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134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34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大纺车不同手摇纺车或脚踏纺车,一人完成就行了。它体积甚大,通常需要两人协力合作,才能完成得了。工作效率,比先前那些手摇纺车或脚踏纺车,快了近五倍之多。皆因手摇纺车这些一人完成的纺车,仅能一次纺织一个丝锭,而这个大纺车一次能纺织五个丝锭!

要是熟练的话,每日能纺丝二十斤之多,而普通的纺车,仅能一日纺丝三斤到五斤左右。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

当然,要是有人发明了水力大纺车,一次性就能纺织三十多个丝锭或麻锭,比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厉害多了。可惜的是,要是按照正牌历史,这种水力大纺车,要到南宋的时候才出现。

南宋能以一隅之地,抵抗金国、蒙古国近两百年的攻击,还是有它独到之处的。器具之利,当属世上之最。奈何先天不全,才被蒙古人铁蹄征服了。

不过陆承启对这种“落后”的纺织车,并没有什么感觉。他现在只想让周芷若不再生气,低声下气地说道:“梓童,是朕不对,不该在那么多宫人面前开你的玩笑。朕……”

听到这,周芷若悠悠叹了一声,说道:“陛下不可,你乃天子,就算犯了错,也不能这般自责的。天家威仪,不能在陛下手中堕下了。臣妾只是觉得一时堵心,没有什么的。”

其实,周芷若心中还是很感动的,陆承启肯放下皇帝的架子,给她道歉,说明心中真的有她。这么低姿态,也难为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陆承启了。当然,这只是周芷若自己想法而已。

作为深受后世影响的陆承启,并没有觉得像自己老婆承认错误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有时候夫妻相处,难免有争吵的时候。这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人先放下身段,两人的关系才能和好如初。不然的话,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再深厚的爱也会出现裂痕的。作为男人,更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给自己老婆道个歉算什么?证明自己是真的爱老婆,才会这么在乎她!

见周芷若肯原谅自己了,陆承启也话多了起来。话题自然还是这个纺车,陆承启这才注意到它的“先进性”,居然能一次性纺丝五锭,简直比教科书上的什么脚踏三锭纺车还要牛得多啊!

只可惜,这样的大纺车,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陆承启不需要问价,也知道这样的“神器”,起码得千贯以上。除了一些大手工作坊,谁能买得起?

而且这大纺车需要两人通力合作,才能快速地纺丝或纺麻,普通农户家中,妇女要做的事情很多,谁可以天天凑在一起纺织?

所以历史的选择,是让脚踏三锭纺车代替了更为先进的大纺车,也不是没道理的。毕竟中原地区大都是自耕农模式和小农经济,纺织不过是副业而已。为了一个副业,雇佣一个人手,好像也说不过去。就算邻居帮忙,也不能每天帮你啊!考虑到这种种,经济实惠又实用的单人纺车,便以劣汰优了。

除非出现成规模的纺织厂,才能冲散这些家庭手工作坊。但那时候,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如何处置,又是一个大问题。弄不好,社会稳定都会被破坏。发展商业也需要稳步前进的,不能操之过急。

陆承启一边思考着,一边和周芷若有说有笑,丝毫不以男子纺丝而觉得有什么。

却不知道何时,从景福殿内殿之中,走出一个人影,静静地看着他们俩很久,才幽幽叹了几声,悄悄地又走开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驰道落成

稳住了有点使小性子的周芷若,陆承启总算没有后院起火,可以安稳渡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了。从景福殿回到仁明殿之时,已然日落西山,众鸟归林了。

夜幕渐渐开始笼罩起整个长安城,大顺皇宫之内,也由宫女、内侍点起了长明灯。平民百姓不舍得用的蜡烛,在皇宫之内,却好像不要钱一样,让每个灯柱都点上了蜡烛。

油灯固然能燃烧得更久,且经济实惠。可黑烟太过浓重,一般为苦寒学子,平民百姓所用。身为皇室,怎么可能会用平民百姓所用的东西!

自古以来,帝王家爬上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就是为了这比任何都要高等级的享受吗!

当然,在陆承启的观念之中,蜡烛和油灯,都是同等级的东西,都是以火照明而已,谁比谁更高级了?刚刚重生的时候,在没有电灯夜晚,陆承启还一度不习惯。就是在蜡烛下面看书,也觉得那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

现在习惯了,也只能看一会书而已。好在古代书籍的字都印刷得比较大,不然的话,或许更伤眼睛。习惯性地在仁明殿看了一会书,便觉得眼皮要打架了。

怪不得古人都这么早起床,晚上的娱乐项目实在有点少啊!陆承启身为一国之君,又不能去逛青楼瓦舍,这让极想见识一下古人风流韵事的他,实在有点郁闷。

无聊只能睡觉了,早睡早起身体好。自嘲地笑了笑,陆承启便让周芷若吹熄了蜡烛,两人相拥和衣而眠。明日便是例朝,需要更早起床。要是睡不好,例朝上顶着两个黑眼圈,定叫那些眼尖的京官逮个正着,在私下百般猜测呢!

弯月朗星,没有污染的古代,连星星都格外明亮。只是这七月初的天气,已经转凉了。带着对今年极端寒冷天气的担忧,陆承启迟迟才进入了睡眠之中。

一夜平静,唯有偶尔几声虫鸣,扰人清梦。

翌日清晨,在晨钟声响之中,陆承启身穿龙衮,在内侍宫女的簇拥下,缓步进入了大庆殿之中,再一次开启了例朝。

听着群臣山呼万岁,陆承启原本很淡的虚荣心,都有点膨胀了起来。做皇帝就是这个不好,活在阿谀奉承之中,很容易便迷失了自己。

极力装作宠辱不惊的陆承启,淡淡地说道:“众卿可有要事启奏?”

话音落下,殿中文武百官却没有一个人出列的。在小皇帝日益积威下,群臣都明智地选择少说话。当然了,也不能阻止一些,很想被小皇帝另眼相看,从而升官的人。

只见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皇甫亶出列说道:“陛下,臣今日听闻,长安郊外,有人在大动土木,似乎在挖掘深坑。更让人心寒的是,这些人居然动用钱财,召集青壮百姓前去劳务。《大顺律》有云,凡国土皆为朝廷所有,怎么能让这些盗窃之人,安然动用国之土地?再者,这些居心叵测之人,居然在农忙之时,聚拢大批青壮农户,用心可诛!”

陆承启一听,乐了。驰道之事,早就见诸于报。《大顺民报》不止一次报道过这件事,看来这些御史台,根本就不在意《大顺民报》这份半官方半民间的报纸。

自从陆承启在《大顺民报》上面辟谣之后,御史台恐怕就不再看《大顺民报》了。就算看,这些关乎民间疾苦的事情,肯定也是一扫而过。他们的眼光,都盯在百官及民间有无犯错之上,不然怎么显得出他们的政绩来?

先前弹劾官员,碰了一鼻子灰。虽然早就知道,御使官员是一个得罪人的活计,可耐不住想要升官啊!弹劾官员会被群起而攻之,唯有监察一下民间了。

这条路子也不好走,监察司把他们的要监察的东西,早就以暗报的形式递呈给陆承启了,哪里轮得到他们?今日皇甫亶跳将出来,不过是以为自己捉到一个大好机会,说不定小皇帝因此对自己刮目相看了呢?

谁曾想到,这是小皇帝很早就定下来的基调了,驰道一事,关乎军事,商业,民用等多种用途,大顺要想强大起来,驰道是一定要修建的。

监察御史皇甫亶的“举报”,不过是徒惹陆承启不快而已。事情既然已经公开了,陆承启也不想隐瞒了。等皇甫亶说完,他才缓缓地说道:“皇甫卿所言事物,乃是朕亲自授权,皇家大学所办。此物唤作驰道,若诸卿不识,大可回去查阅秦朝史籍。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这驰道曾立下汗马功劳。先前,工部侍郎唐勋,曾上奏于朕,这个月初,连通皇家大学,皇家军校,军器监,与长安城北门外,共计三十余里。若以良马牵引,三十余里不过几刻便能走完。”

听得此言,监察御史皇甫亶便觉得“驰道”二字异常耳熟。仔细一想,这不是《大顺民报》上早就写过的吗!自己摆了乌龙,脸上一阵燥热,厚着脸皮说道:“既然是陛下许可,臣无话可说……”

听闻皇甫亶如此不要脸皮的话语,连一向不喜发表意见的兵部尚书秦怡康都笑了。慑于小皇帝的威严,文武百官才不敢太过放肆。

御史中丞李然淡淡地看着回归朝列的皇甫亶,嘴角隐隐弯起一丝不屑的笑意。李然早就知道,自从弹劾一事成了过街老鼠之后,御史台便成了众人的眼中钉。往日在御史台很有话语权的李然,此刻也有点管不住手底下的官员了。这些御使官员,见御史台晋升无望,一个个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御史台离心离德之下,威力骤减。李然很想再抖一把官威,让这些御使官员看看他的能力。可时机一直没有等来,实在让李然惆怅万分,以至于如今都把“一身正气”收敛了许多。

别道一根筋的李然不懂官场,这个自诩为卫道士的“正直”老头,比一般官员的触觉都要敏感!上一次的弹劾风波,他还不是一样的全身而退,而前工部尚书黄锡时以致仕告终?可见此人的弹劾能力,非同一般。不仅如此,还很懂得审时度势,如今势头不对,他便把獠牙收回,静静地等着下一波攻击。这,便是言官的特性,不咬人则已,一咬人就往死里咬!(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审讯

李然在下面打着自己的算盘,却忽略了这时朝堂上的精彩。由刑部侍郎罗韫出列,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陆承启有点诧异地看着罗韫,作为刑部,应该是最安静的才是。毕竟什么刑事案件,轮不到他们在朝堂里面出声,例朝乃是廷议的地方,哪里有时间给刑部讨论案件?除非是有重大案件,大理寺拿不定主意,才由大理寺卿提出,由皇帝断定,是否交由刑部审讯。

“难道有什么震惊全国的大案了不成?”没有经历过这种事的陆承启,一时间也没有表态。待得思虑了一番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刻钟了。此时,朝堂上寂静一片,文武百官还以为小皇帝被罗韫踩到了尾巴,个个都屏住呼吸,想看好戏。

陆承启思考完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走神了。轻轻地咳嗽一声,稍稍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平静地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如常一般说道:“准奏!”

轻轻飘飘的两个字,却让一直等着下文的罗韫差点跪下了。心中直说道:“我的祖宗啊,不带这么吓人的……”随着威严日重,陆承启即便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说话,都会对他们产生一股无形的威压。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说不定就自己先把自己吓死了。

好在刑部侍郎罗韫还算是比较胆大的,可就这半刻钟时间,也被陆承启唬得冷汗直流,一个劲地回想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

陆承启轻轻巧巧吐出那两个字,对罗韫来说,简直就是走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突然看到一汪清泉一样,这是获得新生的赏赐啊!

差点痛哭流涕的罗韫,一激动之下,就忘了自己要说啥来着了。赶紧瞥向手里端着的朝笏,才想起要说什么:“启禀陛下,太原王家家主王元士,已被羁押回长安城之中。如何审讯,还请陛下示下。”

此言一出,举朝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