那里兀自解释着“大逆不道”且“扰乱纲常”的“女性解放思想”的党爱国,感觉的心理快要到达忍耐极限了。
如果用漫画的手法来描述的话,现在那个有着和党爱国一样的面孔的唐僧,正像念经一样从嘴里吐出一串串肉眼可见的句子,在空中来回飞舞盘绕编织成了一个大大的“女”字。
然后这些在空中飞舞的句子从四面八方冲击着面容和蔡琰完全相同,却穿着带有虎皮花纹的齐B小短裙的美*女孙舞空的脑袋,接连不断地撞出星星来。每多一颗星星,美*女孙舞空脑门上的青筋就会跟着增加一个。
就在满头青筋的蔡琰已经有些忍耐不住了,已经开始在头脑中幻想掀翻面前的桌子,把党爱国踩在脚下,让他哭着道歉的样子时,在她的对面一直“念经”的党爱国的声音却戛然而止了。
“?”
即使是夏季的夜晚那烦人的蝉鸣声,如果突然中断了,也会让人十分在意。虽然蔡琰心中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党爱国的话,只是觉得他的唠叨很让人火大。但是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就好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似的停住了,这反而让少女暂时忘
1/2
0133昭姬的烦闷
0133昭姬的烦闷
0135女儿的婚姻=蔡邕的报恩
0135女儿的婚姻=蔡邕的报恩
党爱国听完貂蝉的说明,才其实想岔了。蔡邕与河东卫家早在几年之前就给两个孩子定下了婚约,并没有钻中央大学的规则漏洞:既然不让结婚就先来个订婚。
而且等貂蝉将这桩婚事的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之后,党爱国也弄明白了一个在后世史学界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蔡文姬生年的真相。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将蔡琰的生年确定为公元177年。而在近代,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大文豪郭沫若。在其戏剧《蔡文姬》中就曾有这样的说法:蔡文姬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由曹操遣使赎回,初归汉时估计年三十一岁。
而据《后汉书?烈女传?蔡琰传》记载: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因为《后汉书》为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所编撰,所以此时的蔡昭姬避司马昭之讳,“被改字”为文姬。
而这一记载,让学术界在蔡琰的生年上争论不休。
公元189年之前的十二年间,蔡琰的父亲蔡邕一直都在逃难,直到董卓征召才能回朝中任职,并因为董卓而在192年被王允所杀。此在《后汉书?蔡邕传》中有载。
如果蔡文姬是公元177年生,也就是说蔡邕死的这一年她才十五岁。汉朝时期古风仍在,女子十五及笄,这时女子方才成年,可以婚嫁。
笄就是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著名文人,蔡邕有可能让女儿不满十五就嫁人,丝毫不注重这些礼仪吗?十三、四岁嫁人只有在明清时才很常见,而明朝皇帝是农民,清朝皇帝干脆就是关外的野猪皮,他们提倡的婚嫁风俗不合礼制是因为他们没有文化。
而且公元196年为建安元年,194年则是兴平元年。蔡琰“兴平中”,也就是195年被胡骑所掳,那就是说嫁给卫仲道肯定在这之前。
《论语?阳货》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而是蔡邕192年被杀,因此在192至195年之间,他的女儿肯定不能出嫁。不说蔡琰是一个知书识礼的才女,不会有违孝道;只说河东卫家这个名门大族,也不可能落个欺负孤儿寡女的名声,逼着她在守孝期间嫁。
所以说,蔡琰177年出生的话,其实有很多矛盾。而这个说法的出现,应该是源于《后汉书?蔡邕传》中,蔡邕曾在公元177年上书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荣。”
蔡邕都四十六了还没下出个蛋来,那么蔡琰和她妹妹的出生,都应该是在这之后了。蔡邕接连老树开花……嘛,这种无聊的事情就不去八卦了。
但很多学者并不同意拿蔡邕写给皇帝的奏折,当作考据其子女出生年月的凭证。因为古时候上奏,不会把家中女眷算到其中,蔡邕只是没有,所以才说孤身一人。
因此在没有更明确的证据出现以前,根本无法判断蔡琰的生年。根据各种史料推论,只能得出她的生年应该是174年到177年之间。由于谁也不能穿越到古代去实地考察一下蔡琰究竟是哪年生的,于是学者们各有各的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蔡琰于177年生,这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古人算岁数是算虚岁,所以蔡琰实际年龄满14就可以及笄。只要她结婚快一些,赶在蔡邕死前过了门就行——但是谁也不可能想到蔡邕会因为意料之外的原因,早早地就被王允处死了。
当然,在党爱国看来,争执古人的年龄实际上没有必要。研究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之中吸收经验教训,所以关注的重心放在人,因为原因,做了事,产生了后果就行了。考证那些历史名人究竟是哪年生的有意思吗?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发生又有意义吗?
除了研究古代人口平均寿命之外,考证古代人的生卒年根本没价值,只不过是一些闲得蛋疼的历史学家为了表示没有白拿工资所做的无用功——何况最后证明的结果也未必就是事实真相。
如果想要了解事实真相,就应该等科技发达到了可以制造出机器之后,像党爱国一样直接回到古代去亲眼见证一下历史。根据党爱国的推断,他手上戴着的“观察者”,应该正是为研究古代历史人文生活或者自然地理环境的专家学者们所准备的高科技防身工具。
嗯……话归正题。
蔡琰出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不愿意和党爱国谈论她的亲事,因此党爱国通过貂蝉的口,才了在三国这段历史中,非常有名的“蔡文姬适卫仲道事件”的内幕。
后世所有看着起点的三国小说YY三国美女的人,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些疑问:
蔡文姬和卫仲道结婚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按理说咯血不是一天两天的病,那么在结婚之前蔡邕知不卫仲道有病?
和蔡琰结婚的时候,卫仲道是不是就已经病重了?
河东卫氏之所以在卫仲道死后不待见蔡琰,是
1/2
0135女儿的婚姻=蔡邕的报恩
0135女儿的婚姻=蔡邕的报恩
0136我就要嫁给卫仲道!
0136我就要嫁给卫仲道!
得知了蔡邕嫁女的“秘辛”之后,党爱国的心中有些愤怒。这蔡邕老爹这样,拿女儿的终身幸福去还人情?真是看他了
不过,女性的地位在千百年来就是这样,所谓“男人征服世界,征服男人”只是现代女权主义者的YY罢了。就算中国有吕雉、武则天、慈禧,外国有克丽奥佩托拉、卑弥呼、叶卡捷琳娜、维多利亚、伊丽莎白,也并不能证明古代便有征服了世界。
说到底,那些古代女性之所以能执掌王权,只不过是众多拥护她的男人们认为她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罢了。像《宫廷秘史》这种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娱乐作品”,也终究只是老百姓瞎编的黄色故事而已。
“呯嚓这太过分了”
正在肚子里生蔡邕气的党爱国一想起蔡琰今后多灾多难的人生,继而联想到万恶的旧社会无视女子人权的包办婚姻,不由得愤然地锤了下桌子。
在这个时代里,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传说中的“妇女儿童之友”。
不过“呯嚓”这个拟声词……是不是有些奇怪?
“校、校长……”貂蝉有些惊慌地看着桌子,“你的手没事吧?”
“哎?”
被貂蝉这么一问,和蔡琰一样侧过身坐椅子,左手搭着椅背,右手放在桌子上的党爱国这才扭过头注意起的右手。
“哎呀没事没事,不过杯和桌子都给砸坏了。”
党爱国转头一看,连忙从桌子上抬起了的右手。刚才他光想着蔡琰的事了,结果拳头一锤,把放在手边的小茶杯给砸碎了。
茶杯的碎片嵌进了桌子表面,里面剩下的那点水也流得满桌子都是。不过党爱国有“观察者”系统的保护,自然没有受一点伤。
貂蝉看到党爱国抬起的右手依然完好无损,甚至连袖子都没有被桌子上的水沾湿,提起来的心这才放下。松了一口气之后,她才有点自嘲地想到,还真是关心则乱。党校长不管表现得再像个凡人,却终究是个刀枪不入的“未来人神仙”。
俗话说“仙凡有别”,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不就是这样吗?
何况她只是个小小的侍女——果然,面前这位是根本配不上的贵人。
貂蝉在心中默默地叹息了一声,赶紧从座位上站起身,走收拾起桌面上的水迹和茶杯碎片。即使她想要献出她唯一拥有的宝物——至今为止依然保持着清白的美妙**,用以身相许的老土桥段来报答党校长的大恩大德,都还不够资格啊
再次不经意地认识到这一点,让少女的心中感到淡淡的哀伤。不过“贵贱有别”这也是天经地意的事情,她作为党校长的侍女本来就不该有非分之想。奉献出全部身心,竭尽忠诚地服侍主人一辈子,这就是她作为“貂蝉”的最佳报恩方式了。
因为她只不过是“貂蝉”而已,一个不本来姓名的低贱舞姬。
=====我是少女之心的分割线=====
党爱国关心地盯着坚持要亲自收拾桌子的貂蝉,怕她被破碎的茶杯割破了手。不过他的担心也实在没有必要。貂蝉聪明地用破茶杯底的边缘棱角将嵌在桌上的碎瓷片一块块地起了出来,然后麻利地将它们捡到了擦桌子的抹布里。
一捡碎杯或碎盘子就要被割到手的展开,是只在文艺作品中才会必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何况在现实中,也根本没有人会雇佣那么笨手笨脚的女仆——除非有“特殊用途”。
但不管是否真的有必要,就像貂蝉关心他一样,他也同样关心貂蝉。这种关心完全是不经过大脑的下意识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发自内心”的情感。
党爱国默默地看着貂蝉用抹布把碎片裹起来,然后召呼伺候在外面的女“校工”将碎片收走,又给他拿了个新茶杯倒上水……这些琐碎的日常之举虽然平淡平凡而又平静,却让他心里的那点气很快就消了。
不管说,这一时期的人都是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也怪不得蔡邕。何况那个老爹有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接受能力和旺盛求知欲,这让党爱国也相当钦佩。等中央大学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之后,再次招生时他一定要把蔡邕老爹也招进来。
“昭姬……”
心气平静下来的党爱国一边开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