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388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88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心中一惊:“可是身体有漾,让御医瞧过了吗?”

高镐低着头,说道:“今日例朝,所以没来得及告诉陛下……”

“胡闹!”陆承启斥责道,“那刚刚为何不向朕禀报?”

高镐哑口无言,陆承启却没有心思再和高镐说什么,急急忙忙地说道:“快,摆驾坤宁殿!”高镐哪里敢违抗陆承启的旨意?立即高声喊道:“皇上起驾!”

陆承启心急如焚,一路连走带跑,恨不得立时来到坤宁殿。一路风风火火闯入殿中,陆承启大喊道:“梓童,你没事吧?”

话音刚落,陆承启就看到了一脸茫然的周芷若,坐在桌案前,不解地看着陆承启:“陛下,你怎么来了?”

陆承启也懵了:“梓童,你不是身体不适吗?”

“臣妾何曾身体有过不适?陛下是听谁说的?”周芷若惊奇地反问道。

陆承启一阵无言,怒喝道:“高镐,这是怎么回事?”

高镐一脸无辜地说道:“小的只是说皇后娘娘今日不曾出过坤宁殿,却没说皇后娘娘身体不适啊!”

陆承启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曲解了他的意思。要怪只怪周芷若平日里出宫太频繁了,一日不出去,反倒成了新闻。“陛下,臣妾只是整理一番账本罢了。”周芷若明白了前因后果,笑出声来。陆承启呐呐一笑,对高镐挥了挥手,让他退下:“朕错怪你了……”

高镐不敢再留,嘴上说着不敢,三步作两步退出了坤宁殿,自己身后已经冷汗浃背了。

“那个……梓童啊,朕与你商量一件事……”陆承启为了化解尴尬,跟周芷若说了大理府茶马小道一事。周芷若认真听完后,笑道:“此事陛下做主便是了,皇庄是为朝廷赚钱的,怎么用也是陛下的事。”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虽是蝇头小利,却也能赚一些。关键是弥合白蛮乌蛮,他们做得实在有些过了。”

“对了陛下,臣妾一直想着跟陛下说一件事,临到头来却忘了。”

陆承启好奇地问道:“何事?”

“山东东路大旱,臣妾早已备好粮食,运至山东东路。抢在一些囤积粮食奸商面前,稳定了粮价。现如今山东东路粮价,约是一百一十文钱一斗。虽比平日里高出了二十文钱,却也比那些奸商出的价低得多了。因此事,皇庄也入项不少……”周芷若声调平缓,似乎并不把这几百万贯的生意放在心上。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为了调这批粮食,运费肯定上升了不少。在这么短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粮食,这么快运至山东东路,除了水路并进之外,别无他法。水路运费便宜,陆路运费贵,这是世人皆知的事。

“原来是梓童出手了,朕就说,怎么山东东路大旱,监察司却无禀报?梓童这一出手,就活了几十万百姓,不愧是朕之窦后!”陆承启恍然大悟。(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灾

即便如此,陆承启觉得还是有点蹊跷。按理说,一旦发生了天灾人祸,监察司都是第一时间得到情报的,怎么这一次就例外了?

当然,当着周芷若的面,陆承启不会说这个,而是拼命地夸赞她懂得顾全大局。直把周芷若夸得天上有,地上无,都把周芷若夸得脸皮薄了:“陛下赞誉太过了……”

“过?不,一点都不过!”陆承启感叹道,“若不是梓童及时出手,山东东路不堪设想。自古以来,鲁地汉子耿直,嫉恶如仇,辨是非,讲义气。若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则山东东路大乱;山东东路大乱,则天下危矣……”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有其事。正史上北宋就是自梁山水泊之后,再有方腊起义,北宋最后一丝元气耗尽。看似繁华的汴梁,其实不过是金人铁骑下,如同纸糊一般的玩偶罢了。以“史”为鉴,陆承启自然不能让山东乱起来。

周芷若不是很懂军事,自然不会乱说什么,而是皱眉说道:“陛下,这山东东路看似稳固下来了,其实乃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万一再来个天灾,说不定这大号局势会瞬间崩塌……”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也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有这个可能。陆承启还待说什么,周芷若低着头说道:“……皇庄告知臣妾,山东东路田地里,沼地里,多有初生如粟米之虫卵。”

陆承启一听,心中“咯噔一声”,惊愕得不能言语,良久才道:“蝗虫!”

周芷若说道:“陛下也知蝗虫?”

陆承启苦笑道:“朕原先还有写侥幸,以为此次大旱,不过是一时天灾,并不会引发蝗灾,却不料朕最担忧之事,还是来了……”

周芷若叹息了一声,沉重地说道:“书中有云,‘大旱后六月,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其虫小时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遮天蔽日,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陛下,蝗灾非不可治,若能尽起百姓捕之,定能胜天。”

陆承启想了想也没错,重生之前他去过云南,也吃过炸蝗虫,看着吓人,其实美味异常。闻得周芷若此言,他点了点头,说道:“有《大顺民报》在手,此事无忧。不过皇庄还是要先大肆捉捕,方能使百姓尽信。唉,若能防范于未然便更好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周芷若笑道,“若能就此治理好蝗灾,日后再有,亦不怕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对了,还可以蓄养些鸡鸭鹅等家禽,此物克蝗虫,无需喂养,其自觅食。若能先使家禽吃尽虫卵,蝗灾不起也。”

周芷若默默地记在了心中,说道:“臣妾这便去办……”

陆承启知道她的性子,向来风风火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连忙一把握住她的柔荑,柔声说道:“急甚么,朕还要听一下皇庄今年盈收几何哩!”

手中滑腻,陆承启禁不住又抚摸了几下,周芷若羞得轻轻地抽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纤纤素手落入陆承启的“狼爪”之中,被握得很紧,纹丝不动,也就不做无用功了。“陛下不是要听臣妾汇报盈收么,这番模样……臣妾怎生能汇报得了?”

陆承启故意揶揄道:“那就先别汇报了……”

周芷若白了他一眼,就是这白眼,也风情万种。陆承启捉狭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开了他的“狼爪”。周芷若呼吸都有点急促,嗔道:“你这人……罢了,真是前世冤家。”

陆承启笑了笑,没有说话,拿起那账本,看了起来。这复式记账法还是他交给周芷若,却被这时代的能人异士给发扬光大了,用方块字,书写出不平凡来。汉人果然是太聪明了,任何东西到了手里,都会被“玩坏”。这复式记账法,连陆承启都看不懂了。

周芷若见陆承启皱着眉的样子,笑道:“陛下是否看不懂?”

陆承启没有丝毫隐瞒,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似乎不是复式记账法?”

周芷若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教授的法子是好,只是……只是复杂了些……”

叹了口气,陆承启就知道是这样的。复式记账法,按照汉人的思路来说,确实复杂了些。但也不是绝对,主要是太重文轻“数”了,如果有点数学根底的话,这复式记账法并不难,难的是理解。

周芷若看得出陆承启的失落,说道:“陛下看不懂,臣妾为陛下解释吧。这是皇庄的总支出,这是总收益……”

陆承启认认真真听了一遍,最后竟得出皇庄今年的盈收是负数。也就是说,入不敷出?这……似乎不可能吧?就算皇家银行是朝廷把控的,可皇庄也入资了不少,怎么会是负的?

周芷若解释道:“陛下,今年皇庄支出非常多。除了皇家大学、军器监、船坞、皇家军校以外,还新增了福利院、养济院、施药局、蒙学……主要是购置地产,是以入不敷出。但这些资产都仅仅是今年交付的,明年便可盈利了……”

陆承启一阵无语,重生前地产就贵了,差点飘到了天上。重生后,这地产还是贵。他也明白,这都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作怪,若没有一间屋子,心中就没底。哪怕长安城提供公屋租凭,可这些人大多在郊外,亦是有房产的。可以说,汉人都是穷极一生之力,在追寻房产、田产,有了这些,才有家。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这是大部分汉人的心思,也是历次汉人遭受磨难的根源所在。明明集齐全部汉人的力量,可以赶跑侵略者,却偏生为了蝇头小利,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可悲可叹。(未完待续。)

第七百章:真腊、占城来使

见日渐午时,陆承启和周芷若传膳用了之后,便再次回到垂拱殿。还未曾坐热龙椅,高镐便走进来,脸色怪异。

“怎么了?”陆承启头也不抬,在批阅着内阁送上来的票拟。今日一个例朝,做得事情实在太多了。弄完这些之后,还得写道圣旨,向天下百姓颁布开发江南的政策。只有圣旨颁下了,才算是颁布了一道政令。当然,若是群臣死谏的话,陆承启也不可能颁布的。这也算是大顺平衡皇帝权力的特色了,要不然出现一个昏君,天下大乱怎么办?

今日政务繁忙,陆承启心烦着,见到高镐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有点来气:“说吧,是哪个大臣又来求见啊?”

高镐低着头,恭谨地说道:“启禀陛下,非是大臣求见,而是真腊、占城来使求见……”

陆承启一愣,旋即便想起来了,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这真腊见安南磨刀霍霍,是来求援的。陆承启气恼这些东南亚小国,有奶便是娘,决意冷落一番,都是遣礼部官员去敷衍,自己从未召见过他们。眼见时近冬日,安南再猖獗也不会冬日出兵的,真腊也不那么急了。怎么今日又来求见了,难道事情还有变化不成?

陆承启望了一眼堆得高高的奏折,皱了皱眉说道:“你让他们去崇政殿候着,再去传唤礼部尚书冯承平应付他们,朕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再去见一见他们……”晾了他们这么久,也该见见他们了。万一他们向安南投降了,安南坐大后更不好收拾。

本来这来使只有真腊一国,哪知过了半月后,占城国也跟着来了。陆承启见已至深秋,料定安南不会冬日出兵,便一直晾着他们。谁叫他们总是对大顺态度暧昧,即便是年年来朝,岁岁进贡,也不是真心实意的,都想从大顺攫取点东西回去。这样的小国,陆承启决意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明白,大顺不是好欺骗的。

放下此事后,陆承启从容地披红完,再根据徐崇光的计划,写了一道圣旨:“诏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今江南除钱塘繁华之地,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外,多是荒蛮之地,实为可惜。加之中原人口日盛,田地不丰。朕欲使江南之地,再成大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