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04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04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分,果然是天底下最奇妙的东西!无怪乎千百年来,无数痴情儿女,为追寻缘分,上演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皇庄转变

要是陆承启知道她内心的转变,肯定会郁闷死的,前世他就是如此善良,却没有一个女孩看得上他。现如今仅仅靠一纸空头话的圣旨,便能折服一朵霸王花,这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太快了。

以韩凤儿的轻功,绕个路并不算什么事。仅仅多花了一刻钟,便回到了位于长安城北郊外的家中。韩母听得韩凤儿回来后,一脸埋怨地说道:“你个疯丫头,又去哪里疯了?这么晚才回来,看来不与你找个婆家,你是定份不下来的!”

韩凤儿闻言,先是瞪了一眼幸灾乐祸的韩成义,然后回答道:“福利院有些事,所以便晚了。”

现如今,韩凤儿在福利院拿的工钱,是全家最大的收入。搬出福利院这个做挡箭牌,韩母也没什么话说了,叹息一声,说道:“闺女,过了今年你便二十了,再不找个郎君,你就嫁不出了……唉,你爹爹死的早,做娘的也说不服你,算了,算了,吃饭吧……”

韩凤儿听着娘亲每日都会念叨的语句,自知理亏。可韩家前些时候,还是犯官家眷,没人敢来提亲。当陆承启为韩家平反之后,韩凤儿已经十九岁了。很多女孩,在这个年纪都有孩子了,但韩凤儿连提亲的人都没!

默默地帮韩母准备晚餐,准备餐具的时候,韩凤儿很想说刘琦已经到了长安城。可私心作祟下,韩凤儿还是忍住没说。一来,当然是韩凤儿不想被刘琦纠缠;二来,也不想刘琦纠缠她的家人。反正就是不想和刘琦这人再扯上一点关系,这人的厚脸皮实在是韩凤儿招架不住的。

这边厢,在长安城皇宫里面,陆承启和周芷若都用过了晚膳,已经回到了仁明殿之中。清退所有宫女之后,周芷若才问道:“陛下,你在福利院说的那个什么工厂,到底该如何做?”

陆承启又把自己的构思说了一遍,周芷若有些疑问:“可这么做的话,皇庄赚得就少了……”

“哈哈哈,想不到梓童,还是个小财迷啊!”陆承启揶揄道。

周芷若有些不开心了,嘟起了嘴,别过头去,假装不理陆承启。这一招百试不爽,陆承启很快就举白旗投降了:“咳咳,梓童,刚刚朕只是开玩笑的,开玩笑……这赚钱嘛,没什么不好,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周芷若这才得意洋洋的回过头来,陆承启知道,自己又被她的小花招给骗倒了,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梓童果然是朕的克星……”

周芷若开始正色道:“陛下,皇庄现在要养活三万人,要是不赚钱,臣妾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了。”这句话是实话,单单是皇庄支撑起的福利院,现在遍布大顺各大城市之中,收养弃童已经超过万人。再加上要经常性地补贴监察司,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甚至军器监的研制最新武器,都是由皇庄出钱。虽然现在皇庄月入几百万贯,可还是有点吃力的感觉。

陆承启笑道:“朕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这棉花要是卖的好了,收益不在丝绸、麻料衣裳之下。再加上保本的粮食,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让大顺国祚变得更加稳固。朕这几日读《孟子》,深深认同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水,如果大顺的乞丐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甚至过千万,那便是朕的失职了。朕的想法,是把皇庄变成一个能容纳多人就业的大工厂,同时掌控物价的定价权,以稳定我大顺的经济走势。”

周芷若认真的听着,听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些道理,陛下早已说过,臣妾也能明白。可那什么棉花,如何赚钱,陛下还是没说啊!”

陆承启把广告和代言的概念说了一遍,周芷若以惊人的经商天分,只一遍就理解了:“也就是说陛下的新衣裳,也都是用那棉花所织成咯?”

陆承启笑道:“不仅仅是朕的衣裳,梓童的衣裳,甚至宫女的衣裳,亦要如此。朕连广告词都想好了,就叫纯棉衣,给你一个温暖的冬天……”

周芷若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陛下这大白话,百姓倒是听得懂了,可那些文人会买账吗?”

陆承启想了想,倒是这回事,也笑道:“朕书读得不多,这回倒是泄了底,让梓童笑话了。要不这广告词,让梓童来想?确定后,便能见诸于报,销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周芷若想了想,说道:“与子棉衣,冬日无寒,陛下以为如何?”

陆承启赞道:“梓童果然是比朕有文采多了,就这么定了!”

周芷若又问关于国企的事,陆承启禁不住,说道:“要想国家的经济稳定,避免商人盲目恶性竞争,造成经济危机,那朝廷把控经济走势,是必不可少的。而朝廷想要把控经济走势,就必须通过占据了大顺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一的皇庄来调控。若是朝廷通过行政调控的话,不仅会损害商人的利益,甚至会打击商人的信心……”

“什么是经济危机?”周芷若化身成好学的学生,开始问起很专业的问题。

这一问倒是把陆承启问倒了,他也是隐约明白经济危机的概念,金融专业出身的他,脱离课堂这么久,差不多全还给大学老师了。更困难的是,陆承启不知道如何用古代人的话,把经济危机的概念说明白。

“额……这经济危机就是……这么说吧,如果商人不顾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的话,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滞销,滞销的话,价钱就会降低。如果整个大顺都是这样的话,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到了那时候,商人会破产,雇佣的工匠也会没收入,整个大顺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最后便会演变成流民争夺粮食,大顺便亡了……”

“这么严重?”周芷若惊讶地说道。

“还有一个情况,便是铜钱不断贬值,也会引起经济危机,所以……”

“所以皇家银行的成立,也是必须的咯?”周芷若接过陆承启的话说道。

惊讶于周芷若的经商天赋,说道:“没错,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是稳定国家经济的两只无形的手。”一不小心,陆承启把大学里学过的,对经济的解释说了出来。只是看周芷若的模样,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陆承启暗叹:“芷若要是生在后世,肯定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女企业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传授经济理论

好在这个时代,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闷在家中。要是出个门,不低着头走路,别人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

在大顺境内,除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会养在深闺,穷苦人家的女子,都要干活帮补家用的。虽然也有人在背后说什么抛头露脸的闲话,可生存的压力下,谁还在意什么风言风语?所以即便是像周芷若这样漂亮的女子,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最多也只是引来路人侧目,没人会说什么,都司空见惯了。

正当陆承启感慨的时候,周芷若又问道:“那这货币政策又是什么?”

陆承启又被问倒了,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利率,民间高利贷倒是有,朝廷却放过了给百姓放贷这样一个赚大钱的项目。先前徐崇光做户部尚书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哭穷,说国库无余钱,一枚铜币都要掰成两半花。其实不是大顺的经济不行,而是以农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制约了国库的收入。即便盐、铁、酒、茶都是榷卖的,也是入不敷出。直到陆承启提出要征收商税,不仅维护了商人的利益,避免了其他的苛捐杂税,还直接充盈了国库,又鼓励了商业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而货币政策中,除了利率、信贷之外,还有一个外汇,这也是这个时代用不上的。在以大顺辐射的经济圈中,大顺的铜币是最坚挺的货币,地位等同后世的美元。再加上大顺对外贸易,一直处在贸易顺差之中,外汇政策似乎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除了这三个方面,又怎么向周芷若解释什么是货币政策?陆承启心里急了,脑筋急转。突然灵光一闪,总算是找到一个周芷若能理解的话题:“梓童,你该知道我大顺京兆府等地有钱荒这件事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她入手皇庄这么久,自然是知道钱荒是怎么回事:“陛下,这钱荒不是被陛下的银币、金币,还有皇家银行给解决了吗?”

陆承启苦笑道:“这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钱荒是怎么引起的?是因为铜钱的价格越来越贬值,官绅都不想使用了。梓童也是知道的,若是足兑一贯铜钱,足有千文。可现在有八百文,都算好了。这就是铜钱的表面价值,远远小于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商品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铸钱技术的进步,铜钱不值钱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大顺的铜钱在辽国,高丽和日本,却远远大于国内的价值。在京兆府,一枚铜钱可能买不到一个肉包子。可在周边邻国,大顺的一枚铜钱,能买到比在大顺境内多得多的商品。这些官绅,宁愿去日本用铜钱,都不想在大顺用,这才有了钱荒……”

原先周芷若对钱荒是怎么产生的,也是知道得一鳞半爪。现在听了陆承启的解释,顿时恍然:“那陛下用价值较高的银币,亏本的方式兑换给官绅,就是为了把官绅钱库里面的铜币给置换出来?”

陆承启对于周芷若的经济天赋已经见怪不怪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看起来是朕吃了亏,其实不然。国库里面的白银不少,而且银币也不是全是白银所铸。能换成流通量大的铜币,算起来还是赚了。这样一来,铜币的币值就会上升不少,银币因为大量进入市场,也略微降低了币值,总体来说,把货币维持在一个基准量里面,稳定了钱荒,这是值得的。货币政策,说起来便是这样,当钱荒的时候,我们就要增加银币的铸造,使铜币升值;当市面上铜钱多了,那就减少银币的流入,使得物价稳定在一个区间里面。先前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这经济总是在波动之中。再加上商人逐利,经济的发展肯定不会很健康。所以货币政策,朝廷对经济的调控都是很必要的。”

周芷若沉默不语,低着头消化这个知识。陆承启见她如此模样,也没有说话打搅,让周芷若静静地消化这个知识。

良久,周芷若才突然问道:“陛下,即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怎么办?要是……”说到这,周芷若止住了。古代忌讳谈死后的事情,周芷若知道自己的言语不当,赶紧止住了话头。

陆承启笑道:“在大顺,还是有书籍这样的东西的。待得朕理清了思路,自会编撰一本《资本论》,刊行天下,让天下商人都警醒,让大臣们都能理解朕的做法。对了,这皇家银行差不多在每一路府都有了分行,朕的下一阶段的计划很快就要实施了。”

周芷若问道:“陛下有什么计划?不对,臣妾不该谈及政事的,请陛下责罚。”

“朕怎么舍得责罚朕的小芷若?哈哈,这个计划有关皇家银行,梓童知道了也没什么。朕有感,民间高利贷过重,惹得许多农户生了病看不起病,借贷看病结果连仅有的土地都丢了。土地兼并,是一个朝代亡朝的根源,朕要想杜绝土地兼并,首先就得提供低利息贷款,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低利息贷款,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