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41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41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茫俊�

韩凤儿一惊,回头一看,低声说道:“娘娘,我……”

周芷若从花园的凉亭里走出来,笑道:“想必是家里有什么事吧?若是家里有事需要处理的话,你也不用天天都来福利院的。便是我不过来,遣几个侍御,遣几个红霞帔(侍御、红霞帔皆为宫女称呼,此乃初入官时,女子的名号)过来便是了。再加上诸葛先生等,照料一下这些孩子应当不成问题。”

韩凤儿听了,踌躇半天才说道:“娘娘,凤儿家里确实有些事,需要走开几日。一个月后,便是我爹爹的祭日。他老人家的陵墓,在舒州老家之中。凤儿此去,恐怕须得月余方回……”

周芷若拉着她的手,柔声说道:“身为人女,当为双亲尽孝。我大顺以孝悌治国,哪能把韩姊姊你拴在此处?你且宽心去,此处一切有我在。”

“娘娘放心,凤儿拜祭完爹爹后,定当日夜兼程,赶回长安……”韩凤儿有些感动,这样的皇后,实在太体贴人了。同时心中不免又是一酸,到底是那人的正室发妻,当朝皇后,果然母仪天下,心胸宽广。也只有书香门第,才培养得出这等女子来。如此一想,韩凤儿不免又多了几分自卑。

“不忙,不忙,韩姊姊且慢些来。福利院此时早已井然有序,切莫挂心。等等,你的老家是哪里?”说到这,周芷若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韩凤儿脱口而出道:“在舒州,怎么了,娘娘?”

周芷若虽然掌管了天下所有的皇庄,可女人嘛,天生对地理就有些迷糊,再加上她可是从来没有出过京兆府的,对于大顺各个州府,也多半的听闻过而已。

“舒州是在哪个路府里?”

“回娘娘,舒州在淮南西路。”韩凤儿虽然不明白周芷若想说些什么,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

周芷若继续问道:“韩姊姊,你的武功这么高,想必也去过很多地方。这淮南西路,和夔州路相隔远不远啊?”

“回娘娘,淮南西路和夔州路,尚且隔着荆湖北路。便是最远处,想来也不过两千余里。”

“那舒州和夔州,又相隔多远呢?”

韩凤儿老老实实地说道:“约有两千里水路。”

周芷若有些吃惊:“这么远啊?”

韩凤儿笑道:“娘娘有所不知,虽然舒州与夔州相隔有两千余里。可若是自水路而行,需耗时月余既可。若是水陆兼程,则半月可达。而从夔州到舒州,更是无需三日便到。皆因夔州在长江上游,舒州在长江下游。逆流而上,需纤夫拉船,总是要多花费些时日的。”

“原来如此!”周芷若恍然大悟,又是有些震惊地说道,“原来水路这么便利,怪不得陛下力排众议,非得开凿运河不可。”

这有关国家大事,韩凤儿也不敢随意插嘴。无意中听了陆承启要开凿运河的消息,她更是佩服不已。

“韩姊姊,我有件事想要拜托你。”周芷若郑重地说道。

韩凤儿一愣,说道:“娘娘但说无妨,凤儿自当竭力办到。”

“我要韩姊姊,帮我暗中保护一个人。”周芷若诚恳地看着韩凤儿,等着她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钦差不好做

韩凤儿一愣:“保护谁?”

周芷若悄声说道:“状元苏轼。”

韩凤儿一惊,说道:“是那个精善诗词歌赋的大才子苏子瞻?他不是在刑部吗,我如何去保护他?”

周芷若叹息了一声,从小花园的拱门看去,还能隐隐看见跟着诸葛楠在念书的孩童:“此事说来,也和福利院有关……”当即,周芷若便把发现拐卖孩童一事说了,韩凤儿异常闺怒:“天底下竟有如此恶人!”

“陛下也很是震怒,便派出状元苏轼做钦差,暗中调查此事。奈何此事不知如何被人察觉了,苏子瞻在梓州路竟遭到暗杀!陛下得知后,更是龙颜大怒。这些人贩子,居然丧心病狂到这等地步,连朝廷钦差都敢加害。虽然陛下已让当地监察司暗中保护,可我还是不放心。恰好你要回舒州,那便沿路保护吧。你武功高强,或许还能从中发现什么线索,帮助苏子瞻破案。韩姊姊,为了那些可怜的孩童,就请你帮帮我!”周芷若对着韩凤儿施了一礼,吓得韩凤儿手足无措,连忙把周芷若托起。

“娘娘,行侠仗义,本就是习武之人要做的事,娘娘这般,可折杀凤儿了。”

周芷若一喜:“韩姊姊这是答应了?”

韩凤儿郑重地点了点头,无论是为了陆承启,还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童。行走江湖之时,韩凤儿也知道这些人贩子的可恶之处。每每拐到孩童后,男的便是卖入高门府第之中做家仆,女的则以姿色而分,姿色好的,卖入青楼;姿色稍差的,卖入高官府邸中做婢女;姿色不行的,则卖给穷乡僻野,做童养媳……

原先这些孩童,可以在父母脚下承欢,哪怕穷点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而被人贩子这一拐卖,父母伤心,牵肠挂肚,孩童更是遭罪。这等惨绝人寰之事,正义感极高的韩凤儿哪能容忍得了!

“太好了,韩姊姊,这是我的令牌,单凭这个,你可以调动大顺境内所有皇庄的资金;也可以号令当地县令,知府。这里是些钱银,你在路上要用得着……”看着周芷若一件件地把随身携带的东西扔给自己,韩凤儿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娘娘使不得,这些都……都太珍贵了,路费我有。暗中保护苏轼,我韩凤儿的武功也能办到,何须令牌?”韩凤儿一边说,一边把这些东西推回给周芷若。

周芷若笑道:“拿着吧,我掌管着皇庄,皇庄便是为了陛下而存在的。陛下要做的事,就是我要做的事。既然请动了韩姊姊,又怎能不付报酬呢?难道韩姊姊,还有别的要求不成?”

面对周芷若的“循循善诱”,韩凤儿无声地“屈服”了。见韩凤儿不再拒绝,周芷若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

夔州路,夔州城,一间客栈中。

秦明正在向苏轼抱怨道:“苏大才子,你都看报纸看了两天了,什么时候去查案啊?先前好不容易拿到手的线索又断掉了,你不急吗?”

苏轼眼睛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报纸,随口答道:“我作为钦差都不急,你急什么?”

秦明要疯了:“你破不了案,我们十几个人就要一直陪着你。训练搞不了,他们是学员还好。而我是教习,回到皇家军校后,我这个教习还不如一个学员,想想都够窝囊的!要是被狄副校长把我给撤职成学员,我还得回边军去。你说我急不急?”

“你急便去破案啊,跟我在这里耗着,确实没什么进展的。”苏轼无所谓地说道。

秦明就奇了怪了:“诶,我说,苏大才子,难道陛下没给你时限吗,怎么我看你像是来游山玩水的?”

苏轼放下手上的报纸,盯着秦明说道:“我有游山玩水吗?”

“怎么没有了,你昨日还在写诗!这不就是你们文人最喜欢做的事吗,甚么游记、诗词的。”秦明毫不留情地揭了苏轼的底,半分情面都不给。

苏轼一愣,才想起昨日写下的一首诗:“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挂冠及未耄,当获一时闲。汝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此诗乃是有感而发,应当是写给天下士子的。为何苏轼突然诗兴大发了?皆因他刚刚看到两日前的《大顺民报》,惊闻陆承启要推行新政。小皇帝雄心壮志,苏轼是明白的,可改革官制这么大的事,居然说来就来,岂不是要让天下士子都纷纷抗言?

念及此处,苏轼才有感而发。他不是在规劝陆承启,而是在规劝天下士子,还未至耄耋,就须得勤奋进。便是十品官又如何,不一样是为百姓做事,一样领着朝廷俸禄?

最后那句,看似在写夔州的水路与船只,其实是在说,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做了十品官,不过是其中一个不如意的罢了。但很明显,苏轼也是在发牢骚,小皇帝这么莽撞,要是弄出些什么动荡朝局的事情来,如何收场?

秦明哪里明白苏轼的心思,还道他不把心思放在查案上,一心游山玩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苏轼叹了一声,“秦大郎,你看着吧,明日例朝便是风雨欲来之时……”

“啥?不是我说,苏大才子,你怎么在夔州,还惦记着朝廷里的事呢?你又怎么知道,明日例朝有风雨呢?”秦明很是不解,他恨不得不苏轼拖起来,让他去查案。

苏轼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圣上创立报纸,便是如此用意,秦大郎不明白吗?”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可这跟查案有什么关系?”秦明还是不理解。

苏轼叹息一声,说道:“你还不明白啊?一路上这么多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刺客,又怎么会准确得知我们的行踪?唉,陛下也是的,知道这钦差不好做,还不派个能帮忙的人给我……”

“什么,难道我是在帮倒忙不成?那次客栈着火,不是我们拼死相救,你能逃出来?这个月,要不是我的学员为你挡刀,又怎么会现在都躺在床上?你这酸秀才,到头来全是我们不是了?”秦明恼怒了。

苏轼连声赔不是道:“秦大郎,我可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们虽然可以保护我,却不能跟我探讨案情。我现在已经知道,是哪些人在从中作乱了。”

秦明余怒未消,大声地说道:“你说,是谁?”

苏轼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道:“真相全在里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抽丝剥茧

“什么?!”秦明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明白苏轼在说些什么,“报纸里面有真相?我的苏大才子啊,你就别逗我玩了!”

苏轼不知道怎么跟他说明,只好循循善诱道:“秦大郎,你知道我为什么夔州逗留这么久?”

秦明立时答道:“这个我知道,你不就为了去那些勾栏瓦肆看戏喝茶,去乡绅府邸登门拜访,去游山玩水写你的诗词吗?”

秦明这话,让苏轼无从辩驳。确实,逗留了夔州城近两月以来,他都是在重复着这几件事。但苏轼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我去勾栏瓦肆,是因为那里走南闯北的人多,能探听出不少消息;我去乡绅府邸,是为了得知他们家中的家仆,有没有是贩卖而来的;我去乡间,不是去游山玩水,是……”

“我知道,是去问农户话,对吧?”秦明插嘴说道,他一直跟着苏轼,哪里不知道这大才子的行踪?“那苏大才子从这些人的嘴里,又得到了什么线索呢?”

苏轼被秦明问得哑口无言,良久才说道:“起码我知道了被拐的孩童,到底去了何方。”

“这些我早就同你说过了啊,童男的便是卖入高门府第之中做家仆,童女姿色好的,卖入青楼;姿色稍差的,卖入高官府邸中做婢女;姿色不行的,则卖给穷乡僻野,做童养媳……这些孩童都已然画押签了卖身契,你便是知道了下落,又能如何?”秦明毫不留情,继续诘问道。

苏轼摇了摇头,苦笑道:“秦大郎,你真的没有动过脑子想吗?什么人三番五次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又有通天般的手段,拐卖这么多孩童?这些孩童可是来自夔州路、梓州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这么多路府,再把这些孩童带到大顺其余州府之中,卖与下家,寻常人哪里有这等本事?再者,能如此行事多年,却一直未被发现。若不是监察司察觉到异常,或许还发觉他们在如此作恶!”

秦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